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界军事战争史-146》中国明代的战争

《世界军事战争史-146》中国明代的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4/2/15 11:50:08

明王朝的200年间,战争频繁,连绵不断。战争种类可分为内讧、外战、边患、农民起义等多种形式。

1.叔侄相煎——"靖难之役"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因王位而发生火并,史不绝书。明王朝多次发生内讧,其中带有"揭幕"性质的,且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靖难"之役。

1398年,朱元璋死去,其孙朱允炇继承王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朝臣齐泰等人共谋削藩,危及燕王朱棣王位。1399年7月,朱棣在北平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南下,自称"靖难"之师。这场朱家王朝内部叔侄王位之争,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迅速攻克了北平北面的居庸关、怀来等地,巩固了北平。然后准备实力,向南京兴"问罪之师"。建文帝闻讯后,也着手准备。但朱元璋在世时已将随他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老将元勋差不多斩净杀光,建文帝派不出武将,只好急令年近古稀的长兴侯耿炳文带兵出征,为征虏大将。其军队号称30万大军(实则13万),开到真定(河北正定),前锋据雄县。朱棣乘耿军新至不备,8月间夜袭雄县,全歼耿军前锋,继而又大败耿军主力。建文帝临阵易将,令李景隆取耿炳文而代之。李景隆虽为大将,却素不知兵。他收拾了耿军残兵败将及各路人马共50万人,再次出征。

朱棣诱敌深入,只留少数兵力守北平,待李景隆围攻北平时,与守军夹击李军。李军大败。1340年4月,朱棣带10万大军与李军60万人大战白河沟(河北雄县北),李军又遭败北,死者十数万,横尸百余里。朱棣乘胜追击,直至济南,又败李景隆,李景隆单骑落荒而逃。建文帝见李景隆屡战屡败,只得免去他将军职务,派盛庸接掌大军。济南在盛庸的守卫下总算未被朱棣攻破。朱棣暂回北方。

次年春天,朱棣再次带兵南下,在河北境内两次大败盛军,歼敌16万。朱棣指挥他的"靖难"之师先后在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屡败盛军,接着又多次打垮建文帝的军队。5月时,建文帝在淮河以北的主力基本被歼灭。朱棣连克扬州、高邮、通州等江北重镇后,开始准备强渡长江,直捣京师,南京城一片混乱。建文帝以割地分朝为条件向朱棣求和,但被朱棣拒绝。朱棣渡过长江,顺利进入南京城。3年之久的皇族内部争斗,以朱棣胜利而告终。

2.成祖五次讨北

朱棣夺取王位后,一改朱元璋对蒙古的政策,采取以攻代守的战略,来解决北部边境问题。永乐七年(1409年),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杀死明臣,成为成祖讨北的导火线。朱棣派淇国公邱福为大将,指挥10万大军北伐。邱福轻敌冒进,全军覆没。消息传来,成祖大怒,第二年(1410年)亲率大军50万出征。斡难河(今鄂嫩河)之役击败本雅失里。本雅失里降服,每年向明廷纳贡。

鞑靼败后,瓦剌部逐渐强盛。其首领马哈木带兵进至胪朐沟,企图南下占领宁夏、甘肃地区。朱棣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第二次举兵亲征,在乌兰失温(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大败瓦剌,瓦剌表示臣服。

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第二年,又一次强大起来的鞑靼部阿鲁台,勾结兀良哈部大举进犯明朝的一些边境重镇。朱棣第三次带兵亲征。此次出师塞北,明军将兀良哈军斩获过半,取得了胜利。

为彻底打击鞑靼,1424年7月、1425年4月,朱棣又先后两次亲自带兵进行了第四、第五次出征。在第五次北征中,朱棣病死在途中。成祖五次讨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保证了边境的暂时安宁。但北部边境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3."土木堡之变"

英宗时,宦官王振干政,纲纪紊乱,北部边防严重削弱,尤其是卫所制开始破坏。王振为了满足个人贪欲,甚至勾结蒙古贵族进行走私活动。在明北部边防松弛的同时,蒙古瓦剌部强盛起来,不断南下袭扰明北部边境。王振为求得边境安宁,对瓦剌贡使备加礼遇,有求必应。

王振的软弱无能,非但未能带来边境安宁,反而使瓦剌得寸进尺,出兵占领了大同等地。边境吃紧的消息不断传至京师,王振乃挟持明英宗亲征,企图侥幸取胜。举朝上下见英宗如此仓促行事,纷纷上书谏止。但英宗只听王振一人,决意出征。1449年7月16日,英宗带领50万大军出征。瓦剌部也先见英宗亲征,佯作退却,诱敌深入。明军抵达大同时,英宗和王振听到前方军队全军覆没的真实消息后,恐慌异常,决定班师回京。8月13日,疲惫不堪的明军退到土木堡。第二天便被追来的瓦剌军重重包围。土木堡地势较高,明军水粮俱断,挖井2丈多深仍不见水,人马两天滴水未进,饥渴难当。15日,也先派使者假意讲和,令军队诈退。王振见也先退去,即下令明军取水。

明军顿时阵营大乱,纷纷涌出取水。也先乘明军混乱之机,命骑兵从四面扑向明军。明军指挥失灵,在瓦剌骑兵打击下,彻底溃败。英宗成为阶下囚,出征将士死伤几十万,50余名朝廷官员亦全部战死。

4.北京保卫战

英宗被俘、土木堡惨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朝野一片惊恐。当时北京守军10万,形势危急,有人主张迁都,而兵部左侍郎于谦则主张调动一切力量,抗击到底。9月6日,郕祁王朱祁钰登上帝位,是为景帝。

景帝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北京。于谦调兵遣将,扩充军队,整饬军纪,誓师坚守京城。

10月,也先挟持英宗,率10万大军,直逼北京。于谦没有采取单纯守城战术,而在城外迎击瓦剌军,用一部分兵力守城,将22万大军列阵京城九门之外,他与总兵官石亨亲自在德胜门外督战。几次小规模接触后,也先主力开始进攻德胜门。于谦令小股精骑迎战,诱敌深入至伏击圈内,副总兵范广指挥神机营发射火器,瓦剌军人仰马翻,大败而逃。也先又转攻其它城门,同样遇到坚决抵抗。战斗中,北京城许多百姓爬上屋顶,以砖瓦为武器,铺天盖地投向敌军。两军相持了5天,也先连战连败,被迫于15日撤退。明军乘胜追击,杀伤敌军上万人,夺回大量被掠走的财物。11月初,瓦剌军队退回塞北。

由于于谦的战略战术正确和抗敌坚决,明军保住了北京,边防也取得了8年的稳定。

5.明中叶农民起义

明中叶时,明王朝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比从前加剧,人民起义也此起彼伏,比较著名的有如下几次:

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叶宗留矿工出身,武艺高强。出于生计,他冒风险在封禁区内采银矿,被官府派兵追捕。他便带领矿工发动了武装斗争,多次打败前来镇压的官军。起义一直坚持到1450年。邓茂七系佃农出身,因在家乡杀死恶霸地主,被官府追捕,逃到福建,率当地农民发动起义。他的起义军与别的义军会合,人数达到几十万。起义军连败明朝前来镇压的军队。他还与叶宗留相互配合,给明王朝造成了极大压力。最后,明廷调动了几万军队才将起义军镇压下去。

明中叶由于土地兼并,以郧阳为中心的荆襄山区爆发了流民起义。正德年间,刘六、刘七兄弟发动了河北农民大起义。这支起义军转战八省,坚持斗争2年,是明中叶最大的一次起义。这些起义虽被镇压,但对明王朝的打击是巨大的。

6.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

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始于明初。嘉靖年间,倭患日甚,在抗击倭寇斗争中,张经、俞大猷、汤克宽、卢镗、朱纨等人立下过赫赫战功,但取得战功最大者则是戚继光。

1555年,戚继光被明廷调至浙江抗倭前线。戚继光出身将门,长期驻守防倭前线,了解敌情。1559年,他在胡宗宪支持下,在义乌招募矿徒、农民4000多人,将之训练成为著名的"戚家军"。另建造几十艘战船,布置于东南沿海。他根据倭寇作战战术和沿海地形特点,创制了攻防兼备的"鸳鸯阵"。1561年,戚继光指挥他的戚家军同倭寇激战,取得九战皆捷的战绩。后来,总兵卢镗、参将牛天锡分别在宁波等地抗击倭寇,歼敌数千,浙江一带倭患基本根除。

倭寇在浙江受到打击后,转到福建沿海四处作恶。戚继光挥师入闽,对倭寇进行围剿。戚继光回浙后,倭寇复又猖狂。明廷命谭纶为福建巡抚,总督军务,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3位将领协同作战,水陆夹击,中间突破,攻克倭寇据点平海卫,斩杀倭寇几千人。至1566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7.兵败萨尔浒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不久,向明朝开战,连败明军。

万事不理的明神宗也感到了形势紧迫,连忙从各地调兵,与辽宁守军会合,号称24万,由辽东经略杨镐指挥,兵分四路,向努尔哈赤进攻。努尔哈赤采取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对策。他决定集中6万八旗精兵,先破明军西路,其余三路相机对待。3月1日,有勇无谋的杜松带西路军冒进,在萨尔浒遭伏击。杜松将兵力一分为二,大部分扎营于萨尔浒,自己率一部分兵力进攻界凡城。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先猛攻萨尔浒大营,全歼明军后,又夹击杜松余部。杜松战死,西路军覆没。3月2日,明北路军在尚间崖、萨尔浒一带被各个击破。其余明军也被努尔哈赤用集中的优势兵力击败,创造了历史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著名战例。

8.宁远之战

萨尔浒大败后,明军连遭失败,丧失了40多座城镇。腐朽的明王朝束手无策。新任辽东经略主张守住山海关,才能保住北京,而兵部主事袁崇焕则认为应在山海关外守住宁远(今辽宁兴城),才能保住山海关。

明军守辽主帅孙承宗接受了袁的建议,整顿山海关防务,修宁远城及其附近的一些要塞,形成了宁锦防线。后来,阉党高第取代孙承宗为辽东经略,高第怯弱无能,主张退守山海关,放弃了宁锦防线,驱民入关,百姓哭声震天。

袁崇焕坚守不撤,誓与宁远城共存亡。1626年1月,努尔哈赤带6万军队进军宁远。袁崇焕组织军民守城。他在将士面前刺血为书,以表守城决心。23日,袁在无任何援兵的情况下,拒绝劝降。他带领军民浴血奋战,他指挥的西洋大炮发挥了巨大威力,给后金军队极大杀伤。精于骑射的八旗军队,在高墙深沟面前,矢石炮火之下,难以发挥优势。努尔哈赤本人被打伤,被迫撤军。这是努尔哈赤40年战争生涯中第一次打了败仗,此后不久便死去。此役系明对后金战争的第一次胜利。

9.明末农民大起义

明朝末年,国势日衰,辽东战争加重了人民负担。尤其在陕西地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在这里,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末农民大起义。

1627年3月,白水农民王二、郑彦天等人举行起义,拉开了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王嘉胤、高迎祥、王大梁、张存孟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起义军首领。1629年,张献忠、李自成相继举起义旗,仅二三年间,起义军就发展到100多个部队。其时,正值明军主力赴辽东应付战事,对起义军以安抚为主。但安抚策略很快破产,明廷便对起义军进行围剿。起义军打破围剿,相互呼应作战。

经过长期反围剿,到1640年时,起义军由原来的72营百余支部队汇合为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为首的强大武装。李自成带领起义军,三攻开封,在流动中多次打败明军,改变了战场的形势。1643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拥兵号称百万。当时明军主力或在北方对付后金,或由张献忠牵制,李自成以关中为根据地,向北京发展,最后推翻了明王朝。

1644年初,李自成亲率10万大军直逼北京。3月17日,北京城外三大营首先向李自成投降。18日,大顺军进入北京城。19日,攻破皇城,明末代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更多文章

  • 忽必烈开始只是王爷,后来却成为大汗,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怎么登上大汗宝座,忽必烈哪年当上的大汗,忽必烈和谁争大汗

    蒙古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之下,逐渐走向强盛,并且夺取了大片地域。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原本仅仅只是王爷的忽必烈却成为了新的大汗。若正常来说的话,他并不会顺利成为新的大汗,而蒙古帝国的继承者,可能有些奇怪,往往都是选择拥有强大武力的人作为新的统领者。那么忽必烈又是如何从一个王爷变成一个可汗的呢?这是因为最开

  • 朱元璋:杀那些武将功臣真不是我本意,实在是计划有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杀功臣的原因,朱元璋残害功臣,朱元璋杀功臣精彩片段

    然而,有一点很让人蹊跷的是,明初曾发生了震惊古今的“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和“蓝玉案”。这四大案件中,“空印案”、“郭桓案”可看作是官场的整顿,也算是立威,“胡惟庸案”可看作是加强皇帝集权,处理淮西朋党势力,这三件大案,就足以让朱元璋立威又集权了,为何还要变态的造出“蓝玉案

  • 朱棣攻入皇宫时不着急登基,却杀光了宫中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棣杀进皇宫后的场景,历史朱棣是否下令处死2800个宫女,明成祖朱棣杀死三千宫女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有人说燕王朱棣在登基为帝之前,之所以将前皇城内的宫女全部杀害。也可能是担心有些宫女曾经受到过明惠帝朱允炆的恩惠。因此这些宫女中可能有人在以后服侍自己的过程中伺机谋害自己

  • 北宋铸钱之,崇宁通宝,有哪些好版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崇宁通宝版别特征图,崇宁通宝部分版别图文赏析,崇宁通宝钱文特点

    今天我们继续看崇宁通宝特征明确的一些好版别,长鼻通系列,特征就是长鼻子,通字走之底上面一横远远伸出,超过下面一横很多,有三个不同的版本,但是认准长鼻子就可以了。大字系列特征是字体大于普版,部分版本字体差异明显,大字在崇宁通宝中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系列,其中又有多种字体样式和小版本,但是共同的特征是全文字

  • 明朝开国功臣中,他第一个被杀,只因他知道朱元璋的1件亏心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剩下四个是谁,被朱元璋杀掉的功臣到底都有哪些,正史朱元璋都杀哪些功臣了

    遗憾的是,他们看走了眼,这位朱大哥当上了皇帝,却把往日同生共死的老弟兄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明朝开国功臣中,也就成为历代开国功臣中最为不幸的一批人。他们前半生抛家舍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朱元璋打江山,侥幸活到开国后,却被朱元璋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痛下杀手。明朝第一个被杀的功臣,是德庆侯

  • 明朝也曾极力扩张,只是维持时间短;在这点上要强过汉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在朱棣将皇位传给太子朱高炽就已经决定了明朝未来的方针政策了,汉王朱高煦是武将出身亲近武将,太子朱高炽身边全是文官比如三杨解晋等。文官集团不会让武官集团做大,皇帝又亲近文官,导致后来的内阁权利越来越大,土木之变后,就彻底决定了明朝的政治流程了。一谈到领土,大家和容易联想到清朝,因为清朝最大的功绩之

  • 他考了十次才考中状元,明朝灭亡后,他自尽殉国,众人纷纷跪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刘理顺成年之后顺利地考中了秀才,后来经过努力,又考中了举人,有了去京城参加会试的资格。但是他后来连着参加了九次会试,每次都是名落孙山,失败而归,在这二十多年期间,明朝经历了万历皇帝驾崩,明光宗泰昌皇帝继位,随后泰昌驾崩,天启皇帝登基,天启皇帝死后,崇祯登基。也就是说明朝皇帝都换了四个了,刘理顺还是没

  • 宋徽宗的26个女儿被金国掳走,只有1人跑回来却被宋高宗一刀砍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徽宗被俘虏还生下14个子女,宋徽宗被俘虏后生的孩子是他的吗,宋徽宗当了俘虏还生了14个子女呢

    向太后主张立端王赵佶为帝,章惇则表示,应该立简王赵似为帝。宰相章惇对端王赵佶非常了解,知道他不是当皇帝的材料,极力反对。但最终在向太后的坚持下,章惇无奈只得做出让步。端王赵佶被迎入皇宫,登基坐殿,成为大宋朝新一任皇帝。令人遗憾的是,章惇不幸而言中,赵佶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一心痴迷于书

  • 农夫的牛舌头被偷割,包拯:把牛杀了肉卖掉,小偷就会自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包拯偷牛舌头案,农夫家牛舌被割包拯破案,包拯的真实资料

    想必大家也很好奇,在没有科学仪器加持的古代,像包拯一样明断秋毫的法官是如何对案件进行公正合理的审判的,别着急,今天我们就来从一件虽小但难判的案件上来看看北宋名臣包拯是如何断案如何让民众对他信服口服的。这件案子就是大家在茶余饭后经常谈起的“牛舌案”,本来就没头没尾不好解决的案件在包拯的聪明才智下变的豁

  • 发小得知朱元璋当了皇帝,来找他,说了几句话后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当皇帝后两个发小上门讨官,朱元璋为何要把身边的大臣赐死,朱元璋赐死徐达出自野史

    话说明朝皇帝朱元璋登上帝位不久,很快就被他老家的人得知了此事,对朱元璋是非常的羡慕。朱元璋小时候有一个关系很好的伙伴,经常一起玩耍,现在长成了一个小混混。这个混混在家乡听说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就想着小时候朱元璋和他可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不会因为做了皇帝,就忘记了自己曾经有个好朋友。于是这个小混混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