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到底叫什么?这五个名字都各有出处,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武则天到底叫什么?这五个名字都各有出处,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97 更新时间:2024/1/4 4:04:13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在刚开始就特别着重说明一下这种特别简单的问题,是因为在香港的某个电视剧里,看到了这样的情节:武则天的父亲喊武则天的时候,叫的“则天!则天!”说道这里大家都应该知道为什么了吧!

第一、武瞾

这个名字在正史上是有相关记载的。在《旧唐书》中是这样写的:“则天皇后武氏,讳瞾,并州文水人也。”而且这个名字是武则天自己承认的一个名字。这件事情是有相关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的。

在1982年的5月21日,在登封县王河村村民屈西怀在嵩山游玩时,无意中发现了金简一块。这块金简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就有人要出10万的价钱购买。但是由于事关重大,所以屈西怀把这块金简上交给了国家。

相关部门得到金简后,把金简上面写的东西公开了:

“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发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在这块金简上武则天称自己为武瞾。但是,这个名字只是武则天在晚年的时候叫的名字。那么武则天青年、中年的名字叫什么?

第二、武珝

这个名字也在正史里出现过,在《新唐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不过关于这个名字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武则天确实叫武珝。但是还有一种是有人认为这是后人在传抄《新唐书》的时候抄错了,所以就这样以讹传讹流传下来了,导致最终不管是谁看到的都是武珝。

在网上看见关于武则天的名字有人觉得武则天很可怜,因为她的爷爷,她的父亲,她的兄长,甚至连她的姐姐,名字都流传下来了,却唯独没有她的。

《集古录目唐郑国夫人武氏碑》:“夫人讳顺,字□则,太原寿阳人,武后之姊,司卫卿贺兰安石之妻。封韩国夫人,追赠郑国,碑以乾封三年立。”

其实,女性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这种事情是很正常的,因为在古代的女性地位低下,就像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可是为李渊攻入长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新唐书·公主传》中,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武顺的名字能流传下来,全是因为,在墓碑和墓志铭上有她的名字,要不然我们后人也很难知道她们的名字。至于乾陵地宫会不会有记载武则天的名字,这种事情很有可能,但是我们是不能打开他的墓去证实这件事情。

第三、武元华

这个名字是大家猜测的。因为史书记载过,在武则天掌权之后,有很多地方改了名字,比如华容县,比如华山,至于为什么要改呢?因为里面都有个“华”字,为执政者所不容。华州华阴郡“垂拱二年避武氏讳曰大州”。因为这是在避讳,就像清朝的时候,皇帝上位之后他的兄弟要改名字一样,不过这种事情在雍正登基之后就变成了,皇帝登基之后要改自己的名字,不能动自己兄弟的名字,因为太麻烦了。像华容县和华山改名字就是因为要避讳上位者的名字。因为武则天的哥哥叫武元庆、武元爽,所以在当时他们家里排的是“元”之辈的。所以就有人大胆的猜测武则天应该叫武元华或者是武华。

但是,这种说法存在这很严重的漏洞,因为,以女子在古代的地位,女孩子是没有资格排辈的,就像武则天的姐姐叫武顺一样。还有就是武则天的爷爷叫武华,按照当时的忌讳,子孙的名字里是不能存在和先祖一样的字,这都是要避讳的。就像“诗鬼”李贺一样。李贺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但是因为李贺的父亲李晋肃的名字里“晋”这和“进士”的“进”同音,这属于犯了父讳,所以最终虽然功名但没有成就。或许有人会说让李贺的父亲改一下名字就可以了,像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曾用名也是名字。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就算武士彟脑子有问题也不可能给武则天取名字叫武华。

第四、武处或武约

至于这种说法是因为在《旧唐书》第八十一卷的《孙处约传》中写的:

孙处约者,汝州郏城人也。贞观中,为齐王祐记室。祐既失德,处约数上书谏之。祐既诛,太宗亲检其家文疏,得处约谏书,甚嗟赏之。累转中书舍人。其年,中书令杜正伦奏请更授一舍人,与处约同知制诰,高宗曰:“处约一人足办我事,何须多也。”处约以预修《太宗实录》成,赐物七百段。三迁中书侍郎,与李勣、许敬宗同知国政。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坐事左转司礼少常伯。显庆中,拜少司成,以老疾请致仕,许之,寻卒。子佺,睿宗时为左羽林大将军,征契丹战殁。

《旧唐书·韦思谦传》中是这样记载的:韦思谦“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焉。”“思谦”是他的字,“仁约”才是父母给他取的名字,但是因为后来武则天发达了,为了避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讳,所以韦仁约平常只能称“韦思谦”。其实这个里面有个漏洞就是,“仁约”与“士彟”读音根本不接近,所以有人认为《旧唐书》写错了,当时应该是为了避武则天的讳,所以两者综合,就有了武则天就叫“武约”。

但是,“武约说”也是有漏洞的。之所以有人认为《旧唐书·韦思谦传》有误,是因为有人把“彟”读为hu,但“彟”在古代是一个多音字,他既能读hu,也有读yuē的时候。但是“彟”这个字在当时的具体含义,是尺度的的意思,所以“士彟”就是说做人要有标准,要有原则,不能肆意妄为。所以,“彟”“约”两字的读音也有可能是一样的。在这里理解为韦仁约是为了避武士彟的讳,也没毛病。但是相反,《旧唐书·孙处约传》很有可能也有问题,会不会是因为它漏字了?当时韦仁约避的是中宫父亲的讳,而不是中宫的。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两条记载都没错,韦仁约避的是武士彟的讳,孙处约避的是武则天的讳,所以就有了武则天叫武处的说法。

第五、武媚娘

像武珝、武元华、武处、武约……这种说法都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猜测出来的。但是有的电视剧还说武则天叫武如意,这就完全是编剧自己随便发挥的结果了。还有就是对武则天的称呼,常见的还有武媚娘、武才人、武昭仪、武宸妃等等,这种叫法没错,但是这个并不是武则天的名字,“媚娘”这是一个称号是唐太宗赐给武则天的,像什么才人、昭仪、宸妃都是后宫的封号,就像现在的“王局长”“李处长”一样,这种叫法是“姓+职位”,并不是武则天的名字,千万不要犯这种低级错误,这种错误比上面所说的编剧的做法还要低级。

不过,武则天到底叫什么,有几个名字,这种事情,只有在将来的某一天打开乾陵地宫之后,才会得到解决,要不然这个问题,永远只能是一个猜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只会记住,韩信的死是吕后自作主张,跟他刘邦基本没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云梦泽巡游后,韩信被诬告谋反,虽然杀了好友钟离眛,以正清白。但还是被削去了楚王之位,贬为淮阴侯,囚禁在长安。但在长安的日子可不是吃了睡,睡了吃。韩信也不是傻子,当他逐渐平静下来之后,终于想清楚了刘邦为什么这么对他,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韩信的军事才能既是他得到崇高地位的原因,也是他沦落到这幅

  • 三国演义中吕布连斩三人,又败刘备、关羽、张飞,是开无双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虎牢关下:吕布前来搦战)吕布本为东汉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士,自幼习武,因为弓马娴熟、骁勇尚武,受到并州刺史丁原的喜爱,就留他在手下当了个主簿。两人情同父子,不久后,丁原进京与大将军何进密谋诛杀宦官,丁原受朝廷任命为执金吾。董卓入京后,诱吕布杀丁原,吕布因为不满意现有的工资和地位,就把丁原砍了,到董卓

  • 唐玄宗开创的这个官职,导致在之后的几千年里有不少名将折损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玄宗宠幸杨玉环时多大了,唐玄宗晚年怀念张九龄,唐玄宗强占儿媳妇当皇后

    当然太监这种生物的出现并不是唐玄宗一手导致的,但是唐玄宗却专门给太监发明了一个权力不小的职位。这个职位这唐玄宗之后,历朝历代都有这个官职,并且有很多将军都是被有此官职的太监害死的。这个官职就是“宦官监军”要说起宦官监军,就不得不提起按时之乱。在唐玄宗晚年时期,唐玄宗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昏庸无道,在当

  • 古代贤君圣主前十名排行榜,武则天到底该不该上榜,一直都有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代皇帝评价武则天,武则天的历史功过评价简短,中国历代十大贤君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王,秦始皇自然得在这个排行榜中排第一。千古一帝这个称号用在其他人的身上或许还会有些争议,只有用在他身上没有人之一。从统一六国开始,统一文字,统一量衡,北击匈奴,南服百越,筑长城,修驰道,这些事情都对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千古一帝只有他当之无愧。第二、汉文帝

  • 为什么刘备一直不让赵云独立领兵,直到刘备自己将死时才说出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死前为什么说赵云不可用,刘备张飞赵云兵书最佳配置,刘备赵云蔡文姬

    首先,我们要分清一件事情就是不让赵云独立领兵不代表着刘备不重用赵云。其实恰恰相反,刘备并没有不重用赵云,而是相当重用赵云。要知道刘备能把自己和家人的身家性命都交给赵云,这对赵云得要多信任才能放下心呀!赵云在投奔刘备的时候,那个时候正是刘备最危险的时期,也是刘备正缺人的时候。一直到了入主益州的时候刘备

  • 五代十国乱世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代十国资料介绍,十国是与五代同时存在吗,五代十国指的哪五代哪十国

    一、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皇帝,改名为晃,建都开封,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朱温的称帝前后,革除了一些唐朝积弊,奖励农耕,减轻租税,基本上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朱温虽然做了一些改革,但他残暴成性,战争中滥行杀戮,与李克用父子两年作战,使黄河两岸遭到严重破坏。至后梁末帝朱友

  • 为何古代的疆域在唐朝就到达了极限?是什么让中原王朝醒悟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什么唐朝疆域变化大,武则天唐朝疆域,日本人画唐朝疆域图

    很多人说中原王朝不擅长战斗,很少扩张,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秦朝开始到清朝结束,中原王朝的疆域一直在随着朝代的变化而改变,中原王朝真正对外扩张的时期是在汉唐时期。但是在唐朝之后,中原王朝的疆域就固定了,中原王朝不管怎么扩张都是在唐朝的疆域范围内扑腾,为什么中原王朝不在扩大疆域了呢?原因很简单,那些

  • 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皇帝还算称职,但是谁让他有个败家的爹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是一点点的开始的,并不是在谁手里突然从一个盛世变成了一副亡国的样子,不管什么事情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南唐在被李煜接手的时候就已经只有灭亡这一条路可走了。李煜这种对政治没有一点兴趣的君王,如果把他放在盛世之前还好说,但是把他放在灭亡之前,就只有成为亡国之君这一条路。其实,李煜在刚接受的时

  • 朱瞻基送了朱高燧一幅亲笔画,朱高燧的赵王之位得以传承11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宣德帝朱瞻基和赵王朱高燧,朱瞻基下一个皇帝是谁,讲解历史人物朱瞻基

    待高炽以薄,待高煦以厚、待高燧以爱,才使得身为弟弟的高煦、高燧,不顾孝悌,目无长兄。而这其中又尤以二弟高煦更为烈,朱高煦英勇尚武而又有野心,是不折不扣的朱棣“复制版”,对于权力的渴望,同其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一生最大的志向便是要做皇帝。依祖制,朱高煦是无缘帝位的,但其父在靖难之役时,为了激励他

  • 朱元璋问粮长:粮食呢?粮长道:霎时便到!朱元璋听后下令: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切,得从朱元璋的出身说起。由于朱元璋出身非常贫苦,亲身经历过父亲、母亲、哥哥在一个月内相继病死、饿死、无处下葬的窘迫生活经历。所以大明王朝建立后,他非常厌恶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因此他规定:官吏贪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斩立决!六十两银子就被斩首,由此可见,朱元璋的治贪力度是相当大的。也就是在这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