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大明王朝1566》不是好电视剧?因为它对观众太不友善了

为什么说《大明王朝1566》不是好电视剧?因为它对观众太不友善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47 更新时间:2023/12/14 0:09:24

想当年,《大明王朝1566》在芒果台首播即遭滑铁卢,收视率低下口碑急转直下,因此被雪藏十年之久。时至今日,许多人对此仍忿忿不平,这么经典的一部历史权谋剧居然被雪藏,真是暴殄天物。

但是,我觉得《大明王朝1566》当年收视率低下和被雪藏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它对普通路人观众太不友善了,简单点儿说就是部分没有什么知识储备量的路人观众看不懂,或者看着看着就迷糊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可以看一看那些对观众比较友善的电视剧是怎么处理的。

第一:叙事线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大男主/女主的打怪升级历程。

这一点很好理解吧,比如近些年比较火的电视剧都是这个套路,《甄嬛传》是这样,《琅琊榜》也是这样,同时还有许多网络爽文也都是这个套路,剧情无一例外都是从主角的身上展开并延伸,所以观众只需要把自己代入男女主的视角去看待剧情推进就可以了,主角看到的就是观众看到的,主角听到的就是观众听到的,这样一来,观众就会很容易的能理解主角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包括主角身边儿的每一个人也能很清晰的了解清楚,就如同自己身边的朋友一样。

比如《琅琊榜》这部近些年来被吹爆的古装剧就是如此,看起来里面的角色不少,也分成了好几派,太子党、誉王党、靖王党、江左盟、悬镜司等等,但是剧情还是按照梅长苏的视觉来走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目了然,好人好的基本没有瑕疵,坏人也坏的都没有人性,他们对梅长苏及靖王是什么态度以及梅长苏的处境是危险还是安全,观众看剧的时候基本没有任何障碍,代入感也很强,对角色的理解也很透彻,所以你丝毫不用担心观众看不懂剧情的发展及走向。

在这一点上,《大明王朝1566》对观众就没那么客气了,叙事线不仅多而且十分繁琐,作为主角的海瑞在前四集压根儿没出场,仅此一招就让很多观众歇菜了,连着四集都不知道主角在哪儿,已经习惯了大男/女主爽剧套路的他们肯定就直接懵圈弃剧了呗。

而且,即便他们不懵圈不弃剧,接下来的剧情依然烧脑,因为剧情发展并不是以海瑞的视角展开的,准确地说海瑞只是其中的一条线,还有胡宗宪是一条线,京城又是一条。如果再细分的话,沈一石杨金水是一条,严党一条,裕王及清流党一条,司礼监一条,这么多条叙事线交织在一起,很容易让一些观众分不清头绪,因为他们接辣眼这么的信息流,所以就看不下去了,这是其一。

第二:口语对白要符合现代化的台词

这一点是很关键的,电视剧的节奏本身就比我们日常生活快,如果对白台词再偏文言文一些,一些观众就又开始云里雾里听不懂了,这样就没办法在第一时间理解剧中人物的意思,也对后续的剧情走向产生错误的理解。以前的老电视剧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如此,但是三国和水浒的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老百姓大都耳熟能详,所以即便老版《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对白以文言文为主,但是对观众解读剧情的影响并不大,《大明王朝1566》就不同了。

在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之前,百姓对明史又能有多深的了解呢?这个大家可以自行查证。仅一个名字就让很多人晕菜了,比如严世蕃严嵩喊他世蕃,大部分官员喊他小阁老,徐阶曾称呼他为东楼兄,如果不看字幕,徐阶这冷不丁的一句东楼兄,估计没几个人能看懂是在喊谁吧?

严世蕃,字德球,号东楼!

类似还有海瑞,在一般电视剧里估计就直接叫海瑞了,但这是不符合史实的,古人有名、有字、有号,不同身份的人对他的称呼是不同的,海瑞,字汝贤,号刚锋。

京城的人一般都是表示其名,毕竟都是高高在上的上司,这没毛病。

对他高看一眼或者不得不高看一眼的人当面一般都叫他海知县,比如胡宗宪、赵贞吉、高瀚文、郑泌昌等。

海瑞他妈叫他汝贤,海瑞的至交好友王用汲、谭纶都叫他刚锋,海瑞的下属都喊他堂尊。这就很容易让人搞得很混乱,不清楚说的是谁?

一个人倒也罢了,关键是剧中每个人都是如此,比如胡宗宪、胡部堂、胡汝贞;赵贞吉、赵中丞、赵孟静都是如此,再或者说胡部堂在抗倭前线冷不丁地对着戚继光喊了一声元敬,有几个知道是叫谁的?戚继光我们都知道,但是他字元敬估计就没几个人知道了。

古代直接喊人的名跟说人差不多,都是叫对方的字或者号,这是符合历史的,但是现在的电视剧为了避免观众看不懂,都直接喊名,虽然少了一些历史的厚重,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啊!

第三:角色性格一定要单一。说白了就是坏人就要足够坏,甚至不能坏得不够明显,最好从长相就能看出他们很坏。好人要足够好,从长相就要好,做事情,说话都要一板一眼,不能耍一点诈,要心怀天下,同时又关怀身边的人。这样观众才能很容易在故事的一开始到故事的最后,都有一个清晰的立场,从而调动观众的感情,好人遇到好事,观众就高兴,坏人遇到坏事,观众也高兴,好人遇到坏事,观众就难过了,这样调动观众的情绪,观众才能投入。而这又是《大明王朝1566》的一个问题,《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好人与坏人界限是模糊的。海瑞算得上心怀天下黎庶的好人了吧?但是他是怎么对待自己妻子的,动辄训斥而且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孝顺母亲却委屈妻子,这算是好还是不好呢?

再比如说清流首领徐阶,作为剧中正义集团的老大,他真的有那么大公无私吗?他徐家在松江的势力那样猖狂,如果说没有他的包疵是不可能的。再看他的弟子张居正和赵贞吉,张神童总是一副义正词严的正人君子形象,做的事情都看似正确,但是他却说出“干脆让浙江乱下去”这样的话,赵贞吉呢,自诩为心学大师,看似一秉大公,实则揣摩圣意说出“再苦一苦百姓”这样的话。

师徒三人行事如此,能称之为好人?

还有司礼监的陈洪算是彻头彻尾的坏人了吧,但是在梃杖朱七、齐大柱的时候,不照样安排手下留情,不要动着筋骨,把皮肉打烂些让皇上消气就完了。

所以《大明王朝1566》的人都很复杂,复杂到你需要动用很多的人生阅历,用很多的前后回想,才能明白个中缘由,分清人心善恶。

所以,综上三点,《大明王朝1566》当年之所以收视率直线下滑,实在是对路人观众太不友好了,过于追求品质而忽略了没文化的我们,唉,这算不算一种悲剧呢?有品质的作品没流量,有流量的作品质量却一言难尽。

还是读一读《大明王朝1566》这部书吧,读完之后再看剧,相信每看一遍大家都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亲身体会大家可以试试哦!

); }

大明王朝1566两册

¥118.8

购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与大明风华不同的朱瞻基后宫故事,宫斗中的小清新|贵妃起居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瞻基为什么壮年而死,朱瞻基对徐妙锦的评价,朱瞻基妻子孙皇后

    其实这段历史本身是很有趣的。明宣宗朱瞻基和孙皇后的这段情,跟戏本子里的情节一样充满戏剧性。真正的胡皇后和孙皇后当然不是什么遗孤姐妹,这其实是一段说不清先来后到的三角关系。当朱瞻基还是朱棣的好太孙的时候,母亲太子妃本为他挑选了青梅竹马的孙氏做太孙妃,结果朱棣搞封建迷信那一套,横插一杠,直接点了胡氏做太

  • 袁崇焕为何自作主张斩杀悍将毛文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毛文龙杀袁崇焕原因,袁崇焕擅杀皮岛总兵毛文龙,二品袁崇焕为何杀得了一品毛文龙

    袁崇焕是明末爱国将领,抗清名将。1626年正月,按察使袁崇焕率万余明军坚守山海关外的宁远(兴城)城,一举击败努尔哈赤亲率的6万后金军,杀伤敌军1.7万,取得一场宁远大捷。这也是明朝自1619年萨尔浒之战失败以来,对后金军的第一次胜利,让大明重树战胜后金的信心。第二年,辽东巡抚的袁崇焕又率军击退了皇太

  • 明朝历代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朱元璋生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17岁那年,家乡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死去,青年朱元璋只得出家当和尚,以求温饱。谁知和尚也并不好当,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这次外出可以说对朱元璋的一生影响非常大,不仅

  • 朱元璋宴邀群臣,群臣表现得很兴奋,刘伯温看到菜后知道大家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伯温经典藏宝图,刘伯温是阳江哪里人,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真正原因

    《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推翻一个朝代仅凭一人之力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每一个开国皇帝身边都有一大堆功臣,他们帮助皇帝谋得了天下,在皇帝登基的那一天,他们也接受了无尽的荣光。这一群功臣原本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但也有可能成为皇位的觊觎者。所以有些皇帝会先

  • 成吉思汗有一种特殊爱好,让女人们苦不堪言,如今这习惯却很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有多强壮,成吉思汗玩法技巧,成吉思汗死后妻子归谁

    引言: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成吉思汗相信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清楚,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一位差点统一全世界的人,相比秦始皇来说,这个人功绩更加卓绝,其军事领导能力,更让敌人胆战心惊,这个人便是被后世人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不过呢,虽然成为一代明君,但是有一个特殊爱好,却令当时古代

  • 历史真相:只知道赵匡胤“黄袍加身”?他逆袭的一生简直完美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历尽磨难。宋王朝是在五代乱世基础上恢复重建并大放异彩的。五代又称为“五代十国”,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短短五十四年间,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王朝,有八姓十三人登上皇位,战乱不断,人民水深火热。欧阳修在《五代史记一行传叙》中就感叹道:五代乱到极点了!做臣子的杀害他的

  • 宋徽宗宠女有多惨?靖康之耻后被金人霸占,最美公主终肛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赵福金就是容能倾国倾城,艺通琴棋书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宋朝最美公主:延庆公主。帝王家的公主,从小锦衣玉食,可是一旦到了成年(古:女子十四岁)要婚嫁的时候,不仅是来自父母之命,更是可能会沦为帝国政治联姻的工具,之后的生活如何,便全凭运气了。不过若生在盛世,皇族尊贵,夫家倒也不敢对她太过刁难,最苦的不

  • 赵匡胤的“政治遗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唐太宗李世民与宋太祖赵匡胤并提。其实,赵匡胤的仁慈与宽厚岂是屠兄、杀侄、逼父的刻戾忍杀的李世民可堪比伦!王夫之《宋论》中有一段话:“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赵匡胤于

  • 宋代重点瓷窑特点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瓷窑不仅生产的产品冠绝天下,它们甚至还对周边的瓷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共同构成了绝美的“宋瓷雅韵”。一、宋代重点瓷窑特点分析-定窑系定窑,是继邢窑之后的著名白瓷窑场。从唐代开始,定窑就开始烧造瓷器,直到元代终结。定窑的主流作品是白瓷,兼烧绿釉、黑釉、酱釉等。产品胎体轻薄,胎质坚硬,色洁白,口沿

  • 陈友谅兵败,朱元璋抢他妻妾生下一子后,为何又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晚年对于有些事仍感到遗憾。(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在1363年鄱阳湖大战前,陈友谅的势力远在朱元璋之上;1357年后陈友谅攻无不克,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迁都江州,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太平,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大汉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势力如日中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