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武照赞赏上官婉儿绝非凡骨-《大唐上阳》229
《大唐上阳》第四卷
第五十八章 摄政天后
美中不足的是,依然姿色未减的武天后,觉得李天皇老相得太多了,大髯飘拂不说,脸面灰暗,腰肢不展,让人从心里疑惑:天皇老矣,尚能饭否?
武照百般准备、充满期待的榻上作业,也基本上是失望的。
曾经的生龙活虎已然遁迹,武天后不停地擂鼓助威,李天皇派出的将军幽默可笑,似乎想表现几个花样,没承想入阵不久,未见怎么冲突厮杀,便已垂首投降,软不拉耷,柔若无骨。把个武天后气得咬牙切齿,徒唤凄凉。
229
唐朝西域边境,由于吐蕃的骚扰侵犯,长期不得安宁。
唐军进攻,吐蕃退回去,唐军歇气,吐蕃又打过来,往复循环,似乎没有休止。
唐军远征西域,中土兵士不善骑马,不会辨别方向,在荒原上觉得没有着落。
吐蕃一旦发现唐军破绽,便发动进攻,眨眼间势如破竹。
告急奏文,求援表章,不断传到大唐朝廷。
吐蕃以前的大酋长松赞干布,和印度尺尊公主、东土文成公主都没有生养后代,据说妃子蒙氏生了一个儿子是松赞干布的,不知真假——不知到底是不是松赞干布的,或者不知有没有这个儿子。
反正,松赞干布死后,儿子没有继承权力。其侄子贡日贡赞之子,也就是其侄孙芒松芒赞,继任了酋长,吐蕃叫做“赞普” 。
芒松芒赞患有重病,唐朝仪凤元年,也就是去年,由其儿子赤都松赞代位酋长。这个赤都松赞才刚六岁,一应军政大事,由其大相论钦陵和赞悉若操控。
论钦陵的吐蕃名字叫噶尔·钦陵赞卓,赞悉若的吐蕃名字叫噶尔·赞悉若多布。这两个家伙都是战争狂人,酷爱打打杀杀,联合西突厥残余势力,屡犯唐边。
吐蕃甚至派遣了一个武装使团,驻在四川盆地边缘,派遣凶相毕露的使徒送给唐廷最后通碟,以傲慢的口吻要求李治和武照把小女儿太平公主嫁给吐蕃患病的酋长芒松芒赞。如果唐廷接受这个条件,吐蕃就答应讲和。
可能,吐蕃人想的是,唐廷小公主嫁给吐蕃的病酋长,一“冲喜” ,病就会好起来。
其实,吐蕃不光通讯落后,使臣在外,连基本的徒步联络也没有,不知道病酋长前不久已经死去了。
李治严词拒绝。吐蕃使者听说唐廷实质上是天后在摄政,便要求到东都洛阳,面见天后,陈述娶亲的外交要求。
吐蕃使者到了洛阳,觐见武照,重复其请,武照大怒,斥责道:“如此缔结和约,断无可行之理。尔等早早死心,归降唐朝,否则大军碾压,悔之迟矣。”
唐廷随后征募关西陇上多州兵员,尤其是善于骑射者,持续发往西域,充实作战力量,势欲挤压吐蕃,逼其缩回拉萨一带地方。
“仪凤二年”此时,太平公主李令月一十二岁。
李令月是李天皇的第四个女儿。在她之上,有三位公主。大的两位,是经前故太子李弘说情下嫁权毅和王勖的义阳、宣城二公主,她们都是萧淑妃生的。第三位,是武照所生的幼时暴毙夭折的安定公主。
故而,事实上太平公主等于武天后的独生女,又是中年以后所得的“老幺”女儿,自然备受宠爱。
历史记载,太平公主“阔额” ,倒三角形脸,皮肤粉白,从容貌到身材,都特别类似乃母武后。个性也非常相像母亲,聪明伶俐,胆大心细,随机应变,招数离奇。武照对近身侍女们说:“此女类吾。”这孩子像我。
武后宠爱太平小公主李令月,比宠爱皇子们多了无数倍,名副其实当成了掌上明珠。
这么一个才貌双全、粉嫩如花的女儿,才十二岁,嫁给远在天外的蛮族酋长,魔鬼人物,不等于把美玉丢进粪坑,鲜花插在牛屎上吗?
吐蕃无礼要求,绝对不能答应。
吐蕃相臣摄政,居然敢提出这样野蛮无理的要求作为讲和条件,说明其实力不容小觑,也让太平公主蒙受了一种拂之难去的晦气。为了消除灾邪,武照安排小太平公主进入“女冠之道” ,成了一个女道士。
和尚,是佛教人士,道士,是道教人士,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头发观” 。
佛人认为,头发包括胡须是烦恼之源,应予剃除,道人认为,头发和胡须生于天然,长于天然,应该好好保护,封山育林,梳成独特的发髻,再整个方形的道帽,戴起来。
道人身穿青蓝色宽袖衣服,脚蹬轻便布鞋。
如果太穷,备不起行头,那就“嬉皮”一点也无大碍。
地位较高的道士,所穿的法服叫“太上化衣” ,也是相当豪华的。
太平公主作为女道人,所穿是以丝锦织成的华丽道服。头上戴着黄金道冠,以红玉、碧玉、珍珠、翡翠等作为装饰。
女道士头上戴着特殊的道冠,故有“女冠”之名。
太平公主成为女冠,是名义上的,没有送进任何一座道观去“修行” ,仍在宫中生活,和以前没有两样。
李令月只有十二岁,穿戴起道家的一套,娇小玲珑,像小演员一样可爱,像蓬莱山头的小仙女一般有味道。
太平公主的府第,叫领政坊,也改名了,叫“太平观” 。
前宰相上官仪因帮助李治罢黜皇后武照失败遭到诛杀,他的孙女,当时年仅一岁,由母亲抱着,一起进入掖庭宫的上官婉儿,这时候十三岁了,亭亭玉立,鲜嫩如花。
上官婉儿的祖父和父亲都受了死刑。
母亲小郑,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宰相上官仪家的年轻媳妇,过惯了优裕日子,刚进掖庭宫做奴婢的时候,受不了辛劳和悲苦,尤其厌恶和反感后宫奴婢的身份。但是,小郑除了抱着怀中的小婉儿暗自饮泣之外,又有什么办法呢?
时间流逝,习惯渐成,小郑最后慢慢地看开了。
既然天命如此,不再悲叹自苦吧。
幸好上官婉儿是个女孩子,若是男儿,一定会被流放岭外,那么弱小,会死在路上。即使侥幸保住一命,长大成人,这辈子也绝不可能有再见母亲的机会。
正因为上官婉儿是个女孩子,才能够留在身边。尽管掖庭奴婢困苦劳碌,母女还能够厮守在一起,度过日日夜夜。
小郑在情绪上认可了,顺从了命运,反而感谢上苍的安排。
女儿上官婉儿是她做母亲的精神寄托,生活希望,女儿能顺利成长,使她苦中有了乐趣,熬过漫长的岁月。
掖庭宫里,大人们彼此竞争,勾心斗角,不少人对上官婉儿这个弱小的女孩儿,这个聪慧的女孩儿,这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女孩儿,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喜爱。尤其是那些没有男性无法生育的女人们,以及生理上无法成为父亲的太监们,在特殊的喜爱感情中,婉儿成为大家呵护的小对象,顺利地成长。
上官婉儿从小记忆力超群,母亲小郑学识和教养都很高卓,亲自担当女儿的家庭教师,启蒙开悟,遍教群书。
小郑的知识教完了,上官婉儿和掖庭其他使女,同去宫中的习艺馆,跟博士女官学习各种知识。
进入习艺馆的上官婉儿立刻崭露头角,成为博士女官们的得意门生,她们长久没有带过令人惊喜的学生,上官婉儿是第一个。
经书,史籍,甚至书法、算学、吟诗、作画、弈棋、弹琴,以及宫廷礼节,这个出色的女孩儿均有骄人的成绩。尤其做诗,更有非凡的才能。
教学乐趣和教学成就空前巨大,让博士女官们觉得眉毛高三分。
上官婉儿的优秀,不久就传到武天后的耳朵里。把她召来,试她一试。武照这样想。
上官婉儿蒙天后所召,要去觐见了,掖庭局特地为她准备了一套制服。上衣,裙子,胸前还挂上了领巾。头发的样式也和一般宫女不一样,梳的是双髻。
打扮好了,小婉儿俨然一匹年轻的羚羊,敏捷地到处走动,人人叫好。
武天后已是实质上的朝廷主人,加之其脾气凛冽,第一次觐见的人,慑于威严,即使堂堂正正的壮年男性,也难免有几分畏惧。可是小仙女上官婉儿一点都不害怕,举止大方自然,又都合于礼法。
在掖庭宫婢间长大,居然有如此胆识,以及端正、优雅的举止,实在出人意表。
测验上官婉儿的学识程度,提出相当高深的问题,她也能琅琅作答,毫不迟疑,像嫩竹一般直爽,且于柔软之中又蕴藏着不凡的智慧。
武照平素在朝廷听到大臣们的说话,反映的是他们的头脑简单、反应迟滞,听入耳中的是高谈阔论,或者老掉牙的废话。在内宫服务的侍女们呢,多半其蠢如猪,其语言粗鄙低下,让他们簇拥着,既无趣,又厌烦。
眼前的上官婉儿,比想象中还聪明伶俐,甚至比在小太平公主身上感受到的惊喜还要多,当然,太平公主小姑娘小着上官婉儿一岁呢。
执笔写字。上官婉儿的书法,强劲、雄浑,不似出自少女之手。
武照掩不住内心的兴奋,极为赞赏,暗自慨叹:“此女绝非凡骨。”
如果把这名少女留在身边,悉心指导,培养成有用的秘书人才,日常庶务一定能处理得更为迅速、妥善。
另外,武照“爱才若渴” ,也想尽量让自己喜爱的上官婉儿更好地学习、充实,绽放她应有的光芒。
于是,武照立刻命婉儿离开掖庭,充任见习秘书,“常侍天后之侧” 。
对于上官婉儿的母亲郑女士来说,女儿成了天后的工作秘书,当然是意外的荣耀。
从此以后,不能和女儿住在一起,难免孤独寂寞,但一般家庭的女孩儿,到了这样的年龄也差不多该出嫁离开母亲了。这样一想,便全成幸运的感觉了。
那么,郑女士惟有祈求上苍,保佑女儿有远大而辉煌的未来了。
~
巴黎雷欧:找到自己的人生平衡
巴黎雷欧:优越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