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有胆识,敢说真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臣魏徵轶事浅谈

他有胆识,敢说真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臣魏徵轶事浅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74 更新时间:2024/1/19 14:05:12

:红叶读史阅世(dushi828)特约作家

写作爱好者个人微信号:hongyeoo88

唐太宗需要的人才,品格高尚,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要是少了他,唐朝的历史就要重新改写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魏徵,他是一名命运很坎坷的人,出生在西原五百八十年,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出生的,他四岁父亲逝世,生活很贫困,当过道士,反抗军。早年,沒有身份,沒有后台,沒有背景,更沒有靠山。

谁也沒有想到,他后来的地位,居然可以变的这么重要。

真正改变魏徵命运的人,就是唐太宗。唐太宗觉得魏徵有胆识,有智慧,可以当自己的一面镜子。透过镜子,可以反应出自己看不到的那一面,所以,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寇。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铜为镜,站在铜镜面前,看看自己的衣服,帽子是否穿干净,整齐。以古为镜,看看那些历史典故,吸取历史教训。以人为镜,他可以修正自己内在的品德,这一点是非重要的。唐太宗认为,站在魏徵的面前,你马上就知道自己哪件事情,是对还是错,应不应该继续做下去,魏徵是能帮他明辩是非对错的一面镜子。

01

有一次,唐太宗,看上了一位大臣的女儿。这位大臣的女儿,不但人长的漂亮,还很有才华,于是唐太宗非要把她纳入后宫,成为自己的妃子。

照理说,女儿被皇帝看上了,哪有不同意的,而且还是唐太宗下了诏书。也就是说,这件纳妃的事,不是一件小事,有公文,而且经过了很正式的审核,才决定的。

不过,虽然圣旨都己经颁布了,还是被魏徵给挡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位大臣之前己经答应了要把女儿许配给一位姓陆的读书人,只是沒有想到,后来,唐太宗看上了这位大臣的女儿,这位大臣哪敢不同意啊。

魏徵知道了这件事,就写了份报告给太宗,希望太宗能够成全这位姓陆的读书人,把这位大臣的女儿许配给他。这就是魏徵的胆识,他觉得当皇帝的虽然可以为所欲为,可是不能抢别人的老婆,虽然还沒有过门,可是别人有约在先,太宗如果硬是要取,哪就是不对。

果然唐太宗听了魏徵的建议,乖乖的成全了那对小夫妻,还下了一道诏书,责备自己,承认这件事情,做的不对。由此可见,唐太宗是一位肚量宽大的好皇帝。

魏徵敢讲,也要太宗愿意接受才行,唐太宗和魏徵能够这么信任,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很多人是经不起别人批评的,魏徵纠正的是唯我独尊的皇帝,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2

另外一次,魏徵讲的话太直了,结果把太宗给若火了。太宗回到后宫,怒气冲冲的对皇后说:“我非杀了魏徵不可。”

原来,魏徵在朝庭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指出太宗的错误,害得他当场丢脸,下不了台,太宗觉得这真的是太沒有面子了。皇后静静的听完太宗的埋怨,然后默默地退下,什么话也沒说,她回到房间,换上了非常正式的大礼服,再走到太宗的面前。

太宗看见皇后穿上这么正式的大礼服,正在觉得奇怪,沒想到,皇后对他行了个礼,对他贺喜:“我听说啊!一个贤名的君,才会有这么胆大的大臣,今天魏徵敢在陛下面前有这么正直的表现,这完全表明陛下您是一位贤名的君王啊!”

太宗听完了这番话,忍不住哈哈大笑,气消了,也懂了皇后的用意,知道魏徵敢说真话,对自己是很重要的,这种人,千载难逢,万万杀不得。难怪老人家常说:“取妻,取德,能取来一位贤德的老婆,是一辈子的福报,聪明,贤惠的长孙皇后,不但保住了魏徵的一条命,还化解了魏徵的情绪,让他更明白了,有魏徵的重要性。

03

魏徵虽然有敢说真话的胆量,不过,有时他也会捏拿分寸的。

这一次,有人给太宗送来一只小鹰,太宗很开心的把这只小鹰架在胳膊上玩,还试着训练这只小鹰一些技能。沒想到,正玩在兴头上,忽然间外面通报,魏徵求见。这下子惨了,要让魏徵瞧见了,自己做这么沒有意义的事,肯定是又要唠唠叨叨个沒完。于是,太宗赶紧把小鹰藏在衣袖里面,准备等魏徵走了再来训练。其实,魏徵早就看见了,不过,他装作不知道,免得太宗脑休成怒,他就站在那里,把该讲的事,一件又一件的说个沒完。隔了好久,总算是讲完了,等魏徵告退后,太宗赶紧从衣袖里放出这只小鹰,可惜的是,小鹰己经在袖子里面给闷死了。看来,太宗要做个好皇帝,很多娱乐都得牺牲。

魏徵一生中,共给太宗提出了二百多条谏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及其皇帝的私生活。

当然,魏徵能够得到太宗的信任和重视,这绝对不是偶然的。

魏徵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当君王的人,就象是一只船,而老百姓就象是船下面的水,这个水可以把船扶起来,也可以把船给淹没了。”魏徵要唐太宗多重视民义,他认为,只有让老百姓幸福满意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魏徵还说:“君主和大臣之间的关系,就象是一个人,他的头和四肢的关系,他的头虽然高高在上,可是,也得要有四肢,才能够成为一个人。当头的,如果只是自做主张,不管四肢是不是协调,那么,就算你是高高在上,到头来,手跟脚不跟你配合,你还是要重重的摔在地上”。

魏徵还引用了孟子的话说:“如果一个领导者,把他的属下,当做是狗,当做是马,那么,他的属下也会把这个领导者,当成是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这个领导者,把他的属下,当做是毫无价值的粪土,那么,他的属下就会把这个领导者,当成是他的敌人。”这种对于人际关系的分析,拿到现在来看,还是很有价值的。

贞观十七年的时候,魏徵得了重病,当时魏徵家里,沒有正庭,太宗怕他死后,要办丧事,不够体面。于是,赶紧把自己本来要建宫殿的建材,分绐魏徵使用,盖好了正庭。

太宗还派人到魏徵家去帮忙,照顾他,不断的送给他药品,补品。不过,魏徵还是沒有熬过去,享年六十四岁。

太宗亲自到魏徵家上香,为了表示哀痛,停止上朝五天,还亲自写了碑文,纪念魏徵,并准备了毫华隆重的葬礼。不过,被魏徵的妻子婉言拒绝了,因为那样的奢华,跟魏徵生前的节俭,相差太多了。所以,最后只用了白木做车子,白布缝布幔,来送他。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

更多文章

  • 金国索要五十万岁币,宋朝大臣:只要协议改一个字,给你们六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宋金开始议和,金国给出的和平条件是,宋朝向金称臣,每年给金国岁币五十万白银。这样的条件让急于结束战争的宋高宗非常满意,宋高宗心想,当年靖康之变时,金国索要的可是五百万两黄金和五千万两白银,如今每年只要五十万,实在是小菜一碟。宋高宗恨不得马上就要和金国签约,可是宋朝的大臣们就是死活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

  • 李白曾写了一首肉麻情诗,紫薇也只敢照搬2句,不料却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的七首诡异藏头诗,李白最肉麻的一首情诗,李白最杰出情诗

    李白懵懂时期的爱情,是《长干行·其一》的“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但随着他慢慢成熟,他的爱情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知为啥,李白对思妇很有研究,他曾写了不少描写思妇心理的诗歌,新题乐府诗《春思》就是其中之一。《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

  • 邓广铭先生叫做宋史主要奠基人,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中的邓广铭,宋史十讲邓广铭怎么样,宋史研究专家邓广铭

    邓广铭先生一生主攻宋代史研究,著作等身,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成了宋代史研究领域内绕不开的经典。无论从宋史领域的几个研究大项的系统性阐述,还是提议并参与筹建宋史相关的研究机构,邓广铭先生都居功至伟。邓老前辈不但自己水平高超,还教出了一群过人的弟子,比如漆侠、邓小南,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刘浦江老师也可以算进来,

  • 太平公主一生最爱的薛绍为何不得善终?是自尽还是真的饿死狱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薛绍与太平公主,太平与薛绍接吻视频,薛绍的小说

    这是太平和她第一任丈夫薛绍的初次相遇。初遇的美好,早已注定了悲剧的结局。回宫后的太平想尽办法请求李治和武则天为自己赐婚,殊不知,这样却生生拆散了薛绍与他青梅竹马的原配妻子慧娘,导致曾经的一对璧人“阴阳两隔”。武则天为了自己的宝贝女儿,调查了薛绍的背景后,便赐给慧娘一条白绫,薛绍迫于权威,也为了自己的

  • 朱元璋不小心摔倒,百官装没看到,一大臣上前搀扶,朱冷笑: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赐死郭宁妃,杨宪被朱元璋赐死视频,电视上朱元璋赐死侄子

    有次朱元璋打了胜仗就想犒劳功臣,这犒劳嘛处理喝酒就是喝酒,当时朱元璋都已经60多岁了,就想站起来慰问将士们,这朱元璋只顾得和将士们推杯换盏,就忘了脚下的动作,一不小心就绊倒摔了一跤。已是63岁的朱元璋这一摔倒半天没站起来,这旁边站着宰相胡惟庸还有不少大臣,没有一人敢上前去搀扶他,都装作没有看见!这时

  • 玄武门之变存在一处明显疑点,迄今为止,仍有很多人没察觉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真实的玄武门之变,2022年玄武门规划,王立群讲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恭、张公瑾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设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事先没有察觉,还大剌剌地骑着马,但是当他们走到临湖殿时,却发现了不对劲,于是二人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各自回宫。遗憾的是,一切都晚了,李世民非但没给他们翻身的机会,反而还在这里结果了他们的性命。当

  • 从古到今,很多知识分子把李白奉为神,王朔却说李白是名利之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朔说李白名利之徒,王朔评价贾樟柯,王朔说陈丹青

    到了现代几千年过去了,依旧有余光中、于丹等文化人的推崇。 余光中在自己诗《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于丹更是在百家讲坛上对李白十分的吹捧,说李白代表着中国诗歌的巅峰。 而著名作家却对于,于丹过度吹捧李白感到不屑。王朔说:“他们犯了知识分子

  • 黄巢、张献忠等人对百姓大肆屠杀,还有人忠诚于他们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献忠与黄巢,张献忠真人照片,张献忠剿四川实录记载

    比如十字军屠杀不信上帝者,恐怖分子袭击卡费勒,愤青臆想中的东京屠城,极端动保的“吃狗肉的人不配被称为人,应该杀光”都是这样。虽然,黄巢、张献忠、曹操对百姓屠杀这是事实,但是,在战争年代这是一种策略,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最精辟的概括。至于忠于他们?怎么算是忠诚呢,不好估量,不能把跟

  • 风光一世的和珅倒台,刘墉直接官升三级,这其中是有联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刘墉很想回京城,所以想方设法的讨好乾隆。最后终于讨好了皇帝,就开始升官。后来被调回京城,成了一品大员。这时候就要和和珅打交道了。这时候乾隆是非常相信和珅的,所以刘墉并没有说是针对和珅,一直都是油滑的相处,不得罪两方。乾隆也是一直都是相信和珅的,一直都重用他,所以刘墉看不到希望,就开始另外寻求保护了,

  • 朱元璋对一养猪女面露微笑,马皇后接她入宫,皇帝:给钱走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免费高清完整版,朱元璋真人照片,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真正原因

    有次朱元璋溜达到一户农家看到一民妇在喂猪,他竟然对着农妇笑了一下,正好被随行的太监看见了,就将这农妇的信息告诉了马皇后。这马皇后可是大度知道皇帝看上了这个养猪的农妇,就派人找到他家给了他丈夫好多银子,将这农妇接到了宫里。朱元璋回到后宫看到这农妇一时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就问皇后这是谁啊?马皇后说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