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而其中,孟子口中的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句就很值得玩味。孟子处在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混战不断。战国的诸侯大战,每一场战争都是怀着灭亡对方的野心决战的。所以,战国就会不断出现,大国吃小国,强国并弱国,大国之间也是拼命死战,恨不得吃掉对方。所以,最后出现了秦国统一六国,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统一。这就是战国战争的特点,大战的目的是兼并对方。所以,这些战国诸侯在战场上毫无原则可讲。两国交战,战败国拼命逃跑,战胜国拼命死追,直到对方穷途末路。所以是不会出现孟子说的五十步笑百步这种情况的。因为谁跑得快谁才能活命,应该是百步笑五十步还可以。
[var1]
然而,这要是放在春秋诸侯国战争中,此话就无可争议,因为每场战争都会出现五十步笑百步的情况。春秋时期的战争,两国在战场只是比划比划,为的是让对方屈服。因为,此时,天下诸侯都是有霸主,有时霸主不发话,谁都不能先动干戈。而真正打仗,也不是为了灭了对方,只是教训教训而已。当然,如果有的国家实在不得人心,也可能被灭,但这种事情还是要在霸主的私底允许下。春秋时期的霸主,那都是定下国际战争规则的。所以,春秋时期,两国甚至多国交战,都要讲国际战争规则。
[var1]
第一条,两国不斩来使。作为交战双方的使节不论其职位高低,任何时候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条一直被后世所沿用。第二条,不以阻隘,说白了就是双方交战,不要在狭隘的地方阻击敌人,一定要到开阔地带,真真正正地干上一仗,这样才服人。第三,不鼓不成列,这个很明了,就是对方没有摆好作战的阵势,另一方不能主动迫不及待地击鼓杀过去。这一条宋襄公做的不错,为此送了小命。第四,不重伤,两军大战,士兵在格斗的时候,不能让同一个人重复受伤。也就是如果对方已经受伤,不管受伤在什么地方,都不能再来第二下,应该及时让其回去治疗。第五,不擒二毛,也就是在作战中不能俘虏头发发白的人,应该主动让他们回家养老。
[var1]
下面的第六条,不逐北。讲的就是当敌人被打败逃跑时,不能追。当然,追也可以,必须限制在五十步以内。所以,在春秋,经常会出现五十步笑百步的情况。因为战败之后,只要跑五十步就可以了,敌国就不会再追你了。那么你跑一百步做什么。所以,战国孟子的五十步笑百步,只会出现在春秋时期。你可以想象,当两军交战,失败的一方,战车和士卒撒腿就向后跑。这时,士卒明明跑五十步就到了安全区了,而有的却一溜烟跑了一百步远,你说五十步的能不能笑他们吗?跑一百步的那些士卒才是真正的胆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