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王朝做错了什么,导致三国时都不敢造次的少数民族肆意南下?

西晋王朝做错了什么,导致三国时都不敢造次的少数民族肆意南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69 更新时间:2024/1/19 9:18:03

西晋之后的百年乱世算是一个非常不堪回首的时期,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战乱当中。但人们奇怪的是,在西晋之前的三国时期也正值战乱,但后世横冲直撞的北方少数民族,在当时根本无法染指中原。

事实上,他们之所以无法南下,很大原因是当时中原地区的猛人太多,他们根本不敢侵扰。但不可思议的是,结束了名将如云的三国割据时代、基本统一三国的西晋王朝,似乎一下进入了名将空档期。在北方少数民族面前,中原王朝居然还没出现什么力挽狂澜的名臣名将,西晋政权就以极快的速度崩溃了。莫非中原地区的英雄都在三国时期被打光,以至于后来无人能打?

西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感很低。也难怪,如果从司马炎在公元280年灭掉孙吴、重新统一中国开始算起,到公元316年长安失守,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为止,西晋国祚也就37年。在这点时间里,西晋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能让人记住的东西。终结英雄豪杰辈出的汉末三国乱世、重新统一中国的居然是这样的朝代,提起来不免唏嘘。

东汉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国力日渐衰落。不过,各路割据军阀依然保持了相当强的组织性和凝聚力,这一点在对外战争中尤为重要。以在边疆的军阀为例,董卓所部是汉军精锐西凉军,这些精锐部队在长期跟匈奴、鲜卑、羌等外族的交战中,培养出了一流的战斗力,这也是董卓胆敢犯上作乱的本钱。董卓死后,继任的马超更是一员勇将,多次击败乌桓等敌军。

影视剧中的马超。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除了西凉军,三国非主流势力、幽州军阀公孙瓒,也靠自己的军队多次击败鲜卑、乌桓,威震一方。

曹操也是一把好手,在击败乌桓主力后,还相继收服了匈奴和鲜卑等少数民族。在南方,蜀汉诸葛亮收服孟获,孙吴诸葛恪收服山岳人。

这些三国时代的人物,并不是简单的军头,而是受过正规训练、有丰富战争经验的正规部队。此时的中原王朝虽然已支离破碎,但作为政府军和前政府军的军阀,他们依然拥有对周边外族的军事优势。整个三国时期,内部虽战乱不断,但是外敌也根本没有染指中原大地的机会。

这一切的转变,发生在西晋建立之后。

西晋立国,大封王爵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攻灭东吴,中国重新归于一统。中国历史上,能够做到大一统的王朝,都有着强大的向心力,但西晋却非常特殊。按正常历史规律,大一统王朝在立国之初,会通过集中权力、打压地方豪强以稳固政权;同时要休养生息、整理土地秩序来稳定社会;最后还要在四方建立稳固的威信,阻止可能的外敌入侵。西晋的神奇之处在于,他们几乎在以上每一个方面都开了历史的倒车,还都是“恰到好处”地做了最不该做的事情。这些昏庸的举措不但毁掉了好不容易得来的统一秩序,还给周边少数民族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影视剧中的司马炎。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比如,西晋王朝建立的一开始,晋武帝司马炎就开始大封诸侯王。他在位期间,一口气封的诸侯王多达27个。更重要的是,封王也就封了,还把军事经济政治大权一并封给了这些诸侯王,这就给日后的动荡埋下祸根。

有人奇怪,为什么司马炎要分封这么多诸侯王,他会不知道这其中的隐患吗?实际上,司马炎确实经过了深思熟虑,吸收了前朝的经验教训才出此政策。只不过,司马炎完全搞错了前朝的问题所在。司马家之所以能够上位,是篡夺了曹魏的江山,而曹魏之所以失败,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宗室内斗,严重削弱了自身的实力,这才让其他的世家大族有了觊觎权力的机会。最后,司马家在其他世家大族拥护下造反,曹魏集团领导曹爽无力反抗,被司马家一举拿下。这个教训摆在了司马炎面前,但他的方向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认为曹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分封自家人去做诸侯王,这才导致了最后关头连个能救他的人都没有。于是,吸取“教训”的司马炎,在西晋立国之初就大封同姓诸侯王,还给了相当大的权力。

同时,司马炎此举还有防范其他世家大族的意思,毕竟其他世家大族可以拥护他们,就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但是,权力的分散造成了地方诸侯王事实上的割据。割据必然会产生矛盾,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内乱不可避免。当中央实力比较强时,地方的割据势力还不敢轻举妄动,一旦中央力量被削弱,可就不好说了。

果然,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皇太子司马衷即位。这位说出“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引发了 “八王之乱”。在这场惨烈的内乱中,中原大地的主力部队被消耗殆尽,为了弥补自己的军力不足,造反的诸侯王又主动引北方少数民族的兵马来为自己助战。很快,这些北方少数民族发现,他们恐惧已久的中原军队,已经越来越衰弱不堪。在这些深陷的眼窝和异色的瞳孔里,看到的是长安洛阳的繁华富裕,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尽的锦衣玉带,婀娜多姿的百媚千娇,还有不堪一击的世家大族的公子哥。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虽然眼馋中原的富裕,但仍忌惮西晋的军力。

影视剧中的司马衷。来源/电视剧《乱世妖后》截图

土地兼并,迅速恶化

除了大封同姓诸侯王外,西晋另一个著名的政策就是所谓的“占田制”。当时,曹魏的“屯田制”已经崩溃,各世家大族拼命兼并土地,社会上流离失所的人数众多,且荒芜土地无数。“占田制”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在保证世家大族利益基础上,对流民进行安置。

影视剧中的曹魏屯田。来源/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截图

比如,西晋制定了详细政策,规定世家大族的土地面积。据《职官志》记载:太宰、太傅、太保和一品大员,给菜田10顷,田驺10人,二品大员则给菜田8顷,田驺8人;光禄大夫、尚书令等,给菜田6顷,以此类推。同时,在占田制下,西晋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刺激人口在当地生产作业,鼓励农民开垦荒芜土地。这一政策在实施初期还是起到了恢复生产的作用,《晋书·刘颂传》记载:“年用数万人,豪强兼并、孤贫失业。颂使大小戳力,计功受分。百姓歌其平惠。”

然而,政策的副作用很快显现出来,占田制在暂时刺激了经济发展后,犹如癌细胞一样开始在社会中蔓延,最大的问题是,占田制本身就是西晋朝廷跟世家大族妥协的产物,而实际上,朝廷根本没有足够的权力来束缚世家大族。

不受约束的世家大族往往利用各种方式继续兼并土地,在西晋初年、地多人少的时候,问题还不是很明显。随着土地被划分完毕,接下来的土地兼并开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兼并土地往往意味着大量流民的出现,接下来的日子里,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给西晋王朝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在不停的镇压战争中,本来已被“八王之乱”严重消耗的西晋军队,又被进一步削弱。

在西晋危机四伏之际,北方的问题也越发明显。当时,大量北方少数民族被引入中原参站,这也成了西晋噩梦的开始。

三国时期,为了填补战乱引起的人口缺失、劳动力下降问题,曹魏安置了许多少数民族在边境一带。后来,曹操为了对付蜀汉,更是把大量北方少数民族引入关中地区。到了西晋,这些人早已在关中地区站稳脚跟,并有割据之势。

当时,一些西晋的有识之士认为,这些人实力强大后迟早要出事。比如,江统《徙戎论》就指出:“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

可在当时,无人真正重视这个问题。主要原因还是三国后人口损失巨大,实在是需要劳动力填补空缺,更何况,还能满足世家大族聚敛财富的需要。既然能创造价值,管他是什么人,统统都可以利用。再加上当时西晋朝野都觉得自己兵力强大,北方少数民族不足为惧。

影视剧中曾经为晋人奴隶的石勒。来源/纪录片《故事中国》截图

如此一来,他们开始在西晋的眼皮子底下不断积累实力,在学习中原文明的过程中,也开始越来越有组织,手中的武器也越来越精良。直到后来,包括南匈奴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组织力和凝聚力已经不下于中原王朝,且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此时此刻的北方少数民族大军,已经蜕变成西晋军队难以抵御的劲旅了。他们虎视眈眈,时刻盯着西晋的一举一动,安静的等待合适的机会。

文恬武嬉,自甘堕落

西晋在一片危机中开始了历时十年的“太康盛世”,却也埋下了祸根。在这个只属于世家大族的太平日子里,西晋那些自以为坐稳位子的王公贵族开始了“放飞自我”之路,最为著名的就是世家大族之间的斗富。以“名留史书”的石崇和王恺斗富为例,二人的斗富极为离谱,一个用饴糖洗锅,另一个就用蜡烛烧火;一个用紫纱做步障,一个就用锦做步障;一个搬珊瑚树炫耀,一个就把这个砸碎,再赔好几个珊瑚树……类似的斗富不仅限于这二位,西晋时期,炫富已蔚然成风,在这股风气之下,能培养出什么废物公子哥也就可想而知了。

佚名《石崇锦帐图》轴 局部。来源/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除了斗富,西晋在人才选拔机制上也有严重问题。整个西晋时期,所有的升官发财之位被各个世家大族牢牢掌握,几乎垄断了全部的向上通道。以西晋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为例,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所谓“德名俱高”的人物。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人才调查表,在调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再由吏部统一评估后进行分配。九品中正制的实行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把世家大族统统纳入国家机器中。但是,这种方式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在一片奢侈萎靡的生活中,推举上去的“人才”,自然大多是绣花枕头,国家官僚机器逐渐变成了一坨废铁,平时还能平稳运转,到了生死关口,基本筛糠。

西晋王朝在自己的文恬武嬉之下,危机逐渐积累。达官显贵依旧在斗富、吸毒、玩女人,毫无危机意识。最终等到“八王之乱”和农民起义后,整个西晋王朝已经陷入风雨飘摇之中,此时的世家大族和王公贵族依然毫无警惕地过着逍遥日子,或是忙着吸毒,或是忙着写诗,对真正即将到来的风暴毫无应对之策。

在多种情况的叠加下,历史这驾“马车”周围掀起了一场完美风暴,直接导致中原王朝第一次被外敌入侵打崩。

很快,那些平日看上去不起眼的少数民族看中机会、群起造反,杀入中原大地。从南匈奴制造的永嘉之乱开始,长达数百年的乱世造成了无数人间惨剧。平日锦衣玉食的王公贵族完全没了抵抗的能力。比如宁平城之战,十几万晋军被匈奴人石勒轻易歼灭,数十位宗室悉数被俘后惨遭杀害。令人心寒的是,在社稷大厦将倾之际,汉末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的中华大地,竟已充满了唯利是图、勾心斗角、厚颜无耻的小人。平日或是高谈阔论,或是放飞自我,或是与世无争的世家大族,不但没有出现文韬武略的名将和谋臣,反而出现了各种不是临阵脱逃就是束手就擒的废物。这些人在动乱年代毫无疑问的成了被血洗的对象。

当过宰辅的王衍,四处钻营,无耻背盟,眼看大事不妙,临阵畏缩辞官逃跑,被羯族首领石勒杀死。死前他曾哀叹——“唉!我们即使不如古人,平时如果不崇尚浮华虚诞,勉力来匡扶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

西晋灭亡后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个政权。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代“牛李党争”,背后真的是贵族与寒门的争斗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场安史之乱,让繁盛的唐朝日渐衰落。尽管唐朝曾有中兴的机会,但是藩镇、宦官、朝中大臣内斗和民乱四大因素,让复兴成为昙花水月。其中,朝中大臣的内斗,即“牛李党争”,持续四十余年,贯穿三朝,成为中国史上著名党争。牛李双方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仅为一己之私,视朝政如同儿戏,推动本就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灭亡。

  • 康熙除鳌拜成佳话,为他生平伟功之一,雍正为何敢为鳌拜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约1610年—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算是清朝的三代元老了。鳌拜出身将门,武艺高强,从皇太极时就为清朝四处征战,可谓是战功卓著。他曾参加过著名的松锦之战,也曾攻克过皮岛,因为作战勇敢,成为皇太极最为信任的将军,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勇士)。由于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而且在拥立顺

  • 太平天国:清政府统治腐败,反清的他们又是怎么剥削百姓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这场农名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争议的,当时因为清政府统治腐败,百姓饥寒交迫求生困难,所以在洪秀全的鼓动下很多百姓都愿意跟他起义,那么他就真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安定生活吗?很显然,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并且太平天国所崇尚的美好口号:“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人不受

  • 陕西历史博物院,一笔带过魏晋南北朝(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 著名的五胡乱华的时期就是发生在这一段时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奠定今天我们民族的主体。因应 丝绸之路 的贸易,大量的骆驼商队出现,横跨欧亚的戈壁荒漠,驼队带去生丝等产品,也带回来西域的各种文明。这一展品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北周的 中亚 贸易部长和宗教事务官员,一个叫

  •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持续14年的农民起义,对百姓来说是福还是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洪秀全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有人说他只是为了自己,也有人说他的太平天国是邪教。那么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底算不算邪教呢?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咱们通过洪秀全的所作所为就可以有答案了。洪秀全攻入天京之后,他的变化是非常大的,甚至还在天京城内大肆屠杀了很多当地百姓,就算是对清政府的报复行为,也没有必要残杀无辜

  • 司马懿做了件事,300多年后,坑死了隋朝,害惨了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辽东地区的统治者公孙家族对曹魏一直以来都是时而降服,时而背叛,但由于公孙家始终没有触碰到曹魏的底线,所以曹魏对其也就没怎么在意。可自从公孙渊继任辽东太守后,不但藐视曹魏,自立为燕王,还私通东吴,正是因为这一系列举动,曹魏才对其动了杀心。公元238年,魏明帝命令司马懿率4万大军讨伐公孙渊,最

  • 大明湖的蛤蟆不会叫?全因乾隆一道圣旨,200多年仍然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都是济南以外的人所熟知的事情,实际上济南大明湖的特殊之处与一种两栖生物有关,它就是蛤蟆。很多人会感觉不解,蛤蟆这种遍及全球的生物,是有益人类的小动物,为何济南大明湖的蛤蟆就不同呢?你先别急,听我往下给您讲。大明湖的蛤蟆不会叫!所以历史上才有“蛇不见,蛙不鸣”现象。清朝《历城县志》记载:湖(指大明

  • 和袁守城打赌的竟然不是泾河龙王?那魏征为何要砍他的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原标题:和袁守城打赌的竟然不是泾河龙王?那魏征为何要砍他的头?

  • 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为什么能硬生生的持续14年之久才被剿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太平天国来,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虽然太平天国只是一场反对清政府的农民起义,但是这场农民起义可不简单,不仅发展迅速而且还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别看掌控范围并不是很大,但是也足以让清政府为之颤抖。即便是说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农民起义,估计也不会有太多人会感觉说的有夸张的成分,那么说到这里咱们

  • 贺知章和李白喝酒,没钱付账,贺知章的反应真的好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第一旅游博主李白,因为诗写得好,人长得帅,还会剑术,武艺高强,在全国各地有不少粉丝,遇到没文化的粉丝喊喊“WC,好帅!”“尼玛,好有才!”李白也不当回事。如果遇上大自己42岁的爷爷粉贺知章(此时84岁),身居高位,德高望重,用自己的声望邀请李白一起喝个酒,面子还是要给的。贺知章见到又帅又有才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