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有三桓,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鲁有三桓,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04 更新时间:2024/1/9 17:30:11

春秋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子民、家兵,乃至独立的政令,事实上为国中之国。在先秦时期,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邑称“家”。而“国家”一词的词义最早来源,就是合指诸侯与卿大夫的封地。

[var1]

由于世卿家族长期分掌国政,而随着其“功绩”的累积,其家族领地也自然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公室的领地却是越分越小。久之,就形成了“卿”大於“君”的局面。三家分晋,田氏篡齐等皆是如此。而在鲁国历史上也曾出现如晋之韩、赵、魏,齐之田氏那样强势的卿族,此即鲁国的三桓势力。三桓,是指同源於鲁桓公的三支卿族势力。鲁桓公的庶长子庆父,为三桓孟孙氏之祖。鲁桓公的庶次子叔牙,为三桓叔孙氏之祖。鲁桓公的嫡次子季友,为三桓季孙氏之祖。

[var1]

三桓势力分掌鲁国军政近两百年,鲁国国君已形同虚设。在孔子相鲁期间,欲“隳三都”(三桓的各自都邑),即是想削弱三桓的势力,以强公室。结果,反遭三桓逼迫,不得不离开鲁国,而周游列国。其后,鲁哀公想借助越国的势力讨伐三桓,结果却遭三桓攻打,流亡到国外,并最终死在了有山氏。

[var1]

那么,为三桓却没有能三分鲁国呢?

首先,鲁国的国力远不能与齐、晋并论。齐、晋都是强国,田氏代齐,三家分晋,还都能在战国七雄中各占一席之位。而鲁国原本就是弱国,随着诸侯兼并越来越严重,弱国也越来越难以生存。鲁国再一分为三,各自势力就更显得势单力薄,而易遭到强国的吞并。

再则,三桓的势力也曾一度出现政权下移。孔子主张“隳三都”,起初季孙氏、叔孙氏都是支持的。而支持的原因,则是这两个家族的权力出现了再度下移,其家族权力被家臣操控。故而,季孙氏、叔孙氏,都希望通过“隳三都”来抑制家臣势力。但随着,费邑宰(相当於卿大夫的相)公山不狃起兵反鲁,并攻入国都曲阜。随后,郕邑宰(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也反对隳毁郕邑,才使得三桓的态度得以改变。因三桓的势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政权下移,故而也影响了三桓瓜分鲁国的野心。

[var1]

第三,受周的宗法礼仪之束缚。周之宗法礼仪,是由周公(鲁国的始封君)制定与完善,鲁国乃天下诸侯的“望邦”,世人皆称“周礼尽在鲁矣”。周之宗法礼仪在鲁国更深入民心,而三桓又为鲁之公室旁支,周公之庶脉子孙。公然篡逆而三分鲁国,违背先祖之宗法,很难在鲁地立足。

[var1]

参考史籍:《左传》等等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若白起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灭掉赵国,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平赵国,长平赵国不出击能赢吗,长平战后赵国女人

    刘邦就记恨韩信,最终韩信也被杀了,原因就是楚汉争霸的时候,韩信对刘邦的命令不重视,刘邦让他来救自己,韩信以各种理由推脱。引起了刘邦的不满,刘邦当了皇帝后对韩信也是百般的提防,最终杀了他。白起对应的王是秦昭襄王,作为秦昭襄王的手下,是不能不听话的。[var1]秦昭襄王的猜忌心很重,他早年不得志,即便是

  • 明朝的内阁制竟和两千年前的晋国“六卿专政”如出一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最先进的内阁制,晋国六卿怎么轮流当的,晋国的六卿制度

    [var1][var1]这得靠明朝的内阁制。明朝的皇帝不放心丞相,就把丞相罢免了;他们又不放心六部,然后设立了内阁;后来他们谁的不相信,于是建立了东西厂。我们今天不说其它,我们就说内阁。内阁最初只是皇帝的顾问团,慢慢的,由于它直接参与和制定重大决策,于是成为了实际的发号施令机构,凌驾于六部之上。实际

  • 秦国一统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过一个神秘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最可怕的预言,秦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秦灭六国司马迁说的是真的吗

    [var1]秦始皇扫六合、平天下,最终使中国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书同文、车同轨的举措使中华民族产生了凝聚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则奠定了中国2000余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秦朝的发展历程是一段晦涩的历史,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曾4次提到过一个神秘的预言,这个预言解开了秦国统一天下

  • 清朝,文圣孔子,亚圣孟子,武圣关羽,却很少人知道武亚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孟子作为儒家既孔子之后第二号人物,身份的定位不仅晚还相当曲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孟子的人和言论一直憎恶至极。朱皇帝是一位奇葩的皇帝,脾气一上来,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一个胡党案灭文官及其家属三万人,一个蓝玉案杀武将及其家属一万五。当看到孟子那些对统治者不屑一顾甚至充满羞辱和辱骂的言论后,

  • 黄忠临死前才看出刘备真面目!曾留7个字暗示赵云,可惜赵云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黄忠临死前大喊八个字刘备很生气,黄忠死后终于看透刘备,黄忠临死对刘备的评价

    在加入刘备的队伍之前,黄忠是刘表的部下,老大不给力,手底下的人再有本事,也是发挥不出来的,上限就摆在那里了。在刘表麾下时,黄忠虽然位居中郎将,官儿不算太小,但工资却一直不怎么高,只有600石,也就是7200斤左右,要是放在寻常人家,这绝对不算少了,可以吃很多很多年了,但他的开销也很大,要养一大家子人

  • 三国中最被轻视的猛将,多次装死躲过劫难,位列蜀汉五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公认的第一猛将死后悲惨凄凉,三国中死得最冤的三大猛将,三国中最被低估的将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他强忍着病痛,到各军营中巡视。临终前召集诸将到阵前听命,对杨仪说道:“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有勇有谋,可堪大用。”这五人个个在诸葛亮去世后,为蜀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世的学者在评价这五人功绩时,封他们五人为蜀汉后五虎将。那么廖化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

  • 刘备得到江山真的只靠仁德?赵云:不,你看他杀害了多少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云比刘备大吗,新三国赵云和刘备,刘备赵云马超蜀骑厉害吗

    但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似乎将刘备的仁德品质写的有点太过了,导致我们总是认为刘备有点虚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鲁迅所说的,“欲显刘备长厚而似伪”。不管怎么样,刘备的仁德是毋庸置疑的,而刘备也正是靠这种仁德形象拉拢了许多的能人志士,继而建立了蜀国。但根据正史资料的记载,刘备之所以能够取得这

  • 袁术一直提防孙策,为何却借兵让其进军江东,原因非常有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术放走孙策后悔了,孙策向袁术借兵马哪个最好,为什么孙策投靠袁术

    术甚爱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因使为怀义校尉,引兵攻泾县大帅祖郎得胜。术见策勇,复使攻陆康,今又得胜而回。当日筵散,策归营寨。见术席间相待之礼甚傲,心中郁闷,乃步月于中庭。因思父孙坚如此英雄,我今沦落至此,不觉放声大哭。忽见一人自外而入,大笑曰:“伯符何故如此?尊父在日,多曾用我。

  • 文如诸葛亮武比赵云,三国俩人才被刘备放弃,在曹操身边大放异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有两个人才却被他看走眼抛弃。这两位贤才一个擅文如诸葛亮,最终被曹操重用,留在身边大放异彩,一个勇武有名堪比赵云,也成了刘备的敌人。这个擅文的就是提出九品官人法的陈群。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陈群的智谋就跟他不相上下。陈群的家乡是豫州,刘备后来也在豫州任刺史,在任期间刘备四处寻找人才,在

  • 张飞是杀猪的,关羽是卖枣的,他们的武功是从哪里学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关羽张飞的武功哪里来,关羽vs张飞,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可是我们知道,无论是在罗贯中所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还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张飞还有关羽等名言天下的武将最开始都是很贫苦的出生,比如说张飞便是一个杀猪和卖肉的。《三国志·张飞传》对张飞的记载如下: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三国演义》中就记载的更清楚了,张飞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