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一杯毒酒,送走2个姐姐
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
她有2个姐姐,大姐叫萧胡辇,二姐叫萧夷懒。
姐妹仨都是贵族出身。
她们的母亲,是辽太宗长女、燕国大长公主;父亲萧思温,是四朝重臣。
只是,国家动荡,辽国皇位的更迭,更是非常迅速,短短30年,就换了3位皇帝。
彼时,在位的皇帝辽穆宗,不近女色,也没有子嗣。
谁也不知道未来的皇位,会落到谁的头上了。
为了家族荣耀,父亲萧思温,秉承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为3个女儿,安排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大女儿萧胡辇,被嫁给了辽太宗嫡子、辽穆宗胞兄——耶律罨撒葛;
二女儿萧夷懒,被嫁给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孙子,章肃皇帝耶律李胡的长子——耶律喜隐;
萧思温挑的这2人,都有机会染指帝王之位。
他们手握重兵,胜算颇大,尤其是大女儿的丈夫耶律罨撒葛,几乎被视为内定的皇帝候选人。
只是,谁也没想到,辽穆宗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养子耶律贤(辽景宗)。
就这样,萧思温的国丈梦破碎了。
不过,他还有个小女儿。
就这样,萧燕燕被父亲强行送入皇宫,当了贵妃。
姐妹三人的不同婚姻,几乎注定了日后的反目。
大姐萧胡辇,在丈夫死后,把持兵马,镇守西北。后来,她企图投靠他国,被三妹夺了兵权;再后来,萧胡辇来到宋辽边界,想继续搞事情,还是没成功。这一次,她被三妹幽禁,1年后被赐死。
二姐萧夷懒,自己没搞事,可她的丈夫想要谋反,事情败露后被囚。儿子为了救父亲,起兵谋反,兵败后被诛杀。接连丧夫丧子的萧夷懒,悲痛之余,准备毒杀三妹,事情败露后,被三妹赐了毒酒一杯。
整体来看,萧太后(三妹)杀姐姐,似乎情有可原。
谋反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大罪。
她的姐姐想要杀她,她若心慈手软,不叫顾念轻易,而是愚蠢至极。
武则天:计杀姐姐、外甥女
武则天杀姐姐,和萧燕燕杀姐姐,并不相同。
当时,武则天已经是李治的皇后了,深受宠爱。
她有个姐姐,名叫武顺。
姐妹俩关系很好,武顺也常常进宫看望妹妹。
一来二去,武顺就和李治看对眼了。
很快,李治就封武顺为韩国夫人。
《新唐书·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韩国出入禁中,一女国姝,帝皆宠之。
其实,武顺并非少女,她早就嫁过人,还生了一儿一女。
儿子贺兰敏之,是唐朝有名的“妖孽”,据说生得特别好看。
女儿贺兰氏,同样长得很好看。
后来,武顺的女儿贺兰氏,被封为了魏国夫人。
看着姐姐和外甥女得宠,武则天心里很不是滋味。
此时,她在后宫已经可以一手遮天,主要精力放在政治上。
但她还是不能容忍这件事。
很快,她就毒死了姐姐武顺,后来还杀死了外甥女贺兰氏,并赐死了外甥贺兰敏之。
萧太后与武则天的区别
都是杀亲姐姐,萧太后和武则天面临的情形、使用的手段完全不同,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其一,目的不同。
在目的上,萧太后杀姐姐,杀的是政敌、是谋反者,而武则天杀的是情敌。
萧太后的大姐萧胡辇,手握重兵,为辽国所用,是最强大的助力。
可这份助力,一旦与皇权反目,就是最可怕的威胁。
萧燕燕刚掌权时,和大姐关系非常不错。她很信任大姐,而她的大姐,也一直是她的坚实助力。
公元994年,萧胡辇为辽国讨伐阻卜诸部,连连大捷,稳定了辽国的边境。她还及时向三妹萧太后建议,在漠北设置镇、防、卫三州,以加强管理。
然而,姐妹俩却因为一个奴隶,闹翻了。
当时,守寡多年的萧胡辇,看上了奴隶挞览阿钵。
两人私通的消息,传到了萧燕燕耳中。她勃然大怒,认为大姐作为皇太妃,和奴隶不清不楚,有失体统,便下令逮捕挞览阿钵,并把他裹在沙袋里打了四百鞭。
萧太后此举,有两个目的:
一方面,贵族和奴隶有感情,实在有失体统,此举是为了规劝;
另一方面,大姐功高盖主,需要敲打。
只是,萧太后的这种做法,直接让姐妹俩产生了嫌隙。
也不能怪萧胡辇不满,毕竟,萧太后自己,也和重臣韩德让不清不楚。
只是,君臣之别大于天。
萧胡辇不敢硬来,只能去跪求三妹萧太后下旨,让挞览阿钵成为自己名正言顺的丈夫。
虽然,最终萧胡辇和挞览阿钵在一起了,可这份耻辱,让她铭记终生。
最后,萧胡辇萌生了叛国夺权的意图,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如果说大姐萧胡辇的谋反叛国,有情感因素,也有权力因素,那么二姐萧夷懒的谋反,纯属是婚姻导致的。
萧夷懒的丈夫、儿子谋反,均被辽景宗赐死。
中年女人丧夫丧子,萧夷懒得悲痛,可想而知。
她不问缘由,只知道辽景宗和三妹萧太后赐死了她的丈夫和儿子,便决心报仇。
不过,二姐和大姐不同,她手里没有军队。
因此,萧夷懒能想到的,就是投毒。
可惜,她的投毒没有成功,反被揭发。
最后,萧太后用一杯毒酒,忍痛结束了二姐的生命。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五:己酉,契丹供奉官李信来归。信言其国中事云:……次是赵王,王死,赵妃因会饮寘毒萧氏,为婢所发,萧氏酖杀之。
整体来看,萧太后赐死2个姐姐,都有一个前提:她们谋反在先。
而武则天下手,则属于未雨绸缪。
姐姐入宫时,武则天已经开始处理朝政,手握前朝后宫大权。
她的姐姐,对武则天几乎没有威胁:
一方面,武顺没有强大的政治后盾,不会威胁武则天的权力;
另一方面,武顺没有生下孩子,也不可能影响武则天儿子的太子位。
她唯一能分走的,就是李治的一点点宠爱。
但武则天并不允许任何人分走李治的宠爱。
其实,从李治后宫的人数,也能看出武则天的善妒。
据史料记载,除去武则天,李治的后宫,只有8个女人,其中有名分的有5个,她们的死,几乎都和武则天有关。
韩国夫人武顺、魏国夫人贺兰氏被武则天杀害;
剩下一个徐婕妤记载很少,也早早去世了。
(徐婕妤,也就是《至尊红颜》中徐盈盈的原型)
这样干干净净的后宫,自然是有意为之。
武则天不希望李治有太多的女人,她想把他牢牢抓在手中。
或许,对于武则天而言,亲姐姐入宫,已经不是争宠,而是背叛了。
其二,手段不同。
萧太后杀姐姐,光明正大、义正言辞;武则天杀姐姐,偷偷摸摸、蹑手蹑脚,根本不敢让李治知道。
萧太后的2个姐姐,都是犯了谋反罪,是辽国律法明文规定的重罪。
萧太后赐她们毒酒,名正言顺,不会受到任何诟病。
事实上,史学家们,也没有对这件事做出任何负面评价。
不仅如此,《辽史》中还提到,萧太后仁慈,不肯杀姐姐,只是将她们各自幽禁起来。
《辽史 卷十四 本纪第十四》:夏五月壬寅朔,幸炭山清暑。幽皇太妃胡辇于怀州,囚夫人夷懒于南京,馀党皆生瘗之。
无论是赐死,还是幽禁,萧太后对姐姐的处置,都是光明正大地下旨,让举国臣民见证。
但武则天不是这样。
武则天杀姐姐,采取的手段,是偷偷摸摸、蹑手蹑脚、笑里藏刀的方式。
按照后宫制度,唐高宗宠幸别的女人,武则天身为皇后,不仅不能反对,还要大度接受,笑脸相迎,好好安顿。
这个人,如果和皇后有着血缘关系,那么皇后还要表现得“满脸荣幸”。
而后宫嫔妃的死因,也会被清晰记载。
但在正史中,韩国夫人武顺的死因,却并不明确。
她去世的时间,是按照女儿魏国夫人贺兰氏被册封的时间来推算的。
韩国卒,女封魏国夫人……(《新唐书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
在正史中,魏国夫人贺兰氏的死,被清晰记载为是武则天的杰作。
韩国卒,女封魏国夫人,欲以备嫔职,难於后,未决。后内忌甚,会封泰山,惟良、怀运以岳牧来集,从还京师,后毒杀魏国,归罪惟良等,尽杀之,氏曰“蝮”,以韩国子敏之奉士彟祀。(《新唐书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
据《新唐书》记载,韩国夫人死后不久,她的女儿贺兰氏,不仅被李治收入后宫,还被册封了更高位份。
武则天很不乐意,便趁着武家人准备家宴的机会,毒死了外甥女贺兰氏,并把此事,嫁祸给了武惟良、武怀运。
自始自终,在唐高宗面前,武则天都维系着无辜的形象,仿佛姐姐和外甥女的死,都与她无关。
当然,手段和目的不同,并不能代表,两人杀姐姐的本质不同。
萧太后和武则天,杀掉姐姐,都是为了助力自己的政治权力。
在这一点上,两人的表现,如出一辙。
只有心狠手辣,才能叱咤风云。
如果萧太后不杀姐,大姐萧胡辇完全有机会卷土重来,二姐也将是谋反大潮中的助力。
当时的萧太后,身体欠佳,已经步入风烛残。如果不处置好两个姐姐,儿子辽圣宗很有可能平不了乱,自己倒下的那一刻,或许就是国家大乱之际。
如果武则天不杀姐,不杀外甥女,按照当时唐高宗的喜好,他腻了强势的武则天,陷入了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的温柔乡,未来会不会有“女主武氏”,也将是个疑问。
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上皇帝之位,还能让国家继续兴旺。
但凭这一点,她就非常了不起。
她的身上,藏着成熟政治家的谋略和野心。
从这个层面而言,武则天杀姐姐,绝不是单纯的善妒,一定和萧太后一样,是为了扫清障碍,争夺权力。
她们不一样之处,或许只在于:萧太后是为了儿子的皇位,武则天是为了自己的皇位。
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你能下这个狠手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