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左宗棠真是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吗?

左宗棠真是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11 更新时间:2024/2/6 18:44:31

一日,左宗棠在中军大帐处理事务。忽然,帐外一阵喧哗。很快,十几人涌入大帐内……见此情形,左宗棠大惊,这是发生了哗变了吗?当看清带头的几个人后,左宗棠瞬间就明白了,这不是哗变!但却是比军中哗变还棘手的事情……

这些人多是军中的袍哥人物,正在酝酿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起义。左宗棠是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这些人,希望左宗棠带领他们举兵反清。

问题来了,左宗棠真是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吗?且听老王一一给你说来。

袍哥由来已久。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嘉庆时期。清初,反清志士们在福建等地,成立了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经过一百多年的缓慢发展后,势力扩展到了湖北四川一带。为了融入当地,发动基层群众反清复明。天地会同当地原有的白莲教残余势力、本土的啯嚕会,相互融合,相互借鉴,逐渐形成了啯嚕会。

啯嚕会的主要成员是无业游民和破产小工商业者及农民。这些人相互应援,相互帮助,以对抗官府和豪绅的盘剥欺压。鸦片战争后,中国迅速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英法等商人大肆倾销鸦片,白银加速外流,底层农民大量破产,社会危机迅速加剧。这些江湖帮派势力急剧增加,大批人加入了清咸丰同治年间的太平天国等起义中,或加入各地兵勇中混口饭吃。

到清咸丰之前,哥老会这一称呼,就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了。显然,这个称呼比啯嚕会,更直白,更能说明含义,也更有号召力。哥老会的潜在威胁,引起了清廷的重视。曾国藩在创办湘军时,就明确规定:“禁止结盟拜会,兵勇结盟拜会、鼓众挟制者严究。曾国藩尤其强调:结拜哥会、传习邪教者斩。”

起初,哥老会主要在四川发展,然后逐渐向四周扩散。甘肃境内的哥老会,起先在个别人中间慢慢流传。后,随着西北战乱的大规模爆发,甘肃的哥老会也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

清同治年间,西北各地除了一些主要的大城市外,不少地方陷入了战乱中。在湘军攻克南京,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后。清王朝又开始经营西北,平定西北战乱。

1872年七月十五日,左宗棠经过六年的努力,进了兰州城,坐在了陕甘总督衙门的大堂上。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平定闽浙全境后,兴办了一系列新政,准备大展拳脚。谁知,一道圣旨却将他调到了西北,担任陕甘总督。当年,左宗棠自进入潼关起,就带领楚军,以及配属他指挥的湘军、川军、豫军、黔军等近十万之众,平定西北战乱。他从东往西一路督战,由潼关、西安、泾川、定西等地,边打边行,在上任之路上走了六年之后,才进了兰州。

跟随着左宗棠而来的各军,也驻扎到了西北各地。这些兵勇中,袍哥众多。左宗棠说:“楚师千万,无一人不有结盟拜兄弟之事”。可见,驻扎在甘肃(包括宁夏青海)的各军中,哥老会数量非常庞大。

这些哥老会人士,甚至可以鼓动军中士卒,威逼上官,不听指挥,发动叛乱。对此,左宗棠无可奈何地说:“凡官军驻扎处所,(哥老会)潜随煽结。陕甘两省游勇成群,此风尤炽。”

随着陕甘各地的平定,大军面临裁撤精简的情况下,加入哥老会的情况就更严重了。因为,面临遣散的士卒,为了维护自己权益,结果都悄悄加入哥老会。他们互称为哥弟,也被称为哥弟会。甚至准备一旦处置不公,就举兵反清。

在民间传说中,面对军心不稳的情形,让左宗棠忧心不已,于是他授意左右,如此如此行事。

民间传说,一天军中的哥老会(哥弟会)的各路头领,闯入左宗棠的军中大帐内,一拥而上,跪下就拜,口称:“大爷再上,受弟兄们一拜”。就这样,左宗棠就成了甘肃袍哥开山大爷。是不是,有点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意思。

然而,这只是个民间传说而已。不能当真。

据说,左宗棠成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后。赢得了军中上下的拥戴,顺利完成对各路人马的裁撤。为防备清退士卒们的作乱,左宗棠将裁撤的士卒,以百人为一队,遣散东返湖南等地。这些的遣散费,到家时全部发完。每个站点发的遣散费都不同,一般是一个站点到下一个站点之间的路费。这样,既能让士卒们安心东归,也避免了领到钱后,士卒们挥霍一空的状况。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经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经营西北,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他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达到那个时代文人为官的顶峰。

身为大清王朝一品大员,怎么会成为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其实,这是个无稽之谈,是近代人们为宣传而造的势。

左宗棠、曾国藩他们坚决禁止哥老会在军营中流传。湘军楚军中长期查禁哥老会,对犯事的袍哥处置极严。左宗棠曾说:“自顷啯噜变成哥老会匪,军营传染殆遍”“军兴既久,营伍气习多坏”,除军中行军五禁外,哥老尤不可收。

可见,左宗棠是严禁哥老会传播的。但军中打仗需要抱团,且打仗难免互相救援,有事则免受人欺;同时,士卒之间相互扶持,周济衣食。于是,士卒加入哥老会的事情时有发生,也在所难免。只要不发生重大事件。曾、左他们也不愿意痛下狠手。

同治八年(1869)二月间,庆阳绥德大营、杨店大营先后发生哥老会组织的哗变事件。刘松山部和高连陞部被牵连其中。尤其,甘肃提督高连陞在此次哥老会哗变中损失惨重,最终被解散。当时,甘肃提督高连陞所属各部,在哥老会首领前营亲兵丁玉龙的组织下,计划在二月二十八日密谋举事。消息泄露,高连陞紧急搜捕。结果,丁玉龙同差弁邬宏胜、哨长朱德逵、右营哨长蒋宏高、前营什长石文科等密谋提前行动。他们纠集数百哥老会兄弟,在二十日三更,发动兵变,冲入大营。杀死甘肃提督高连陞、营官总兵衔副将杨茂林、提督衔总兵黄毓馥等。这场哥老会的兵变,被迅速镇压了。左宗棠对参与兵变的袍哥处置极严:“叛弁勇丁除阵斩千三百余名外,捕获讯决者计一百八十余名。……所收被胁之勇丁一千五百余名”。仅仅被斩杀处死的哥老会会众就达1500余人。

自绥德事件和高连陞事件后,左宗棠严厉打击军中的哥老会。总兵黄金山的义子黄开榜“以哥匪而充官军”,发生了“纠众为乱,入中卫县城,焚烧衙署”的事件。平息后,左宗棠将黄开榜凌迟处死。右营营官、已保总兵魏绍珍被查出是哥老会渠首,左宗棠当即“将魏绍珍、陶荣贵一并监提,斩首军前”。早在1865年,左宗棠就严禁:各营不准收用此等哥老会人员……犯者立正军法。不仅在军中严禁哥老会传播,左宗棠还推动全国禁止哥老会活动。他的《拿获会匪正法片》奏报清廷,建议下旨在全国查禁哥老会。对军中的哥老会成员,左宗棠也分类处置:实缺类,职位在守备以上的,仍按原来的章程办理;而奏保类,虽被保至二三品但仍为勇丁的,可由各统领讯办。对于普通勇丁,可以悔过自新。很快,清廷发布上谕,同意左宗棠的建议,要求查禁哥老会。

这样一看,左宗棠怎么可能是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呢!所谓的左宗棠是袍哥的龙头大爷,只不过晚清时革命志士的宣传策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晋内部持续不稳导致其只能偏安一隅无法成功被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建国是本不具备继承权的司马睿与世家大族相妥协的产物司马睿本身名分的欠缺以及他创设建康朝廷时世家大族的鼎立支持,使得东晋诸帝在一开始就不是有着煌煌军威的强力皇权。东晋在一开始便是一个必须依靠世家大族军政经文影响力方能维持其统治的政权。弱势的皇帝始终希望重振皇权、强势的门阀始终希望更加强势、弱势的世

  • 雍正篡改和伪造康熙遗诏登基?学者:用不着也没必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去世后,遗诏中指明将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即雍正,但民间一直流传有雍正“篡改遗诏”的说法,即使在这种说法被学者们证明为无稽之谈后,很快又有人提出雍正“伪造遗诏”的说法,信众颇广。人们为什么始终对雍正的继位资格持怀疑态度呢?这一切还要从康熙年间著名的“九子夺嫡”说起。康熙在位61年,一共生了50多个

  • 左宗棠最后的端午节:他真的辞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心血已丧,爱将被害,左宗棠觉得累了20年前,左宗棠在闽浙大地率“楚军”所开始的海防事业、创立海军的事业、打造中国军事工业基础的事业,通通失败了。左宗棠觉得自己已经再无20年,重新搭建起基础。再回想,胡雪岩被破产,王德榜被陷害,刘璈在夷洲也是险象环生,左宗棠希望自己多活几年,为自己的爱将们、曾帮助过自

  • 东晋为士族把持,淝水之战是东晋士族与前秦的对抗,故只有八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一些出生于四世三公家族的豪门子弟,比如袁绍、袁术;一些宗室出身的刘姓子弟,比如刘焉、刘表;一些在地方州郡颇具影响力的士族子弟,比如公孙瓒、马超等人,纷纷割据自立。这么人要么自己就是豪门大族,要么依靠割据地的豪门大族,把割据地变成了独立小王国。虽然后来魏武帝曹操极尽所能地打压豪门大

  • 2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省洛阳市 应天门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 唐高宗曾在此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功能类似北京午门。应天门是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其建制对北

  • 雍正王朝:康熙想让老四做真正孤臣,为何成为不封赏老十三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电视剧距今已有20年之久,可谓是经久不衰,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而他之所以经久不衰的背后,不只是一环扣一环的精彩剧情,使人是拍案叫绝,背后更是耐人寻味的透露出诸多人情世故和职场道理,可以说是寓意深长,使人每次观看都有着不同的感悟。那么今天宋安之来给大家分析一个有意思的剧情,那便是老十三随

  • 隋唐中,有两位猛将曾力杀四门,一个出一个进,谁的难度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怀揣幼子力杀四门的伍云召;伍云召原本是大隋南阳关总兵,其武力值在隋唐十三杰中排名第五。在隋文帝杨坚驾崩之后,身为兴隋九老之首的忠孝王伍建章身穿孝衣,手拿哭丧棒在朝堂之上揭露隋炀帝杨广的六款大罪,而他的这一行为,自然是让新登基的杨广在满朝文武面前下不来台,于是杨广便下令将伍建章敲牙割舌,并且将其满门抄

  • 咸丰帝:抽鸦片饮酒纵欲,为养身体常饮鹿血?四大爱好葬送清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号为咸丰,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是清王朝的第九位皇帝,道光帝的第四子, 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继位前期咸丰帝在潜龙时期,能力资质并不出众,由于先天体质原因,样貌和身体并没有他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訢的好,但咸丰帝异常聪明,懂得避

  • 雍正王朝:老四为什么不顾邬先生感受,非要娶年秋月为侧福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电视剧历经二十年而经久不衰,他的优秀之处在于将现实刻画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不像其他电视剧一般,主角是拥有主角光环,一路上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给人一种打怪升级的感觉。雍正王朝的重点在于突出古代的宫廷政治和人情世故,给人一种有血有肉的真实感觉,诸如说主角雍正一路上也并非是顺风顺水的,像面对江夏镇下

  • 《长恨歌》字里行间对杨贵妃的遗憾与盛唐衰败的绝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本着一吟悲一事的思想,全诗讲述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因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谱写了一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旷世君主与一位家喻户晓的、倾同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