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一战之后,曹丕想要派出三股军队来攻打东吴。当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谋士刘晔极力劝阻。他认为东吴当时刚刚把刘备的军队打败,东吴的士兵应该精力非常旺盛,在这个时候攻打东吴,是非常不利的时机。只不过曹丕没有听他的话。不出意外,曹军出动后,东吴的军队把全部的兵力安排在攻打曹军上,东吴士兵的士气非常盛烈,曹仁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了。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吕范对抗曹休,诸葛亮抗击曹真,朱桓抵御曹仁。朱桓是一位年轻的将军,年仅27岁,只身带领军队抵御曹仁。曹仁带着五万大军,但是朱桓毫不惧怕,拼死抵抗。最终以少胜多,用五千士兵大败五万大军,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功不可没的基础。
这个故事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偃旗息鼓。是在面对不利局面时,朱桓想出的一个对抗众多敌军的方法。它的意思是军队放下战旗,停止打鼓,也就是不暴露自己的目标,隐藏自己的行踪。
虽然我们讲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但是这场战争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在那个时候,曹丕再决定向东吴进攻后,组建了三支军队,也就是文章上边涉及到的三支军队:曹休、曹真、曹真所带领的三支军队。他们打算攻占东吴在长江的战略要地濡须。曹仁可算得上是曹操军营里的一位名将,当时初出茅庐的朱桓与他相比肯定是一位无名小辈了。
曹仁不论在经验还是在兵力上,都远远高于朱桓。但是这场战争的结局令人惊讶,都没想到就是这么不起眼的一个小将军竟然就能战胜曹仁的五万大军。这段故事也在《三国志》中讲到过,根据书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曹仁从中路进攻,但是没有成功。他的军队被朱桓重创,死伤很多。这次战争失败后,曹仁郁结于心,最终郁郁寡欢,驾鹤西去了。这场战争,不得不说是曹仁军旅生涯中最失败的一次了。
王双这个人,在书中和历史中都有所记载。其实,在三国中有两个王双。一个是在魏吴之战,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场战争中的王双,另一个是在诸葛亮攻打陈仓的时候出现过的王双。后者在追击诸葛亮带领的军队的时候,陷入了诸葛亮的埋伏,因此丧失性命。有很多人会把这两个人搞混,所以小编在此给大家说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