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狸猫换太子案”,当宋仁宗生母棺椁被打开的那一刻,真相大白了

“狸猫换太子案”,当宋仁宗生母棺椁被打开的那一刻,真相大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13 更新时间:2024/1/15 17:39:56

其内容主要是讲述了,宋真宗时期,后宫嫔妃,刘妃联合太监郭槐将皇子偷换成狸猫陷害李妃的故事,这场冤案后来经开封府尹包拯受理审查,解开了冤屈。事实上历史上并没有发生什么狸猫换太子桥段,只有一段宋仁宗认母的情节。那么既然没有狸猫换太子,历史上的宋仁宗认母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虽然历史上没有狸猫换太子,但却真实的存在宋仁宗认母,这一事实。我们都知道狸猫换太子里是由开封府尹包拯主持审理的,然而在原型宋仁宗认母里,其实并没有包拯。因为从时间上来讲,宋仁宗认母发生在宋仁宗亲政之前,公元1032年。而这个时候的包拯,还没有加入政府人员的行列,还是一位平头老百姓。

而且从包拯的做官地点上来讲,包拯入仕之后,为了侍奉年事已高的父母,所以一直都任职于家乡附近。直到40岁的时候,已经步入中年的包拯才离开家乡。所以这样一来,包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待在家家中,并没有去过京城。无论是在戏曲中狸猫换太子,还是真实生活中,包拯都没有机会帮助宋仁宗去寻找亲生母亲。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赵祯确实不是刘德妃后所生,而是宫人李氏所生。话说当年仁宗刚刚出生,就离开了亲生母亲李氏。被抱到刘德妃那里,由刘妃收养。至于为什么宋仁宗会被抱到刘妃那里,并不是刘妃使坏,故意而为之。而是宋仁宗的亲生母亲李氏心甘情愿的,目的就是为了报恩。

因为仁宗生母李氏在进宫之前,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李氏的祖父名叫李延嗣,仕吴越钱氏,为当时的金华县主簿。李氏的父亲李仁德,后来被封为左班殿直。并不是什么有权力的大官,李氏的母亲过世很早,之后父亲又娶了继母。但是继母对李氏并不好,最后父亲也去世,继母携子改嫁。本来就孤苦无依的李氏,现在连父亲这唯一的依靠也失去了。万念俱灰的李氏就选择了出家,常伴青灯古佛。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机缘巧合下,让李氏与刘妃在尼姑庵相遇了。虽然李氏一身素衣,但是其清秀貌美的容颜却难以掩盖。在了解一番,李氏就被刘妃带进可宫中,所以仁宗的生母李氏一直把刘德妃视为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和恩人。因为当时宋真宗没有子嗣,刘德妃入宫多年也没有为真宗,诞下一儿半女。

这时候,李氏为了报恩,刘妃为了保住地位的情况下。二人商议后,想出了借腹生子的方法。随后在二人的计划中,李氏顺利得到了宋真宗的临幸,并诞下了一位皇子。这位皇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虽然李氏诞下皇子对外宣称是刘妃所生。但是当事人毕竟都很清楚,李氏也因诞下皇子地位得到了提升。可见如果刘妃真是有意,坑害李氏,李氏也许不仅不会提升地位,还会遭遇杀身之祸。

宋氏记载:“(李氏)已生仁宗,封崇阳县君。复生一女,不育,进才人,后为婉仪。仁宗即位,为倾容,从宁永定陵。”

仁宗虽是李氏所生,从小却由刘妃并与杨淑妃一同视养。在此期间,李氏毫无怨言,直到明道元年,1032年,李氏病重,当时已经是刘太后的刘妃将他晋封为宸妃,并遣太医前去视望。册封当日李宸妃逝世,享年46岁。李氏终其一生,虽为天子生母,却未有一天以天子之母而自傲。

虽然这件看起来,已经随着李氏的去世,随风而去了。但是最终还是被人拔了出来,这个人就是燕王赵元俨。明道二年,刘太后去世后,燕王向宋仁宗告发,仁宗非刘太后所生,而是李宸妃所生,并且皇帝的生母李宸妃是死于非命。”

听到这个消息的仁宗非常伤心,不过谣言总会有攻破的那一天。在仁宗给生母李氏更换棺材时,发现李宸妃的容貌仿佛生前,帽子和衣服和皇太后一样,尸体也用水银保养得非常好。仁宗感叹地说:“人言怎么可以信!”

在此之后燕王被处置,仁宗更加对刘家尊封更胜往昔。庆历年间,仁宗改生母李氏谥为“章懿皇后”,与刘太后一同升祔太庙。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狸猫换太子的原型。

我们现在做一下总结,李氏因刘氏而进宫,又因刘氏诞下皇子,地位得到提升。虽然没有体会到一天的天子之母的身份,但是以李氏当时的身份,肯定比做尼姑和侍女强很多。虽然历史上的李氏到底是不是为了报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李氏是实实在在地的苦命人。虽然在史书上给出来的,最直观的感觉,以及后来仁宗开棺后的种种表现来看。

事实也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但是与其说李氏是为了报恩,不如说是出于无奈。身在皇宫大院,处在封建社会,诞下皇子,坐上帝妃,是她的幸运。母子分离,直到去世都未母子相认,毕竟是十月怀胎所生,岂是三言两语能够形容。难道这不应该是李氏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吗?对此你又有什么看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杀女确有其事吗?她真的会这么的残忍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杀了多少小人,武则天杀子杀孙,武则天杀了几个儿女

    首先,旧唐书没有新唐书、资治通鉴才有,且细节越来越丰富,这个是从逻辑上认为不合理!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把各种有的没的罪名都写上了,却没有杀女这一条,足以说明骆宾王时代,所有舆论、风闻、民间传言都没有武则天杀女这个说法,那时候都是几十年后了,当事人都快死的差不多了。再那之后才爆出来的杀女之说,那么显

  • 武则天被选为皇后,不仅仅是长得好看,还有她身上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杖责皇后,武则天秘史皇后火烧寝宫,刘晓庆版武则天皇后母亲是谁演的

    武则天在14岁的时候就被征召入宫,被李世民封为才人,还赐号“武媚”,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武则天就得到了李世民的宠幸?难道只是因为她长得很美?当然不只是这样,武则天能够迷倒李世民.李治两父子,容貌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武则天也没有那么的清新脱俗,毕竟皇帝的后宫是美女如云嘛,光靠美貌肯定是不

  • 朱棣造反胜利后,意外发现一道圣旨,放声大哭:父皇你害的我好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称帝后,选了朱标做太子,可惜天不遂人愿,英年早逝的朱标先朱元璋一步而去。朱标死后,朱元璋没有在其他儿子当中选继承人,而是选了孙子朱允炆继承人,这间接地引发了后来的朱棣与朱允炆的叔侄争斗。朱棣造反攻入南京城后,没有找到朱允炆,只找到了朱允炆留下的一道圣旨,朱棣看了圣旨后,边痛哭边埋怨起了父亲朱元

  • 唐朝灭亡时究竟有多惨?2位皇帝被杀,30位官员尸体被抛入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死得最惨的人是谁,唐朝灭亡时的场景有多惨烈,唐朝灭亡后的大事件

    曾经的东方一霸 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封建王朝当属唐朝,在大唐盛世时期,八方朝拜,俨然将唐朝当做东方,乃至世界最强盛的国家来敬重。唐朝的皇帝很开明,广邀天下贤士来京,不论出身不论国籍,只要有才,能为大唐做贡献,都能留下来工作生活。至今人们记住的都是大唐繁荣时候的景象,却对它灭亡的惨状,没啥印象。实际上,

  • 【海上】赵孟僴之行与赵孟頫之变——上海两千年人物考之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赵孟頫干过一件毕生绝无仅有的大事:一介书生,出手一击,最终竟成功促使当朝丞相、权倾一时的“奸臣”桑哥轰然倒台,入狱被诛。朝野震动。更一反常态的是,紧接着他又一改仕元之初的热切与主动,坚决请辞高官,坚决远离京城,而且从此毕生寄情于湖山书画佛法。人生骤然急转弯。而细察可见,就在这之前,与他同为宋室王孙的

  • 南宋算到1279年,而明朝只算到1644年,为什么南明不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而自从弘光帝登基,大江以南就仿佛进入了一个荒诞扭曲、支离破碎的世界,诸人之鄙谬、诸事之板荡,令人积郁于胸,无可宣泄。至少从心理上,很难将南明归入明王朝的生命周期中。不说领土完整与群众基础,唐桂之争,表现了行政系统的分裂与脆弱;始终没法站稳脚跟,国防系统孱弱。中国历朝都是如此,哪怕南北两宋时期汉族与少

  • 唐玄宗是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玄宗,历史禽兽不如的皇帝,中国十大明君和十大昏君

    唐玄宗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他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将大唐推向最鼎盛的时期,后期,他确实有懒政,特别是杨贵妃进宫以后。经济上逐渐出现腐败。天宝14年,全国军队54万,49万驻扎在边疆,导致唐朝内轻外重,中央集权出现衰落。终于导致后来的安史之乱。宠信宦官,给唐朝宦官乱政产生极大

  • 唐朝十大文物,是哪十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全国唐朝文物排行榜,唐朝官服文物,唐朝的四大珍贵文物

    1、唐兽首玛瑙杯唐兽首玛瑙杯,产于唐朝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此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被评为国宝级文物。唐兽首玛瑙杯兽首圆眼、大耳、双角,其形似牛非牛,目视远方,眼神

  • 唐朝灭亡后是怎么演变成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历史上大唐灭亡的时候正是华夏大地藩镇林立的时候,各个割据势力征战不休,与汉末的群雄逐鹿、西晋末年的民族大混战极其的相似。但是最终演化成为了五代十国,要比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更加混乱。五代十国时期的出现,可以说是唐朝灭亡之后的一个历史产物。理论上说,古代王朝灭亡之后,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

  • 宋朝风雅何处寻?这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值得观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农民发现的小碗,是一只北宋年间的金边玛瑙碗。玛瑙这种物品,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被人们发现,并被简单打磨,用来祭祀神明。春秋时期,人们开始将它视为财富的象征。汉魏时期,随着玉器的盛行,玛瑙器的品类有所拓展。盛唐时期,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更为频繁。来自西方的商人带来了玛瑙原石,工匠们也开始使用脚踏式的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