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像秦国商鞅那样的变法,那赵国的变法是什么呢?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像秦国商鞅那样的变法,那赵国的变法是什么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37 更新时间:2024/1/7 14:54:57

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是魏国的李悝(kuī)变法,后来秦国的商鞅变法和楚国的吴起变法多多少少都有受它的影响。这些国家通过变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变得强大起来了,同时他们的变化也在影响着其他的诸侯国。

[var1]

赵国作为新兴的国家,因为是老牌诸侯国晋国一分为三形成的,所以百废待兴更需要新的制度来促进国家发展。怎么做呢?大家都没经验。制度的改革不是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就能去做的。别人的成功经验对你来说只能作为参考和借鉴,生搬硬套肯定是不行的,要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于赵国来说,因本身地处山西北部,东面有齐国、西面有秦国、南面有魏国、北面有匈奴、东胡这样的游牧民族。赵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这些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每年的农业生产都要遭到很大的破坏。当时赵国的第六任国君赵武灵王在继任的最初二十年里,曾三次率军与北方的这些游牧民族作战,结果屡屡遭到惨败,这对赵武灵王不得不说是很惨痛的打击。

[var1]

赵武灵王意识到国家要富强,赵国的变法改革就不能像其他国家侧重经济制度和军事管理制度,而是要在军事作战思想上下功夫。赵武灵王在与游牧民族作战中,除了惨痛的打击教训,他也研究了这些胡人迅猛的作战方式。那就是相比中原国家步兵加战车的作战方式,胡人的骑兵更为迅速、机动和灵活。

身为政治家与军事家的赵武灵王在研究后,认为要想打败这些游牧民族就得以夷制夷,最终决定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思想。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全国上下不论贵贱尊卑都要穿胡服,学习射箭,引进战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骑兵部队。

赵国人的服装是宽袍大褂,不利于生产作战,实际上中原诸侯国都是如此。而胡人服装是短衣窄袖,很贴身,干活打仗都很方便灵活。但是这种易服易俗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政令一出,立即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皇室宗亲和文武大臣都竭力反对。

[var1]

在这些反对声音中,以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最为激烈。公子成认为中原人是最为聪明和智慧的,社会发展也是最为先进的,诗书礼乐的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而中原地区也一直是蛮夷学习效法的场所。现在赵武灵王却要穿蛮夷的服装,远离中原习俗,远离先进文化,这是一种社会倒退,不走正道,违反了众人的心意。

于是,赵武灵王亲自到公子成的家中劝说。赵武灵王认为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礼乐是为了便于行事,虽然礼乐服饰不同,但是都是为了便利,这一点无论在哪儿都是一致的。如果可以利国,方法不必一致;如果便于行事,礼制也不必相同。如今赵国面临的政治军事环境极其恶劣,像中山国(游牧民族白狄建立)这样的小国依仗齐国强大的兵力都能随意侵犯践踏赵国的领土,掠夺赵国的百姓。所以现在如果不改变服装、练习骑射,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骑兵,以后不但不能报仇,还会因为军事太弱而任人宰割。

[var1]

公子成听了赵武灵王一番劝说之后,深以为然。于是叩头请罪,答应愿意带头改穿胡服。至此以后,赵武灵王和公子成都开始穿上胡服上朝。以后还有不愿意穿胡服的,赵武灵王还是先劝说,劝说要是都没用的话,就直接治罪。

在赵武灵王强硬的政策下,胡服骑射在全国推广开了,赵国也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赵武灵王带领这支队伍北击赵国边境的中山、楼烦、林胡等游牧部落,打下了包括今天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中部的大片土地。这片土地后来成为赵国乃至以后各中原王朝重要的战马产地。

[var1]

赵国的变法改革主要是军事思想的改革,除了当时环境所迫,还在于赵国先天的畜牧和驾车技术,毕竟赵国先祖在这方面是有独到的经验的,造父的驾驶技术在中国古代那可是很有名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改变服装,也就改变一些风俗习惯,都遇到了那么大的阻力,就更别提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了,那可是损害了旧贵族势力的既得利益的。最后他们不跟你玩命才怪。

所不同的是赵国是国君在主导变法,而且变法的范围和影响并不是那么大。即使是这样,一代伟人赵武灵王的结局也很悲惨,被儿子赵惠文王软禁最后饿死在沙丘(今河北邢台)。但是他所建立赵国铁骑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里横扫六国,在中原诸侯当中称霸一时。这只骑兵也成为以后中原各王朝的骑兵宗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的与众不同,婚礼服饰的差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婚礼服饰,唐朝时期婚嫁的服饰,早期唐朝服饰解析

    一、唐朝婚礼的服饰在初唐时期,那时候的婚嫁服饰还是很大的程度上延续以前的样式,只是稍作改进。那时候汉族多以《周礼》中记载的婚姻模板进行。最为规范的就属用纳采、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和妇见礼六个项目为全部的流程。不过在唐朝以后,这种过于繁杂的服饰开始发生变化,略有简化。就逐渐演变称为一般的花钗广袖衫了

  • 秦国与晋国是怎么从秦晋之好变成了秦晋相争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和晋国的历史渊源,秦国和晋国实力对比视频,秦国与晋国之间发生的事

    [var1]大军到达滑国时,郑国的牛贩子弦高正好在滑国做生意。聪明且有一颗爱国之心的弦高发现了秦军的意图,于是用自己十二头牛来慰问秦军,声称是郑国国君派他来的,另一方面连夜安排人回郑国,将秦国要攻打郑国的消息通知给郑国国君,让郑国早做防范。孟明视等人就这么上了弦高的当,他们认为现在去偷袭郑国已经没意

  • 唐朝时期,因为写诗被抓,又因诗引哄堂大笑被释放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它就是诞生于中唐时期的打油诗,而说起打油诗,肯定要介绍一下它的创造者张打油。据传张打油之所以出名,不仅是因为其写打油诗被抓,而且又因为所做打油诗十分风趣,逗得官家哈哈大笑后,被无罪释放了。打油诗险死还生话说中唐时期,大约在一个冬天,一位身居高位的大臣感怀于天降大雪,遂决定动身前往故地,吊唁先人。祖祠

  • 唐朝对外战争战绩还不如宋朝,为何在后人眼里,唐朝却强于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兵力与宋朝兵力,唐朝和宋朝的历史关系,唐朝与宋朝全方位对比

    提到唐朝的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繁华的都城,因为在唐朝的时候,人民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的充足,再加上国家经济比较的稳定富强,那么人民的生活相对来说也是非常美好的。在唐朝的时候可以说是相对来说比较的稳定,并不有很多的战争,那么在提到对外战争的状态之中的时候,其实唐朝他对外战争的战绩虽然说比不上宋朝,但是

  • 改变重耳一生命运,最终成就晋文公春秋霸业的一次晋国内乱(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文公重耳的悲惨下场,晋文公统治晋国多少年,晋灵公时期的晋国历史

    [var1]晋国的先祖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叔虞。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在位时,和弟弟叔虞玩游戏时以一片桐树叶为信物将曾经唐尧的故地封给叔虞。起初这个封地国号叫唐,叔虞也称唐叔虞。后来叔虞的儿子燮将国号改成了晋。[var1]晋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内斗不断。第十任国君晋穆侯去世后,他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晋

  • 唐朝的尉迟恭战绩显赫,为什么在晚年十几年闭门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尉迟恭真实历史,尉迟敬德打李道宗,尉迟敬德娶两个老婆

    。而且他当时的心境有所不同,他不再眷恋凡尘的世俗以及那些功名利禄,所以对于他来讲出门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尉迟恭本身也是一个有为青年,但是因为身份以及心态的变化,他才走上了作死的道路。他本身是隋朝的一个铁匠,非常的普通,但是随着末年天下大乱,他因为征招,所以入伍,最后随着军队四处平叛。得到重用在作战

  • 一直都是打酱油的燕国是如何吞并齐国这样的强国七十座城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国和燕国谁强,燕国vs齐国完整视频,燕国打败齐国的原因

    [var1]燕国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基本上是作为配角存在的,即使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也是最弱的那个。然而它却是六国里最后一个被秦国灭掉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燕国南临齐国,北接外族,西挨晋国,北靠大海。而齐、晋两国都当过春秋时期的霸主,都是老大哥,当然要照着小弟了。再加上燕国是七国里

  • 唐朝隐藏最深的秘密,和一场“星辰异象”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21位皇帝顺序,唐朝的十大未解之谜,唐朝历史完整版

    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然后逼迫着父亲让位得来的。,我们大家对夜观星象这个词都不陌生,星象学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古人们可以通过,观星象来预测旦夕祸福,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通过观星象知道自己命为在旦夕,司马懿也通过观星象李世民入宫之后,李渊就把傅奕的密奏扔到了他的身边,李世民看到之后非常的惶恐,

  •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戎狄是哪个民族,秦国是怎么一步步强盛起来的,戎狄

    在山东(崤山以东)六国眼里,秦国就和戎狄那些游牧民族一样,都属于野蛮人一类。因为秦国人一直在西垂地区与戎狄部落打交道,生活习俗也与戎狄很像。因戎狄侵扰秦国不断地变换居住之地,很难接触到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这都是生活环境太恶劣,秦国人也不容易啊![var1]在确定了秦国诸侯国地位之后,秦襄公一面讨伐西

  • 真正配得上儒商这个词的,只有范蠡和他,IT教父级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范蠡是儒商还是道商,范蠡54字致富奇书,范蠡经商十八法和孟洛川经商谋略

    [var1]而历史上最能用这个词形容的,恐怕就是范蠡。范蠡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商人。他帮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并称霸诸侯而后功成身退去齐国经商成了当地首富。齐王听了请他入朝为相。三年后他归还相印且散尽自己的家财迁往陶地隐居,又以经商为业,再次成为大富翁。后人称之为“陶朱公”,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