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相互制衡,又相互依存!让明朝皇帝取舍两难的内阁制度,有多强?

相互制衡,又相互依存!让明朝皇帝取舍两难的内阁制度,有多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51 更新时间:2023/12/23 14:31:02

我们上文说到了,朱元璋在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更好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在朱棣继位不到两个月便组建了内阁,内阁制度就此建立。从根本上来说,内阁充其量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只听命于皇帝一人。虽然内阁大学士的官阶自始至终只有五品,但是其阁权并不弱,甚至还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

明朝的内阁制度确确实实是为皇帝而生的,但对皇权究竟起到的是助力作用还是阻力作用,这还得做一番探究。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内阁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阁对皇权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想要弄清楚内阁与皇权的关系,我们还得分三点来看,即:皇权压制内阁、内阁制约皇权、内阁与皇权的斗争。

一、皇权压制内阁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罪除掉了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废除了宰相制度,罢了中书省,随即设立了“四辅官”来辅佐处理日常政务。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政治根基,所以根本无法对皇权造成威胁,但是这些人所能接触到的事情也十分有限,虽然都是轮流辅政,但始终也不能像宰相一样,保证政务的连续性。所以四辅官设立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朱元璋废弃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效仿宋朝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来辅佐处理日常政务,并同时以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这便是内阁的萌芽阶段。在成祖朱棣取得皇位之后,便开始组建内阁。

所以我们会发现,内阁的原型基础实际上就是翰林院,在内阁正式组建以后,又转到了内阁名下。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明朝的内阁已经变得枝繁叶茂,到万历首辅张居正时期更是达到顶峰。但是我们也说了,内阁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幕僚机构,或者说是皇帝的私人秘书,虽然有行政部门的形式,但并没有行政部门的权力。内阁的功能实际上非常的简单,只是负责上呈下达,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其职能也比较简单,根据《明史·职官制》中记载,内阁主要就是负责:

“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这里的“献”,表示的是内阁大学士发表的意见,上书呈奏给皇帝。皇帝如果批准推行的话就叫做“献可”。但是否采纳阁臣意见还是取决于皇帝,阁臣权力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青睐程度,或者是对他们票拟的接纳程度。

此外,内阁所掌管的职务实际是六部的各项杂事,所以内阁对皇权的依附程度还是很大的。简言之,内阁实际上就是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壮大的一个产物而已,主要还是对皇权的一种维护和巩固的作用。

二、内阁制约皇权

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废除了宰相制度和中书省,将六部权力收于一身,后来因为政务烦扰,于是便建立起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阁,以此作为顾问兼幕僚。朱元璋、朱棣都是贤明的皇帝,对内阁大臣所能行使的职权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得侵犯六部职权,或者是兼凌其他职务”。所以在明朝前期的时候,内阁大臣虽有有着极高的名望,阁权也高,但始终不敢肆意妄为。

但在仁宗以后,内阁大臣的地位便凸显了出来,虽然内阁大臣的官阶只有区区的五品,但是其监管的职务也越来越多,权力也越来越大。在太祖、成祖时代,皇帝自己能处理事情,那些内阁大学士只是负责代笔而已,还只是一个秘书的角色。但是后来的皇帝长期深居宫中,精力和智力有限,所以权力也慢慢地被内阁大臣给“夺”了去。内阁原本只是皇帝的“私人顾问”,到如今却变成了“政务机关”。

虽然内阁大臣的只能还依然只是票拟、参与协同中枢决策等基本内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对皇权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特别是在万历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期,虽然看似这一形式只是出于君主政治的现实需求而已,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是张居正的位高权重,是内阁大臣的权倾朝野,给了皇帝很多无形的压力。

此外,内阁制度的产生,无意之中还壮大的“宦官”的势力。在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最初的皇帝都会在内阁,但是后面的皇帝就不常去内阁了,甚至是不去,所有的事情都必须送进宫去。但送进宫去,并不是直接面见皇帝亲自递交,而是由太监来担任递交工作。而太监一旦牵扯进来之后,就慢慢地开始弄权。皇帝本身也是图个自在,懒散之余甚至叫太监来批阅奏折。当然了,皇帝此举并非也都是无能的表现,其实他们是想通过“宦官专权和朋党搏击”的方式来稳固皇权的统治。

当然了,我们也能从这里看出,内阁对皇权还是存在着一定制约的。内阁的兴盛实际上也是从侧面反映皇权变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三、内阁与皇权的斗争

实际上,内阁与皇权的关系总是以“相互制衡”的形式存在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我们在看待两者关系的时候也不能太过局限,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内阁制度自永乐初年开始,到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达到顶峰,尤其是万历时期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内阁权力更是顶峰中的顶峰,内阁已经将六部权力收为己有,内阁在这一时期似乎已经完全僭越到了皇权之上了。

但是到了万历中后期的时候,内阁权力逐渐走向衰弱,皇帝了巩固皇权,也开始有意进行压制。到了崇祯时期,内阁与皇权的斗争更是有所彰显。

崇祯时期,阉党势力得以清除,内阁则更是面临着重建的难题,而此时皇帝要做的是如何集中君主专制,所以两者便开始争锋相对,互不相让。崇祯二年的时候,崇祯皇帝就下令处置了258位逆臣贼子,至于选拔内阁大臣,崇祯皇帝也是煞费苦心,因为他想建立的是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内阁。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内阁和皇权的斗争始终都还是存在的,只要内阁大臣的权势扩大以后,那么皇帝就必然对内阁大臣产生疑虑,然后就开始周而复始的更换、整改内阁小组。其目的就是要使得内阁势力不能再阻碍皇权势力。

通过看明朝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内阁与皇权的斗争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二者的权势也始终处在此消彼长的状态下。后来清朝虽然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制度,但是没过多久就被废弃了。

以上便是我们对明朝内阁与皇权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一个简要分析。

更多文章

  • 朱棣和建文真的见面了吗?《大明风华》没有乱写,其实有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与建文,史书记载朱棣找到建文了吗,朱棣与建文关系好吗

    其实我们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应该能看出一些端倪,首先就是明史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其实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宫里面起火了,然后建文不知道去了哪里。其实这句话还有后续,说到了燕王派遣了一个使者,然后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那么是不是建文帝的尸体,这件事还不能确定。我们之前说到了,宫中起火,其

  •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他是如何处理27岁前朝皇后,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当皇帝前的预言,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赵匡胤当皇帝后是怎么对待皇嫂的

    赵匡胤乃宋朝开国皇帝,在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成为了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我们熟悉的杯酒释兵权也是再其登基之后发生的,赵匡胤大力削夺开国功臣手中的权利,可谓是对陪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心狠手辣,那他成为皇帝后,又是怎样处理27岁的前朝皇后的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从历史中我们都知道赵匡胤对待各个被灭亡国家的皇族

  •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的统治到底有多宽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承认元朝的正统,朱元璋说元朝以宽仁治天下,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元朝势力图

    元朝是成吉思汗建立,成吉思汗征战一生,杀人无数,世人都以为元朝实行的是高压政策,觉得元朝统治者以打压老百姓为主。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都以为元朝统治者非常残暴不仁,其实不然,元朝统治者非常的仁厚。就连朱元璋也承认元的宽仁,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请听小编仔细道来。元朝是蒙古人建立,蒙古人在南宋后

  • 朱元璋没读过多少书,为何流传下来的诗文还有一百多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写了几部书,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哪首诗里有红日二字

    朱元璋起兵造反之前,吃了太多的苦,虽然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但广为游历见识很广,属于没读万卷书却早行万里路的类型。朱元璋读书的阶段是在他行军打仗期间,老朱是个勤奋自律的人,此后直到他当上了皇帝,一直发奋读书。当然,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不算太高,顶多就是个秀才的级别,怎么也谈不上是高级知识分子。尽管如此,朱元

  • 朱元璋20多个儿子,偏偏要传位给孙子,这里面讲究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26个儿子为他生了几个孙子,朱元璋为什么传位给孙子不给儿子,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是对还是错

    为此,朱元璋十分悲痛,他在皇宫东角门召见群臣时说:“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死,命也!”说完不禁大哭,这时他已经65岁了,或许他为自己在位这么长时间,以至于太子没有当过一天皇帝感到内疚。朱标死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经历了几个月的讨论,到九月朱元璋决定立朱标之子、皇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对于这个结果,史

  • 朱棣明明能文能武,为何父亲朱元璋不喜欢,还差点饿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临死喊朱棣是想干什么,朱元璋燕王朱棣,朱棣小时候找朱元璋

    先来看看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那就是当时的太子朱标,人人都知道,这个人是病死的,实际上朱标的死因有很多,不仅仅是因为生病,也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母亲去世,最后伤心而死的。太子英年早逝,朱元璋也是很伤心的,后来他就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随着时间的流逝,朱元璋认为实力最强的朱棣,有了反叛的心思,先不说

  • 宋江接济过3位好汉最多的银60两最少的银5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江手底下的三十六个人,宋江6个事迹,宋江一生最难掌控的三个好汉

    第一位受宋江接济的梁山好汉,便是打虎英雄武松。其时,武松避难在柴进的庄上,既不受柴进的待见,又身患疟疾,可以说是武松最为落泊的时候。宋江与武松相识不久,即将出些银两来与武松做了衣裳,但被柴进知道了,又如何能让宋江出钱?所以,虽然买单的是柴进,但武松感激的还是宋江。真正让宋江出银子救济武松的,是在宋江

  • 如新大陆的发现者是郑和,现在世界又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美洲大陆是郑和发现的吗,郑和历史照片,郑和真实长相分析

    有学者说郑和曾经到达过北美洲,是新大陆的发现者,但是资料都被破坏了,无法证明郑和去没去过新大陆,提到新大陆,不得不说哥伦布,在15世纪的时候,欧洲的许多人都出去探险,想找到传说中的宝藏,此时,哥伦布就是其中一员,后来因为哥伦布发现了一块新的地方,才有了现在的美洲。其实哥伦布不是首先到达新大陆的,以前

  • 这个武将一怒之下,杀死了赵匡胤十几个心腹,为何皇帝还要赏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事已经是提上日程了,并且赵匡胤本人,确实是个能文能武的皇帝,北宋初期的军队,也是历经战争,经验丰富的,其实有很大的几率,是能收复这里的,可是年仅四十九岁的他,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报复,就突然猝死了。他的突然死亡,影响了很多的方面,当初有一个名将叫做郭进,这个人在历史上名气并不大,但是他的本事可不小,常

  • 南明的灭亡过速跟明朝的制度密切相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明为何不算明朝,明朝为什么被称为南明,南明灭亡真正原因

    从种种形势上看,南明的局势都比晋室南渡、宋室南渡要好。然而,南明的灭亡之速却令人大跌眼镜,弘光政权仅维持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而北方的姜瓖大同反正,以孤城对抗清军的全部兵力,却尚能坚持八个多月。南明的灭亡之速,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跟明朝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