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叫“春秋”?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叫“春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12 更新时间:2024/2/7 8:17:35

“春秋时期”是史学家对东周前期这段历史时期的命名,一般指的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这295年的时间。

[var1]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以“三家分晋”视为春秋时期的结束,两者之间相差数十年的年间,究竟哪种说法更准确,笔者在这里不做赘述,依旧将讨论的主题归回“春秋时期”为叫“春秋”这个问题上来。

东周早期只有春和秋

笔者以为,之所以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是因为在东周早期,一年中只分春秋二时,尚未出现四季之说。所以,那个时候所记载的“春秋”,代指的时间就是一整年,而不是今天的春和秋两个季节。

[var1]

在《庄子·逍遥游》之中,记载了这样一句与春秋有关的话,“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指“蟪蛄”生命短促,不足一年的时间,与我们今天说的“夏虫不语冰”所表达的意思颇为相似。

至于“冬夏”两季,那是随着人类明发展,历法日趋详密后,这才在春秋二时的基础上,再细分出冬夏二季。为什么一些早期的书籍记录“春夏秋冬”的顺序为“春秋冬夏”,就是这个原因。

[var1]

史官称之为春秋

春秋时期,权尚存,各个诸侯国会定期在春秋二时朝拜,上报各国的经营情况和重大事件。所以,各个诸侯国皆设史官,记载本国一年内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本记录重大事件的史料,就被史官们命名为“春秋”,这与当时遵循“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有关。

由于时代久远,又经历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春秋》基本都毁于战火,但鲁国的《春秋》却保存得相对完整。

[var1]

这本由鲁国史官所著的《春秋》,记载的内容主要是鲁国诸侯、大夫、国人等失礼非礼之事,同时也记载了其他诸侯国的一些失礼非礼之事,除此之外,一些各个诸侯国公布出来的事件、信件等内容,也全都收录其中。

今天我们看到的《春秋》,并非鲁国史官所著,而是由孔子根据《春秋》所编撰的修订版。因此,后世许多史学界质疑孔修版的《春秋》已经不能算是史料,只能算是“经”,书中个人观点太浓郁,已经与修史所追求的真实性偏离了,胡适就持这种观点。

[var1]

但不论《春秋》如何变革,它的名字没有争议,这是各个诸侯国史官们统一定出来的名字。春秋时期之所以称之“春秋”,便与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名字有关。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上述两种观点,笔者是比较认同的,但对于这个问题还有许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

诸多观点,其实本质上还是基于以上两种观点,甚至还有一些观点是基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这些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var1]

倒是南怀瑾先生对孔子编修《春秋》这件事的观点颇为独到。他认为,孔子编修《春秋》时,之所以取名为“春秋”,主要是想表达自己写史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春天是由转暖,气温逐渐升高,而秋天是由暖转寒,气温逐渐降低。如此一来,春秋两季合在一处,刚好形成一种独特的平衡,以此来寓意“客观”、“公正”。

[var1]

这不失为一个独特的观点,笔者也对南怀瑾先生非常尊重。但说实话,笔者还是以为,孔子编修《春秋》时,可能并未有此想法,仅仅是沿用此前的“春秋”之名而已。

综上,东周时期的“春秋”二字,所代表的含义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彼时,“春秋”代表的不是两季,而是一年。“春秋”也是各个诸侯国每年两次按时上报天子的“大事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史书”特征。

史官修史时采用“春秋”为名,正好收录各个诸侯国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又能对应两次诸侯国朝拜天子的时间。如果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当年的事情,各个诸侯国每年朝拜天子,汇报各国一年的经营状况,像极了“述职报告”。

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春秋”之名又像是一种固定了名称的“报告”,类似于年终总结。总体而言,“春秋”代表的是时间,是“一年”的意思。而“春秋”演变成史书的名字后,涵盖的时间超出“一年”的界限,也有“一年又一年”的意思。

更多文章

  • 关羽之子,有四个貌美的老婆,其中还有一对姐妹花,让人敬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女儿最后嫁给谁了,关羽最怕的3个人,关羽真名叫冯长生吗

    据说,有一日,年轻的关索来到夔州鲍家山地界,发现街头乱哄哄的。原来,一个名叫廉康的山匪头目看上了鲍三娘的美貌,上门求亲。廉康力大无比,也有武功,但却长得很丑,鲍三娘自然看不上他。廉康求亲不成,便仗着自己武艺高强而且手下众多,就大摇大摆的带着手下闯入了鲍三娘家中,要强取她为妻子!关索一听还有这种事情,

  • 好事坏果之魏国迁都,为何有昭示战国首霸跌落王座的言论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策魏国迁都,魏国迁都大梁完整版,魏国的崛起和灭亡

    从这一点看,好像威风八面。但从长期来看弊大于利,甚至有迁都造成魏国衰落的言论,因此也被认为是战国最失败的迁都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其中孰真孰假呢?其一:河西之地失于秦河西之地是秦魏战国百年争夺的中心。公元前408年吴起率魏军越过黄河,攻占秦地四城,并建西河郡。而到了公元前328年,秦国通过四次大规

  • 西汉第二位皇帝刘盈,为啥大家都叫他妈宝男?两千字看懂刘盈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盈死后谁当皇帝,窦漪房爱过刘盈吗,桃花朵朵开刘盈孟楠

    这主要是因为,他爹妈和兄弟太过有名,直接把他给比没了。而汉惠帝在位期间,他的生母吕后又太过强势,汉惠帝本人又相对年幼,资历不足,所以吕后便直接掌握了大权,彻底把他给架空了。刘盈生于公元前210年,这一年,恰好秦始皇去世。刘盈出生的时候,他爹刘邦还只是一个泗水亭长,而且已经年过四十,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前

  • 武则天是怎么成为皇帝的?没有这些前提,武则天也当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秘史大结局武则天登基,武则天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武则天秘史武则天剃光头

    武则天但是仔细去探寻武则天成为皇帝的过程,就会发现一切还是那么理所当然,虽然也存在计谋,可是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阴谋反而是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使用阴谋背后的必然条件是什么。武则天武则天十四岁的时候进入皇宫,但是这一切的起点却是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武士彟早年的时候也是豪门,但是到了北周之后武士彟一

  • 战争真的全靠技术操作吗?刘邦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仁者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子孙到2020多少代了,刘邦德古拉伯爵值不值得换,刘协是刘邦多少代孙

    过去我们常说,一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要有优秀的将领,例如我们过去常说的长平大战,纸上谈兵的人往往打不过经验丰富的大将。所以往往我们在看古代史的时候,只要一发生战争,我们就想看双方的主帅到底水平怎么样,一旦发现一方强于另一方,那么就会断言优势的武将哪一方会获胜。但其实这样的历史印象,并不能完全解释

  • 武则天的母亲太风流,80岁高龄仍不安分,与外孙”有染“令人作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母亲的悲惨下场,武则天的母亲活了多大,武则天的母亲和她的外孙

    隋文帝彻底结束南北朝乱象,是中国再度统一的功臣,但同时他怕老婆的光辉事迹,也名扬千秋!他的“上司”——独孤皇后性格泼辣,三番五次杀害自己的小妾。隋文帝敢怒不敢言,但是身为男人,却深感脸上挂不住,觉得做皇上,还不如做百姓,实在过于憋屈,于是一匹马、一条狗,就要远走他乡,重新修炼升级。不过,在古代,皇帝

  • 武则天登基后,杀光唐朝开国功臣,为何不敢动程咬金一根毫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为什么杀程咬金晚年,程咬金辅助过武则天吗,程咬金狄仁杰武则天

    而说到程咬金,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当初武则天为了上位当皇帝,几乎杀尽了唐朝一大批开国功臣,然而却唯独不敢动程咬金一根头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武则天和程咬金能够有正面上的冲突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程咬金虽说是位高权重,但也毕竟不会像长孙无忌那样去干涉后宫的事情,而且也不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

  • 黄忠斩杀曹操爱将夏侯渊,为何刘备却不太满意的说了九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忠斩杀夏侯渊为什么刘备不高兴,三国演义黄忠斩夏侯,正史中黄忠怎样斩杀夏侯渊的

    夏侯渊的死是有点冤枉的,本是一个亲力亲为的好领导,却稀里糊涂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当时,刘备与夏侯渊相争于定军山,夏侯渊命令张郃防守营垒的东部,自己则亲自防守南侧。刘备分兵十队,昼夜不停猛攻张郃,却被张郃一次次顽强击退。这时,诸葛亮从益州派出援兵前来助战,张郃渐渐难以支撑。夏侯渊担心张郃有失,便分兵救援

  • 武则天的亲生女儿,丈夫一家莫名被害,晚年在后宫圈养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此女子便是唐朝时期的太平公主,其母亲便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说起这位公主,武则天可谓是非常宠爱了,也由于这长时间的溺宠,导致太平公主的性格在皇宫中嚣张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某天,武则天在皇宫之中大设宴席,而此时的公主却身着官服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母亲问此为何意,公主则说舞蹈是为心上之人所跳。当母亲

  • 西汉权臣霍光曾辅佐汉朝四代帝王,死后家人为何会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霍光个人简历,霍光纪录片,霍光满门被灭

    因为他们的忠诚耿直,所以往往会引起皇帝的不悦,尽管在这种伴君如伴虎的险恶环境下,仍然有人可以得以善终,甚至历经几朝。作为汉朝大将霍去病弟弟的霍光就是其中一位,虽然功不在战场,但却奔走于朝堂。霍光一生辅佐了四代汉朝皇帝,可以说是权倾朝野,死后还以厚葬形式陪葬于汉武帝的茂陵,让人是感到惊奇的是这样一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