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易中天为何贬低明朝,反而在书中称赞清朝,明朝真的不如清朝吗

易中天为何贬低明朝,反而在书中称赞清朝,明朝真的不如清朝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50 更新时间:2024/1/3 3:55:21

易中天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从小深爱文学,受祖父影响又酷爱史学,高中就已读完中外名著,对史学论点颇有见解。于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从事文学艺术领域的研究,于2005年开始在百家讲坛当学者,剖析历史言语犀利,叱咤风云。

"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帝,就属明朝的最差,要不昏庸,要不迨政,勤奋一点的又资质平庸。凡是想打起精神干一番大事的又都气数已尽。"具一定史学权威的易中天如此贬低明朝,明朝的残暴真的胜过君主专制高度集权的清朝吗?其实也是不无依据的。

以剥皮起,以剥皮终。

"诫诸生守讷学规,违者罪至死"。这是朱元璋制定的国监制度。

朱元璋把培养官僚的全部职权都交给国子监,所以培养官僚的职责全部由国子监负责。实则用意就是用刑法管束那些不服从和抗议的学生。经常有监生被强制饿死或强行自缢,有些不忍看这些监生任人宰割的官员,大胆控告这些残暴的教育方式,结果朱元璋不但不予理会,反倒把这些控告者全部屠杀示众。

一系列惨无人道的刑法诸如痛决、充军、罚充吏役、枷镣终身、饿死、自缢死、枭首示众、凌迟……明朝的国子监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刑场。受害的不仅是学生,他们的教官也深受其害,接受死亡所威胁的训练,培养了一批绝对暴力的、无思想的、奴性的官僚。

据易中天书中记载:朱元璋对待功臣,直截了当地说,你们不能忤逆我,不要凭小人之力僭越皇权,否则不仅你的命不保,全家的生命都不保。

朱元璋以功臣多倚功犯法,破坏了皇朝的法纪,侵犯了人民和皇朝的利益为由奴仆杀人,绞杀了胡惟庸,蓝玉等功臣。连刘伯温之死,明朝史书已查无此据,但易中天判断:背后的凶手就是朱元璋。

从胡惟庸以私通日本,蒙古的罪状被杀以后,胡案成为了朱元璋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凡是心怀不满的,跋扈嚣张的,对皇家统治有危险性的文武官员、士家大族,都一连被强制安上串通胡党的罪名,处死抄家。

对此,易中天只评价了四字:"改制,集权"。

论野蛮残暴,历史上任何皇帝都敌不过朱元璋。凌迟、刷洗,有秤竿,有抽肠,有剥皮,还有黥刺、剕、劓、阉割、挑膝盖种种酷刑,造成了朝官中人心惶惶。于是就有些官员罢免官职,告老还乡,此举却激怒了皇上:"奸贪无福小人,故行诽谤,皆说朝廷官难做。此为大不敬,非杀不可。"

易中天在《中华史之朱明王朝》中写道他之所以杀人如麻是因为出身卑微"比当过亭长的汉高祖刘邦还不如,当然不可能有唐太宗和宋太祖的气度和雅量。相反,作为政治暴发户,他严重缺乏自信,总怀疑别人看不起他。"

明朝大兴的文字狱,又毒害了一批封建文人。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

面对一些封建文人的抵抗,朱元璋也采取了强硬的刑法对付,如果有人不为君王所用,就只有一个字:杀。朱元璋有一套特殊法律,拿监狱、死刑以至抄家灭族一套武器,强迫文人为他办事谋利。

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高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先后被杀。朱元璋用严刑重罚,杀了十几万人,他的眼中钉主要的是国公、列侯、大将;宰相等。他用流血手段进行内部清理,贯彻了"以猛治国"的方针,巩固了大明的统治。

一分为二,明清对照

看待政治史学,我们都应该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严谨地看待利与弊,不可过多地带有主观色彩。评价一个历史王朝,也不应该只是从皇帝个人素养这些片面角度,明朝虽然残暴却也创造了不少成就。

清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关起门来拒绝交流,一味的盲目自大导致在古代的综合国力稳居世界前列的中国自清朝开始落后于世界,社会风气愚昧封建,一头巨狮跌落谷底,受外人的耻笑。

在明初奉行的同样也是保守落后的海禁政策,意识到关起门来不会有进步,在明代后期放开海禁政策,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使得海外贸易大获发展,边境的百姓生活富足,一大部分上支撑了国库的开支,成为财政的基础,并打开了和世界交流的渠道,促进了文化经济的交流。

"用船在中国和马六甲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描绘的正是明朝,海外贸易不断发展促就了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时航海技术已十分先进,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为其打下基础。明朝建造的船只设计精良,装备齐全,最大的船能够长约147米,阔约60米,能够容纳1,000名船员,且最大的船能有9个桅杆那么大,可谓是技术精湛。

明朝时期还涌现出一批著名学士及著作。例如现中国四大名著,其中有三本出自明朝,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而清朝的文化思想却因为残酷的"文字狱"而整整停滞了三百年。

若说清朝是一个耻辱的朝代,明朝可谓是国威浩荡,把大国风范展示无疑。清朝只能看到一次次战争的失败,一条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最后丧权辱国活生生地成为了侵略地。但是明朝却可以说是扬武耀威。

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打击倭寇,巩固了国防统治,消灭了侵略势力,再到郑和下西洋,一分不计较经济利益得失,目的只是为了扬武耀威,展示明朝的各方各面的实力,而大清时,马戛尔尼访华,一个外国使者都看得出清朝只是外强内虚的纸老虎。

皇宫内倒是金碧堂皇,款待客人也最为大方,而真正应该得到重视的百姓却过着穷苦的日子,国防边境守卫糜烂不堪,军事设备也极为落户,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沦为西方国家的笑话,这一点比起明朝,可以说是清朝所望尘莫及的。

这样看来,说明朝不如清朝,似乎也太过片面了。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光芒,也有每个朝代的黑暗,我们不做盲目的比较,只在读史中鉴史获得更好的成长。

文/百海瀚

更多文章

  • 她是大清唯一被废的皇后,出身高贵,但结局很惨,死因成千古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清唯一传奇皇后,大清皇后怀孕被废,大清抬进门的皇后

    想必大家对清朝的历史是比较清楚的吧,清朝历史上的皇后算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群体”了。像我们再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些,富察氏跟乾隆帝惺惺相惜,钮枯禄氏跟嘉庆帝异常恩爱,倒是成就了一段美谈。但是在清朝的环境下,还是存在了很多命运不好的皇后,其中乾隆时期的辉发那拉氏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辉发那拉氏跟皇帝

  • 独步天下的她是皇太极表姐和最爱,历史上的她却不一定认识皇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独步天下皇太极有几个孩子,独步天下东哥和皇太极生气,皇太极最爱的三个女人

    首先她与皇太极一起长大,这叫青梅竹马。其次皇太极的名字是她起的,按照辈分东哥是皇太极表姐,后来一起经历成长和家族的事情,这叫知根知底。最后,东哥见证了皇太极登基为帝的全部经过。这算是共患难吧。东哥虽然没能成为皇后,却是皇太极一生挚爱。后来嫁给皇太极的女人,什么哲哲皇后、什么布木布泰,都比不上曾经的初

  • 他是李鸿章的兵,60岁二次参军,77岁授衔,82岁才当上中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鸿章70年代照片,李鸿章有几支军队,李鸿章的军权有多大

    历史九点半/文1955年新中国授衔,在所有授衔的将帅中,年龄最大的是朱德元帅,时年69岁。然而在开国校官中,还有比朱德元帅年龄更大的,他是蒋维平,1955年授衔时已经77岁,比朱德元帅大8岁,成为新中国最年长的开国军官。蒋维平出生于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原名蒋顺发,别名姬宾礼。1897年他19

  • 十三爷的怡亲王府大清第一,死后被雍正改造,子孙无福居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座怡亲王府在王府井帅府园,即今天新东安市场东侧一带。当年这座王府占地面积很大,气势宏伟。不过,如此宏伟的王府却只有十三爷胤祥一人居住过。因为在胤祥去世后,悲痛万分的雍正为了纪念这位弟弟,下旨将其王府改为贤良寺,还亲自书写御制碑文。贤良寺在清朝历史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由于该地临近皇宫,因此便成了

  • 年羹尧的死跟文字狱脱不了关系,只因为奏折写错了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年羹尧之死片段,羹墙见尧,年羹尧怎么处死的

    年羹尧的跋扈和嚣张对清朝历史稍有研究的都知道,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的妃子,自己又屡为大清朝立下诸多汗马功劳:利用自己的用兵之策配合各的军事将领平定了西藏乱事;率领清朝兵士平息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因此受到在位者也就是雍正皇帝的极度信任,获得“抚远大将军”、“太保”、“爵封一等公”等称谓,一时风光无限可

  • 还在为清朝争论不休?这个朝代一项数据直接进入《吉尼斯纪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最耻辱的朝代,清朝以前是什么朝代,清朝从哪个朝代开始衰败的

    还在为清朝争论不休?这个朝代一项数据直接进入《吉尼斯纪录》中国的历史经过非常多的战役,也发生过许多的屠城事件,并且在这些屠杀过后,现在真正的炎黄子孙已经没有多少了。中外历史学家经过大量的考证,炎黄子孙的特征应该是A型血,单眼皮,黑眼瞳,三绺胡,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国人的眼瞳大多数都是深褐色。主要

  • 乾隆出宫游玩,遇一瓜农,两人相谈甚欢,乾隆却转身下令将其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杀瓜农,乾隆秘史乾隆,乾隆和瓜农最后结局

    话说,有一次乾隆去江南地区微服私访,也可能是游玩。此行毕竟是出外游览的,不能多带人,于是乾隆只带着几名侍卫跟从而以。在还未抵达行宫之前,路过一片西瓜地,现在正是暑气最重的时候,恰巧又是西瓜成熟的季节。乾隆看见这些黝黑发亮的大西瓜,心里可是闲不住了,便叫一个侍卫去找瓜农卖给他们几个。但是侍卫回来后却说

  • 大清此衙门技术性最强,也最有特点,很多官员要从民间百姓中选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清各衙门,大清官员选拔,清朝各省有哪些衙门

    虽说太医院级别不高,但却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机构,里面有品衔的御医、太医都不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拨,而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进行铨选。按正常渠道,成为御医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进入太医院,成为太医院的医官,具备医官资格,才有可能进宫服务。太医院医官的铨选分两种情况:一是内部提拔,即在太医院接受学习的生员中,通过各级

  • 清朝最莫名其妙的“文字狱”,雍正判完乾隆再判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的文字狱,清朝十大经典文字狱,雍正vs乾隆

    乾隆在位期间的“文字狱”案件以腥风血雨出名,但是今天我们要来说不是这些案件,而是“屈大均”案。首先请大家来跟我认识一下这个冤大头,屈大均。屈大均是大清王朝初期的文学家,原先的本名叫做绍隆,字介子,号翁山,后来才改名为屈大均,是广东番禺人,明朝的余党。在大清的士兵占领广州前后参加过抵抗清朝的组织,结果

  • 如果雍正当朝60年,乾隆短命,清朝会怎么发展?会比你想象的更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作者在悟空上看到的一个问题。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后,我心中也不由一颤,为何呢?因为这个题主说的是雍正如果当朝六十年,那清朝的命运会如何发展。众所周知,雍正帝是清朝所有皇帝中的实干家,大清王朝最好的继承者,也是最好的铺路者。他不仅把自己老爸康熙晚年留下的诸多弊政都给改过来了,还大大充盈了国库,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