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推行的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具体是什么政策?

雍正推行的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具体是什么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207 更新时间:2024/2/18 4:29:28

一条鞭与摊丁入亩

在我的印象中,明朝居正这位资深权臣的历史评价相当不错,他手握大权而不忘国家安危,为国为民谋福利,他虽世受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影响,却有法家勇于改革之风度,他大刀阔斧的推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这就是将“一县之赋役,全部归于一条,将丁银归于田赋之下,赋役合二为一,全部以银两征收。”张居正的勇气可嘉,改变了秦汉以来“以实物的征收为主要手段。”这种方法,触动的是地主阶级利益,阻力之大可想而知,而且”一条鞭法”对于京城以外的地方,“鞭长莫及”!地方官员依然如故,张居正的改革,用“勇气可嘉,陋习依旧”评价。

清朝入关真正对国家的治理整顿,是从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开始的,康熙提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办法,就是说,依康熙五十年前的全国人口的数据,以后成年的百姓,不再负担丁役。这当然对地少人多的老百姓是“重大利好”消息,不过在实践中依然存在有权有势地主的巧立名目,制造阻力,“重大利好”中途废止,触动某些人利益的时候,改革真是“举步维艰”!

1723年(雍正元年)七月,雍正皇帝登基,不久即全国正式颁发诏令,赋役改革吹响了历时百年三帝时间的集结号。

在康熙晚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此时的租佃关系成为主流,这个时候全国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人口的流动性加快,农民流亡趋势增强,区域性的矛盾激化,农民依附农田而生存的关系大大削弱。如果再单纯依靠向农民直接征收人头税,已经芨芨可危的赋役制度更加紊乱,国家的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将会面临严重影响。

摊丁入亩取消了按人头和地亩双征收的标准,改为按土地多少收税的办法,当然对土地少的百姓减轻了负担,土地多的增加了税收。当时的社会舆论认为:“摊入田粮内,实与贫民有益,但有力之家,皆非所乐。”

这个“摊丁入亩”的争斗双方其实是地主和贫民,双方都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因为是国家的既定方针,过程虽然艰难,却依然负重前行。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这个规定发生于1726年(雍正四年),这是雍正登基之后的係列改革组合拳之一,它的背景是因为康熙后期官员的严重不作为,恬武禧,国库空虚,财政出现危机,国家机器已经出现运转困难的严重局面,我们应该知道,清朝入关后,以多尔袞为首的八旗贵族,肆意“跑马圈地”,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他们是根本没有什么赋税一说的,于是财政负担落在穷苦百姓身上,面对这种情况,雍正横下一条心,下诏规定:“官员和绅士们都要向国家纳粮当差,一个都不少!”

火耗归公

上面谈到,雍正的改革始于登基之初,因为他接手帝国摊子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滥摊子,朝廷官员腐败无能,国家库存亏空800万两白银。

雍正元年,痛定思痛的雍正竭尽全力挽救帝国的沉沦,他口述十一道谕旨,用滿汉文字警告各级文武官员:“不许暗通贿赂;不许库钱亏空、不许......云云,七个严厉的“不许”加上採用“中央查地方,后任查前任,甚至警告老百姓:“不许借钱给地方官员抵挡亏空哈!

在不长的执政时间里,雍正的严厉改革惩戒措施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国家库存白银达到几千万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雍正的改革是成功的。

这个时候,雍正创立了“耗羡归公”的政策,防止官员贪污。“耗羨”俗称“火耗”,就是说,凡是上交的银子,都要扣除火耗,就是火炼成绽时候杂质含量的损耗,这个情况的产生,属于正的现象,但是官员们掌握消耗量和产生的收益,都是他们说了算和归他们所有。

这是官员们贪污的一个重要来源。雍正应对措施就是“釜底抽薪”的办法,规定所有火耗归公,上缴国库。同时又拿出一部分这个收入,奖励廉正官员。这是吏治的很大进步。

结语

雍正皇帝执政的时间稍微短了一些,但是,在这个有限的时间中,却是“承上下”的关键阶段,雍正釆用“一脚踩死油门”的措施,减缓了问题恶化的趋势,否则,清朝的末日来得更早,雍正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实事,为乾隆盛世打下了好的基础,清朝在岁月静好中又走过了半个世纪。

更多文章

  • 拍马屁也能死人?此人因拍马屁太用力而惊动朝廷,雍正:悬颅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随着这个习俗不断传承,有的人不管对方的马儿是老弱病残还是狂吠疯癫,都会去拍它的屁股,意思就是将劣等马也说成是好马,此后人们便用拍马屁来讽刺了。但是拍马屁只是一种卖乖的举动,顶多会引起他人的厌恶罢了,可你知道吗?历史上曾有一人因为热衷于拍马屁而被斩首,且被悬颅十年!此人就是清朝户部侍郎汪景祺。汪景

  • 雍正身为皇帝,为何要为难一个七品县令,因为县令说了句实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最厉害的县令,雍正为什么没有七品县令,七品县令李卫

    鄂尔泰这个人物,可谓大器晚成,在康熙朝默默无闻,只混了个五品小官,雍正登基时,鄂尔泰已经年近半百,没想到雍正慧眼识人,认为鄂尔泰能成大事,从此鄂尔泰一路高升,和李卫、田文镜并列成为雍正改革的三大干吏。后来成为军机处首席大臣,内阁首辅,风头盖过张廷玉。当然,以雍正之精明,鄂尔泰若无真才实学,肯定做不了

  • 乾隆赏大臣一碗“毒粥”,大臣不但喝光,为何还偷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临死前一晚吃的饭,乾隆赏赐两个武将,乾隆赐膳

    古人打仗,受制于很多条件,若想大获全胜,必须要有一个英明的主帅。除了主帅,还需要有充足的粮草补给和制度。例如,秦国为了赢下“长平之战”,不但是因为将帅一心,朝廷全力支持,还因为白起采用了“军功制度”,让所有的将士按照杀敌的人数来领封赏,所以,当秦朝的将士们面对赵国士兵,个个两眼放光,都希望能够多杀几

  • 雍正登基后,如何对待大哥胤褆之女的?让她11岁就嫁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胤禔雍正,胤禔死后雍正反应,雍正王朝与胤禔一起守灵的女子

    雍正在诸多兄弟中,最为讨厌的是大哥和八弟,大哥早在他继位之前,就被康熙囚禁起来,八弟则是在他登基后的第三年,才正式被扳倒。这两位兄弟的子女,也非常凄惨。以八弟胤禩为例,他的儿子弘旺被雍正发配到热河,后来用铁链捆住,押送回京,和十四阿哥胤禵都关在景山。按理说,老大胤褆对雍正早已构不成威胁,雍正为何如此

  • 其他朝代宦官干政时有发生,为何清朝三百年没发生过宦官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宦官干政最严重的朝代,清朝为何很少宦官干政,唐朝宦官干政的特点

    图片:杀害皇帝剧照一、宦官干政从秦朝开始,到明朝为止,很多朝代都有过宦官干政,不过,虽然都是宦官干政,但是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1、秦朝情况在秦朝,宦官干政最为典型的莫过于赵高专权,秦始皇去世以后,赵高和李斯合谋拥立秦二世登基做了皇帝,秦二世委派赵高担任高官,赵高利用自己的权斗手段,掌握大权,架空了秦

  • 《独步天下》东哥被努尔哈赤一家老小追求,然而皇太极该叫她姨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独步天下东哥和皇太极生气,独步天下皇太极封妃,独步天下东哥跟皇太极的关系

    古装历史电视剧《独步天下》正在热映,故事发生在明朝末期万历年间,逐渐强大的女真族虽然还未建国,但是有权力就有王权斗争,该剧讲述的正是在这期间东哥和皇太极之间的爱情故事。历史是不会重现的,所以作者和编剧在这上面下文章的功夫那可是想象力满分。剧情里东哥和几大男主角都有感情线发生,东哥生下来就被萨满法师预

  • 雍正登基,召43岁大臣进宫吃饭,大臣连忙进屋写遗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临死前连下两道密诏,雍正登基前的经历,雍正临死前批奏折

    雍正登基之初,堪称艰难。当时面临四大问题,其一,国库空虚,朝廷不管是打仗,还是救灾,都没有钱。其二,土地兼并严重,因为雍正之前,士绅是不需要纳粮的,所以很多田地被兼并到士绅的名下,百姓的地越来越少,不仅国家收不到税赋,百姓也吃不饱饭。其三,政局不稳,雍正新君继位,不仅要对付一帮老臣,还要防备八爷胤禩

  • 《雍正王朝》康熙在公举太子的关键时刻放出十三阿哥,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十三爷之死彻底惹怒雍正,雍正王朝康熙对十三阿哥的评价,雍正王朝里康熙不要十三哥见太子

    于是,康熙皇帝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就发生在议举新太子朝会之前,康熙皇帝先是做了铺垫。当他看到八王爷那厚厚一摞的举荐奏折的时候,转身却问了张廷玉关于河南、江苏和四川的事儿。这三件事儿就将康熙皇帝的主要意图一一展现。我们来看看:首先是河南,说河南之前遭受黄河泛滥导致的水灾,在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亲自监督下,救

  • 清朝冻死5千饥民,乾隆说了9个字,百姓寒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哪一年干旱最厉害,清朝灭亡老百姓的反应,清朝灭亡人民反应

    乾隆五十九年秋天,英国使者马戛尔尼来到北京,为了彰显大清朝的繁荣,和珅陪同83岁的乾陵带这个英国人游览了一次圆明园,然而这一次乾隆并不高兴,因为在经过长春园时,主殿的横檩有些变形,让乾隆觉得有失皇家体面。和珅洞悉帝王心事,立即建议,说圆明园内,有部分宫殿因为长期接受日月光华,可能需要小作修缮,预计修

  • 鳌拜被扳倒后,康熙对待他的妻子儿女的做法,让后人不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扳倒鳌拜后的结局,康熙擒鳌拜完整版,鳌拜的女儿嫁给康熙了吗

    不得不说,鳌拜在康熙继位之时,还是忠心耿耿的辅政大臣,他曾在顺治的面前发誓,一定会拼死辅佐康熙,然而6年过去了,他也膨胀了。这个曾经驰骋疆场,功勋卓著的第一勇士,现在变成了位高权重的权臣。孝庄曾想借索尼的势力,来平衡和鳌拜的不对等关系,随着索尼去世,鳌拜已经无人可以压制。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曾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