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的“一千贯”是多少钱?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看完你就知道了

宋朝的“一千贯”是多少钱?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看完你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177 更新时间:2024/1/20 20:33:12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得来看一下什么是“贯”。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贯”作为钱币计数单位始于西汉武帝初年。根据《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从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贯虽然指的是用来串钱的绳子,但我们在通读全句的话,也可看到,当时的一贯钱已是定数。

此外,根据《汉书·武帝记》中记载:元狩四年,“初算缗钱”,引用斐的注释为:“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汉武帝时期,一千为一贯已经是定数了!

不过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实际上“一贯钱”这样的称呼一般都是官府所定钱币计数单位的称谓,可以说成是“官称”,在民间一般来说很少使用到“一贯钱”的称呼,而是用“一吊钱”来表示!

因此这样说来的话,一吊钱实际上就是一贯钱的别称,它们数量相同,只是称呼方式不一样而已。可问题是,这“一吊钱”的称呼又是从而来的呢?这其实也很好理解。

我们可以推想汉代串钱的场景:一个人将一千文钱串在一根绳子上面,为了防止钱散落和保证钱的数量充足,因此必须要将绳子两头给连接起来。而保管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很简单,钱既然已经成了串,无论是存还是取,其放置的方式都应是悬挂状!“悬挂”,亦可为“吊”,所以人们称官方的一贯钱为一吊钱。

那么,历史上的“一贯钱”就真的有一千文这么多吗?

当然不是。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上,从西晋以后钱币的计数均不足“百”,关于这一点在西晋时期就有“取人长钱,还人短百”的说法,所谓“短百”也就是钱不足百的意思。

不过这里的“百”则并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百,这里的“百”指的是钱币的数量关系,比如“七十为百”,则是七百文为一贯的意思!根据《隋书·食货志》中记载道:

在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以后,“交易者以车载钱,不复计数,而唯论贯。商旅奸诈,因之以求利。自破岭以东,八十为百,名曰东钱。江、郢已上,七十为百,名曰西钱。京师以九十为百,名曰长钱。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百”并不足量,有时八百文为一贯,有时是七百文为一贯,九百文为一贯的也有。等到大同末年,甚至是以三百五十文为一贯。当然了,各朝还有所不同!

到了朝建立后,又规定八十或八十五为百。不过在宋朝初年国家制度尚未全面普及的时候,各个州县皆还是用原来的规制,有些州府甚至规定以四百八十文为一贯(当然也有将1000文作为一贯的)。直到后来,宋朝政府便规定以七百七十文为一贯。

如果我们不看各地的差异,就宋朝政府的规定来看的话,七百七十文为一贯钱,一千贯就是77万文。按照宋代的钱币购买力来看的话,宋朝的一文钱相当于现在的0.3元人民币(推导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这里只说结果)!

那么一千贯,即77万文,就相当于是23.1万元。当然了,这一结果也并非就是唯一答案,推算毕竟存在误差。不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武松打虎得了23万的奖金,还是比较不错的。至于林冲花23万买了一把刀,笔者想会不会是被坑了呢?

参考文献:《宋史》、《汉书·武帝记》、《隋书·食货志》;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文章

  • 故宫地面出现裂痕,无意揭开了尘封600年的秘密,专家:朱棣真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打开故宫地砖发现朱棣心真狠,朱棣修紫禁城被雷劈了,朱棣修建故宫的原因

    在明王朝,经过朱棣的靖难之役之后,明朝的政治中心就北移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明朝的历代皇帝都对北京进行了多次的建设。虽然北京的历史很是久远,但是真正的建设还是从明王朝开始的。为了实现“天子守国门”的理想,明朝的历代皇帝都对北京的城墙,皇宫以及防御工作进行十分细致的安排,而在面对蛮族蒙古人和满族人的多

  • 徐达本来深受信赖,可其夫人和马皇后说了此话,被朱元璋当即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达被朱元璋赐死真相,朱元璋赐死徐达出自野史,徐达怎么没被朱元璋杀

    要说历史上的皇帝们,没有一个不会猜疑的,就算是年轻的时候比较自信,但是年老了之后,也总是会担心,有人为了皇位谋害自己,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他当上皇帝之后,猜疑心就从来没放下过。大家都知道,他原名叫做朱重八,后来参加了农民起义之后,改名叫朱元璋,他是农民出身,曾经给地主家放过牛

  • 这两首诗是王安石、苏轼的经典之作,文学相通,意境却高下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轼讽刺王安石诗句,王安石与苏轼互相欣赏,苏轼和王安石千年斗诗

    苏轼因为才思敏捷,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常常在文学上不屑于王安石,两人在变法问题上也常常争的面红耳赤。但是在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要被治罪时,却是王安石及时出手相救,才使苏大才子免于一死,而王安石在被罢相归隐时,苏轼也放下芥蒂千里相会,二人在晚年时成为了一对诤友。今天我们要说就是二人的经典诗作《登飞来峰

  • 萨尔浒之战中,明朝投入了47万精锐部队,为何还是惨败给努尔哈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什么会输,萨尔浒之战明军有取胜的可能性吗,萨尔浒之战的明军惨败

    关于这次战争需要谈及之处非常之多,三言两语是绝对不能将其说明的,所以我们就只来看一个点,那就是明朝先后投入号称47万部队,而且还有枪有炮,可为何还是败给努尔哈赤呢?战初,辽东的局势十分紧张,明朝军队处于被动局面,这使得明朝建立了200多年的辽东防御体系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因此明朝统治者觉得有必要在这个

  • 盗墓贼们不盗包拯墓地,要是盗之必盗其墓,这到底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平安年代,都有不少的盗墓贼活动,就别说是身处乱世了,盗墓贼的活动,就更加的猖獗,除了汉朝的墓地之外,其他朝代的一些墓地,都逃不过盗墓贼的魔爪,尤其是墓主人名气越大,就越容易被盗。就是因为这些名气大的人,墓葬会更加的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文物,随便一件,就让盗墓贼们发了大财,但我国有一个名人,他的墓葬历

  • 明朝嘉靖皇帝沉迷修道,并不是为了长生,而是嘉靖身体有一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嘉靖皇帝如何修道,明朝嘉靖修道了吗,大明嘉靖为什么修道

    当时这个皇帝,也是给了大臣们一个希望,觉得这个皇帝还不错,很有能力,准备跟着皇帝走向光辉时刻时,这个皇帝的画风就变了,他开始迷恋上了修道。这个皇帝就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小说上的修道,是比较神奇的,当然在现实中,并没有那么神奇,但是时间和金钱,要花费不少,但人家是皇帝,肯定不缺钱和时间,当时皇帝喜欢修道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能够成功,朱元璋为何就不行?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太祖与朱元璋谁厉害,朱元璋为何不杯酒释兵权,宋太祖为何能杯酒释兵权

    后来我们也知道了,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从武将手中收回到中央,并给予这些武将提供各种福利待遇,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当然了,不得不承认,宋太祖这样的做法确实很好,他以一种柔和的手段来收回权力,这样既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发生,同时也能给世人展现出良好的君臣关系。但这同时也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

  • 晁盖临死前对宋江说了一句话,字字戳心,点破了宋江的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晁盖其实已经看透宋江,晁盖临死前对宋江说的话,晁盖临死前和宋江说了一句话

    文|程哥梁山108将中唯一没有出现的就是晁盖。查看是山东省郓城县东溪村人,时任东溪村的保正,还是当地的财主。不过他不是一个爱财的人,晁盖平生最喜欢仗义疏财,是一个闻名江湖的大善人了。他喜欢结交天下的英雄好汉,喜欢舞枪弄棒,与人比划武艺。身强力壮的他为了这一腔热血没有娶妻纳妾,而是在家里锻炼筋骨。后来

  • 为何成吉思汗的墓到现在都没发现?专家用遥感卫星探测,都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吉思汗墓已经找到了吗,成吉思汗 墓,外国人寻找成吉思汗墓

    小时候的成吉思汗,父亲被金国残忍杀害,金国还对蒙古进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让蒙古人民深受痛苦之中。所以成吉思汗从小就对金国有着很大的恨意,决心有一天要为自己的父亲报仇。不服输的成吉思汗凭借自己的远见和强大的组织能力,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一生经历了60多场战争,只有一次败绩。后来他先是

  • 杜太后临终前,赵匡胤在病榻前接受遗命,谋士赵普保留着天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匡胤和赵普轶事,赵匡胤跟赵普是同族吗,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在哪年

    然而赵普错了,大错特错。赵太后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了,这天她叫赵匡胤来见她,应该是要交待自己的遗命了,但是又让他把赵普一起带来。对此赵普虽然感到有些奇怪,杜太后这种时候应该是只希望自己亲近的两个儿子在场的吧,但是转念一想,自己也算多年的心腹了,接受一下临危遗命也还算合理,也就欣然去了。但令人吃惊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