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一步步集中皇权的

清朝统治者是怎样一步步集中皇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60 更新时间:2024/1/26 1:59:19

皇太极首先设总管旗务大臣一人,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其次,打击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变四大贝勒南面为他个人南面。第三,把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收在自己麾下,取得了大汗对诸贝勒的绝对优势。第四,把原来六部由贝勒管,改为对他个人管。

多尔衮摄政时期,把皇权集中推向了新阶段。他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削弱诸侯王的权力。济尔哈朗原本也是辅政大臣,顺治四年被罢免。顺治五年,肃亲王豪格被多尔衮幽禁致死。与此同时,多尔衮扩大亲属权力。他与胞兄阿济格、胞弟多铎掌握两白旗和正蓝旗,还拉拢两黄旗。多尔衮摄政期间制定职官制度,规定六部长官,各部院的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对地方没有命令权,地方督抚必须奉旨行事,使皇权对督抚形成遥控。此外,在政权机关中实行多元多轨制,同一职权有两个机构掌握,任何一个机构不能独主,从而使大权掌握于皇帝手中。当然了,皇帝年幼,摄政王全权掌握大权。顺治七年(1650年)底,多尔衮去世。顺治八年,顺治亲政,首先削去多尔衮尊号,囚禁其兄阿济格,掌握两黄旗与正白旗。

康熙幼年即位后,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辅政大臣辅政。其中,鳌拜专横跋扈,不把康熙放在眼里。康熙八年,康熙帝逮捕鳌拜,扫清障碍,集中皇权。这以后,皇权的集中通过中枢机构来实现。直到雍正朝,皇权集中达到顶点。清初辅政的中枢机构先后有4个,随其变迁皇权越来越集中。包括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军机处等。

第一个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年贵族参政的政治制度。明万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理政听讼五大臣(费英东额亦都、何和理、扈尔汉、安费扬古)与都堂(亦称扎尔固齐)10人佐领国事,与诸贝勒共议国事。后来,议政的人扩大范围。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皇子8人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十一年九月,总管旗务的大臣参与议政。崇德二年(1637年)规定,每旗设议政大臣3人,议政大臣共24名,议政王大臣会议正式成立。从而确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为中央辅政机关。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有所发展。顺治元年,内廷设议政处。后来,吸纳范文程、宁完我这些汉族大臣为议政大臣。顺治亲政初,仍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由于后来南书房和军机处的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职权减小,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

二、内阁。内阁这个名称起源于三国时期的秘书署,明朝时期为政务中枢机构名称。内阁的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献替可否,奉陈规诲”就是对君主劝善规过,进行开导。“点检题奏,票拟批答”就是研究各机关和大臣呈送皇帝的题本和奏本,草拟批文供皇帝参考。顺治十五年(1658年),承袭明制,顺治把皇太极时期的内三院改名为内阁。清朝内阁设在午门内东南角,门朝西。内阁设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俱复职,满汉分授。大学士仿明制带殿阁衔,有: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清朝大学士为正一品,地位比明朝高,但权力没有明朝重。大学士名为”赞理机务”,“表率百官”,其实只是给题本、奏本做票拟而已。军国大事,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定,最后由皇帝决定。

三、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有碍皇权的发挥,操作起来复杂。康熙亲政后,便以设南书房的措施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南书房本来是康熙帝读书写字的地方,在乾清宫西南角。康熙十二年三藩叛乱,军事事务骤增,为方便军事指挥,康熙十六年(1677年)开始选调翰林入南书房当值。这些人叫南书房行走(行走就是入值办事),职位相当于宰相。首批入值者有张英、高士奇。他们除了陪伴皇帝读书写字以外,还代皇帝发布命令,成为康熙的秘书班子,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加强了皇权。

四、军机处。军机处原名“办理军机处”,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办理西北军务而设立。第二年,改名“军机处”,全名“办理军机事务处”,考虑到保密性,军机处设在接近雍正帝住处的隆宗门内。军机处长官是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三、四品的高官)担任,排名第一的军机大臣又被成为领班军机大臣。下设军机章京。军机处的职责,起初是只管军事,后来参与机密,商讨大计,成为“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的“执政之府”。军机处的成立使皇权集中达到顶峰。“向来军机大臣。事事先面奉谕旨,办驳可否,悉经钦定,始行拟旨进呈;其有不合圣意者,朱笔改正。”

军机处有三大特点:1.人手少。军机处无定员,一般3-8人。2.办事快。当然事当日毕。递送上谕,有明发和廷寄两种。直接交兵部的叫廷寄;先交内阁然后传各部叫明发。3.守机密。一因衙门隐蔽,不受干扰;二因保密措施好,用印有监视;三因军机大臣与章京不与外人接近。军机处设立后,南书房不再参与机务,专管字画。军机处在乾隆元年曾改名总理处,不久又恢复。

总之,军机处的成立,使皇帝有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撇在一边并废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借此皇权独尊的专制局面最后形成。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军机处在设新内阁时裁撤。

更多文章

  • 嘉庆抄和珅家时,所有宝物都一一入库,唯独此宝不敢动,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庆后悔错杀了和珅片段,宰相刘罗锅和珅给嘉庆献宝完整版,和珅被嘉庆抄家赐死片段

    嘉庆帝本来正为国库空虚犯愁,这下好了,抄了和珅的家,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而且还为自己铲除了一个贪官,双喜连连。所以嘉庆帝派人去取走和珅家财的时候,便命令前去搜东西的人一定要尽数拿走和珅的全部财宝。和珅贪污的不仅是钱,还有许多稀世珍宝,钱倒是很好拿走,珍宝就难说了。当时就给嘉庆帝留下了一个难题,和珅

  • 和珅那么聪明,为何不提前巴结嘉庆以避免嘉庆上台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庆后悔错杀了和珅片段,嘉庆为什么杀和珅,嘉庆是如何处置和珅的

    虽然和坤忠于乾隆皇帝,没有什么野心,但在乾隆眼中为了保护自己的皇太子,能够顺利地接掌皇位,执掌朝钢,乾隆会把一切对嘉庆有最大威胁的事情解决掉。和坤的地位和身份构成了对于新登基皇位的嘉庆是最大的隐患,并且和坤太贪了,乾隆到了后期早就盘算好了,让你贪,借你的手贪来的银子,早晚得归我,把你养得越肥越好,将

  • 嫡子继位,所以道光帝生母孝淑睿皇后是清朝最有福气的原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道光帝的皇后,道光皇帝的皇后妃子名单,清朝道光帝的皇后简介

    1.大婚时坐着花轿过大清门。妃子进宫,只能从其他宫门进出。大清门对于女性来说,只有在皇后大婚的时候,才能享受。历史上享受过大婚之礼,从大清门内抬进皇宫的女性一般是年少登基在位期间初次成婚的皇帝的正宫娘娘。比如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光绪皇帝的皇

  • 乾隆在街上算命,算完大笑着离开,刚走出500米就下令: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下扬州算命的为什么会死,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算命,乾隆登基前算命

    这天,乾隆又一次来到民间,感受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在街上逛着的他,意外看到了一个算命摊子,只见算命先生一副道家高人模样,引起了乾隆的好奇心。于是,他便走到这个算命先生前,还没等他开口,算命先生便说:“你不必多说什么。我知道你的身份,也知道你想算什么。”乾隆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说:“那先生倒是说说,

  • ​康熙刚登基不久,柳九玄被封帝师,还娶了格格,最后却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被许多后人称为“千古一帝”,他心系天下,心胸宽广,想不到他也有耿耿于怀,小肚鸡肠的时候。康熙8岁登基,奈何年幼,以鳌拜为首的四股势力在制衡着,甚至在朝堂之上,还被鳌拜动粗,受了委屈的康熙只能向皇祖母告状。为了制约鳌拜等人的势力,孝庄太后开始物色人选,因为鳌拜等人都是满人,孝庄就想选一个汉人制

  • 年羹尧被处刑后,大臣在抄家时找到了1本书,雍正看见后口吐鲜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一个妥妥的官二代,他的父亲年遐龄是湖广巡抚,相当于现在湖南与湖北两省的省长加在一起,这给年羹尧提供了一个相当优越的教育环境。满清入关以后,学习原本的“科举取士”制度,开始兴办科举,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年羹尧,在科举之路上可谓是一帆风顺。在康熙三十九年,年仅21岁的

  • 武王伐纣之后,如何对待商民?殷墟考古揭开了残暴的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王为什么伐纣,姜子牙伐纣时机 原文,商汤伐纣历史视频

    武王克殷之后,考虑如何处理殷商之民,于是就询问了姜子牙、召公奭、周公旦三人:姜子牙说将殷民全部杀死,召公奭说将有罪的全部杀死,周公旦说让他们不因朝代变更而变化,让他们继续各安其业,只清算纣王一人。最终,周武王接受了周公旦的建议。如果《武王克殷》是真实的,那么周武王将无愧于一代贤王,乃至千古难得一见的

  • 封神榜中姜子牙为何最后没有上榜?数万年后才发现他有多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封神榜的大背景是发生在众人成圣之后,神、妖、巫、人、佛格局当时刚刚形成了,但天道轮回却是相应的管理者,因此为了之后世界的秩序,在几位圣人的联手合计中轰轰烈烈的封神活动开始了。众所周知,封神榜发生在商周交替期间,而封神榜中的上榜的神仙都是被在不知情或者被骗的情况下上榜的。在这里我们要首先解释一下

  • 蜀国灭亡后,邓艾在刘禅房发现一个东西,诸葛亮:十个我也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纷争时期,刘备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来没得及好好享受,屁股都没坐热,就驾鹤西去了,剩下第二代蜀国君主刘禅在那儿摇头晃脑。世人对刘禅的概括,大抵离不开这俩字:无能。或是这两字:懦弱。蜀国在他手上,很快就完蛋了。这时应该想到诸葛亮呀。孔明先生神机妙算,为何救不了蜀国?其实,邓艾当初在刘禅房内搜出一个东西

  • 东汉风云:皇甫规智降反羌,汉桓帝宠信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泰山太守皇甫规上疏呈入后,有诏令皇甫规为中郎将,派其持节监关中兵,往讨诸羌。皇甫规受命西行既至凉州,立即部署兵马,出击羌众,斩首至八百级,羌众乃退;皇甫规复晓谕威信随机招抚,相率畏怀,互为劝降,投诚至十数万人。到了次年,沈氐羌又入寇张掖酒泉,皇甫规发降羌往御,适值暮春霪雨,疫气熏蒸,军中陆续传染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