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杀丁公究竟是什么原因,丁公该不该杀?

刘邦杀丁公究竟是什么原因,丁公该不该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32 更新时间:2024/1/29 7:22:56

很多古代的君王以大局为重,不会像普通人一样快意恩仇,对仇怨往往也以德报之。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因骊姬之乱,重耳曾被自己的老爹派了个宦官追杀,这人下手毫不留情,重耳跑得快,被砍去一截衣袖。重耳回国掌权后,认为这个宦官忠于君主,于是不计前嫌,保留了他的职务。

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早年他的兄长刘演被人杀死,后来他登上帝位,把一个杀兄仇人委以重任。这种气量令人难以想象。相较而言,汉高祖刘邦是个比较耿直的人,当了皇帝以后既报答了恩人,也处理过仇人。为了安抚人心,同样显示过大度,给一个他痛恨的人雍齿封了侯。

还有一个人比较特殊,对刘邦来说恩怨难以界定,最终却被处死。楚汉战争结束后,有一个项羽的部将投奔汉军,求见刘邦。他叫丁公,是项羽手下的悍将季布的弟弟。这兄弟两人当年都与刘邦面对面干过仗,把刘邦打得很狼狈。季布后来被刘邦点名通缉,因为有大人物出面讲情,季布不但免死还封了官,成为西汉名臣。

而丁公见到刘邦,却当场被砍了脑袋,很是出人意料。当年的楚汉彭城之战,刘邦大败亏输,逃亡中丁公带人紧追不放。刘邦眼看就跑不掉了,无奈转头喊道,你我都是英雄,何必苦苦相逼?丁公愣愣神,掉头走了。他放了刘邦一马,却成为他的罪名。刘邦杀他时说,此人对项王不忠,以致项王失败。今日将他斩首示众,希望后人引以为戒。这理由太冠冕堂皇了,没有人为丁公求情。那么刘邦杀丁公究竟是什么原因?丁公又该不该杀呢?

对这两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下面逐个解读。

其一、刘邦杀丁公的真正原因,是恼羞成怒

丁公这个人的存在,对刘邦来说是一种尴尬。作为个人恩怨来讲,刘邦当然对丁公有一点感激,但更多的是引以为耻。战争结束后更是如此,因为双方的身份地位变了,刘邦此时是天下之主,丁公沦为归降者。对刘邦来讲,在危急关头,自己迫不得已向他求情,才逃过一劫。这与那种主动伸出援手的恩惠性质不同。如果丁公跟季布一样,没有与刘邦发生这种小插曲,保住性命反而没什么问题。

我们不妨让项伯出场对比一下。当年的鸿门宴上,项伯全力维护刘邦,救了他一命。项伯是项羽的叔叔,所以项羽无可奈何。同样是敌对阵营,但项伯天性仁义,念及刘邦当年曾与己方并肩作战,而且欣赏他的为人,主动帮他脱离了险境。刘邦当然感恩,后来把项伯封了侯。这就看出差别在哪了,项伯才是恩人,丁公不过是临时发慈悲,饶了刘邦一命。

刘邦对此事当然刻骨铭心。这时候如果丁公不要抛头露面,我们根据情理判断,刘邦也不会为难他,大家都装作没这回事就算了。但丁公不过是个头脑简单的莽汉,哪懂得帝王心术。他第一时间去拜见了刘邦,认为凭自己当年的“恩惠”,也能捞个封赏。刘邦一看,你这不是来侮辱我吗?当即以天下公理和道义为名,把丁公判了死刑。丁公就这么稀里糊涂做了刀下鬼,大概死不瞑目。

其二、丁公罪不至死,于公于私都不该杀

丁公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场合,杀他有悖于刘邦的初衷,所以从私人恩怨来说,杀丁公显然不应该。

从公理和道义来讲,杀丁公更不应该。当初丁公放走刘邦,如果项羽得知,由他给丁公定罪还说得过去。刘邦谴责丁公背叛原主,那么我们知道,刘邦手下有数不清的人都是早早就背叛了项羽投靠过来的,大人物里张良韩信陈平,哪个不是这样。何况丁公并没有实质性的背叛项羽,是最后战败归顺而来。刘邦连一次机会也不给他。

有人说了,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楚汉交战,刘邦当然欢迎敌方的人投奔过来,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所有人都是刘邦的臣民,丁公是为形势所迫投降的,又以刘邦的恩人自居,前来邀功请赏,当然有罪。这样说的话,有个人当初叛离了刘邦,前后投靠几方势力,三番两次背叛原主,最后又归降刘邦。这个人没有受到任何责罚,在张良的建议下反而被封了侯,就是前文提到的雍齿。比较而言,丁公不能获得封赏就算了,又被责罚得过重。

刘邦完全可以把丁公削职为民或者另行处罚,如果他心怀不满,惹出事端来再杀不晚。这样既可以警告不忠不义的人,还能展示君王仁慈的一面,不杀投降者。以不忠的名义处死丁公,是乱加罪名、滥用刑罚。刘邦认为这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使天下人更重视“忠义”两字。不曾想,这首先就破坏了天下的公平,顾此失彼,打着道义的幌子却亵渎了道义。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

参考资料:《史记》;(本文所有图片取自网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想学武则天称帝不成,继而乱政被杀的韦氏母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韦氏家族,韦氏子孙现在怎么样了,广西韦氏祖籍在哪

    李显在被押往囚禁地方的路上,妻子韦氏生下了李显的小女儿安乐公主。李显在被囚禁的时候,每天担惊受怕,生怕哪一天武则天会突然下令杀他。每当听到朝廷使者要来的时候,他就恐慌地要自杀。每当这个时候,韦氏都以自己特有的女性温柔劝阻李显。韦氏说:“福祸无常,死生有命,你何必要自寻短见呢?”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李

  • 引发司马迁受辱的李陵投降匈奴事件,其导火索竟然是:叛徒告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陵为什么投敌司马迁,李陵之祸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李陵投降匈奴的事件始末

    一、自请出征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曾担任侍中。他不仅善于骑马射箭,而且善待士卒,所以士兵们都很拥护他。汉武帝认为他有老将军李广的风范,就任命他做了骑都尉,让他统领丹阳和楚地的5000人马驻守在酒泉和张掖一带,防备匈奴的进攻。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30000大军攻打匈奴。

  • 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程度?愧对明君二字,不配千古一帝的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晚年真的昏庸吗,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唐太宗千古明君

    第一:越老越不听话唐太宗到了晚年,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炫耀自己早年的功绩,常常认为自己就是可以跟秦始皇比肩的人。晚年的唐太宗和大部分老年人一样,见不得别人说自己,说实话这点小错放到其他老人身上倒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唐太宗是一般的老人吗?不是,唐太宗越老越任性,谏臣说什么都不听,说让干什么就不干,不让做什

  • 三国可以这样解读:刘禅为什么不战而降,其实他姓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国服第一刘禅孤王出装铭文,正史上的刘禅有多厉害,孙尚香被刘禅踩着

    2、关羽连同二位刘夫人在曹营待了约半年,曹操对关羽简直比亲儿子还要亲,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是封侯,又是赏钱赏地赏美女。后来离开,期间没有伤害刘夫人。3、关羽上路寻找刘备,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4、长坂坡,

  • 武则天最后还是把江山还给了姓李的,而不是留给武家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在位武家的地位,武则天全肉出装,武则天吻戏视频片段刘晓庆

    总之,这段记载说明了两个理由。第一,上天和百姓还没有放弃大唐狄仁杰说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例子,这个例子足以撼动武则天,“营州之乱”。在公元696年契丹饥荒,武周位于边塞的官员u,不对这次遭受到进行安慰,给予帮助,还对其进行谩骂。于是周围的大贺氏部落的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水了。历史上称这件事件是营州之乱。

  • 此人被处以烹刑,行刑前他说: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刘邦听完: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德古拉伯爵值不值得换,刘邦为什么杀萧何韩信张良,刘伯温是刘邦几世孙

    中国古代有两个从草莽出身的皇帝,他们登基称帝之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杀功臣。著名历史教师石国鹏曾他坦言,这是因为这两位皇帝自己出身赤贫阶层,于是心胸狭隘导致的。无论如何,在刘邦、朱元璋登基后,大批有功之臣被他俩屠戮殆尽,而这其中却出现了一个异类,他不但没有因为受了烹刑而被处死,反而因为他临死前的一

  • 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为什么很少有恨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玄宗干了什么导致安史之乱,唐玄宗安史之乱,唐玄宗后期安史之乱

    再者,发生的安史之乱,百姓不会觉得是皇帝的问题。首先唐玄宗没有像昏君一样做出荒淫无道的事情,只不过偏宠杨贵妃而已,是人都会有比较喜欢的那一个。所以这点对于百姓来说还是可以理解的。顶多说杨贵妃勾引了唐玄宗,不会把错按在唐玄宗的头上,这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最后,百姓不会恨唐玄宗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把持

  • 三国里面最复杂,也是最可怜的人物,辛苦一辈子到最后鸡飞蛋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四大最悲催的武将,三国里最无奈的人物,三国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人

    乱世继位,局面艰难孙家的整个基业都是孙权的父亲和兄长打拼下来的,在孙权很小的时候,他就已经在跟着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在外四处漂泊,在那个时候孙权已经历经各种战乱。在孙权十岁的时候父亲在战乱中去世了,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他的兄长也去世了,并把光耀门楣的任务交给了孙权。由于《三国演义》中很少提到孙权,很多人就一

  • 死于唐传奇中的孙悟空,剑术通神飞行如电,留下一个私生子,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悟空历史人物,孙悟空的英雄真实事迹,孙悟空三个具有传奇性的故事

    文/王事情探究梅山在何处,也是一个探究袁洪、甚至是孙悟空文学原型的过程。新化与安化都属于今湖南省娄底市,今日的新化、冷水江一带,是古梅山的纵深腹地,传说这里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收尾之地。新化有一地叫天门乡,据说乃是除南天门之外唯一可以通天之地。因此,梅山大地,万物皆有灵气,产生一些神异之事实是水到渠

  • 朱元璋能一统天下主要是对手太弱了,要是把他在三国,那可不好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一统天下历程,主角辅佐朱元璋一统天下的小说,朱元璋能统一三国吗

    自古以来,一统天下的人里面,只有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两人是从地位最最小的地方爬上那至高无上的地位。朱元璋可以说是所有统一天下的人里面最穷的一个了,刘邦好歹当过亭长。至于朱元璋,在他落魄的时候和尚,乞丐都当过。这样纯粹的白手起家还不算强?至于朱元璋的对手,张士诚和陈友谅等人,他们的起步没有一个比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