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牧:战国军神,一个把匈奴打得十年不敢接近边境的人物

李牧:战国军神,一个把匈奴打得十年不敢接近边境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4/2/7 14:33:21

[var1]

李牧(三国志)

“软弱”战术,不被理解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一个将领,他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负责防备匈奴,但每次匈奴人来袭,他都只是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他还下令:“你们要是谁敢偷偷捕捉敌人,立刻斩首。”

因为他一直坚守着这样的策略,匈奴人认为他胆小如鼠,守边官兵觉得他软弱无能,每天都在混日子。

要知道那时候的赵边骑是非常强大的,伐齐时,廉颇只带六千赵边骑就把齐国技击之士杀得人仰马翻。

甚至,公元前269年,秦国大将胡阳率兵10万秦锐士和赵国交战,那时的秦军已有横扫六国之势,可赵边骑在赵奢的带领下竟然大规模溃败秦军。

李牧却只守不战,这不是在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么。赵因此责备李牧,一气之下就把他召了回来。

再次上任,坚持战术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只要匈奴人来犯,赵军必出去和他们血战,可是事与愿违,赵边骑屡屡被匈奴碾压,损失惨重。

赵王这时想起了之前的守边将领李牧,李牧镇守的时候虽然不打仗,却没什么损失,百姓们能日常耕种,牧民们还能放牧。

[var1]

于是赵王亲自到了李牧府邸,说:“李牧,还是你去镇守边境吧。”

而李牧躺在床上,看起来脸色发白,直摇头:“王上,末将病了。”

赵王一眼就看出李牧的病是装的,直接白了他一眼:“你没病!”

李牧还是摇头:“王上,末将实在是病重难愈,实在是难以胜任。”

赵王哪里不知道李牧的花花肠子,就说:“那你啥时候病能好,你这病要是不好,我就每天大张旗鼓的来一回。”

李牧“虚弱”的说:“病好了,末将也无法率领边军了。”

赵王有些不耐烦了,“为何?”

李牧:“若是王上一定要用末将,要答应末将一个条件。”

李牧:“末将还是会用以前一样的策略。王上若答应,末将就去。”

赵王此时气到不行,恨不得往李牧肚子上捶一拳,一肚子坏水:“允,那你的病什么时候能好?”

李牧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大……大概明日吧。”

赵王白了他一眼:“明早就收拾东西走人。”李牧高兴的大声应道:“是。”

李牧再次走马上任,来到边境,继续执行之前的战略。没有战争,让实力强横的匈奴空有实力,却一无所获。

做足准备,打有准备之仗

一无所获的匈奴气得大骂:“赵国实力强劲,怎么会派这样一个废物来镇守,真是丢祖宗的脸,守兵也是些软弱的渣渣。”

匈奴人只能逞口舌之快,李牧对这些谩骂不放在心上,依然潇洒自在。

可是手下的将领们忍不了了,被暴打了一年多,这些年忍气吞声,还被那些野蛮人骂,心里憋着一股气,纷纷请求李牧出战。

李牧放下手里的兵书,一不主张进攻的他忽然说道:“既然要打,那就得赢。”

将士们不敢相信:“将军,你同意打了?”

李牧说:“那当然,一场大战很快就要来了,并且是由我们主动发起。”

李牧接下来对军队进行训练,曾经这个兵种有多少辉煌,现在他们就有多耻辱和愤怒。底子精良的赵边骑心里憋着一股气,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甚至每一次挥出武器,脑海中想象的都是匈奴的嚣张嘴脸。

知耻而后勇,这批精良的将士在这样的情绪挤压下,实力蹭蹭的往上涨。

秋高气爽,李牧看着将士们的训练成果,非常欣喜。下令:“从现在开始,牧民们可以去随处放牧,但有一点,一定要记住,遇到匈奴人,不要管牲畜,只管自己跑就行了。”

副将皱眉,这不是在给匈奴人加餐吗?委婉劝说:“牲畜可是牧民的命根,他们可能会死守。”

李牧漠然地说:“你只管下令。”

牧民们满山遍野地放牧,匈奴们开始骚扰。李牧见状让士兵们佯装失败,每次都会放弃一部分牲畜。

匈奴人每次都可以尝到甜头,渐渐不满足。

匈奴认为赵军从始至终都软如绵羊,每次派出几千人,抢得的牲畜还不够一天吃。要是全巢出动,一次抢得的食物就够过冬了。

匈奴的大单于想起了近几年的苦日子,觉得可以大干一票,果断下令:“马上率领20万大军进攻赵国。”

大单于亲率大军朝赵国发起进攻,没想到一向堪比绵羊的李牧竟然亲自率军出现在阵前。

大单于狂妄不已,根本没有意识到李牧软弱如羊只是表象,实则是一匹狼。还猖獗笑道:“李牧啊,你要是再晚些出战,我怕是都不知道中原人长什么样咯!人人都说秦赵是中原强国,在我眼中,你们都不过是绵羊。”

李牧骑在战马上,看着猖狂的大单于,轻蔑一笑,什么话也没说。

大单于看着淡定的李牧,回想起行军路上的一切,突然意识到自己中埋伏了。匆忙大喊:“我身体不适,快掩护我撤退!”

李牧拔剑向天,大喝:“身体不好,就把命留下。将士们,战!”

[var1]

一场有准备的仗拉开序幕,十万弓弩兵冒出,匈奴瞬间死伤过半。接下来战车出动,几年前被匈奴碾压的赵军,恨意与战意高昂,把匈奴打得节节败退。

将士们打败了十几万匈奴人,经历这一战,也明白了李牧这些年来的苦心,由衷佩服。

结语

李牧乘胜追击,整军北上。趁着这股士气攻灭了襜褴(chānlán)、击败东胡军、降服了林胡。

接下来的十年,匈奴再也不会认为是软弱无能的绵羊,甚至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李牧看似只与匈奴交手一次,但却已经做了十来年的布局和准备。

[var1]

李牧画像

更有趣的是,李牧不仅骗敌人,他还瞒着赵王,就算赵王不理解,也仍然坚守自己的战略。

我觉得李牧是真正的兵家,军阵之神,容得了污言秽语,容得了上级以及下级的不理解,蓄势待发,最后一击灭敌,当得起千古名将。你怎么看待李牧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狄仁杰碰到这事也无奈:元芳,我儿如此坑我,我该到底如何是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元芳没死狄仁杰跪拜上天,狄仁杰遇到元芳怎么打,狄仁杰元芳失忆完整版

    狄仁杰有三个儿子,我们先来谈谈他的大儿子。狄仁杰的大儿子叫狄光嗣,在武周时期做到了司府丞。狄光嗣可以说是狄仁杰最棒的一个儿子了,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到:"刚正有祖风,事亲至孝,非常称职,循环省览,有足可矜",可见大儿子还是学到了老爹身上的优点。有一次武则天让文武百官推荐一个人选来担任尚书郎,这个狄仁杰推

  • 细读《左传》:春秋首场大戏:郑伯克段于鄢,偏心娘导致兄弟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身为鲁国庶长子的姬息姑上位,成为鲁隐公。这一年,不同的诸侯过国有很多事件发生,够我们嗑瓜子喝茶看戏了。鲁隐公上位了,春秋也就开始了。我们先不论历来对“春秋时代”开始时间的争论,只按照《左传》的时间线来讲故事。前面我们说了古代历法的问题,也说了各诸侯国国君登位和在位的纪年

  • 八王之乱第一阶段~一个外戚的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八王之乱最后的下场,外戚专权最严重的朝代,东汉外戚专权的故事概括

    国丈杨骏进入太极殿居住,这时晋武帝的棺材要移到太极殿停放,六宫的妃嫔都出来与灵柩辞别,可能是坏事做的太多,心里有鬼,杨骏始终不下殿,还让一百名勇士保卫自己。汝南王司马亮是司马懿的第四子,晋武帝的叔叔,本来晋武帝打算托孤于他,被杨骏耍手段阻挠,还被逼回自己的封地去。杨骏现在大权在握,司马亮害怕杨骏,都

  • 秦始皇为何让蒙恬去修筑长城?韩国历史学家:为了抵御三韩的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大将军蒙恬,蒙恬图片,秦始皇真的让蒙恬不许班师回朝吗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说起万里长城,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当年秦始皇。虽然秦始皇不是中国历史上修建长城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但是秦始皇与长城有着不解的渊源。中国的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而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在彼此国境线上修筑长城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刻意隐瞒了一个可怕真相,可惜史官们不敢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解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为啥发动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极宫玄武门发动武装政变。期间,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尉迟恭射杀齐王李元吉,政变的结果是李渊禅位,李世民坐上了皇位。一切都发生的太过顺利了,顺利的有点不可思议。六月七日,李渊正式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六月十六日,李渊发布诏书“朕当加尊号太上皇”;八月九日

  • 李世民问一人:徒弟教的怎样?他说:我教出个皇帝,这比孔子还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尸骨面部复原,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秦琼死时李世民的反应

    李世民出生于一个贵族的家庭,包容的心态伴随着他的一生,而他也可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懂得纳谏的皇帝了,这当然离不开李世民早年所受到的教育,然而李世民一生中有史可考的老师(正经教书的老师)屈指可数,甚至只能找到一位,然而这个老师却给了李世民很大的影响。[var1]早在李渊反隋起义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就已经

  • 此人历任北周、隋朝大将,外甥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正史中的隋唐十大名将,北周和隋朝唐朝的关系,唐朝最忠义的将军

    他的父亲韩雄,以勇猛有气节而闻名,在北周做官,官职到大将军,洛阳、虞州等八州刺史。他从小喜欢读书,经书、史书、百家之言都略有精通。北周太祖宇文泰看见他比较独特,就让他与太子一起游玩。后来,因立军功,授官职为都督,新安太守,慢慢地提升到仪同三司,世袭新义郡公。韩擒虎能文能武,素有名气。据说他曾说服镇守

  • 古代奇案:孙膑刖足案,被庞涓砍了双足,还在脸上刻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膑被庞涓挖膝盖骨,孙膑老婆是庞涓妹妹吗,张仪苏秦庞涓孙膑

    [var1]孙膑在年轻时,与魏国人庞涓在鬼谷(山谷名)同学,都拜鬼谷子(当时的一位著名学者,因隐居在鬼谷,所以叫鬼谷子)为师,研究古代兵法,并且约定有朝一日当上武官以后互相帮助。后来庞涓先下山,得到魏惠王的赏识,当了将军。但他自知能力不如孙膑,唯恐将来孙膑的地位超过自己,就派使者去鬼谷把孙膑请来。孙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真的是被“逼上梁山”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无解吗,易中天讲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经典传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

    唐初的玄武门是长安太极宫的北门,是保卫皇宫的禁卫军驻扎重地,也是出入内宫的必经之地。而太极宫作为唐初的政治中心,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主要都在这里活动。太极宫的北门是玄武门,而南门是正门,叫承天门。它正对着长安城的中轴线天街和朱雀大街。门外与皇城之间,是一个宽达440米的广场。唐王朝的许

  • 河南洛阳发现隋炀帝修建的粮仓,窖藏谷物千年不腐,结果还能发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仓,隋炀帝墓地发掘,隋炀帝墓考古遗址

    大家都知道,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现今如此,古代亦如此。史书《礼记·王制》就明确记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可见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国家进行粮食储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