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统和诸葛亮出现分歧,刘备听谁的?听了孔明的,结果关羽卒

庞统和诸葛亮出现分歧,刘备听谁的?听了孔明的,结果关羽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970 更新时间:2024/2/7 8:58:51

三国豪杰们的事迹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教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教训在于用人和选择,刘备选了诸葛亮,蜀国就此崛起,刘备也正因为选了诸葛亮,蜀国也因此中落。

大意失荆州

自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后,刘备又占据了汉中要地,蜀国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但在之后,蜀国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攻打荆州,荆州之地,北抵魏国,东临吴国,是三国要冲之地。

但在这时,刘备手下谋士庞统献言:不打荆州,而是经营好益州,荆州那个地方荒凉,人口少,而且被三国围绕,贸然进攻可能被连国联手夹击,在战略上陷于被动。

但是刘备不听,他去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说要打荆州,刘备就此决定:那就打!并且派关羽驻守荆州,他自己去打益州。

后来魏国和吴国果然联手打蜀国,可怜关羽败走麦城时势孤力薄,孙权派兵劝降,关羽不降,最后关羽及其子关平被斩杀,五虎将之首的关羽就这样命丧黄泉,太可惜了。

关羽死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执意为兄长报仇,刚开始蜀军势如破竹,一度有拿下荆州之势。但奈何禁不住持久战,在物资人力跟不上之后被东吴打败,还损失了一干文士武将,蜀国就此中落,一蹶不振迅速衰败。

后世评价蜀国的衰败都免不了说刘备的战略不给力,刘备白手起兵,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其手下文官武将个个都厉害着呢,武将有张飞,关羽,黄忠马超,文官有郭嘉、周瑜、司马懿、庞统、诸葛亮,每个都很有能力。

但刘备在赤壁之战后飘忽了,他执意出兵打荆州,没有听庞统的话,这是大意失荆州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用人和谋略上的问题。

卧龙凤雏,可安天下

庞统这人其实很有才华,有水镜先生之称的司马徽学识广博,他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指的是诸葛亮,而凤雏是庞统的号。

可见庞统的学识和诸葛亮差不多,甚至诸葛亮也夸赞庞统是个奇才,他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这难怪刘备拥有着诸葛亮和庞统会有些得意,但是在这两人发生意见分歧时刘备还是听了诸葛亮的话,为何?

话说刘备一路走来得到诸葛亮很大的帮助,他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谋略下一度达到东吴的水平,在庞统和诸葛亮的分歧中他选择相信了他的老相识,而没选择庞统。

庞统这个人是在赤壁之战后毛遂自荐投奔刘备的,虽然有才但毕竟是后来的,虽然他在赤壁之战时给刘备献了个连环计,但是战功是人家的,而且刘备已有天下第一聪明人诸葛亮,庞统就成了诸葛亮的帮衬,尴尬不尴尬。

据说庞统此人相貌丑陋,不擅推销,或许还有些自卑,他之前颠沛流离怀才不遇,来到刘备这里又是个副军师,屈从于诸葛亮之下,刘备没采纳他的意见,他也没办法。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刘备听了庞统的建言不去攻打荆州而是好好地经营益州养精蓄锐会怎样,或许蜀国可以存活更救援,但是历史就是这般分分合合。

失荆州之后蜀国的一干武将相继死去,夷陵之战后损兵折将,历史就是这样继续向前流淌着。然而我们却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教训,并且运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

战略和教训

蜀国在三国中相对较弱,刘备的得意和偏爱再加上盲目进攻,导致关羽战死,后来又发战争致使数万精锐战死,此为战略层面的错误,

刘备在决策上的制定不对,他不应该冒进夺荆州,蜀国经过前期的发展壮大,但是在三国中依然处弱势,贸然进攻失势力。关羽死后,刘备倾全国之力发动战争为夺还荆州,导致损失数万将士并且战败,大伤元气的蜀国从此再无可能拿下荆州,这是战略的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分析好事物的逻辑,制定好工作的计划,勿要因为大意和冒进把好好的东西搞坏,很多东西一步错,结果步步错。

对于人才来说,庞统的军事才能或许要胜于诸葛亮,蜀国后期刘备已经不怎么听诸葛亮的话了,诸葛亮那时是在做后方的工作,军事上的事情他已经很少说了,因为刘备不听,说了也白说。

刘备或许后悔没听庞统的话,害死了关羽。庞统这样的人会让我们想到新员工入职,战战兢兢的新人虽然有能力,但是在老员工和老板的身边会发挥不出来,或者老板不听新员工的意见而听老员工的忽悠,这是一种固执己见,很容易失去人才。

或许对庞统来说,他那甘于人下的性格是一大败笔,他是外来人,刘备十分信任诸葛亮,但是也很珍惜庞统,而诸葛亮也佩服庞统,但是庞统该把自己憋屈的性格改掉,不然庞统也不至于怀才不遇直到投奔刘备,然后处于被动的局面。

他在学识方面不逊于诸葛亮,但在性格方面也许该主动一点,这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一样,有能力的人在当代应该站出来才不至于使自身陷入被动。

小结:

古今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蜀国的强盛源于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蜀国的衰微也因为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忽略庞统的建议。

神勇的关羽之死,奠定了蜀国衰败的起点,不得不说这件事本是可以避免的,无奈刘备选择错了。但是历史无法挽回,作为后世者我们大可以史为鉴,从中学到些教训,不至于再犯同样的错误。

更多文章

  • 一口气看懂魏国历史!战国初期魏国称霸天下,为何后来却迅速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国战国初期很强怎么衰落的,魏国衰落之战完整版,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

    [var1]因为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曾经一度率先进行变法,然后国力大幅领先其他国家。甚至有人说,战国初期,其实就是魏国的时代。这个说法,或许有些偏颇,但是绝对不算太过分。因为战国初期的魏国,确实是太强了。当时的魏国,可以同时对周围多个大国开战。五万魏国新兵,能把五十万秦国精锐打到崩溃。秦楚两大强国

  •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在他死后被谁占为己有?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死后赤兔马去哪了,赤兔马是什么品种,赤兔马图片霸气

    关羽在战场上的英姿离不开他的武器,一把青龙偃月刀横劈竖砍所向披靡,一匹赤兔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关羽的武器颇有名气,与关羽相辅相成,在关羽死后,他的这两样装备被谁据为己有了呢?青龙偃月刀历史上的关羽惯用的兵器是长矛,但是在小说中关羽的武器是一把青龙偃月刀,这青龙偃月刀可比长矛帅多了,今天我们也只讲小说

  • 残酷的真相:我们只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蔺相如最后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最后怎么样了,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来怎样的印象,廉颇蔺相如最后怎么了

    [var1]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不可缺少的人才。廉颇为武将,蔺相如为文臣,一个提笔安天下,一个上马定乾坤,他们两人的命运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开,休戚相关。在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人的关系更好了,两人联手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廉颇抵御外敌,蔺相如打理他国外交。赵国因为有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人,国家安定百姓也

  • 秦朝历史粉举报赢天下的这件事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有哪些,外国人看秦朝军队,秦朝统一天下带来的影响

    巴清,历史人物,巴寡妇清。这位夫人,年龄就是秦始皇的妈妈辈,按照她被秦皇接去咸阳的目的是颐养天年,那么这个女人去的时候一定在60岁的上下,在那个时代属于高龄,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而我们的秦始皇当年只有40左右。历史人物不是你从史料上挖下来一个名字就可以无底线杜撰了,更何况这是开天辟地一般的人物。别的不

  • 为何打楚国非要60万军队?是因为怕挨揍?王翦:这事你们学不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翦武力值,王翦攻打楚国的震撼视频,历史上王翦的实力怎么样

    [var1]秦国有白起、王翦二位大将,赵国有廉颇、李牧二位大将,为何最后却是秦国成了最大的赢家呢?这其中就有很深的渊源了。在四位大将中,如果非要比战场上的军事实力,王翦自然是比不过其他的三位的,但是论智谋智慧,在乱世中明哲保身王翦是当仁不让的,他最后的结局也是四位大将中最好的。[var1]兵者,诡道

  • 刘备以宽厚仁慈笼络人心,登基时却杀一人,从此蜀国踏上灭亡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相比于其他两位君主,刘备出身卑微,刚开始时以做小生意为生,从一穷二白到一国之君,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且刘备的军事能力并不出色,也没有太大的智谋,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识人才,宽厚待人,不像其他的君王一样,动不动就大杀四方。仁慈,是刘备能成大事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说刘备是假仁假义,但是在当阳一战中

  • 一口气看懂名将王翦!扫平六国的绝世牛人,为何最后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是因为按照秦国的制度,王翦虽然功劳很大,但却很难威胁到秦始皇的皇位。尤其是灭了六国之后,王翦手里没了兵权,秦始皇实在是没有清理他的必要。二是因为王翦治家确实比较厉害!王家的子孙,一个比一个出色,而且都在军中担任要职。他们的存在,对王翦来说,已经相当于是一张护身符。最关键的是,王家的这些

  • 三国最被轻视的猛将,打架完虐张飞用兵超过关羽,却被埋没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最可怕的三大猛将,三国最凶残的武将排名,三国五虎将武力排名

    不过在如今的生活中,我们谈论最多的人物便是张关二兄,赵子龙等,当然魏国和吴国有许多将相良才,只是我们在平时涉及的比较少罢了。现如今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反映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比如说非常经典的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在这部戏中导演将关羽,张飞等英雄刻画的太过强大,而其他英雄仿佛都是配角,只是用来衬托他们的厉害

  • 管仲使一毒计,兵不血刃灭掉一国,但如今,却被美国玩得炉火纯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管仲的一条毒计兵不血刃,管仲用毒计收复鲁国,管仲用兵

    [var1]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便是“上兵伐谋”的代表,在“管鲍之交”的典故中,他便是以治国理政的能力闻名于世的。不过,管仲不但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还是一名经济学家、军事家,无论对经济的把控,还是战争的走向,他都了然于胸。担任齐国宰相之时,管仲曾发动了一场著名的“经济战”,一战之后,当时最强大的楚国

  • 管仲使一坏招,令楚国不战而降,现如今,美国也用这招来对付智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管仲,公元前723年出生在齐国,他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后代,与周王室同为一宗。其实,管仲的家庭出身还是不错的,可自从他父亲官场失意以来,家里的生活水平就一落千丈。为了谋生,他与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游历过许多地方,也结交了各式各样的人,但生活却一直没有起色。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不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