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讲到,董卓进京之后作威作福,众朝臣敢怒而不敢言。司徒王允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恰巧在府中牡丹亭撞见了歌女貂蝉在祷告,欲报答王允为国分忧。王允立时想到了连环计,让貂蝉去离间董卓和吕布,为此给貂蝉下跪。貂蝉也慌忙跪下,表示万死不辞。王允感动,把貂蝉收做义女。
演义的精彩就在这里。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居然有这等见识。入了虎穴,就难以脱身,王允为貂蝉一跪,也是理所应当。罗贯中老先生安排的桥段合情合理,古时候像貂蝉这样有气节的女子大有人在。于是年仅十六岁柔弱女子貂蝉,迈进了不可测的深渊。
王允先把吕布请到家中喝酒,大拍其马屁,吕布好不得意。酒过三巡,貂蝉出来相见,吕布顿时看傻了眼,惊为天人。貂蝉以眉目传情,当场就撩得吕布神魂颠倒,王允趁势说,将军如果喜欢,不妨纳小女为妾。吕布没想到有这等好事,大概高兴得一夜无眠。
不料过了几天,王允又找时机请了太师董卓到家中喝酒,让貂蝉盛装打扮,唱曲子助兴,董卓同样看得两眼发直。王允当即派人把貂蝉送到了董卓的相府。吕布知道后大怒,找王允理论,王允摊摊手表示无奈,说太师看中了小女,非要不可,我也没办法呀。至此董卓、吕布坠入了连环计中。
董卓身边倒是有个明眼人,就是那个死心塌地投靠董卓的李儒。此人恶名昭彰,在董卓的指使下毒死了小皇帝刘辩。他看到董卓和吕布的关系紧张,就建议董卓从大处着想,把貂蝉让给吕布,董卓自然舍不得。于是不久之后,吕布刺杀了董卓,堂而皇之把貂蝉带走,娶作小老婆。
此后演义中对貂蝉的记载就不多了。吕布仪表堂堂,又是天下头号猛将,与三国第一美女貂蝉结为夫妇,两人也蛮相配的。后来吕布抢了刘备的地盘徐州,行径恶劣,又跟袁术眉来眼去,终于被曹操盯上,亲自带兵来攻。刘备也气哼哼地跟着打过来了。
吕布被困徐州,本来打算带兵突围,貂蝉不让他去,说你不要丢下我。吕布拗不过,就没有出城,整日陪着貂蝉。这已经是三国演义中貂蝉最后一次出现了。当时王允早死了,貂蝉大概觉得任务还没完成,要拖一拖吕布的后腿,日后如何就听天由命。吕布最终被曹操捉住处死,身首异处。而貂蝉就此在演义中消失了。
貂蝉的的结局如何,大概是罗贯中故意留下的悬念,任凭读者猜想。《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末,而早在元代就有貂蝉的故事了。罗贯中的小说借鉴了的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平话中貂蝉消失的时间点与演义相同。在古代的杂剧里,貂蝉有不同的结局。
元代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讲的是貂蝉被关羽俘获,主动上前引诱,而关羽目不斜视,为防止自己犯错,杀了貂蝉。这与演义中貂蝉的性格不符,显然是人们为了美化关公而杜撰。同样是杜撰,明代有个杂剧《关公与貂蝉》,其中貂蝉的表现就比较符合她在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剧目中说,貂蝉见到了关羽,跟他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如何受王允之托为天下除害,以及所受的冤屈无人知晓。绝代佳人说着就哭得梨花带雨。关羽不禁对这个奇女子另眼相看,由敬生爱。但关羽表示自己的一生将献给光复汉室的大事业,不能与貂蝉结为连理。貂蝉顿觉天下之大,没有寄身之处,挥刀自刎。由此香消玉殒。这个结局比较凄美一些。
还有的版本更符合老百姓的善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以貂蝉的口吻写就,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清白,最后出家当了尼姑。这是一种归隐说法。另一个归隐说法是,吕布死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把貂蝉护送回了老家木耳村,她没有再嫁人。死后,家乡还为她建了庙宇。貂蝉毕竟是有功的,这两种版本的结局,都体现了广大百姓满满的善意,也符合古人心目中的道德情操。
不过我最喜欢的版本,还是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貂蝉的结局,在董卓死后,她就选择了归隐。这是个最佳的退出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