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奔流文化·寻陇」西夏王朝在甘肃的雪泥鸿爪④

「奔流文化·寻陇」西夏王朝在甘肃的雪泥鸿爪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67 更新时间:2024/3/10 3:33:42

(一)

2008年8月9日,甘肃武威市的三位知名文物专家孙寿龄、党寿山、黎大祥来到武威塔儿湾西夏遗址考察。

武威塔儿湾遗址

在一处镶着西夏时期陶瓷碎片的断层旁,具有丰富考古经验的孙寿龄直觉判断:“这里可能有好东西”,就用石子在上面轻轻刮擦。

突然,孙寿龄发现有一点白瓷露出土层,他上前用石子轻“抠”了几下,一件漂亮的白瓷马头从泥土中“探出”了脑袋,这让在场的文物专家们惊喜不已。

塔儿湾遗址出土的白瓷马头

这是一件距今近千年的西夏时期极其珍贵的文物。白瓷马头既像是浮雕又像是两个单面瓷器中的一半,而且这件白瓷马头造型逼真,体格健美,飘逸洒脱。马头上一缕缕的鬃毛栩栩如生,动感十足。

白瓷马头长3.5厘米,头宽2厘米,颈长2.5厘米,颈宽2厘米,耳长8毫米。整个马头为白釉底色,黑斑点缀,马眼炯炯有神,马头造型逼真,体格健美,飘逸洒脱,在马的脖子上还有几个圆形的“豹斑”,其做工技艺精湛。

塔儿湾遗址出土的白瓷马头

从整体复原来看,这件瓷马应该是由同样造型的另一半组合而成,或者是黏结在某一瓷器上马形装饰。这种造型和制作工艺的瓷马在国内西夏瓷器中还属首次发现。

(二)

可以说,这件瓷马是西夏时期凉州畜牧甲于天下的绝美写照。

西夏王朝占据西北大片领土,域内许多地区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良马出产地,河西走廊尤为出名,比如甘州“水草丰美,畜牧孳息” ,再比如焉支山“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宜畜牧”……

西夏马自古有名,唐诗中就有“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旧唐书》和《旧五代史》中也提到党项马数量多、品种好,深受人们的喜爱。

西夏马较之其他良驹来说,它的个体特征比较突出,从宁夏西夏王陵出土的石马和甘肃武威西夏墓出土的“大六”牵马图,一动一静,可以解到有关西夏马的神骏非凡。

“大六”牵马图

西夏陵区出土的石马表现出了西夏马匹静态的卧姿形象,一看就是膘肥体壮:“双耳上耸,二目圆睁前视,有眼角刻线,口微,唇略涂朱彩,额门鬃毛中分贴于脑际,颈上鬃毛较长,倒向后斜贴颈部,呈清晰的线条状”。

西夏王陵石马

而在西夏墓出土的彩绘木版画中,有一幅彩绘——牵马人物图。牵马人披发,着典型的西夏人服饰——浅绿色交领短衣,束黑色腰带,一手执鞭,一手牵马;所牵之马,动感十足,昂首扬尾,马身背负黄色马鞍,木板背面墨书汉文“大六”二字。

专家对“大六”牵马图构图意境评价很高,认为它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的“邮差驿使”画像砖的画风如出一辙。

(三)

根据史料记载和西夏出土文物马之艺术造型的分析,西夏的马融入了以下三个品种:甘青马、大宛马、蒙古马。

甘青马(也称契丹马)出产于祁连山南北两麓、青海湖周围等区域,李元昊称帝后,西夏帝国占据着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甘青马作为该地区著名的马匹,被西夏军队大量地征用,成为西夏战马的主要来源之一。

山丹军马场的骏马

众所周知的武威铜奔马的形象,与“大六”牵马图进行比较,专家分析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奔跑时都采用对侧步的步法,从而可以进一步证明西夏应该拥有甘青马这个品种。

大宛马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良马品种之一,大宛马需要经过河西走廊才能流入中原地区,而西夏长期占据河西走廊。西夏军队又是以骑兵为主,对马匹的繁殖饲养保护得当,也应会引进周边地区的良种马,专家由此推测西夏应该拥有一定数量的大宛马。

而西夏北邻辽国的边界地区,正是蒙古马的生息之地。蒙古马多生长在空旷的牧区,能忍受漫长的严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西夏在与辽长期的经贸交往和军事冲突中,也获取了大量的蒙古马。

三种良马的繁衍、选育、生生不息,最终形成了北宋人眼中天下第一等战马——西马,它们驮着那些矫健的西夏男儿征战沙场“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

西夏马的汗与铁、铁与沙、沙与血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聚拢,又逐渐平息,如同冷却下来的火焰,退往孤独而忧伤的深处,最终凝聚成陇原西夏文物中独特而神秘的马文化,这些西夏马的艺术造型丰富多样,各美其美,“既有摩崖石刻,又有碑刻浮雕装饰,有些是瓷器上的浮雕,甚至还有墓葬出土绘画艺术……”吸引着人们去了解西夏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雷媛 刘小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代朝史:弱宋竟然丢掉了半壁江山,为什么还能享国长达319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宋朝来,大家除了对这个朝代有科技昌明,百花齐放的印象之外,更多的就是这个朝代的弱了,很显然宋朝不仅是中国历上上疆域最小的朝代,而且面对战争的时候除了后退逃跑割地赔款之外,还真就没有别的什么了。不过,如

  • 大明朝史:为何满清与明朝没有和谈成功?因为多尔衮不同于皇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可能大家都知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带领的满清,一直都是非常害怕大明朝的,虽然他们不停的骚扰大明朝,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想过要灭掉大明朝,甚至是都不敢想满清能灭掉大明朝。他们想要的只是让大明朝承认他们的地位,两国

  • 假如明朝熬到工业革命,华夏民族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上网时,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明朝熬到工业革命,华夏民族会怎么样?说实话,这是一个很伤感且诙谐的话题。历史不能假设,历史也不会给明朝那样的机会。纵使网友在评论区做了一百种推测,但对明朝和历史而言毫无意义。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是:要是明朝赶上工业革命的话,二十四史大概率不会出现《清史》了。言归正传

  • 苏轼出一上联: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佛印听完下联仰天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日苏轼的好友黄庭坚来到了他家,二人打算痛饮一番,苏轼在当地还有一个朋友就是佛印。但是这次他不想带上佛印,因为这个和尚每次都在他吃饭喝酒的时候跑来,似乎一顿都没落下,二人一合计打算带点儿酒菜,划船到湖中心饮酒。拿定主意的二人一同出门,前去酒楼买酒菜,刚出门儿没多久,佛印就跑到苏轼家里来找他了。他询

  • 张献忠江口沉银被证实,出水文物之多惊呆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张献忠部大败,为了不让财宝落入杨展之手,张献忠无奈下令将千船财宝悉数沉入江底。因此从清朝开始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关于江口沉银的传说。“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是一首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的歌谣。从歌谣中就可以看出沉入江底的财宝之多。面对如此惊人财富的诱惑,民间偷偷打捞的自然不在少

  • 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指挥使纪纲都敢自称万岁,结果让朱棣给办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锦衣卫来,估计大家都知道,尤其是明朝时期的锦衣卫,更是被大家所津津乐道。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锦衣卫很厉害,但是对于锦衣卫来说,太厉害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为权力这个东西如果太大的话,很容易就会让一个人迷失自己。明朝明成祖时期就有一个名叫纪纲的锦衣卫指挥使,他就是因为权力太大的原因,所以就彻彻底

  • 16岁少年惹怒朱元璋,处死前脸上挂着笑容,朱元璋:立马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总体来说朱元璋的功劳还是要比过错多的,他当上皇帝之后为了整顿官场贪污的气象,专门设立了锦衣卫,对官员进行督查。刚开始的时候锦衣卫还能够做到恪尽职守,但是后来一些朝中的权贵为了打压对手,不惜和锦衣卫勾结,陷害朝中的忠良。当时有一位滁州牧,他是百姓眼里的清官,只因为得罪了权贵,遭到了锦衣卫的抓捕。因

  • 蒙古军横扫亚欧大陆,七十年后元朝亡于治黄,天灾人祸哪来的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一直以来饱受史学界争议,各方学者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关于那些争论点暂且不论,单从军事力量来讲,元朝是夏商至明清3982年以来,最具有战斗力的封建王朝,草原雄鹰成吉思汗带领蒙古男儿开疆拓土,横扫亚欧大陆一切政权,将华夏文明的脚印踏烙四方,东至俄罗斯库页岛,西至欧洲多瑙河,南至秦岭淮河

  • 大明朝史:杨廷和为什么斗不过嘉靖,其实并不是因为嘉靖太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哪位皇帝是最聪明的,那么这位皇帝一定就明朝的嘉靖,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嘉靖14岁的时候就可以智斗杨廷和,并且最后还取得了胜利,就足以证明嘉靖到底是有多聪明。杨廷和可不是一般人,

  • 杯酒释兵权,君臣共荣的契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宴席上,众人推杯换盏,气氛很是不错。酒过三巡,赵匡胤突然放下酒杯,满面愁容。众人见状,忙问赵匡胤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宋史.石守信传》记载赵匡胤是这样回答他们的:“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赵匡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不是诸位兄弟也没有我赵匡胤今天。但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