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嘉佑二年的那届科举考试到底有多牛?看完考生都有谁就明白了

宋朝嘉佑二年的那届科举考试到底有多牛?看完考生都有谁就明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96 更新时间:2024/1/21 1:13:35

提到科举考试,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自隋朝开创科举考试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考试在中国的历史上,前后共经历了一千三百余年。作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科举考试,在千年来造就了大量的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人才。

封建王朝也曾因为他们的出现,辉煌一时。虽然以今人的眼光来看,科举考试大部分选拔的都是庸才。其实不然,因为在严苛的封建思想压迫下,根本就无法出现真正的人才。而且统治者也不会允许有思想泛滥者出现,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在灿烂的中华文明中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比如令学生党们又爱又恨的文言文,古诗词。

确实如此,今非昔比,在经历过多年脱繁入简的我们。冷不丁地来一首文言文属实费些力气,不过这并不是学习不好的问题所在,更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重点所在。我们今天聊的是关于宋朝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这场科举考试绝对是历史上绝无仅有一场科举。无论是从含金量还是对后世的影响上来说,都是称得上是千年第一榜。为什么要说宋朝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最牛呢?看完考生们都有谁就明白了。

嘉佑二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从正月初六起,到三月初五,时任科举考试主考官的欧阳修,奏名进士,各科共录取899人,其中,进士388人。是不是突然想起了“醉翁之意不在酒”,没错就是他写的《醉翁亭记》。不过欧阳修可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上报的进士们。

进士一甲三名为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是不是都不认识?没关系,接下来的人,肯定是您终生难忘的人。我们先说三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的大文豪。有苏轼、苏辙、曾巩三人。说到苏辙,苏轼两人就不得不提他们的老爸苏洵了。这位大器晚成的老爸,虽然痴迷了一生科举考试,但是并未高中。然而这并不影响苏洵取得辉煌的成就,凭借着其一股活到老,学到老,不死终会出头的韧劲。

慢慢的就在地方上变得小有名气了,而且还成为了欧阳修,韩琦等人的座上宾。是当时实至名的大学者,而且他还开创了蜀学。嘉佑二年,苏洵携二子入京,怀着满心的期待将儿子们送进了考场。虽然最后二人没能高中前三,但是二等也已经很不错了。就这三人,单从文学造诣来说,这父子三人绝对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人物,其文学作品更是在当时广为流传。

清人何绍基所书,门两边是张鹏翮的题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

除了二苏,苏辙,苏轼外,还有一位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就是曾巩。曾巩,字子固,江右人,出生于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后居临川,其在文学、史学、政治等方面,都享誉极高。尤其是文学成就颇为突出,其文章“古雅、平正、冲和”,世称“南丰先生”。

曾巩自幼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十二岁时便可书写成文。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曾巩为官期间,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十分关心民生疾苦。除了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外,曾巩还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为“南丰七曾”。

说到这你以为就这么结束了吗?当然没有,还有宋明理学的引路人张载程颢二人。程颢,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宋朝的儒客大家。曾历任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政治上,主要是反对了王安石的新政,但是在学术上,程颢和其弟程颐,二人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张载同为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嘉祐二年,三十八岁的张载赴汴京应考,在候诏待命之际,张载受到了宰相文彦博的支持,在开封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之后担任多职,他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其言简意赅,被后世传颂,经久不衰。

张载因其讲学于关中,故被人们称为关学,其学主要以《易》为宗,《中庸》为体,加以孔、孟之法。认为世界万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现象都是“气”,即“太虚”,主张“理在气中”。又认为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认识“天下之物”。在当时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张载死后被尊称为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

除了上述几位大家以外,还有王安石变法派的核心干将吕惠卿、曾布、章惇等人。这些人都同出于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这场科举考试,所选出的人才,或许他们的职位,并不是有多高,但是他们的成就却横跨了文学、思想、政治乃至军事多个领域。更将北宋文化的繁华推向了巅峰,然而繁华总有落幕的一刻。这些思想如同金箍一般,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始终影响着人们思想乃至今日。

今天我们由北宋嘉佑二年科举考试为例,介绍了那些曾经叱咤北宋文坛的大人物。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更希望大家以小见大,在当今我们面对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虽然这些文化都曾是封建王朝禁锢人们思想的武器,但这并不代表,这里面全是糟粕。还是有精华的,所以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避免被全盘西化。

如果今天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自己都不去继承,谁又能将他们发扬光大呢?

更多文章

  • 唐玄宗的宠臣生儿子却不高兴,为何后来唐玄宗则认为他想要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玄宗身边的宠臣,安禄山谋反唐玄宗的愚蠢决策,唐玄宗有几个谋臣

    要知道唐朝的一二品官都是虚职,宰相不过三品官,而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就被授予五品官的待遇,这在唐朝可谓是人生赢家,直接赢在起跑线上了。但是王毛仲对高力士说了一番话,后来这些话被高力士传达给了唐玄宗,最终使得唐玄宗对王毛仲起了猜忌之心,唐玄宗认为王毛仲意图谋反,以谋反罪将王毛仲赐死。那么王毛仲对高力士说

  • 朱元璋称帝后修家谱,大臣建议他认朱熹为祖先,他却说这样一段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家族势力在历史上各个朝代层出不穷,凡是大户之家都会修有家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统,家里有钱,有地位了,要修一个家谱,将自己的出身、先世都要写得清清楚楚。目的是为了联络宗族,联络亲情,联络感情、壮大自己的家族势力。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修家谱,大臣说要给他找一个很有光彩的祖先。这个祖先,找来找去,最终

  • 武则天“选妃”的条件有哪些?嘴巴和牙齿是关键,还要懂得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选妃三大标准,武则天全肉出装,骚白武则天完整视频

    虽然她们的权利很大,但是她们也仅仅是临朝听政的把持者而已,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比她们还要厉害,她便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说她对历史做出了很大贡献,执政期间一心为民,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还有的人说她霍乱后宫,心狠手辣,但是无论怎样,她的出现都大大逆转了女性的社会地

  • 靖难之役前夕,燕王府大规模操练兵马,为何建文帝毫无察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身处南京的建文帝朱允炆,所推行的削藩政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余,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也在暗中操练着兵马。那么在建文皇帝的严密监控下,朱棣是如何进行谋反之行的呢?实力如此强大的燕王朱棣,又用了什么办法,让建文帝放下警惕之心的呢?一靖难之役前夕的疯狂据《明史》记载,在朝廷架空朱棣后,不久,北平城的人们突然

  • 唐朝妇女很会玩?关系混乱只是表象,背后却藏着如此隐晦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女性高清图片,唐朝21位皇帝顺序,唐朝豪放才女鱼玄机

    周所周知,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也一跃成为了世界上的大国,当时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很崇拜唐朝,其中就包括日本,日本在教科书上也曾经提到过对于唐朝的敬仰之情,由此可见,当时的唐朝是有多么牛。另外,唐朝的祖先继承了胡人的血统,性格也是十分奔放,所以在私生活方面,也是比较随

  • 塑造世纪风格:在明朝瓷器中独树一帜,它为何深受人们追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瓷器有何特征,明朝瓷器的云纹图案,明朝龙耳瓷器

    明朝的国祚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很多人都认为明朝是一个黑暗的朝代,因为后来的政权就被少数民族取代了。很多人对明朝的误解往往来源于他们不够了解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开始衰落了,虽然后来政权的没落明朝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根源却不在明朝。明朝是我国古代少有的有气节的民族之一,不割地,不赔款。

  • 唐朝的太监敢杀皇帝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太监为什么敢弑帝,唐朝太监马成明资料,唐朝太监一日杀了几个皇子

    所有这些实际是家奴在参与皇室的内部纠纷,如同旧社会豪门大族里各房的奴婢分别帮助其主子争产业,而并非奴婢的权力真大到可以夺取整个大家族的家产。明朝的太监权力再大也不过就算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或是助理一类的,当皇上不上班的时候他自然可以发号施令,显得权力很大,可是皇帝如果突然想好好工作了,那么太监自然会受到

  • “狸猫换太子案”,当宋仁宗生母棺椁被打开的那一刻,真相大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其内容主要是讲述了,宋真宗时期,后宫嫔妃,刘妃联合太监郭槐将皇子偷换成狸猫陷害李妃的故事,这场冤案后来经开封府尹包拯受理审查,解开了冤屈。事实上历史上并没有发生什么狸猫换太子桥段,只有一段宋仁宗认母的情节。那么既然没有狸猫换太子,历史上的宋仁宗认母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虽然历史上没有狸猫换太子,但却真实

  • 武则天杀女确有其事吗?她真的会这么的残忍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杀了多少小人,武则天杀子杀孙,武则天杀了几个儿女

    首先,旧唐书没有新唐书、资治通鉴才有,且细节越来越丰富,这个是从逻辑上认为不合理!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把各种有的没的罪名都写上了,却没有杀女这一条,足以说明骆宾王时代,所有舆论、风闻、民间传言都没有武则天杀女这个说法,那时候都是几十年后了,当事人都快死的差不多了。再那之后才爆出来的杀女之说,那么显

  • 武则天被选为皇后,不仅仅是长得好看,还有她身上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杖责皇后,武则天秘史皇后火烧寝宫,刘晓庆版武则天皇后母亲是谁演的

    武则天在14岁的时候就被征召入宫,被李世民封为才人,还赐号“武媚”,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武则天就得到了李世民的宠幸?难道只是因为她长得很美?当然不只是这样,武则天能够迷倒李世民.李治两父子,容貌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武则天也没有那么的清新脱俗,毕竟皇帝的后宫是美女如云嘛,光靠美貌肯定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