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不做皇帝只做诗人,也是影响唐宋诗风的一代大家

隋炀帝:不做皇帝只做诗人,也是影响唐宋诗风的一代大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17 更新时间:2024/1/7 3:37:07

作为一个身死国灭的皇帝,隋炀帝因此也被扣上了一个暴君的名号,后世史书对他评价不高。

其实,隋炀帝“好学,善属文”,并写得一手好诗,他的诗文在我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只不过,作为亡国之君,多被毁誉,他的文学成就一直被其“暴君”形象所掩盖,被后人忽略不谈。

隋炀帝出身关陇军事豪族,其生母又是出自拓拔鲜卑族的独孤氏,血缘中有尚武豪侠的鲜卑族因素,成长于“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的河朔文化环境中,促成了他尚武慷慨的关陇军事豪族文化性格。

又因隋炀帝早年为晋王时,坐镇扬州十年,在晋王府招纳了陈朝旧官、才学之士柳鈇、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他迷恋江左文化艺术,以皇子之尊与这些士人诗歌唱和,切磋诗艺,因而他的诗歌兼具南北诗风所长。

但隋炀帝并没有一味延续陈梁百年乐府的靡靡之音,而是创新拓展诗歌题材,推动诗歌格律化。

边塞诗

隋炀帝即位后,以帝王之尊亲自出过塞,远征过辽东,因而他的边塞诗歌开拓出宏阔激昂的新气象,发盛唐边塞诗之先声,比如《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及《白马篇》二首边塞诗,堪称是千古名篇。

隋炀帝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南北诗风的融合,在齐梁至初唐这一段由南北诗风向盛唐气象转变的关键点上,隋炀帝是功不可没的。

大业三年(607年)七月,隋炀帝第一次北巡途中,“兴众百万,北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于、紫河,二旬而罢。”当时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隋炀帝出塞的安全而修的屏障。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第二次北巡途中又征男丁二十万修筑长城,自榆谷而东,西接朔方的长城,并将朔方以东的城、堑改造为长城,向燕、代一带延伸。史称“发丁男二十万筑长城,自榆谷而东。”

当隋炀帝出塞时看到规模宏大的长城后,不禁志得意满,于是,他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下面这首千古名篇:

《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 杨广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首题名为《饮马长城窟行》 本为乐府旧题,在隋朝以前,也有三个文学家写过同名的《饮马长城窟行》诗,他们分别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三国文学家陆机、西汉文学家王褒

但是,陈琳的诗写修筑长城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写得比较悲壮凄惨;陆机的诗只是写边防的紧张压力,体现不出激昂的精神;王褒的诗也只是写边塞的苦寒而已。相比之下,隋炀帝的这首《饮马长城窟行》 写的风格豪迈,气魄恢弘。

大业三年(607年)八月,隋炀帝首次北巡出塞,就到达了北方草原突厥的启民可汗大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启民奉觞上寿,跪伏甚恭,王侯以下袒割于帐前,莫敢仰视。”所谓“袒割”,就是露出肩膀,割肩膀上的肉献给隋炀帝。

隋炀帝以中原皇帝之尊,经历舟车劳顿之后,君临塞外,见到长期侵扰中原的突厥可汗如此臣服自己,一时诗性大发,又写下了下面这首诗:

《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 杨广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

毡帷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

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

如何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单于台,一般来说是指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中央权力机构。在隋炀帝看来,当初的汉天子也不如我,谁能像我作为中原王朝的汉人天子,来到塞外可汗的军帐内高高上座?

这首边塞诗,没有边塞诗中常见的萧瑟肃杀的激烈战争场面,取而代之的是边塞的和平,两族之间的友好景象,结尾两句,尽显隋炀帝那雄壮豪迈的帝王之气,这一点,颇有“大诗人”的才情。

大业九年(613年)正月,隋炀帝“召集天下兵集涿郡,修辽东古城,以储军粮,三月戊寅幸辽东。”开始了远征辽东的军事行动,隋炀帝抱着征辽必胜的信心,写下了下面这首著名的诗:

《白马篇》 杨广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

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

山虚弓响彻,地迥角声长。

宛河推勇气,陇蜀擅威强。

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

英名欺卫霍,智策蔑平良。

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

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

集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

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

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

转斗平华地,追奔扫大方。

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力彰。

曾令千载后,流誉满旗常。

三国时期的曹植也曾写过一首同名的《白马篇》,但曹植毕竟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不像隋炀帝的诗写出气势恢宏、激昂飞扬的战争场面。

毕竟,隋炀帝曾以晋王的身份统兵南下灭陈,之后又长驻江都(今扬州),即位后,又北巡塞外,西出玉门,真正见识过塞外的大漠风光,领略过兵马的争鸣。

尤其是隋炀帝在诗中,一句“英名欺卫霍,智策蔑平良。”就把历史上的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和谋士陈平张良看得不值一提;从另一方面,隋炀帝也把自己比喻为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认为自己有着与其比肩的文韬武略和显赫战功。

春江花月夜

我们都读过唐代诗人张若虚那“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但是,你知道他的灵感来自哪里吗?不错,就是来自隋炀帝下面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其一》 杨广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湖水带星来。

隋炀帝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寥寥四句诗,仅仅二十个字,就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嵌入了全诗中,成为此诗最鲜明的特点,其写月和星星在水中的映像,传神生动,隋炀帝在描绘春江花月夜美景这方面,起到了开先河之功,给后代诗坛带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后世对隋炀帝的这首《春江花月夜》的评价也是很高的。明代王夫之说:“四句两联,特有贯珠之妙。”清代的朱乾在《乐府正义》中也给了高度的的评价:“陈后主作不传,隋炀自负才高,今观此诗,未见其必亡国。如‘暮江平不动’即使是唐人能手,无以过之。”

寒鸦万点,黯然销魂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大隋帝国摇摇欲坠,行将末路。隋炀帝虽有心力挽狂澜,但也是无能为力了,他看到帝国崩溃在即,不禁愁绪万千,写下了下面这首意境绝佳的诗:

《野望》 杨广

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

这首诗写得太妙了,纵观全诗,那落日余晖、寒鸦点点、流水孤村、黯然销魂,这寥寥几个字就巧妙地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更是在笔墨之间,流露出行将末路的一代帝王不能力挽狂澜的彷徨和绝望。

笔者认为,隋炀帝的这首《野望》,堪比我们自小就人人会背诵的唐代柳宗元名作《江雪》。

北宋著名的词人秦观,他在其代表作《满庭芳》中,更是把隋炀帝的《野望》直接化用了三句!

我们都知道,秦观就因其代表作《满庭芳》中的第一句极为出彩,从而有了“山抹微云君”的雅号,下面先读读秦观的诗:

《满庭芳》 北宋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真不讲究啊,人家隋炀帝的《野望》诗一共就四句,他直接就化用了里面的三句!不过,由此可见,隋炀帝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七律之祖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刚刚即位不久,就初次巡幸到了江都,也算是旧地重游,看着江南的美景,隋炀帝写下了下面这首著名的七律之祖:

《江都宫乐歌》 杨广

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

风亭芳树迎早夏,长皋麦陇送余秋。

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

绿觞素蚁流霞饮,长袖清歌乐戏州。

隋炀帝的《江都宫乐歌》在后世评价也颇高,明代王夫之认为隋炀帝的《江都宫乐歌》在形式上已经十分接近唐代七律,可谓七律之祖。

其实,在隋炀帝之前,南北朝的大文学家庾信的《乌夜啼》已经具有了七律的形式,但还比较粗糙,远不如隋炀帝的诗更接近唐代七律。历代的文学家们也都一致认为隋炀帝的《江都宫乐歌》是七律之祖。

隋炀帝今存诗四十余首,还有不少优秀诗作可圈可点,限于篇幅,不再叙述。

后世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在翻阅《隋炀帝集》后,也曾说:“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舜而非、纣。”

唐代诗人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

近代学者郑振铎也这样评价:“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他虽是北人,所作却可雄视南土。”

诗人皇帝,隋代诗坛领袖

隋炀帝杨广可谓是文武双全,才华出众,当上皇帝后,也成为一个诗人皇帝。

在我国历史上,真正能称为诗人皇帝的,没几个,曹操、曹丕父子可算一个,曹操诗作虽然雄壮恢宏,但他至死也没称帝,曹丕诗歌也还不错,但不如隋炀帝的。

清代的乾隆皇帝,留下的诗作倒是超级多,但是没有水平高的,没法和隋炀帝相比。

真正能和隋炀帝相比的,也只有南唐后主李煜了,李煜的才华绝代,但他的造诣主要在词上,而隋炀帝的造诣主要在诗上,两个亡国之君相比,半斤八两不相上下吧。

隋炀帝如果不当皇帝,只当诗人的话,他堪称是隋代诗坛领袖,他创新乐府诗歌,为诗歌格律化做出巨大的贡献,开初唐近体之先声,他的边塞诗亦启发盛唐之先声,总之,隋炀帝诗歌的文学成就是极高的。

更多文章

  • 唐朝诡事录:神秘杀手沙斯把众人搞得团团转,公主或是幕后推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诡事录人物,唐朝诡事录戴面罩的是谁,唐朝诡事录全集免费

    韦风华与沙斯见面,以重金贿赂他去刺杀太子,沙斯狮子大开口,开出了当宰相的条件,双方一拍即合,展开了愉快的合作。谁知卢凌风已经暗中对其展开了包围,韦风华和沙斯还没来得及高兴片刻,就被团团包围。两人虽然武功高强,奈何卢凌风指挥的金吾卫士兵个个神勇非凡,终究是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沙斯利用幻术想要逃跑,却被

  • 历史上为唐朝效力的三大突厥籍名将,其中这员名将死得最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的三大突厥名将,唐朝最厉害的十大猛将,唐朝24名将的真实排名

    突厥作为唐朝初年北方劲敌,在被唐朝攻灭后,很多突厥人转而为大唐效力,为大唐征战沙场,开疆拓土,立下赫赫功勋。其中,唐初名将,突厥王族,阿史那·社尔;盛唐名将、西突厥哥舒部落首领后裔,哥舒翰;中唐名将,突厥阿跌部人,李光进,尤以此三人为最。三人无一不是战功卓著,或在太宗时期,为唐朝开疆扩土,扬威西域;

  • 唐朝诡事录:真相杂糅在权谋中,哪一种人生态度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诡事录是唐朝什么时期,唐朝诡事录全集免费,唐朝诡事录谁杀的4大才子

    #唐朝谗言录#虽然还存在一些事件的逻辑性,但两个主角的处世方式却非常不同。 两人都想成为狄仁杰狄公的徒弟,但年老的一个成功了,另一个年轻人失败了。年轻人是中郎将,中郎将不认同老年人,也就是苏无名。 两人在长安相识,但由于权力冲突,两人都被逐出长安。 但是,一个被降级为南洲司马,另一个被诬陷,不允许回

  • 唐朝搞不定的吐蕃,为什么到了宋朝就可以把它给搞定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为什么拿不下吐蕃,唐朝和宋朝的吐蕃,宋朝和吐蕃友好交往方式有哪些

    但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权差不多,都会经历过盛极而衰的过程,唐朝与吐蕃打了这么多年,当唐朝灭亡之后,吐蕃也进行着四分五裂的局面,在宋朝的时候,吐蕃已经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政权,当李元昊在西北之地建立起西夏政权史,他既让宋朝头疼,也让当时的部分吐蕃政权头疼。于是两人合谋一下,我向你宋朝称臣,你保佑我,不被

  • 唐代均田制和府兵制,从兴起到崩溃,看中国古代王朝历史周期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府兵制与均田制,唐朝的府兵制,府兵制的重要特点

    【北魏开始的均田制】均田制起源于北魏,中国北方当时陷入五胡乱华的长期混乱状态,人口数量锐减,大片土地被荒废,而劳动力被集中在城市或者地方豪强的庄园当中。为了维持自身统治,北魏拓拔氏实施了均田制这项“强国之策”,在统治区域给无地平民分配土地,恢复了统治区域的农业生产,并通过收取田赋和徭役实现国家财政的

  • 五代十国难得的明君,他若不英年早逝可定鼎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十国开国明君,他是五代十国第一明君却英年早逝,五代明君有哪些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最英明的君主,在位期间改革政治体制,重组军队,鼓励生产,严惩贪污腐败。在北伐战争中,他亲自指挥收复三州三关,为五代以来对辽作战所取得的最大胜利。那时候后周成为最有希望恢复统一的王朝,并为日后北宋统一南北奠定了坚实基础。柴荣采纳比部郎中王朴“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

  • 经典史剧《武则天秘史》女神般的武瞾,日月当空,日月同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块无字碑,同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同她一贯的办事风格,让人猜不透,却不禁心中赞加。功功过过,是是非非,无论多久以后,一代女皇武则天依旧会是永恒的热门话题。她是伟大的母亲,即使他几乎害死了所有的儿子;她是最成功的职业人,出任了史上最高的职位——皇帝。这样一个女人,怎能让人不五体投地,女神般的武瞾,

  • 宋徽宗与南唐后主:君王和领导就不该有爱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唐后主和宋徽宗,宋徽宗与南唐后主谁厉害,宋徽宗死后的王朝

    宋徽宗与李煜李煜的诗词成就非常高,写的诗多情哀伤让后是千年人读之也是非常感动。因为,宋徽宗的祖宗们宋太祖、宋太宗对李煜的迫害,后人甚至有一种说法是:宋徽宗如此多才多艺、后事经历多么悲惨是一种因果循环、赎罪。其从这个角度说确实如此。南唐后主李煜乃是小割据政权,祸害得比较少。北宋虽然算不上正正经经的大朝

  • 安史之乱后唐朝又撑了140年,错就错在皇帝杯弓蛇影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安史之乱后唐朝兴衰历史,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发展,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由此,在开元、天宝年间就形成了“十大节度使”,拥重兵的节度使控制了军权后又逐渐对辖区内的行政权、征税权进行侵占。所以,“安史之乱”爆发是迟早的事情。这属于朝廷和地方的关系,与民族没有关系。和唐朝之前的各种叛乱一样,都属于“权力斗争”。宦官专政导致藩镇割据“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在李辅国、程元振等宦

  • 唐玄宗日夜独宠杨贵妃,盛宠11年之久,为何没有生下一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玄宗对杨贵妃有多宠爱,唐玄宗为什么钟爱杨贵妃,玄宗独宠杨贵妃的原因

    杨玉环答曰:“三郎这话意思是责怪臣妾了,是臣妾无能了,臣妾可冤枉啊,李三郎你可要为我做主啊,我不能生育还不是为了你好”?唐玄宗:“环环这话是责怪朕了,朕的身体当然没有问题,如若是朕身体有毛病,那么朕何来得这么多儿女,这必然是你的问题,何况我又不是你唯一的男人,在我之前你还跟我儿寿王李瑁一起生活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