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为何他们的佩刀叫做“绣春”这一名字?

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为何他们的佩刀叫做“绣春”这一名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801 更新时间:2023/12/19 18:22:04

说到锦衣卫可能许多人会东厂联系起来,他们有很大区别,最大区别就在于锦衣卫们是完整的,他们的天子的亲卫队,直接听取天子的命令,每一个人都要进行严格选拔和训练,由于保密性很强,导致当时的史官们对这个组织的描述也显得扑朔迷离,那么像这样一个组织为什么佩刀却会叫绣春刀这样一个名字呢?

在唐朝,杜甫曾写过一首《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诗中提到一位受到皇上信任的御史,奉皇上之命,替他巡视天下,而此人便身着绣衣,而诗中“绣衣春当霄汉立”被人简化为绣春一词。作为明朝天子身边的侍卫,锦衣卫听命天子缉拿犯人,斩杀奸恶,与之很是相似,所以他们的佩刀也就有了绣春刀的名字。

在明朝,工匠所做的每一把绣春刀都经历千锤百炼万般工序,制作过程和原料采用很复杂,这也就是其刀锋利但却无法为整个军队配置的原因,他的产量太低了,所以只给天子的亲卫锦衣卫们配置了绣春刀。此刀可刺可砍,在影片中我们就能看到,这把刀削铁如泥,双手握刀用力一挥竟是将马头斩下。

然而就这样的神兵利刃,现在居然没有一把出土,我们只能在史料以及明朝画作上看到这把刀的样貌,但是也有记载说绣春刀只是锦衣卫还是皇家仪仗队时所佩的,用于祭祀等方面的礼器。不过想想锦衣卫之后拥有如此恐怖的实力,也许在奉命执行公务之时就用这一把礼器也能将目标悄无声息的斩杀呢,怎么说这把礼器也是一把刀,到了不得不需要动刀子的时候,武艺高强的锦衣卫就算用这样一把刀也不是不可能的。

从明朝画作中我们能看到绣春刀刀身较长,具有弧度形似唐刀但刀柄又更长,可以双手把握。但这把神兵具体的样貌我们无从得知,无门无从得知为他在历史中居然无一留存,只能等待有一天,我们的考古学家们可以找到,让它重见天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朝史:明朝灭亡后,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喊反清复明的口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大明朝虽然是一个很强大的朝代,但是大明朝后期的时候并不是很理想,天灾人祸造就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再加上内忧外患最终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很显然既然作为汉人的李自成能推翻明朝,就是因为当时他们在明朝的统治下

  • 明朝第一废后,宣宗皇后胡善祥,让天下人同情,她为什么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宣宗皇后胡善祥被废之后,之所以被天下人同情,是因为胡善祥并无过错。在古代,虽然有三纲五常之说,即所谓的夫为妻纲之类,但是,丈夫还是不能随便休妻的。只有妻子在犯了七出之错,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至少有其一才能休妻。而实际上,胡善祥并无七出之过。胡善祥貌美贤惠,举止端庄,被明成

  • 历史探秘:开封位置不及长安和洛阳,为何赵匡胤还要定都开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因为在开封经营了多年,不想因迁都毁了自己的基本盘,就用冠冕堂皇的虚词,把赵匡胤的想法顶了回去。赵光义说:“在德不在险。”只要你行德政,在哪定都都一样。赵匡胤深思熟虑后,认为老弟的话也对,于是北宋初年的迁都之议就这

  • 大明朝史:袁崇焕为什么敢杀毛文龙,难道崇祯皇帝真的不知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毛文龙来,他死的就有点冤枉了,作为大明朝的一品大员,竟然让袁崇焕给杀掉了,而且还是在崇祯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个可就非常厉害了。不管怎么说,毛文龙在大明朝都是一品大员,也不管袁崇焕有多厉害,他都不可能

  • 洪秀全建立了政权,李自成也建立了政权,为何他们最终还是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什么洪秀全建立政权,李自成也建立政权,为何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呢?虽然他们两个之间没有共同点,但是他们失败那肯定就是有原因的。咱们先来说一下洪秀全,这个人属于不求上进的一类人,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如果他早期的时候能考上状元的话,那么他肯定就不会造反起义了,更别说什么建立太平天国了

  • 大明朝史:王明阳为什么能堪比孔孟,从他说的这几段话中就能看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明朝第一人王明阳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大家一般关注的都是明朝好不好,厉害不厉害,强大不强大,跟清朝比有什么优势,又有哪个地方不如清朝等等之类的。对于像王明阳这样的文化人来说,大家关注的真的就是少

  • 历史上此人其实比包拯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传说包拯是天上的文曲星,出生后是由其嫂子养大。所以包拯一生对其嫂子特别尊敬,戏文中常称其嫂子为“嫂娘”。包拯真正被传神了的是“夜断阴曹”的故事。据说他在进京赶考时,一位神仙给了他一个枕头,晚上他枕着这个枕头睡着后就会去阴间断案。每次去阴间时,都会有一个鬼使牵着一匹青马来接,口呼其为使君。所以,包拯最

  • 全民“爱国”的大明王朝,面对李自成和满清时,为何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被吹上天的封建大明真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吗?帝国的丧钟,从未如此震耳崇祯十五年的大明王朝真的已经到了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地步,在内忧外患中,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外面是后金铁骑虎狼之师难以招架,内部是闯王势力遍布大明各个角落。除了人祸以外,大明王朝的天灾也是接连不断,多地同时出现了因干旱

  • 大明朝史:魏忠贤提出辞呈还乡,为什么崇祯皇帝会果断拒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大太监魏忠贤来,他在历史上的争议就比较大了,很多人都说他是大奸臣,也有少部分人说他对大明有贡献。然而,魏忠贤死前对崇祯说的那句:“如果我死了,大明朝肯定就要灭亡了”更是让世人们充满了遐想和迷幻。那么,

  • 司马光砸缸的疑问:七岁小儿哪来的力气能够抱起石头砸破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体现了司马光小小年纪就临危不惧,能够急中生智想出救人的办法,也通过正面与侧面的双向性,突出了司马光神童的一面,从他七岁的表现,让我们自行为司马光下了一个定义:此子他日不可小觑。司马光砸缸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普及的成功,让我们记住了他多智的一面,而对于这则故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