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役前夕,燕王府大规模操练兵马,为何建文帝毫无察觉?

靖难之役前夕,燕王府大规模操练兵马,为何建文帝毫无察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18 更新时间:2024/1/21 13:16:40

身处南京的建文帝朱允炆,所推行的削藩政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余,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也在暗中操练着兵马。那么在建文皇帝的严密监控下,朱棣是如何进行谋反之行的呢?实力如此强大的燕王朱棣,又用了什么办法,让建文帝放下警惕之心的呢?

一靖难之役前夕的疯狂

据《明史》记载,在朝廷架空朱棣后,不久,北平城的人们突然发现,燕王朱棣变得痴痴傻傻,大喊大叫地穿梭在集市之中。中午时就闯入民宅抢夺他人饭食,夜晚就露宿街头,一睡就是一夜。燕王变傻的这件事很快就惊动了,建文帝朱允炆安插在北平城中的耳目。消息也迅速的传到了南京城中建文帝的耳中,建文帝马上便派了两个人前去燕王府打探,结果二人刚到燕王王府就被眼前的一目惊住了。此时正值六月,盛夏如火的天气,朱棣却披上棉被在大火炉旁烤火。

朱棣嘴里还不断地说着,冻死了我了。二人被惊得目瞪口呆。难道朱棣看到兄弟们被削藩后吓傻了?其实不然,这正是朱棣的高明之处,朱棣其实并没有真的变傻,因为朱棣知道,只有装疯卖傻,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一个痴傻之人又怎么会威胁到皇权的统治,朱允炆的耳目将朱棣情况如实上报,这让朱允炆也是半信半疑,好好的人怎么会说傻就傻,更何况四叔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朱棣的演技骗过了所有人,朱棣一边装疯卖傻,另一边有加速造反的准备。同时暗中招揽天下能人异士,加紧兵马的操练和打造武器。

二天子与反贼,只在一念之差

我们都知道操练兵马和打造武器,都是动静非常大的活动,于是朱棣身边的道衍和尚就想了个办法。鸡鸭的噪声很大,数量足够多,就足以掩盖操练兵马和打造武器的声音。很快燕王府就建起了一座非常大的禽类养殖场。瞒过了燕王府周围所有的建文帝的耳目,但是好景不长,本以为可以瞒天过海的朱棣,却在这时候被人出卖了。

为了打探建文帝的消息,燕王朱棣派出了一位使者,前去南京打探消息,使者名叫葛诚是朱棣造反集团的内部成员。朱棣万万没想到正是此人出卖了自己,原本去打探消息的葛诚,见到建文帝后,建文帝对其十分器重,还放下了皇帝的架子,一顿安慰。

面对如此情景,这个葛诚一激动,把所有的事都抖搂出来。朱棣装疯,私下集结军队,统统一股脑的全说了出来。但建文帝不敢相信,平日里恭顺的四叔,今天竟然要造反。面对葛诚的话,朱允炆也是将信将疑,所以并没有直接下令,逮捕燕王。

而是下令逮捕燕王府所有的属官,朱允炆认为是这些人鼓动朱棣造反,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规劝朱棣悬崖勒马。就在当时派去抓捕燕王府属官的将领中,其中有一位曾经是燕王的属下,名叫张信。张信面对这种情况犹豫不决,便向母亲询问,如何是好。一面是天子,另一面是反贼,但燕王朱棣对张信有知遇之恩。与母亲的一番对话后,母亲希望张信懂得报恩,而且告诉张信燕王不是常人,这种人是杀不了的。

最终张信选择了去向燕王报信,但是到了燕王府,燕王却不见,张信只好晚上混进王府,但是看到朱棣后,朱棣依旧一副痴傻的样子。张信立刻表明来意,告诉燕王身上就带有拘捕你的文书。朱棣起身后,朝张信鞠了一躬,感谢张信能够挽救他家人的性命。朱棣当晚便召集各路人马,共同商议如何应付,朱允炆派来的大批人马。

第二天,抓捕朱棣的两个人死活都不肯进入燕王府,不过最终还是被骗了进去。进去之后一番对话后,二人当场死亡,同时还有告密的葛诚。朱棣以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中的:“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为理由,直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至此拉开了靖难之役的序幕。

三叔侄之间的较量

对于靖难之役的成败,在此之前谁也无法预测,即将要面临的是什么。可是偏偏就这种情况,本是反贼的朱棣却最后取得了成功。靖难之役成功的点在哪里?首先朱棣之前的装疯卖傻,为靖难之役做了准备,其次建文帝缺少能够与朱棣匹敌的将领。朱棣一直镇守北平,面对着的是北元势力,手底下的兵虽然不多,但皆是精兵强将。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的领导指挥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在这场战争中所有人的努力都不可否认,靖难之役能够取得成功是每个人的努力成果。不过有一点不能够忽视,那就是这场靖难之役并非是外族入侵,也不是强将夺权,它的性质是统治集团内部宗室之间的矛盾。这也是靖难之役胜利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靖难之役时出现了很多观望的人,这些人随风摇摆,两边跑。

一旦有一方占了上风,另一方就会顷刻间覆灭。你能说朱允炆作为一个正牌皇帝势力不够强吗?当然不能,正儿八经继位的皇帝,掌握的可是天下的兵马大权,倾全国之力打一个藩王还是有把握的。但为什么靖难之役会与想象的结果截然相反,其中缘由不会那么简单,对于靖难之役的成功,你有哪些看法,可以评论下方共同交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妇女很会玩?关系混乱只是表象,背后却藏着如此隐晦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女性高清图片,唐朝21位皇帝顺序,唐朝豪放才女鱼玄机

    周所周知,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也一跃成为了世界上的大国,当时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很崇拜唐朝,其中就包括日本,日本在教科书上也曾经提到过对于唐朝的敬仰之情,由此可见,当时的唐朝是有多么牛。另外,唐朝的祖先继承了胡人的血统,性格也是十分奔放,所以在私生活方面,也是比较随

  • 塑造世纪风格:在明朝瓷器中独树一帜,它为何深受人们追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瓷器有何特征,明朝瓷器的云纹图案,明朝龙耳瓷器

    明朝的国祚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很多人都认为明朝是一个黑暗的朝代,因为后来的政权就被少数民族取代了。很多人对明朝的误解往往来源于他们不够了解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开始衰落了,虽然后来政权的没落明朝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根源却不在明朝。明朝是我国古代少有的有气节的民族之一,不割地,不赔款。

  • 唐朝的太监敢杀皇帝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太监为什么敢弑帝,唐朝太监马成明资料,唐朝太监一日杀了几个皇子

    所有这些实际是家奴在参与皇室的内部纠纷,如同旧社会豪门大族里各房的奴婢分别帮助其主子争产业,而并非奴婢的权力真大到可以夺取整个大家族的家产。明朝的太监权力再大也不过就算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或是助理一类的,当皇上不上班的时候他自然可以发号施令,显得权力很大,可是皇帝如果突然想好好工作了,那么太监自然会受到

  • “狸猫换太子案”,当宋仁宗生母棺椁被打开的那一刻,真相大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其内容主要是讲述了,宋真宗时期,后宫嫔妃,刘妃联合太监郭槐将皇子偷换成狸猫陷害李妃的故事,这场冤案后来经开封府尹包拯受理审查,解开了冤屈。事实上历史上并没有发生什么狸猫换太子桥段,只有一段宋仁宗认母的情节。那么既然没有狸猫换太子,历史上的宋仁宗认母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虽然历史上没有狸猫换太子,但却真实

  • 武则天杀女确有其事吗?她真的会这么的残忍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杀了多少小人,武则天杀子杀孙,武则天杀了几个儿女

    首先,旧唐书没有新唐书、资治通鉴才有,且细节越来越丰富,这个是从逻辑上认为不合理!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把各种有的没的罪名都写上了,却没有杀女这一条,足以说明骆宾王时代,所有舆论、风闻、民间传言都没有武则天杀女这个说法,那时候都是几十年后了,当事人都快死的差不多了。再那之后才爆出来的杀女之说,那么显

  • 武则天被选为皇后,不仅仅是长得好看,还有她身上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杖责皇后,武则天秘史皇后火烧寝宫,刘晓庆版武则天皇后母亲是谁演的

    武则天在14岁的时候就被征召入宫,被李世民封为才人,还赐号“武媚”,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武则天就得到了李世民的宠幸?难道只是因为她长得很美?当然不只是这样,武则天能够迷倒李世民.李治两父子,容貌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武则天也没有那么的清新脱俗,毕竟皇帝的后宫是美女如云嘛,光靠美貌肯定是不

  • 朱棣造反胜利后,意外发现一道圣旨,放声大哭:父皇你害的我好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称帝后,选了朱标做太子,可惜天不遂人愿,英年早逝的朱标先朱元璋一步而去。朱标死后,朱元璋没有在其他儿子当中选继承人,而是选了孙子朱允炆继承人,这间接地引发了后来的朱棣与朱允炆的叔侄争斗。朱棣造反攻入南京城后,没有找到朱允炆,只找到了朱允炆留下的一道圣旨,朱棣看了圣旨后,边痛哭边埋怨起了父亲朱元

  • 唐朝灭亡时究竟有多惨?2位皇帝被杀,30位官员尸体被抛入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死得最惨的人是谁,唐朝灭亡时的场景有多惨烈,唐朝灭亡后的大事件

    曾经的东方一霸 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封建王朝当属唐朝,在大唐盛世时期,八方朝拜,俨然将唐朝当做东方,乃至世界最强盛的国家来敬重。唐朝的皇帝很开明,广邀天下贤士来京,不论出身不论国籍,只要有才,能为大唐做贡献,都能留下来工作生活。至今人们记住的都是大唐繁荣时候的景象,却对它灭亡的惨状,没啥印象。实际上,

  • 【海上】赵孟僴之行与赵孟頫之变——上海两千年人物考之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赵孟頫干过一件毕生绝无仅有的大事:一介书生,出手一击,最终竟成功促使当朝丞相、权倾一时的“奸臣”桑哥轰然倒台,入狱被诛。朝野震动。更一反常态的是,紧接着他又一改仕元之初的热切与主动,坚决请辞高官,坚决远离京城,而且从此毕生寄情于湖山书画佛法。人生骤然急转弯。而细察可见,就在这之前,与他同为宋室王孙的

  • 南宋算到1279年,而明朝只算到1644年,为什么南明不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而自从弘光帝登基,大江以南就仿佛进入了一个荒诞扭曲、支离破碎的世界,诸人之鄙谬、诸事之板荡,令人积郁于胸,无可宣泄。至少从心理上,很难将南明归入明王朝的生命周期中。不说领土完整与群众基础,唐桂之争,表现了行政系统的分裂与脆弱;始终没法站稳脚跟,国防系统孱弱。中国历朝都是如此,哪怕南北两宋时期汉族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