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说的是晋惠帝司马衷一次在华林园听见蛤蟆叫,问侍从说:“这叫唤的东西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侍从们说:“这东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到了天下灾荒的年岁,百姓饿死,司马衷竟然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两个小典故,足以看出腐朽昏庸、荒淫奢侈的封建帝王不关心民生疾苦、不顾百姓死活的丑恶嘴脸。
近段时间,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某藩火了!原因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民可以在县城买房住,然后开车去农村种地”、“公摊和预售制不应该取消”等等。这些奇谈怪论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不是不想去县城买房,而是没钱”、“更应该做的是把房价降下来”、“建议你最好不要建议”。
当有网友说他不了解当下农村、农民、农业的现状时,他又以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他说的这种情况在他身边已经很广泛的存在为由,理直气壮地予以反驳!
高层领导人早就说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好日子谁都想过,关键是农民兄弟是否具备过上好日子和幸福生活的经济实力!
董主任说的已经有农民兄弟在城买房安家、开车回家种地等也可能是实情,也就是说,确实有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农民,早在他建议之前,就已经进城买了房,在城里安了家 ,成了“两栖人”,拥有了“农民”和“城里人”的双重身份,过上了既拥有农村的宅基地、责任田、山林和集体经济分红权等丰富的生活资源,又拥有城里人可以享受的一切资源的“幸福生活”!
但是,董主任应该明白:别说你只是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最多也就是在上大学以前在农村生活的十七八年),你就是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可你身边才有几个人啊?而中国现(2021年)有14.13亿人口,依然还有5.56亿的农民,占总人口的39.35%。
董主任现年55岁,山东人。我和他同龄,西邻省人。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经济条件可能比我们这里好。我24岁离开故乡,三年后来到县城生活,至今已有28年。进入新世纪,我所在的县城在本地区经济条件还算是比较好的。现在县城房价普遍在5000元左右,在我们这里,现在的年轻人要结婚,首先要过的第一关 就是,姑娘家要你在县城买房。所以,多少为人父母者倾其一生努力,把所有积蓄拿出来,能在县城为儿子买一套房子,为儿子娶上媳妇,完成在他们看来为人父母应该完成的任务,即便自己再苦再累再辛酸,也算心满意足、谢天谢地了!要是一家不幸有两个三个儿子的话,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就这样,还不敢指望农忙时孩子们能像董主任想象的那样,开着车回到农村种地收庄稼!——别说自己亲自干了,就是能回去意思意思,帮帮父母的忙,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多的情形是:儿子、儿媳住在城里,父母住在农村老家,过一段时间,父母还得带上蔬菜粮食、吃的喝的用的给孩子们送进城去;而孩子们也心安理得的享受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请现成”生活!
至于开车回老家帮父母种地,那就别想了!因为现在劳动力市场成本高昂,一个多少有点儿技术含量的“大工”,一天少则三四百元,多则五六百元;即便是一个毫无技术含量、只靠出死力挣钱的“小工”,一天至少也得二百元!开着车回趟老家,不算车损油耗,一季秋或一季麦满打满算能卖几个钱?秋头夏季回老家亲自或者帮父母干几天的收入,还不抵自己在外边打几天工挣得多,你说这是何苦呢?
所以,现在有不少农村的居民组,实际上都成了“空心村”!有不少年轻人,承包的土地自己不想经营,能找到下家的,请下家无偿耕种,最多象征性地一年拿个一二百元,目的是保证耕地不荒,不被过来过去的同村人笑话;实在找不到下家耕种的,那就只能撂荒!因为受保护耕地红线的限制,不种庄稼的耕地,也不能植树造林,那样就改变了土地的性质,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至于土地流转,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并不具备流转的条件!——都是靠天吃饭的坡边子地,谁流转它干什么呀?
可能是受了董教授异想天开的影响,今天,在头条看到一个“创作灵感”栏目抛出的一个话题:“农民在家种粮,种多长时间可在城里买套房?”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回答:
——农民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粮食够吃就不错了,还幻想在城里买房子?这不是白日做梦、净想好事吗?想想满眼都是泪啊!还是好好种地,异想天开的事,还是不想为好,省得用脑过度。
——如果是在我们这大山里的农村,最低要到50岁才能全款买房,且只能去长沙城郊买。
——如果不流转其他人土地,不创新种植,不做其他创收途径,单纯靠自己的几亩地,几乎不可能!
——一个农民在家种5亩地,一亩地500公斤稻谷,每公斤3元2角,总计8000元。工资、肥料、农药未计,一般房子100万计,需要125年。
——农民在家种粮买房子,这里要分两个区域:第一是在平原地区,用机械化种上几百亩上千亩地的,也许可以去县城里买房子;如果在丘陵地区,而且是三五亩或几十亩,这一辈子都别想买房子了,因为我是农村人。
——就看怎么种,在哪里种,种多少,这个问题太模糊了,不好评论也不必评论!
所以,笔者以为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某藩教授的想法,还是过于天真、过于理想了!他以偏概全,以身边极有限的少数人的情形取代了全域内5.56亿农民兄弟的现实!这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晋惠帝一样,认为他们饥饿难耐,完全可以食肉糜充饥,遂成历史笑柄!而董主任据说也遭遇了全网禁言,这和前几年他放出豪言,说“一个年过四十的大学毕业生,如果还没有三四千万的身家,你就不要说是我的学生”一样可笑!
我就想问一句:董主任,董教授,你已年过知命,花甲将临,你老人家现在身价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