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为什么却能够全身而退?

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为什么却能够全身而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63 更新时间:2024/1/20 6:18:55

[var1]

商鞅树敌太多。

商鞅到底是死后被五牛分尸,还是活活被车裂,现在两种说法都有相当大的市场,尤其是现在的影视剧,把商鞅的死,搞成是活活被车裂而死,异常惨烈。以至于人们想起商鞅,都觉得他是自己改革变法“反受其害”的人。

[var1]

但是我们看历史资料,尤其是看《史记》,这商鞅,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死后被五牛分尸的,不是活着被车裂。当然从人道主义出发,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毕竟都是残忍至极,但是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五牛分尸要好一点,五牛分尸,毕竟分的是一个已经死亡的尸体,分尸总比活活车裂一个人要好一点。

[var1]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秦孝公死后,商鞅的靠山没了,此时,商鞅变法时结下的敌对势力,开始谋划攻击商鞅,于是,一顶谋反的铁帽子迅速扣了上去,最终,把商鞅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弄假成真,发动封地群众攻打郑县,不久,兵败而死,尸体被五牛分尸。

[var1]

《资治通鉴·卷二·显王三十一年》: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

商鞅之惨死,跟他自己在变法方面的冷酷无情有关,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他的变法得罪了大秦帝国的旧贵族。尤其是商鞅变法里面的“军功爵制”,打破了原来贵族阶级对爵位的垄断,使得平民百姓也能够通过建功立业,获得大秦的爵位而成为贵族阶级。

[var1]

很显然,商鞅这种改革,非常得罪人,而且是得罪了一大片人,一大片有权有势的人。最要命的是,商鞅得罪的这一大片人里面,还有大秦王位的继承人秦惠王,这有点自寻死路了。

所以,我们现在看商鞅,首先为他能够变法强秦,为他能够对全体国民一视同仁,感到无比崇敬。同时,也为他不能够灵活变通,以至于后来被诬致死而感到无比遗憾。

[var1]

白起“不听话”。

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用商鞅的变法治国,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var1]

白起的功绩,我们不消多说,现在只说他在长平之战之后,由于秦王没有听从自己的主张对赵国一举歼灭,所以,似乎因为政见不和,白起对秦王有了意见,而且白起此时年纪也大了,所以,大有退隐江湖的意思。

[var1]

到了秦昭王四十九年九月(公元前258年),秦国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结果接连失败。于是,秦王命令白起去统帅三军,攻打邯郸。白起当时有病在身,同时,通过分析研究,白起认为攻打邯郸是不明智的决定,于是拒绝了秦王的命令,以至于惹怒了秦王,最后被秦王赐死。

[var1]

根据现有资料,公元前294年,白起就已经担任了秦国左庶长,左庶长协助国君统军作战并总管军务,不是一般的官,所以我们推算估计,此时他应该至少有30岁了,而白起死于公元前257年,所以大致来看,白起应该活了70岁左右。

[var1]

这也就是说,白起被赐死时,已经老了,可能是不想再战了,大概是身心俱疲。我们看到,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是白起的最后一战,也是最重要的一战。此战虽然以秦国胜利而告终,但是,由于秦王没有按照白起的计划,顺势将赵国一举歼灭,以至于错失良机。此后,当秦王想再次出兵的时候,白起认为时势已经完全丢失,而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此屡次推辞不去攻打邯郸。

[var1]

白起以打“歼灭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即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论成败,而以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这跟以往的其他将领都大不相同,也是白起作战的特色之一。毛泽东主席就曾经高度评价过白起的这种歼灭战战法。

毛泽东:“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var1]

张仪是一个机智圆滑奸诈的政客,对敌人各个击破,不择手段,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避免树敌太多,最终可以说做到了功成身退。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张仪出任魏国相国一年以后,于秦武王二年(前309年)死在了魏国。

[var1]

张仪从政,并没有广树敌人的错误行为,这是他最后能够在失宠之后,回归故国,老死故乡的原因所在。

张仪原本是魏国贵族后裔,在几经周折之下,成为大秦丞相,在秦国干出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然后看准时势,在老秦王去世后,他自己也功成身退,回到自己的故国魏国,不久因病而死。

[var1]

李斯在《谏逐客疏》里面说:“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在李斯的眼里,张仪对于大秦帝国的统一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张仪使得六国的统一战线土崩瓦解,让大秦可以各个击破,这是功不可没的,正如李斯评价的,是“功施到今”。

然而,抛开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来说,从社会道德方面来看,张仪的政治策略多少有些让人不耻。尤其是张仪戏楚的故事,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张仪不讲信用,不讲武德。这种通过欺骗别人而获得利益的方式,对社会道德起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以至于后世的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越来越不讲诚信,大家尔我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var1]

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张仪这种诚信缺失的故事,还是不要过度宣传才好,否则,恐怕效仿者拜张仪为祖师爷,引起社会道德问题。

比如现在各种工程项目,甲方千方百计让施工单位先施工,后付钱。结果,等到工程完工了,钱的事情甲方就百般抵赖,最后施工单位往往吃了大亏,这实在是值得朋友们注意。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我一生遭遇3次刺杀,只有这一次最惊险,和荆轲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历史上遭遇的刺杀,秦始皇杀荆轲,荆轲怎么刺杀的秦始皇

    [var1]秦始皇统一统四海,统一文字、货币,对中华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贡献不可估量。然而在他蚕食六国的过程中,势必侵害了许多人的利益,所以秦始皇屡遭刺杀。其中最为出名的三人,分别除了荆轲、高渐离,还有一位就是汉初的大智囊的张良。三次相比较,谁的技术含量高呢?[var1]荆轲:扎心了,老铁公元前227年

  • 不流血的战争:两千多年前管仲用贸易战,成功让第一大国俯首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管仲的粮食战争,管仲贸易战,齐桓公时期贸易战

    据说当时的周公旦不仅是周朝初期的功臣,还是周礼的创造者,于是周成王特地给他七百里土地,千辆兵车,将鲁国赐予他。而鲁国也成为了周朝强有力的后备军,帮助周室管理着国家。不过到了东周,齐国突然崛起,成了东方第一大国,鲁国被挤到了第二、三名,后来齐国内部又发生动乱,所以鲁国又追了上来。总之齐国和鲁国就这么反

  •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那为何把战神白起气得咬牙切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括为什么会败给白起,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没有实力吗,赵括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那么纸上谈兵所说的主人公赵括,真的像故事中说的那样一无所长吗?然而跟赵括的对战中,敌方的白起竟然被他气得牙痒痒,又是怎么回事呢?[var1]图片:跟赵括对战的白起剧照秦赵两国对战,赵国派出大将廉颇应战,然而廉颇采用的战略是守城不攻,这一作战方案引起赵孝成王极度不满,从而换成了熟读兵法的赵括为将。结果

  • 男孩不随父母姓,却取名叫“春秋战国”,是出奇制胜还是数典忘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战国的名字男孩,历史典故取名男孩,古人取名男孩名字

    2006年,曾经轰动一时的“赵C姓名案”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关注,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赵C的80后小伙,因更换身份证时无法录入户籍系统而被要求改名,但赵C不愿放弃使用了二十年的名字,双方因此走向法庭诉讼。结果是赵C接受和解,限期改名。最近,又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火了,他叫“春秋战国”。现实生活中,四个字的名字并

  • 秦国占领巴蜀是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的,为何蜀汉北伐时反倒缺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何时得巴蜀,秦国灭巴蜀用了多少兵,秦国怎么灭巴蜀的

    [var1]蜀汉与曹魏的边界,主要在秦岭的中段,北边就是曹魏的关中地区;南边就是大家熟悉的汉中地区。这个中段的长度是东西几百里,穿越南北的秦岭山脉,从东至西,依次为:一,子午道。二,骆谷道。三,褒斜(读爷)道。四,陈仓故道。前三条道路都是山势险峻的峡谷,只有靠西边的陈仓故道,地势平坦,远离曹魏统治中

  • 战国大墓出土“逆天”神剑,五分钟后开始滴血,现代科学无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挖出神剑视频,考古发现战国神剑,战国大墓出现滴血神剑

    剑,被尊为“百兵之祖”,因其携带轻便、佩戴神采、得心应手而深受世人喜爱,在中国古代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公帝侯凭之彰显身份,刘邦建立汉朝后,“自天子以至百官,无不佩剑”,剑成为社会地位、等级观念的重要象征;文士侠客凭之闯荡江湖,唐朝诗人贾岛有诗曰:“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

  • 春秋战国君主的花样死法,哪种死法最惨?哪种最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最惨君主,春秋战国最惨的国君,春秋时期死得最惨的君主

    [var1]图片:王侯将相们剧照一、历史上死状最惨的君王首先是齐国的齐闵王,齐闵王的原名叫田地,非常接地气,他的父亲是齐宣王,齐闵王在位期间,屡立战功,可是他为人过于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还喜欢放纵享乐,最后落了个国破家亡的下场。世人都说齐闵王是死状最惨的君王,因为他是被楚国的一名大将剥了皮抽筋后,再

  • 为什么孔子的雕像,都把双手交叉在胸前?懂了它才能真正认识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的雕像是孔子本人吗,孔子弟子对孔子评价,孔子雕像手势详解

    孔子,这位逝世于公元前479年的思想家,却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两千五百多年,他在古代被尊为“天纵之圣”和“天之木铎”,他被后世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与“万世师表”,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至今,孔子精神始终屹立于文化顶峰,全球各地都建有纪念孔子的庙宇或祠堂。然而,不知你是否

  • 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孙武叫孙子,李耳为何不叫李子而叫老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为什么李耳叫老子却不叫李子,李耳的儿子,李耳个人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最具代表性的有五大学派,曰:儒道墨法兵。儒家有二圣,孔子和孟子,原名孔丘与孟轲;道家有二仙,老子和庄子,原名李耳与庄周;墨家有墨子,原名墨翟;法家有韩子,原名韩非;兵家有孙子,原名孙武。各大学派不仅推行自己的主张,还会相互批判和借鉴,吸收对方合理的成分,互取其长。这种局面

  •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何诗歌很少选入课本?原来是不敢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宋八大家韩愈,韩愈最著名的诗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作品

    有人叫诗仙,有人叫诗圣,有人称天下第一,有人称世上无双,然而这些称号在韩昌黎面前却都不值一提。众人只知韩愈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却少知他还有“文章巨公”与“百代文宗”之名,更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又是“广东古八贤”之一,死后被追谥为“文”,史称韩文公,又称韩昌黎。在唐宋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