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宪宗朱见深为何要为叔叔明代宗朱祁钰平反,源于高明的帝王之术

明宪宗朱见深为何要为叔叔明代宗朱祁钰平反,源于高明的帝王之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04 更新时间:2024/1/16 3:16:41

帝王作为一国之主,一直都是坐镇中央,掌控天下大局。每天都在与各色人等,打着交道。而帝王之术就是皇帝能够安坐天下的致胜秘诀。何为帝王之术,说白了也就是驭人之术,处世之道,当地帝王们面形形色色参差不齐的官员以及嘈乱繁杂的事情时,这就要求帝王要有着过人的待人处事的本领。

明朝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同年郕王朱祁钰在众大臣以及孙太后的拥立下登基,还年号,景泰。随后在代宗朱祁钰的领导下扭转了国家危亡的局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瓦剌在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的情况下,又将明英宗朱祁镇送回了北京。

更让人出人意外的是本就是代理皇帝的朱祁钰并没有打算将皇位还给哥哥,而是将哥哥朱祁镇软禁在南宫。囚禁了整整八年,朱祁钰在位期间还曾想改立太子,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复位,朱祁钰暴毙。之后又被哥哥朱祁镇各种诋毁,否定了景泰年间所有功绩,还杀掉了代宗的亲信忠臣。

但是与之相反的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继位后,却为叔叔朱祁钰平反了,同时英宗时期被处死的忠臣于谦也被正了名。仔细品味,这正是朱祁镇与朱见深父子帝王之术的高超之处!明宪宗为何要为叔叔朱祁钰以及被处死的官员们平反?这样做的好处又有哪些?

一帝王之术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帝王不懂得帝王之术就很难在百官面前立足,那么什么是帝王之术呢?帝王之术,在于驭人,驭人作用,在于大局。也就是说帝王要有识人,用人,能够鼎立大局的能力,纵观,历朝历代,皇位更迭,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而作为刚刚登基的新帝,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迅速稳定大局,招揽人心,避免心怀野心之人趁机作乱。

而每个皇帝招揽人心的方法也都大同小异,其中以施仁政,加恩惠为主,再有就是平反冤案,大赦天下。这是每个皇帝登基以后必做的事情。如果拿明代宗与明英宗相比,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期间,政治清明,任用贤良,广开言路,惩治贪官污吏。经济上,对于灾区,根据不同程度的灾情,减免税收。兴修水利工程,预防水患。军事上,改革军队建制,清除弊病。最重要的是景泰元年,在代宗朱祁钰带领下,打破了北京城危机。

从而保住了大明江山,总得来说虽然朱祁钰在位仅仅不到九年,但是在这九年里,却让明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中兴之象,所以说朱祁钰的功绩,是百官以及天下人有目共睹的。而朱祁镇在位期间,不仅宠幸官宦,而且经过土木堡之变,将大明的家底一挥而空,大明精锐部队毁之一旦。再到后来的夺门之变,任人唯亲,听信徐有贞,石亨等小人之言,诛杀了明朝的大功臣于谦。

然而在于谦的心中只有天下,至于大明朝的皇帝谁来做,他并不在乎。朱见深最终能放下偏见,为叔叔朱祁钰和忠臣于谦平反,足见其心胸之大。殊不知这看似宽广的心胸背后确实高明的帝王驭人之术。

对于朱见深来说,为他们平反,是一举三得,一来抚慰平民之心,二来笼络朝中大臣之心,三来树立威信,建立明君形象。整理思路,我们再来回顾整件案情,明英宗复位,贬代宗,诛忠臣,昏君之名,朱祁镇肯定是跑不了的,毕竟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心中都很清楚。

二帝王之术在于巧妙用人

我们如果将明宪宗朱见深为朱祁钰平反,与清朝的嘉庆皇帝惩治贪官和珅对比来看,其实道理都一样,和珅权倾朝野,富可敌国,难道乾隆皇帝不知道吗?不要忘记和珅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乾隆,赋予权力的人,更懂得权力如何去用。因为皇帝也有无法去做的事,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人去帮皇帝做一些,皇帝无法自己去做的事。

这正是乾隆皇帝的帝王之术,教你如何隔山打牛,这才叫真正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明英宗复位天下人都知道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期间过得很好,大功臣于谦很是清廉,难道他不知道吗?知道,因为这一切对于明英宗来说都不重要了,就像乾隆把和珅留给儿子嘉庆用来树立威信一个道理。

帝王之术,还能够很好的阐释什么亲疏远近,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在乾隆面前自称为奴才,而纪晓岚称的是臣。别看就是一个小小的称呼,在清朝奴才是比较亲近的称呼,不是每个都可以称自己为奴才。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惩治了贪官和珅,民间就穿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的死,一来充沛了国库,二来清楚了当时看得见的一些弊病,三来为嘉庆皇帝树立了威信。朱祁镇与朱见深,乾隆与嘉庆,这两对父子所行之事,仔细品来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先贬后褒,后者先褒后贬,但达到的效果,其实都相差不多。都是为了笼络人心,树立威信。

聪明的帝王,绝不会以身犯险,除非不得不做。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非要御驾亲征打瓦剌,不仅仅是因官宦王振的蛊惑。自身也有原因,朱祁镇年少即位,大权其实并不在他的手里。

如果想要掌握政权,明英宗朱祁镇必须要有一番作为。而打仗立下军功,这也是帝王之术的一种,对于初登大宝朱祁镇来说迅速稳定大局,树立威信也就是立下军攻最为迅速了。

朱见深与叔叔朱祁钰之间仇怨到底有多深?首先朱祁钰曾经软禁过他的父亲,长达八年,占据皇位不肯让位,而且还废除过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如果不是朱祁钰儿子早死,可能大明朝早就是朱祁钰一脉了。仇怨很深,所以明宪宗也可以选择不原谅他。那为何又突然原谅他了呢?

三高明的帝王之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主要源于高明的帝王之术,皇帝的帝王之术以攻心为主,朱见深为叔叔朱祁钰,为于谦平反,一方面可以平复那些旧臣之心,可以理解为收拢人心,展示新帝的胸怀,另一方面肯定景泰皇帝及其亲信的所作所为。

于国可以激励属下官吏,于民,树立贤明皇帝形象,于家,朱祁钰归根结底还是他的叔叔,毕竟朱祁钰没有子嗣,恢复其地位,也是抚慰朱家人的心。

皇帝的帝王之术,无非就是如何统治百官以及天下的百姓。其实帝王之术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皇帝与百官就送同我们现在的领导与属下,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依存没有领导何来属下。

如何矛盾,领导与属下之间往往不会十分顺利,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注意如何去沟通,解决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纵观历史每一位出色帝王他都是一名优秀的领导或管理者。帝王之术就如同管理学的宝典,看似简单,却不易学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白一生有多狂?一首诗足以证明!他骂你你以为他在夸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白的出生年月,李白的藏头诗,李白杀过人吗

    李白,是我国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很高,人送外号“诗仙”。他是浪漫主义派别的诗人,诗句大多是包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李白一生的成就与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密切相关,他是皇室宗亲,出生于官宦人家,锦衣玉食,并不用为茶米油盐酱醋茶而苦恼。受环境的熏陶以及他天生的优

  • 朱元璋当皇帝后,如何对待他的哥哥姐姐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的哥哥朱重二,朱元璋里面玉儿的姐姐嫁谁了,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

    因为朱元璋的这个举动,导致他在后世的名声始终不是很好,被许多人认为是残暴君主,甚至将此事与朱元璋的卑微出身联系到一起,把朱元璋渲染成一个近乎“暴发户”一样的人,称他是无情无义之徒。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不妨从朱元璋当皇帝以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哥哥和姐姐们?从他处理亲情的方式,来窥探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武则天母亲也是“大美人”,早年万众追捧,晚年却与外孙传出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的母亲真的喜欢她外孙吗,武则天肉麻的诗,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

    一提到唐朝,让人记忆犹新的大概要数武则天了,武则天虽为一介女流,却能坐上皇帝的宝座,不仅仅依靠的是美貌与才华,更重要的是武则天的决策能力和英雄气概。武则天之所以有如此优异的能力,有一部分原因是基因好,武则天的父亲只是一介小小的商贩,但是她母亲的身份却十分特殊,连李世民都得对她毕恭毕敬。武则天的母亲乃

  • 李世民:“算一下大唐国祚能到几时”,袁天罡:“猪能上树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手下有袁天罡吗,袁天罡李世民,李世民袁天罡完整版

    唐朝的袁天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唐朝有名的相士,文学家,他善观天象,精通面相,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每逢举棋不定的大事情,总要请他算上一卦,袁天罡跟李淳风合写的《推背图》,上千年来,更像是一本奇书一般,事事应验,代代相传,令人不觉称奇。据说,袁天罡有一年到武则天家做客,当他看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时,

  • 朱元璋摆宴请客,上了这道菜,沈万三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是朱温的后人吗,朱元璋免费高清完整版,朱元璋登基诏书原文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想起了以前穷苦的日子,那些商人的所作所为,哄抬物价,大肆囤积,奇货可居,造成了老百姓们本不富裕的生活更加的艰难,所谓无商不奸,每每想起此,朱元璋就恨得咬牙切齿的,于是,他就想起了来治一治那些奸商,还百姓一个清朗的天空。而沈万三作为大明的首富,靠着海外贸易快速积累大量的财富,简直到

  • 他视宋徽宗为偶像,瘦金体书法足以乱真,却把自己的国家带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女史箴图》东晋顾恺之唐人摹本绢本设色大英博物馆藏唐摹本《女史箴图》瘦金体题跋大英博物馆藏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文艺皇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北宋的宋徽宗。而在他死后的将近百年里,历史上还出现了一位他的“铁杆粉丝”。他不仅仅将宋徽宗视为偶像,更是苦练瘦金体。宋徽宗的这位“铁杆粉丝”是金朝的金章宗,他是金代

  • 李治在驾崩前为什么不赐死武则天呢?真爱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治驾崩前为何不将武则天废掉,武媚娘传奇李治驾崩,李治有能力废掉武则天吗

    李治活着的时候,几个儿子都已经成年,皇太子李哲甚至生下儿子李重润,仪表俊美,李治很喜爱这位嫡长孙,为他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淳,又把孩子立为皇太孙。至于“女主武氏”的说法,只是当时民间的一种传言,唐太宗一直将信将疑,唐高宗自己大概更不愿意相信,而且就算相信,他也很难除掉武则天。很多人以为,如果李世民或

  • 宋朝奇葩的婚恋观,女子非官不嫁,男子为考取功名不肯成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最奇葩的婚姻,宋朝美女,宋朝18帝寿命一览表

    其实这都是科举制惹的祸,在宋代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那就是科考取胜,而宋朝的科举制度也是历史上最完善的,通过考试许多人可以摆脱贫贱的身份,走上仕途,名利双收。因此当时的许多男子将科考当成是终生奋斗的目标,甚至誓言不及第,不成家。为了考取功名,可以不结婚成家,所以当时读书风气之盛,是现代的人难以想象

  • 宋朝嘉佑二年的那届科举考试到底有多牛?看完考生都有谁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嘉佑,嘉佑二年进士完整名单,宋朝最厉害的科举考试

    提到科举考试,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自隋朝开创科举考试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考试在中国的历史上,前后共经历了一千三百余年。作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科举考试,在千年来造就了大量的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人才。封建王朝也曾因为他们的出现,辉煌一时。虽然以今人

  • 唐玄宗的宠臣生儿子却不高兴,为何后来唐玄宗则认为他想要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玄宗身边的宠臣,安禄山谋反唐玄宗的愚蠢决策,唐玄宗有几个谋臣

    要知道唐朝的一二品官都是虚职,宰相不过三品官,而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就被授予五品官的待遇,这在唐朝可谓是人生赢家,直接赢在起跑线上了。但是王毛仲对高力士说了一番话,后来这些话被高力士传达给了唐玄宗,最终使得唐玄宗对王毛仲起了猜忌之心,唐玄宗认为王毛仲意图谋反,以谋反罪将王毛仲赐死。那么王毛仲对高力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