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

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

  • 长平之战的责任真的在于赵括?其实开战时赵国的结局就已注定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1 19:32:12阅读:3358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规模少见的大战,秦国、赵国双方各自动员数十万人,那是一段极具悲剧性的、波澜壮阔的、血腥而且具有转折的战役历程。长平之战,相持三年,赵军落败,40万赵国将士的生命消逝,赵国由盛转衰,历史也把这样的重责推到了赵括身上。当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赵括这样一个以身殉国的忠勇军人,被打在

  • 赵括到底是天才还是蠢材,长平之战责任是否在他?白起曾这样评价

    历史解密时间:2024/3/2 13:28:32阅读:572

    赵括,这位被世人认为纸上谈兵,差点葬送赵国的人物。不仅使自己命丧疆场,还使得四十多万赵军成了白起刀下之魂。然而,有人却说赵括是个用兵的天才,长平之战的失败,是不能归罪于赵括的。那么,赵括到底是天才还是蠢材呢?[var1]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国的

  • 长平之战被围后,有上十万大军的赵括为什么突围不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8:21:33阅读:4678

    [var1]古代战争史上仅此一例的一比一包围赵国内力雄厚,堪称五绝级别的顶尖高手。然而,面对秦国这位中神通,赵国内力逐渐不支。在内力即将耗尽的情况下,赵国选择了变化打法,不再站着不动拼内力,而是选择拼招式。于是赵括替换下了以守为攻的廉颇,成为了长平之战赵国的最高统帅。历史给我们的答案是范雎谣言导致赵

  • 长平之战,赵括之母曾阻止悲剧发生,赵王不听,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 17:06:59阅读:4195

    [var1]长平之战,流血漂橹,何其惨烈。作为赵国的军事统帅,赵括自认为“天下莫能当”,结果却成了“纸上谈兵”。南宋文学家徐钧曾有诗云: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这首诗讽刺了赵括纸上谈兵,最终害得40余万人被杀,还提到一件事,就是“一败谁能逃母料”,赵括的母亲对

  • 赵括创造了军事历史的奇迹,长平之败,只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历史解密时间:2024/3/7 11:56:42阅读:2739

    [var1] 长平之战,赵军战斗中死亡二千人外加一千个跑的慢的被干掉了,秦军也战斗中死亡一千五百人,最后杀敌三千自损一千五,至于全歼一万赵军,你给个办法全歼一万赵军?而赵括就是能创造奇迹将赵军送的一干二净。秦军之所以能包围赵军就是因为赵军后方空虚。按后世视角看上党就不能要,赵王把自己国力估计高了,打

  • 纵观长平之战,廉颇方式也是有问题的,但比赵括好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14:16:03阅读:3786

    [var1]赵国没粮了,外交上又面临失败,得不到齐,魏和楚的援助。在比拼国力上赵国已经输了,说已经坚持三年为什么不再坚持三年的话倒是真的纸上谈兵。没粮意味着哗变,一触即溃,那在这之前用力赌一把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赵括在被围后依然能够阻止突围,并且死于突围之中也表明他还是有统军能力的。在面对强大的秦国面

  • 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降兵被坑杀,真的都是赵括“纸上谈兵”的错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5:53:36阅读:3092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他第一次在当时的战国军事圈露脸,是跟着他爹一起去打齐国时候的事。当时赵军攻打齐国麦丘城,久攻不下。见赵奢很苦闷,赵括就说,我们围困麦丘多时,城中缺粮,不如我们给麦丘城里扔粮食。赵奢采用赵括的方法,没过几日城内人民起义,麦丘不攻自破。自此之后,战国军事圈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从

  • 长平之战赵国军队输给秦国,赵括对此需要负多大的责任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6:17:50阅读:4358

    历史上对于长平之战的记载,其实是比较模糊的,而这场战争崛起的人物之一便是战神白起。而秦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之中,长平之战可以说是耗费时间最长,而长平之战具体打了多久,在历史上是存在非常大的争议。[var1]▲长平之战不同史学家在计算的时候,认为应当把老将廉颇和秦军对峙的时间一起算进去,那么长平之

  • 长平之战的失败之责,能都算在赵括头上吗?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时间:2024/1/8 21:28:54阅读:2083

    来分析下长平之战错在何处。[var1]长平之战回顾韩国上党郡守冯亭将上党十七城贿赵,引秦昭襄王雷霆震怒,派大军前往报复。赵孝成王初以老将廉颇抗秦,廉颇审时度势,固守待机。因两国相持日久,赵国国力不济。长期对峙,无法从事生产,国中缺粮,赵王急迫,越发对廉颇不满。秦又以反间计往赵散播:“秦国只害怕马服君

  •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只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23:38:51阅读:4853

    最近《大秦赋》的热播,使大秦热再一次回到了了人们的视野中心。秦始皇通过六世国君积累下的国力,再加上自己和秦国君臣十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在战国末年,各国都有变法改革。其中赵国通过胡服骑射成为了最后一个可以和秦国在军事上有一战之力的国家。然发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便再也

  • 长平之战,两败俱伤,赵括,虽败犹荣!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23:05:44阅读:4072

    [var1]赵括不是没有军事才能,毕竟是他爹一手教出来的。但他太过于理想化,没有身处高位的经历。作为参谋和将军都合适,但作为统帅就不够格,太冒险,没有考虑到他的一举一动关系到整个赵国甚至六国的存亡。首先作为“将”天时和地利是必须清楚的,按有些人说的,在赵国的地盘上竟然弄不清下雨的时分,因为河水变宽而

  •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他的父亲赵奢其实早就有所断言

    历史解密时间:2024/2/3 7:50:40阅读:1409

    [var1]赵奢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将赵奢誉为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赵奢其实也算是大器晚成,他在骑兵战术上的运用一直是历代兵家学习的典范,这些都归功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推行。赵奢在年轻的时候就在赵国骑兵队伍中服役,参加过骑兵大大小小的各种战斗。一直到沙丘之乱,被赵国权臣李兑以

  • 长平之战前传:为什么是赵国?为什么是长平?为什么是赵括?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20:22:10阅读:412

    【七雄归一系列20】呈上长平之战,是战国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决战,即使将时间轴拉长到整个中国历史,长平之战的规模也稳进前三。这一战,秦国投入六十万兵力,赵国投入四十五万兵力,战场的兵力总和超过百万人!以战国七雄总计两千万的人口基数来看,长平之战秦、赵两国是赌上一切了。那么,这样规模的战略决战必定有

  •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上赵括而坚持用廉颇,赵国能守得住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19:03:17阅读:2755

    [var1]秦赵双方总共投入兵力百余万,陈兵长平对攻三年,彼此都未能突破对方的防线,可见廉颇的壁垒固守战术的确取得了阻滞秦军虎狼之师的效果。此时,战争进行到战略对峙阶段,就逐渐转为了秦、赵两国综合国力的比拼对耗。这当中最关键的因素,最后落在了军队的粮食供应上。[var1]秦国在孝公时期,由商鞅主持,

  • 探究:为什么说长平之战的失败不能归咎于赵括一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2/7 21:26:27阅读:4599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长平遗址尸骨坑[var1][var1][var1]长平之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使然,作为历史的巅峰之决,它有着太过重大的意义,它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诞生和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石。这是历

  • 长平之战廉颇李牧都拿不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千年黑锅背的憋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7 14:48:48阅读:740

    [var1]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长平之战开战的背景。当时的秦朝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一跃为当时的大国,秦始皇吞并各国统一天下的野心日益增长,当时的六个国家,国力非常衰弱,国内状况也非常不好。当时的秦始皇的作战战略是远交近攻,这样的话,国力相对强盛的赵国就变成了秦国的首个阻碍。其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秦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