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古到今,很多知识分子把李白奉为神,王朔却说李白是名利之徒

从古到今,很多知识分子把李白奉为神,王朔却说李白是名利之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47 更新时间:2023/12/11 12:30:44

到了现代几千年过去了,依旧有余光中、于丹等文化人的推崇。

余光中在自己诗《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于丹更是在百家讲坛上对李白十分的吹捧,说李白代表着中国诗歌的巅峰。

而著名作家却对于,于丹过度吹捧李白感到不屑。王朔说:“他们犯了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过度美化历史。什么酿成月光,什么啸成剑气。你拿高倍望远镜看月亮,就是一搬砖。我就是老兵出身,甭在这里跟我说什么剑气,你懂什么叫做剑气。”

接着王朔说,他认为唐代诗歌最高峰是边塞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才是诗歌,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而且李白就是一个名利之徒,溜须拍马,求官不成,才故作潇洒,有什么可说的。”

我们今天对李白的印象,他就是一个傲骨嶙峋,蔑视权贵的人。

而且在李白的诗歌中也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蔑视权贵甚至皇帝的诗句。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又是怎样的呢,其实他也有着坎坷的“求官”之路。

当时朝堂上有一个十分有权力的大人物叫做韩朝宗,李白听闻后,立即上门求见。并且用自己妙笔写出溜须拍马的诗句“生不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这句诗,可以说是用劲溜须拍马之能事。主要体现在两处,一处是给我一个侯爷我也不要,我只要认识一下韩朝。第二处是“韩荆州”这三个字。

在古代,用这个人出生的地名指代一个人的姓名,是件很不得了的事,也是件很高规格的事。

比如范邠州指的是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王临川指的是改革变法的王安石。清末权势滔天的袁世凯被人称为“袁项城”,就因为他是项城人,他一个人就能代表整个项城所有的人。

这些能用地名代替人名的,无一不是古往今来的大人物。而“韩荆州”这三个字的马屁功力更是比“生不万户侯”作用强大。

而韩朝宗在当时是高官,但是现在谁又认识呢?

除此之外,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两次都是入赘给富贵人家的。一次是入赘到宰相家里,一次是入赘到安陆郡公家里做孙女婿。

即便后来李白名声大噪,在大唐有很高的声望,皇帝也让李白当官封为“翰林学士”。但是所有人都将李白当做一个舞文弄墨的“弄臣”,而不是将他当做一个干臣。

每天就是让他写写文章,写写诗歌供皇帝消遣,完全让他去治理地方,参与政务。

这就是李白一生求官不得的人生。

难怪王朔说他是名利之徒,这一点也没有说错。

更多文章

  • 黄巢、张献忠等人对百姓大肆屠杀,还有人忠诚于他们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献忠与黄巢,张献忠真人照片,张献忠剿四川实录记载

    比如十字军屠杀不信上帝者,恐怖分子袭击卡费勒,愤青臆想中的东京屠城,极端动保的“吃狗肉的人不配被称为人,应该杀光”都是这样。虽然,黄巢、张献忠、曹操对百姓屠杀这是事实,但是,在战争年代这是一种策略,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最精辟的概括。至于忠于他们?怎么算是忠诚呢,不好估量,不能把跟

  • 风光一世的和珅倒台,刘墉直接官升三级,这其中是有联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刘墉很想回京城,所以想方设法的讨好乾隆。最后终于讨好了皇帝,就开始升官。后来被调回京城,成了一品大员。这时候就要和和珅打交道了。这时候乾隆是非常相信和珅的,所以刘墉并没有说是针对和珅,一直都是油滑的相处,不得罪两方。乾隆也是一直都是相信和珅的,一直都重用他,所以刘墉看不到希望,就开始另外寻求保护了,

  • 朱元璋对一养猪女面露微笑,马皇后接她入宫,皇帝:给钱走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免费高清完整版,朱元璋真人照片,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真正原因

    有次朱元璋溜达到一户农家看到一民妇在喂猪,他竟然对着农妇笑了一下,正好被随行的太监看见了,就将这农妇的信息告诉了马皇后。这马皇后可是大度知道皇帝看上了这个养猪的农妇,就派人找到他家给了他丈夫好多银子,将这农妇接到了宫里。朱元璋回到后宫看到这农妇一时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就问皇后这是谁啊?马皇后说你不是

  • 你知道清朝的武状元本领有多大吗?皇上看到后直接免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武状元排名一览表,中国武状元,武状元

    首先在这里要介绍一下武状元的知识,武状元在很早的时候就已建立,在隋朝的时候,已经有练武的人相互比较,并比赛出输赢的制度。这样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为国家储存得力的武术将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武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文官会使国家,没有防御力量,纵然制度再好,也会面临被其他国家欺凌的局面。只有武官,会使百姓

  • 历史上著名的四大阳谋:围魏救赵、杯酒释兵权、推恩令至今仍无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盟国齐求援。齐王派田忌率军八万去救赵,田忌本打算直接前往邯郸战场,与魏军硬刚,但军师孙膑则建议不如趁机直逼魏国国都大梁,逼迫魏军回师自救,邯郸之围自解,而让我军在魏军回师必经之路打一个埋伏,出其不意定可以打败魏军,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军队直逼

  • 理学在明朝以后是怎样走向保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理学》(三)程朱理学在明朝以后是怎样走向保守的?转载 兰博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第三部分 那问题就来了,这么追求进步的程朱理学,怎么会变成后来那副僵化保守的模样呢?下面,我就带你看看这个问题。程朱理学走向保守,始于南宋后期,发展于元朝,定型于明朝初期。在朱熹等人的努力下,理学已经被不少士大夫所

  • 和珅胆大包天!乾隆的女人也敢惦记,竟然还得手了,乾隆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子孙今何在,和珅传奇54集,纪晓岚和珅斗嘴最经典片段

    和珅生性聪明,再加上得到父亲偏房的照料以及悉心地教育,从小饱读诗书,他的才学品实比同龄人都略高一筹,还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他从小便立志,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争做人上人,他为科举考试准备了好些年,对自己信心满满,本以为一定能够入选,造化弄人,他竟然落榜了,但是他心里一直不服输,更加刻苦用功读书,功夫不

  • 纵横的历史:元朝的文化及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金色年华转藏全屏朗读分享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欧洲著名历险家马可.波罗曾是元朝的重要官员。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

  • 雍正死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死后李卫去哪了,雍正李卫完整版,李卫查考场雍正大怒

    从李卫的人生经历和官场沉浮来看,称之为“传奇人物”也不为过,但他却始终没能赢得乾隆的信任,只是碍于雍正对他的宠信,乾隆这才一直没有直接对付他,但旁敲侧击的事情却没少干。那么,雍正皇帝驾崩以后,李卫失去了依靠,乾隆登基后又是如何对付李卫的呢?家庭富裕的李卫是捐资得官李卫出生在江苏丰县,家中颇为富裕,自

  • 魏忠贤得势仅三年,真的对明朝政治造成那么恶劣的影响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忠贤是何时进入明朝,魏忠贤不死明朝还能延续吗,明朝魏忠贤没有死明朝会不会灭亡

    魏忠贤是好样的,在士族的夹缝中,高效高能,为大明朝求一条生存的路。但是他的力量相比这么一个组织实在是太小。魏忠贤能干一时半会,三年五年;但到头来,他必然是死路一条。明清比较有名的,诸如刘瑾,魏忠贤,李莲英之流,不过是家奴。他们的一切跋扈行为其实都是主子默许的,所谓的残害忠良也不过是掌权者变着法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