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阅读《资治通鉴》:战国时期人物蔺相如-完璧归赵

阅读《资治通鉴》:战国时期人物蔺相如-完璧归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81 更新时间:2023/12/12 22:44:36

周赧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赵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那是一块天下闻名的宝玉。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想得到它,就派人对赵王说,秦国愿意拿15座城池来交换那块和氏璧。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赵王知道,秦昭王是个反复无常的人,根本不会用15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的。他之所以那么说,无非是给自己抢夺和氏璧找个借口罢了。但是赵王也考虑到,如果不答应秦昭王的要求,那么秦昭王一定会生气,说不定还会引发一场战争。秦国的力量那么强大,赵国一定会吃亏的。

赵王对这件事非常头疼,于是就和大臣们商量,但是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人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时,有一个大臣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于是,赵王马上把蔺相如召进宫中,请教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想,对赵王说:“大王,这件事真的很为难,给和不给对我们赵国来说都没有好处!”

赵王回答说:“是啊!我也是考虑到这点啊!要不就不会问你该怎么办了!”

蔺相如接着说:“秦王提出愿意拿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老实说他给的条件是非常优厚的。如果大王不答应他的要求,那么我们就会理亏,因为别人会觉得我们贪得无厌,还想让秦国拿出更多的城池来;如果我们答应他的要求,而秦国没有给我们15座城池的话,那么就是秦国理亏,因为别人会知道他是不守信用的。将这两方面进行比较,我认为宁可让秦国站在理亏的位置上,也不让天下人耻笑我们。”

赵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又爱惜和氏璧,舍不得白白送给秦国,所以没有说话。

这时,蔺相如又说:“如果大王信得过我,那么就请让我做使者,拿着这块和氏璧前往秦国。您放心,如果秦国给我们那15座城池,我就用和氏璧交换;如果秦国不给我们那15座城池,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和氏璧完完整整地带回来。”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赵王同意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当蔺相如来到秦国,把和氏璧交给秦昭王后,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秦昭王根本没有想过要用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他虽然喜欢这块玉,但是它的价值还没有高到要用15座城池来交换的地步。因此,秦王接过和氏壁后,反复地端详,摆出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不光这样,秦昭王自己看完了玉,还把它传给嫔妃们看。嫔妃们看完了玉,又传给大臣们看。和氏璧传来传去,秦昭王就是不提那15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知道秦昭王想赖账,就对他说:“大王,有件事我必须对您说清楚。虽然这块和氏璧是天下闻名的宝玉,但是它上面也有一处细微的瑕疵。请您把它交给我,让我指给您看。”

秦昭王一听说和氏璧上有瑕疵,也没顾得上考虑是真是假,就把玉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接过和氏璧,后退了几步,把身子靠到了宫殿中的一根大柱子上,对秦昭王说:“秦国是一个大国,说话是要讲信用的。大王您派人到我们赵国,说是愿意用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听后马上让我带着它来到了秦国,可见赵王是十分有诚意的。但是我刚才看您的行为,根本没有交换的意思。没办法,我只好选择这种做法。和氏璧现在在我手上,如果您要是逼我的话,我就会把和氏璧连同我的脑袋一起砸向柱子。”说完,蔺相如做出一副要砸璧的样子。

秦昭王一看就着了急,生怕蔺相如真的把和氏壁砸碎,赶忙说:“先生必如此心急呢?我们秦国向来是说话算数的,请先生静一下。”说完,他命人拿来了秦国的地图,在上面画出了15座城池,说是划给赵国。

蔺相如已经看清了秦昭王的真面目,知道他又在欺骗自己。于是,他对秦昭王说:“大王!在我出发以前,我们的赵王可是斋戒了5天,并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后才把和氏璧交给我的。我认为,作为礼貌,您也应该斋戒5天,然后再举行一个隆重的交接仪式,那样我才能把和氏璧交给您!”

秦昭王听后没办法,只好按照蔺相如说的去办,答应他5天之后再接受和氏璧。蔺相如回到住处后,马上让随从装扮成商人的样子,带着和氏璧,偷偷地逃回了赵国。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5天以后,秦昭王按照蔺相如的要求,在大殿上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秦昭王对蔺相如说:“你看,我已经按照你的意思做了,现在可以把和氏璧交给我了吧!”

蔺相如笑了笑说:“和氏璧早就已经被我送回赵国了,因为秦国的历代大王没有一个是讲信义的,您也包括在内!现在就请您处罚我吧!”

秦昭王听后非常生气,吼道:“你老是说我们秦国没有信用,可是你们赵国呢?你所要求的我都办到了,可是你却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这难道就是讲信用吗?”

蔺相如镇静地说:“我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秦国要比赵国强大得多,如果大王给了我们15座城池,赵国是不敢不给大王和氏璧的。”

秦昭王虽然没有得到和氏璧,但是他非常喜爱蔺相如的才华,所以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好好地款待了他一番。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大大夸奖了他,而且还把他封为上大夫。

—— 结束 ——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龙飞说白话《资治通鉴》之二十一 张仪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311年,张仪离开楚国前往韩国,劝韩王说:“韩国多恶山,五谷非豆既杂麦,积粮不足两年,兵不过二十万,而秦国拥有甲士一百多万,崤山以东的人披甲才可战,而秦国人个个能赤膊迎敌,左手提人头,右手夹俘虏,像孟贲、乌获那样的勇士进攻不肯臣服的弱国,如鸟蛋上压重石,无可幸免。大王不肯迎合秦国,若秦国发兵占

  • 八王之乱第一阶段~另一个外戚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八王之乱如何收场的,外戚专权最严重的朝代,八王乱晋五胡乱华

    事后,征召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都任录尚书事,共同辅佐朝政。任命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兼北军中候,东安公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晋升爵位为王。贾皇后同族哥哥、车骑司马贾模,皇后母亲的堂兄弟、右卫将军郭彰,皇后妹妹的儿子贾谧,与楚王司马玮、东安王司马繇一起参与国政。贾皇后谋划的一切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

  • 古代四大妖姬之骊姬,竟然直接导致晋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骊姬是以战利品的身份来到了晋国,骊姬的到来让迟暮的晋献公高兴的是合不拢嘴啊,可晋献公不知道,这美色容颜的背后竟全是阴谋和贪婪的索取。敌机正式上线,而晋国也将经历一场风云变幻的政治风暴。[var1]据了解,这个晋献公是个十分好色又很独断专行的人,他对朝臣的话从不用心聆听,更不懂得借鉴他人的宝贵意见。晋

  • 嬴政的传奇人生,生父不详,赐吕不韦毒酒,将母亲打入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赢稷驾崩之后,吕不韦献计让赢异人回到了秦国,却把赢政母子丢在了赵国,此时的秦国是嬴柱即位,当时赢柱的皇后华阳夫人膝下无子,于是赢异人就认了华阳夫人为母亲。谁料赢柱上位不到一年,却因病去世,而当时的赢柱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于是赢异人顺理成章当了皇帝。赢异人成为秦国的皇帝之后,让赵国交还赢政和他的母亲,后

  • 都说盛唐弱宋,但是宋朝的老百姓却要比唐朝的更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21位皇帝顺序,盛唐和宋朝,唐朝历史完整版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首都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唐朝征服了许多周边国家,当时的许多小国都是唐王朝给罩着的,唐朝的影响力在当时也是遍及亚欧国家,整个国家都堪称是国富民强啊!所以唐朝以后海外国家都称中国人为“唐人”,国外的“唐人街”就是由此而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地位最高的朝代。但是宋朝开国抑

  • 古文今译《战国策-赵一》或谓皮相国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源自网络原文:或谓皮相国曰:“魏杀吕辽而卫兵,亡其比阳而梁危,河间封不定而赵危。文信不得志,三晋倍之忧也。今魏耻未灭,赵患又起,文信侯之忧大矣。齐不从,三晋之心疑矣。忧大者不计而构,心疑者事秦急。秦、魏之构不待割而成。秦从楚、魏攻齐,独吞赵,齐、赵必俱亡矣。”译文:有人对齐皮相国说:“魏国杀掉亲

  • 李牧:战国军神,一个把匈奴打得十年不敢接近边境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李牧(三国志)“软弱”战术,不被理解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一个将领,他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负责防备匈奴,但每次匈奴人来袭,他都只是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他还下令:“你们要是谁敢偷偷捕捉敌人,立刻斩首。”因为他一直坚守着这样的策略,匈奴人认为他胆小如鼠,守边官兵觉得他软弱无

  • 狄仁杰碰到这事也无奈:元芳,我儿如此坑我,我该到底如何是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元芳没死狄仁杰跪拜上天,狄仁杰遇到元芳怎么打,狄仁杰元芳失忆完整版

    狄仁杰有三个儿子,我们先来谈谈他的大儿子。狄仁杰的大儿子叫狄光嗣,在武周时期做到了司府丞。狄光嗣可以说是狄仁杰最棒的一个儿子了,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到:"刚正有祖风,事亲至孝,非常称职,循环省览,有足可矜",可见大儿子还是学到了老爹身上的优点。有一次武则天让文武百官推荐一个人选来担任尚书郎,这个狄仁杰推

  • 细读《左传》:春秋首场大戏:郑伯克段于鄢,偏心娘导致兄弟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身为鲁国庶长子的姬息姑上位,成为鲁隐公。这一年,不同的诸侯过国有很多事件发生,够我们嗑瓜子喝茶看戏了。鲁隐公上位了,春秋也就开始了。我们先不论历来对“春秋时代”开始时间的争论,只按照《左传》的时间线来讲故事。前面我们说了古代历法的问题,也说了各诸侯国国君登位和在位的纪年

  • 八王之乱第一阶段~一个外戚的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八王之乱最后的下场,外戚专权最严重的朝代,东汉外戚专权的故事概括

    国丈杨骏进入太极殿居住,这时晋武帝的棺材要移到太极殿停放,六宫的妃嫔都出来与灵柩辞别,可能是坏事做的太多,心里有鬼,杨骏始终不下殿,还让一百名勇士保卫自己。汝南王司马亮是司马懿的第四子,晋武帝的叔叔,本来晋武帝打算托孤于他,被杨骏耍手段阻挠,还被逼回自己的封地去。杨骏现在大权在握,司马亮害怕杨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