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清代不会发生越级提拔的情况?即便是和珅也得一步一个脚印

为何清代不会发生越级提拔的情况?即便是和珅也得一步一个脚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99 更新时间:2024/2/3 14:28:36

尤其是在清朝,汉人在宫中占了大部分,而汉人晋升又和满人不一样,不管你多有才能,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上去,越级提拔的事情不像电视剧中那样随便发生的,就算是我们最熟悉的大贪官和珅也是一步一步走到那个崇高地位的。

升官的难度

在清朝,我们首先要知道官员共分为九品十八级,而想要做官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参加科举,但是科举的难度显而易见,科举不限年龄,所以竞争对手就无形增多,而后就算你成功考中进士也不代表你立刻就可以被授予官职,其中只有一甲的前三名可以被皇帝亲自授予官职马上上任,其他二甲、三甲的进士还要通过考试来选拔,而这些选拔的人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会留在翰林院深造,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被分配到各地当知县。

知县是一个正七品的官职,可是一个进士一般都是在30岁左右才能中举,再加上清朝三品以下的官职在65岁左右就会退休,留给一般人的上升空间也就那30多年。

30多年能从正七品升到什么地位呢?

如果你没有其他的机遇,只是按部就班的工作,没有什么较大的功劳,那么你一辈子都只可能是正七品,最多是从一个偏僻的县城平调到一个富饶的地方,史书上记载那些知县基本从出仕到致仕都是七品,没有任何长进,这还是清朝前期基层比较缺官员,到了后期,那些进士甚至得等上几年才有位置去当官。

所以如果没有特殊的机遇,那么在清朝升官简直是一种妄想。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如果在进士选择上任地点的时候选择那些边塞等地区,在回京后就自然可以上升得更快,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想去边塞地区吃苦,虽然仅仅有两年任期,但是这样的选择还是很少,除非那些在朝中没有任何背景却还渴望做出一番功绩的平民子弟。

还有一种就是在朝廷中有背景的人升迁自然会更快一些,但还是得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比如在上升的路径中知府这个职位,如果没有什么大功绩的话很难跨过这个门槛,这个职位很多时候都需要吏部来选拔,甚至有时皇帝还会亲自选择。所以,如果不是在朝中有背景的话,这道门槛或许会卡住你一辈子。

还有就是清朝比较重视伦理纲常,所以当官的会碰上丁忧的情况,就是一旦自己的父母等亲人去世,就要回乡为他们守孝三年,而在着三年他原本的职位是不会保留的,期满之后会在进行重新委任,万一亲人接连去世,那么他的仕途可能有10年都在家乡守孝,又怎么有时间、有机缘去升官呢?

和珅的仕途

以清朝的大贪官和珅为例,即便和珅后来有多功成名就,混得有多么风生水起,他的为官之路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和珅出身平凡,没有任何的背景,在出生不久就父母双亡,没有任何的依靠,但他自己很努力,韬武略、四书五经样样精通,还会好几种语言,没有真本事和珅的仕途也不会那么顺利。

此外和珅的长相还十分俊美,不是影视剧中大腹便便的样子,要知道,当初黄巢在殿试中落选就是因为相貌丑陋,足以说明一个俊美的外观还是很加分的。

和珅用自己的文采打动了宰相的孙女,再加上宰相冯英廉很是看好和珅,便把自己的孙女许配给和珅,这也为之后和珅的升迁打下了最大的基础。一个有背景的人在那个年代自然能够更多的机会出现在乾隆面前,从而出人头地,可以说,和珅娶妻宰相的孙女是他成功的最关键的一步。

就是因为得到宰相的赏识,和珅才能去往乾隆的身边做侍卫,而和珅也没有辜负宰相的期盼,没过多久就取得了乾隆的信任,从此开始平步青云的仕途。

和珅在22岁时任职乾隆身边的三等侍卫,26岁就升任户部右侍郎,没过多久在乾隆的赏识之下和珅出任总管内务府大臣,38岁的时候被封为三等忠襄伯,等到嘉庆三年更是晋升为一等忠襄公,可以看出和珅的仕途非常顺利,3年一升官的节奏,再加上他很能琢磨乾隆的心思,最后深得乾隆信任。所以和珅才能在短短几年里走过了别人一辈子都完不成的仕途路。

宰相的背景、自身的才华、乾隆的赏识,这些缺一不可,而且和珅在任职户部的时候,多次为乾隆充实国库,背黑锅,一方面老百姓夸赞乾隆的治国手段,一方面,所有的怨气都在和珅的头上,这样能干实事还背黑锅、拍马屁的大臣谁又不喜欢呢?

清朝为何没有越级提拔

在清朝时有像和珅这样升迁飞速的人,那为何没有越级提拔的人呢?

当时,知县和知府的职能是极为不同的,不管是大局观还是处理事情的角度以及其他方面,越级提拔只会让那些人深处高位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白白的浪费了资源,最好的办法还是按部就班的升值,不仅可以让你清楚的知道在每一个岗位该干什么,也能够让你了解下属机构的日常等等。

就像现在很多公司都会设置一个管培生的职位,就是为了给公司选拔那些优秀的人才,而这些管培生会在每个岗位上待一段时间,直到熟悉整个公司的流程,最后在被领导放到合适的地方。

没有越级提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稳固整个朝廷,皇帝的权力虽然说是至高无上的,但是这样反而更应该遵循规则,让那些人凭借自己的能力上位,否则今天你提拔这个,明天他提拔那个,整个朝廷很快就会因为这些“得不配位”的人而变得乱七八糟。

所以说,快速的升迁是可能存在的,只要你有能力、有背景,但是越级提拔却是不会被随便用的,越级提拔只会造成更大的弊端,好处确实很少,那些有能力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俗话说的好“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你知道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对外赔款一览表,清朝签订的赔款一共多少,清朝灭亡后赔款怎么办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是一个由女真,非汉族统治的封建帝国。前期也有兴盛过,但是在后期却是最悲惨的时候。因为闭关锁国和一系列原因,晚清政府越来越腐败,于是在鸦片战争时期,一群褐发蓝眼的豺狼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逼迫清政府和他们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而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也只是任人宰割。除

  • 此人是雍正最信任的大臣,官至三省总督,乾隆都要对他礼让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最器重的三个人,康熙雍正乾隆,雍正皇帝最信任的三个大臣

    此人便是雍正时期,三大总督之一——鄂尔泰。那么,为什么雍正会对他情有独钟呢?实际上从血统来看,鄂尔泰本身就是满族出生,所以雍正对他比较信任。但是仅仅拥有满族血统是不行的,隆科多等人也是拥有满洲血统,还是比较高贵的满洲血统,但是最后还是被圈禁而死。当然了,这里面还有很多原因,但是笔者想要强调的,是雍正

  • 都说王莽是民国穿越过去的,但是其实他是从周朝穿越而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莽穿越的证据,穿越到周朝的小说,刘秀王莽穿越之谜

    王莽是西汉第一外戚家族王家的一员,但是和别的家族成员相比却是不幸的,王莽父兄早逝,直接导致王莽一支在汉元帝分封王家侯爵时没有获得封赏,成了王氏家族中最没落的一支,但是王莽从小善于钻营,后来因为一直任劳任怨照顾病重卧床的伯父王凤,从而取得王凤的信任。王凤临死前将其托付给了妹妹王政君太后,从此王莽开始踏

  • 生不逢时遗恨终生的无奈皇帝——咸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咸丰皇帝一生,咸丰皇帝为什么活了31岁,咸丰是最倒霉的皇帝吗

    咸丰的委屈可以归结为五大恨一是恨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帝刚登基称帝还不到一年,落榜书生洪秀全就在广西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更出人意料的是,起义很快就发展为燎原之势,从广西到湖南,从湖南到湖北,又从湖北经江西、安徽而至江苏,甚至还一度蔓延到北京附近,搞得咸丰帝狼狈不堪,焦头烂额。大清的列祖列宗,自入关以后,勤

  • 易中天为何贬低明朝,反而在书中称赞清朝,明朝真的不如清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易中天评明朝,易中天明朝官员收入,易中天为什么不写清朝

    易中天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从小深爱文学,受祖父影响又酷爱史学,高中就已读完中外名著,对史学论点颇有见解。于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从事文学艺术领域的研究,于2005年开始在百家讲坛当学者,剖析历史言语犀利,叱咤风云。"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帝,就属明朝的最差,要不昏庸,要不迨政,勤奋一点的

  • 她是大清唯一被废的皇后,出身高贵,但结局很惨,死因成千古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清唯一传奇皇后,大清皇后怀孕被废,大清抬进门的皇后

    想必大家对清朝的历史是比较清楚的吧,清朝历史上的皇后算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群体”了。像我们再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些,富察氏跟乾隆帝惺惺相惜,钮枯禄氏跟嘉庆帝异常恩爱,倒是成就了一段美谈。但是在清朝的环境下,还是存在了很多命运不好的皇后,其中乾隆时期的辉发那拉氏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辉发那拉氏跟皇帝

  • 独步天下的她是皇太极表姐和最爱,历史上的她却不一定认识皇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独步天下皇太极有几个孩子,独步天下东哥和皇太极生气,皇太极最爱的三个女人

    首先她与皇太极一起长大,这叫青梅竹马。其次皇太极的名字是她起的,按照辈分东哥是皇太极表姐,后来一起经历成长和家族的事情,这叫知根知底。最后,东哥见证了皇太极登基为帝的全部经过。这算是共患难吧。东哥虽然没能成为皇后,却是皇太极一生挚爱。后来嫁给皇太极的女人,什么哲哲皇后、什么布木布泰,都比不上曾经的初

  • 他是李鸿章的兵,60岁二次参军,77岁授衔,82岁才当上中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鸿章70年代照片,李鸿章有几支军队,李鸿章的军权有多大

    历史九点半/文1955年新中国授衔,在所有授衔的将帅中,年龄最大的是朱德元帅,时年69岁。然而在开国校官中,还有比朱德元帅年龄更大的,他是蒋维平,1955年授衔时已经77岁,比朱德元帅大8岁,成为新中国最年长的开国军官。蒋维平出生于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原名蒋顺发,别名姬宾礼。1897年他19

  • 十三爷的怡亲王府大清第一,死后被雍正改造,子孙无福居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座怡亲王府在王府井帅府园,即今天新东安市场东侧一带。当年这座王府占地面积很大,气势宏伟。不过,如此宏伟的王府却只有十三爷胤祥一人居住过。因为在胤祥去世后,悲痛万分的雍正为了纪念这位弟弟,下旨将其王府改为贤良寺,还亲自书写御制碑文。贤良寺在清朝历史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由于该地临近皇宫,因此便成了

  • 年羹尧的死跟文字狱脱不了关系,只因为奏折写错了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年羹尧之死片段,羹墙见尧,年羹尧怎么处死的

    年羹尧的跋扈和嚣张对清朝历史稍有研究的都知道,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的妃子,自己又屡为大清朝立下诸多汗马功劳:利用自己的用兵之策配合各的军事将领平定了西藏乱事;率领清朝兵士平息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因此受到在位者也就是雍正皇帝的极度信任,获得“抚远大将军”、“太保”、“爵封一等公”等称谓,一时风光无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