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元璋的这个举动,导致他在后世的名声始终不是很好,被许多人认为是残暴君主,甚至将此事与朱元璋的卑微出身联系到一起,把朱元璋渲染成一个近乎“暴发户”一样的人,称他是无情无义之徒。
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不妨从朱元璋当皇帝以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哥哥和姐姐们?从他处理亲情的方式,来窥探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朱元璋的哥哥姐姐们
朱元璋共有兄长3人,在《明史》中对此有记载,“生四子,太祖其季也”。同时,朱元璋还有两个姐姐,这也是有证可查的事实。
元朝时期,汉人地位低,庶人甚至连正式的名字都不能取,只能按照出生年月,取个以数字为主,类似于“代号”的称谓。朱元璋曾经的名字“朱重八”就是这么来的,意思是“朱八八”。
朱元璋的三位兄长也是如此,大哥名为朱重五,二哥名为朱重六,三哥则名为朱重七。诸如此类,在元朝时期的庶人,取名为刘三六、李一一、王二四的人数不胜数。如此粗劣的取名方式,并未引起当时的人多大的反响,因为对比这个而言,如何填饱肚子才是更该考虑的问题。
公元1344年,一场罕见地“大饥疫”爆发,朱家在这场天灾中遭受重创,朱元璋的“父母兄相继殁”,那一年朱元璋17岁。
笔者在《明太祖实录》中,找到相关的记载:
“上曰:‘往者,吾父以是月六日亡,兄以九日亡,母以二十二日亡。”
由此可知,“父母兄相继殁”的正确顺序是,朱元璋的父亲最先离世,三日后兄长又离世,仅过十余日后,朱元璋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从史料中对朱元璋二哥和三哥的记载来看,这位死于父亲离世三日后的哥哥,正是朱元璋的大哥朱重五。
朱元璋的母亲临终前,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叫到身边,嘱咐他们兄弟二人在自己死后,要同心协力照顾好这个家,说完这番话就离世了。
母遣吾呼与偕来,嘱曰:我今病度不起,汝兄弟善相扶持以立家业。言讫而终。——《明太祖实录》
从这段史料记载来看,未见朱元璋提及他的三哥,而且在其他史料之中,对朱元璋的三哥也没有任何详细记载。笔者以为,朱元璋的三哥在这次“大饥疫”发生时,已经离世多年,这才始终没有被提及。
朱元璋的父亲离世、母亲卧床时,朱元璋伺候母亲,他二哥掌管朱家的家务。在母亲去世以后,朱元璋找二哥商量日后生活的问题,二哥劝他离家求生,“各度凶荒”。
从朱元璋父亲、大哥、母亲相继死于“大饥疫”的情况来看,朱家当时生活已经极度困难,二哥让朱元璋离家自谋出路,并非是藏私之举,反而是真心希望朱元璋能够活下去。
至于二哥为何不一起离家,那是因为当时朱家尚有兄嫂和侄子在,二哥若是走了,才真成了不仁不义之徒。事实也证明了,二哥的生活并不容易,在朱元璋离家以后,他也没能活到朱元璋登基当皇帝的那一天。
朱元璋的大姐出嫁的时间比较早,一直在夫家生活,出嫁以后与家里几乎没什么走动。朱元璋离家以后,曾与大姐有过一次接触。当时朱元璋已经起兵,但由于战事不顺利,一度落入困境。
朱元璋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前往大姐处求救,但在危急时刻,朱元璋的大姐和姐夫却并未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害怕受到牵连,狠心地将朱元璋拒之门外。
朱元璋的二姐也出嫁了,嫁到了一户挺富裕的人家,生活还算富足。二姐对朱元璋很疼爱,在朱元璋落魄时,曾多次接济朱元璋,没有在关键时刻辜负这份珍贵的乱世姐弟情。朱元璋非常感激二姐,当皇帝以后也没有忘记这份恩情。
朱元璋登基做皇帝以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哥哥姐姐们?
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完成了人生的逆袭,登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不仅要对开国功臣们论功行赏,也要对自己的家属进行封赏。
朱元璋的大哥朱重五,有了正式的名字朱兴隆,被追封为南昌王。
当年朱元璋离家后,与大嫂王氏和侄子朱文正分开生活。王氏带着孩子在老家生活很艰辛,尤其是朱元璋二哥离世以后,生活更是难以维持。直到王氏得知朱元璋起兵的消息后,这才有了新的希望,带着朱文正毅然离乡,前去投奔朱元璋。一来跟着朱元璋可以吃饱饭,二来也可以看出大嫂王氏对朱元璋很信任。
朱文正来到朱元璋身边以后,表现出军事天赋,逐渐成长为军中的骨干。尤其是在洪都保卫战中一战成名,以4万兵力阻挡陈友谅60万大军将近三个月,为朱元璋最后的胜利争取了宝贵时间。
虽然朱文正在朱元璋登基后密谋造反失败,但朱元璋却并未处死他,只是将他软禁起来,甚至还将他的儿子封为靖江王。
有人认为朱元璋不杀朱文正是因为他不敢杀功臣,怕寒了其他开国功臣的心。笔者以为不然,朱文正虽然是功臣,但他犯的是谋反的大罪,即便不杀他,也没有必要继续封他的儿子为王。
而且,朱元璋杀的功臣少吗?杀一个谋反的功臣对他来说没什么可担忧的。朱元璋之所以后代朱文正和他的儿子,其实是在厚待大哥朱兴隆一脉。
朱元璋的二哥朱重六,正式名字为朱兴盛,由于他死得早,朱元璋也只能追封他为盱眙王。原本朱兴盛有个儿子,名叫朱旺。遗憾的是,朱旺的命也不好,很早就死了,朱兴盛这一脉算是断绝了,朱元璋后来追封侄子朱旺为昭信王。
朱元璋的三哥朱重七也有了正式的名字叫朱兴祖,他死的时间更早,也没留下后人,被朱元璋追封为临淮王。
当初拒绝帮助朱元璋的大姐,确实令朱元璋寒心了,朱元璋在大姐死后迟迟没有对她进行追封。或许是朱元璋年纪逐渐增大,对亲情有了新的理解;也或许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对大姐的怨恨不再执着。直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追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
朱元璋将二姐昔日对她的帮助一直记在心里,若不是二姐早逝,相信朱元璋一定会厚待自己的二姐。遗憾的是,朱元璋的二姐死得早,没能享受到富贵生活。朱元璋只好将姐姐的儿子李文忠带在身边,亲自教导,重点培养,算是对姐姐报恩的一种方式吧。等朱元璋登基当皇帝以后,追封二姐为曹国长公主。
二姐的儿子李文忠与朱文正一样,都是在朱元璋身边成长起来的,李文忠凭借赫赫战功,位列明朝开国功臣前三的位置,尤其对得起名字中的那个“忠”字。
李文忠离世后,被追封为岐阳王。至于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已经不需要朱元璋善待了,他在日后的靖难之役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综上所述,朱元璋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视亲情的人,即便是大哥后人谋反,他都没有痛下杀手,反而继续恩赐大哥一脉的后人。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