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清朝,汉人在宫中占了大部分,而汉人晋升又和满人不一样,不管你多有才能,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上去,越级提拔的事情不像电视剧中那样随便发生的,就算是我们最熟悉的大贪官和珅也是一步一步走到那个崇高地位的。
升官的难度
在清朝,我们首先要知道官员共分为九品十八级,而想要做官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参加科举,但是科举的难度显而易见,科举不限年龄,所以竞争对手就无形增多,而后就算你成功考中进士也不代表你立刻就可以被授予官职,其中只有一甲的前三名可以被皇帝亲自授予官职马上上任,其他二甲、三甲的进士还要通过考试来选拔,而这些选拔的人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会留在翰林院深造,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被分配到各地当知县。
知县是一个正七品的官职,可是一个进士一般都是在30岁左右才能中举,再加上清朝三品以下的官职在65岁左右就会退休,留给一般人的上升空间也就那30多年。
30多年能从正七品升到什么地位呢?
如果你没有其他的机遇,只是按部就班的工作,没有什么较大的功劳,那么你一辈子都只可能是正七品,最多是从一个偏僻的县城平调到一个富饶的地方,史书上记载那些知县基本从出仕到致仕都是七品,没有任何长进,这还是清朝前期基层比较缺官员,到了后期,那些进士甚至得等上几年才有位置去当官。
所以如果没有特殊的机遇,那么在清朝升官简直是一种妄想。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如果在进士选择上任地点的时候选择那些边塞等地区,在回京后就自然可以上升得更快,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想去边塞地区吃苦,虽然仅仅有两年任期,但是这样的选择还是很少,除非那些在朝中没有任何背景却还渴望做出一番功绩的平民子弟。
还有一种就是在朝廷中有背景的人升迁自然会更快一些,但还是得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比如在上升的路径中知府这个职位,如果没有什么大功绩的话很难跨过这个门槛,这个职位很多时候都需要吏部来选拔,甚至有时皇帝还会亲自选择。所以,如果不是在朝中有背景的话,这道门槛或许会卡住你一辈子。
还有就是清朝比较重视伦理纲常,所以当官的会碰上丁忧的情况,就是一旦自己的父母等亲人去世,就要回乡为他们守孝三年,而在着三年他原本的职位是不会保留的,期满之后会在进行重新委任,万一亲人接连去世,那么他的仕途可能有10年都在家乡守孝,又怎么有时间、有机缘去升官呢?
和珅的仕途
以清朝的大贪官和珅为例,即便和珅后来有多功成名就,混得有多么风生水起,他的为官之路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和珅出身平凡,没有任何的背景,在出生不久就父母双亡,没有任何的依靠,但他自己很努力,文韬武略、四书五经样样精通,还会好几种语言,没有真本事和珅的仕途也不会那么顺利。
此外和珅的长相还十分俊美,不是影视剧中大腹便便的样子,要知道,当初黄巢在殿试中落选就是因为相貌丑陋,足以说明一个俊美的外观还是很加分的。
和珅用自己的文采打动了宰相的孙女,再加上宰相冯英廉很是看好和珅,便把自己的孙女许配给和珅,这也为之后和珅的升迁打下了最大的基础。一个有背景的人在那个年代自然能够更多的机会出现在乾隆面前,从而出人头地,可以说,和珅娶妻宰相的孙女是他成功的最关键的一步。
就是因为得到宰相的赏识,和珅才能去往乾隆的身边做侍卫,而和珅也没有辜负宰相的期盼,没过多久就取得了乾隆的信任,从此开始平步青云的仕途。
和珅在22岁时任职乾隆身边的三等侍卫,26岁就升任户部右侍郎,没过多久在乾隆的赏识之下和珅出任总管内务府大臣,38岁的时候被封为三等忠襄伯,等到嘉庆三年更是晋升为一等忠襄公,可以看出和珅的仕途非常顺利,3年一升官的节奏,再加上他很能琢磨乾隆的心思,最后深得乾隆信任。所以和珅才能在短短几年里走过了别人一辈子都完不成的仕途路。
宰相的背景、自身的才华、乾隆的赏识,这些缺一不可,而且和珅在任职户部的时候,多次为乾隆充实国库,背黑锅,一方面老百姓夸赞乾隆的治国手段,一方面,所有的怨气都在和珅的头上,这样能干实事还背黑锅、拍马屁的大臣谁又不喜欢呢?
清朝为何没有越级提拔
在清朝时有像和珅这样升迁飞速的人,那为何没有越级提拔的人呢?
当时,知县和知府的职能是极为不同的,不管是大局观还是处理事情的角度以及其他方面,越级提拔只会让那些人深处高位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白白的浪费了资源,最好的办法还是按部就班的升值,不仅可以让你清楚的知道在每一个岗位该干什么,也能够让你了解下属机构的日常等等。
就像现在很多公司都会设置一个管培生的职位,就是为了给公司选拔那些优秀的人才,而这些管培生会在每个岗位上待一段时间,直到熟悉整个公司的流程,最后在被领导放到合适的地方。
没有越级提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稳固整个朝廷,皇帝的权力虽然说是至高无上的,但是这样反而更应该遵循规则,让那些人凭借自己的能力上位,否则今天你提拔这个,明天他提拔那个,整个朝廷很快就会因为这些“得不配位”的人而变得乱七八糟。
所以说,快速的升迁是可能存在的,只要你有能力、有背景,但是越级提拔却是不会被随便启用的,越级提拔只会造成更大的弊端,好处确实很少,那些有能力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俗话说的好“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