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死前,左良玉统帅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崇祯死前,左良玉统帅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87 更新时间:2024/3/10 4:08:40

左良玉之所以手握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应该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其一、左良玉并非一个百战百胜,勇往直前的将领,后期非常畏惧李自成

按照《明史》的记载,左良玉“骁勇,善左右射”,虽然不识字,但是“多智谋”,而且“抚士卒得其欢心”,善于笼络军心。他凭借这些优势,在早期确实立了不少战功,很快就被提拔为了正二品的都督佥事,任援剿总兵官。

但是,左良玉有个更大的毛病,遇弱则战,遇强则逃。

崇祯九年(1636年),左良玉协同总兵官汤九州,夹攻围剿自登封败退,与伊阳、嵩县贼兵联合的农民军。结果,左良玉中途逃回,害的左九州孤立无援,战败身死。左良玉一转身,却把这次战斗作为大捷报呈明朝廷。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包围了开封,都师侯恂发给左良玉五十万帑银犒军。左良玉战李自成于朱仙镇,结果,“良玉见贼势盛,一夕拔营遁,众军望见皆溃”。之后,左良玉被李自成一通掩杀,丢兵弃甲,退守襄阳。

崇祯得知之后,并没有责怪左良玉,而是让左良玉整兵,率兵与李自成再战。而“良玉畏自成,迁延不至”,左良玉被李自成打怕了。

其二、左良玉骄横恣意,军纪败坏,形同盗匪,不听调令是常事。

按照《明史》的记载,早在崇祯七年(1634年),左良玉驻防怀庆(现河南沁阳)时,“与督抚议不合,因是生心”,追击起义军的时候经常拖拖拉拉。不仅如此,他还“多收降者以自重”,趁机壮大自己的实力。当督抚调左良玉出战时,则是“不时应命,稍稍露跋扈端矣”,已经开始不准时应命,开始显示出骄横之态。

崇祯十年(1637年),应天巡抚张国维三次发檄文,要左良玉率军搜剿农民军。左良玉根本不予理会,反而“放兵掠妇女”。其率军在舒城逍遥了一个月之后,在河南监军太监的反复督促之下,才出兵剿匪。结果,起义军早已掠夺过之后经跑的无影无踪。

当时,起义军围攻淅川,左良玉照样拥兵不动,导致淅川失陷。之后,起义军攻打六合、天长、瓜州、盱眙等地,左良玉照样纹丝不动,而崇祯皇帝也无可奈何。

其三、明朝内部矛盾重重,左良玉因为傲慢,与同僚更是矛盾重重。

崇祯派熊文灿总理军务,调拨左良玉归其管辖。左良玉大嘴一撇,表示不认识,根本不听调遣。

崇祯十二年(1639年),反复不定的张献忠再次叛乱,左良玉奉命征讨。结果,中了张献忠的诱敌深入之计,同行的将领罗岱被杀,左良玉突围,士卒阵亡一万余人,仅千人逃出。左良玉因此被贬三级。

第二年,督师杨嗣昌保荐了左良玉,说“良玉虽败,有大将才,兵亦可用”。随即,左良玉被崇祯任命为了平贼将军。但是,杨嗣昌很快就察觉左良玉傲不可用,就想用贺人龙代替左良玉。巧的是,左良玉正好打了一场胜仗,贺人龙代替之事延后。结果,贺人龙转而痛恨杨嗣昌,掉头就告诉了左良玉。

之后的川陕之战,杨嗣昌围堵农民军,左良玉因为怀恨在心,再次袖手旁观。最后,张献忠率领的起义军大胜,杨嗣昌被活活气死。

其四、左良玉看透了明朝廷,拥兵自重,崇祯也无可奈何。

左良玉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在开封被李自成战败之后,患上了严重的“恐李症”,驻扎在襄阳不出。李自成看着左良玉,你怎么跑了,那我去打你。左良玉回头一看,追过来了,继续跑吧,随即弃了襄阳撤兵武昌。

左良玉在武昌跟楚王要兵要粮,没有如愿。朱氏宗亲都对国家安危不伤心,左良玉一看,兵痞性情再次爆发,劫掠武昌而去。左良玉跑到了九江,拥兵二十万观望自保。

最后,还是在朝廷的三令五申之下,才出兵去打兵败立足未稳的张献忠部,连续收复了汉阳、武昌。如果张献忠不是刚刚遭遇兵败,而是强盛之时,估计朝廷就是喊破喉咙,左良玉也不会出战。

其五、北京陷落太快,左良玉兵在武昌,鞭长莫及。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一,大同失陷,北京危机。崇祯封驻扎山海关的吴三桂为平西伯,急调入京增援。同时,下诏封左良玉为宁南伯,任命其子左梦庚为平贼将军,并许诺功成之后,让左氏父子世代驻守武昌。

吴三桂驰援的结果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精锐的关宁铁骑走到半路,北京城已经陷落了。吴三桂的亲爹吴襄,还有宠妾陈圆圆都落入了李自成之手。

从客观条件上讲,左良玉即使立刻兵发武昌,驰援京师,相比吴三桂而言,更难及时到达。更何况,左良玉根本就无心救援,还是在观望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吴三桂接到旨意之后,毫不犹豫的就发兵往京城赶,而左良玉呢?不急,先规划一下么。于是乎,他召集自己的儿子、幕僚,一起耗时数日,经过再三讨论研究,制定了一个以年月为关键节点,长达至少一年以上的出兵计划。然后,左良玉又隆中的派使者将作战计划送去了京城。使者有没有走到京城不知道,反正左良玉还没有得到回信,就得知京城陷落了。

左良玉想救京城么?如果想的话,李自成都已经要兵临北京城下了,哪还有那么多事情,直接出发,赶快去营救呀。

左良玉主要还是在开封一战被打怕了,畏惧李自成,还想观望一下。估计他心里在想,等其他明军把李自成消耗一下再去趁机抢功。如果李自成很强盛,那就继续观望,大不了多制定几份作战计划而已。

其六、左良玉遇到李自成就怂,80万大军也是乌合之众。

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吴三桂降清,与清军一起击败了大顺军。李自成被清军追杀,逃亡襄阳一带。

按照《明史》记载:“良玉兵八十万,号百万”,每次操练,“马足动地殷如雷,声闻数里”,声势非常大。但是,在朱仙镇一战,左良玉“精锐略尽”,现在的80万大军,“多乌合,军容虽壮,法令不复相慑”。他的80万大军,经常是“优娼歌舞达旦”,就知道吃喝玩乐。

因此,左良玉一听说李自成来了,跑吧。只是未战而逃,太丢人,所以,左良玉才矫皇太子诏,以“清君侧”之名,率军东征南京。据《半生自记》所载,左良玉临行前,下令劫掠屠武昌城,就没打算回来,之后病死于途中。

左良玉是忠是奸?只说一面,恐怕都是有失偏颇,只能说他是个忠奸皆有的混合体。

左良玉的忠,表现在他哪怕战败,一直都没有投靠起义军,也没有投靠后来入关的清军,更没有公开造反。崇祯死后,南明朝廷建立,李自成逃奔襄阳一带。左良玉虽“恐李症”复发,连已经战败的大顺军都不敢打,却也只是打着“清君侧”名义逃跑而已,直到死也没有公开造反。他一直都是大明朝的臣子,而且,确实在平定农民军时,有一定的功绩,被称为忠臣是有道理的。

左良玉的奸,主要体现在他的骄横恣意,钻营投机。左良玉不像曹文诏、卢象升孙传庭等人那样坚定,不管兵力如何,都要为了大明决一死战。左良玉完全是到处钻营投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一点还不足以完全否定他,在一些情况下是正确的战术。但是,他哪怕是把队友给卖了,也要毫不顾惜的观望、逃跑,就不免让人不齿了。而且,每到关键时刻,左良玉就掉链子,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又坑了大明朝。所以,说他是奸邪,也是有道理的。

总结下来,左良玉也就是一个有能力,但不出众;忠于明朝,却又私心很重的投机钻营者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朝史:富商沈万三的能力有多大?对朱元璋来说能力多大都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大明朝的富商了,大家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沈万三,沈万三这个人可不是一般人,商人这个职业可以说是让他做到了极致,沈万三有钱,沈万三很都有钱,沈万三非常有钱,沈万三的钱甚至比大明朝国库都多。然而,不管沈万三

  • 李清照守寡后出上联征婚,直到死去多年才被一和尚对出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清照的父亲曾在宋朝时任职礼部员外郎,在文辞写作方面非常的卓越,李清照从小受这种环境的熏陶,加上自己的天赋一生创作出了很多的作品,虽然她的背景出身好,可她的后半生却相当的凄惨,家园遭到了金兵的入侵,北宋国家被灭亡了,即使如此李清照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气,与此同时一句诗流传千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南宋真的很弱么?真相恰好相反,经济与科技都处在世界前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王朝建立在国家即将灭亡的时刻,所以本身就是动荡不安的,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南宋王朝一开始就没有稳下来,这也导致以后灭亡速度加快。在很多人眼中,南宋从建国起就开始被金国欺凌,因为俯首称臣才换来了片刻的安宁,在后来存在的一百多年中,又因为一直被蒙古人骚扰,所以导致世人眼中的南宋王朝是懦弱好欺负的。这

  • 这个民族有多强悍?在西北建立一个小国,成吉思汗到死都没拿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到1038年的十月份李元昊在都城内建台受册,也就是所说的皇帝位,国号为大夏,因为王朝在西北方向,所以被史学家们称为西夏。而西夏王国的衰落却是因为蒙古族的强势引起的,西夏和蒙古族的第一次战斗是在统一蒙古的前一天,因为当时成吉思汗认为自己统一大漠草原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而一旦完成统一之后他的地盘就会和西夏

  • 明朝的衰落与灭亡,跟皇室子嗣多也有关系,人民负担太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儿子们分封外藩,待遇是优厚至极。亲王一年的禄米一年高达五万石,郡王一年有六万石,要知道,洪武中期的一品官一年的禄米也不过只有一千石,由此可见,作为皇家子嗣的工资真是丰盛至极,不用担心自己没有资金来挥霍。正因为如此,除了个别的王爷能够发奋图强,立志报效社会之外,其他的不是吃喝就是来繁衍子嗣。在

  • 为什么老有人黑岳飞,他们读过历史吗?这种“高级黑”太诛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赤胆忠心,日月可鉴。他率领岳家军对抗金军,打了大小战役数百多仗,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他的光辉事迹,以及对国家忠心耿耿的精神,一直都是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近些年居然有很多人黑这位民族英雄,而且抹黑他的风气越来越盛,气味越来越浓。这种抹黑岳飞的行为,究其原因,居然是为了给秦桧翻案

  • 马皇后样貌不出众,为何一直受到朱元璋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奖项非马皇后莫属。马皇后因脚大而出名,被称为大脚马皇后。其实并非因其脚大,而是在那个裹脚的时代,女子以脚小为美。马皇后小时候没有裹脚,属于自然生长,与现代女子的脚大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备受杀人狂魔朱元璋的疼爱。马皇后是一位过日子的女子,对朱元璋是真爱朱元璋邂逅马皇后的时候,还仅仅只是一位“

  • 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为何他们的佩刀叫做“绣春”这一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锦衣卫可能许多人会和东厂联系起来,他们有很大区别,最大区别就在于锦衣卫们是完整的,他们的天子的亲卫队,直接听取天子的命令,每一个人都要进行严格选拔和训练,由于保密性很强,导致当时的史官们对这个组织的描述也显得扑朔迷离,那么像这样一个组织为什么佩刀却会叫绣春刀这样一个名字呢?在唐朝,杜甫曾写过一首

  • 大明朝史:明朝灭亡后,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喊反清复明的口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大明朝虽然是一个很强大的朝代,但是大明朝后期的时候并不是很理想,天灾人祸造就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再加上内忧外患最终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很显然既然作为汉人的李自成能推翻明朝,就是因为当时他们在明朝的统治下

  • 明朝第一废后,宣宗皇后胡善祥,让天下人同情,她为什么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宣宗皇后胡善祥被废之后,之所以被天下人同情,是因为胡善祥并无过错。在古代,虽然有三纲五常之说,即所谓的夫为妻纲之类,但是,丈夫还是不能随便休妻的。只有妻子在犯了七出之错,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至少有其一才能休妻。而实际上,胡善祥并无七出之过。胡善祥貌美贤惠,举止端庄,被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