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政的秦国统一战争时期,打了几次败仗?

秦王政的秦国统一战争时期,打了几次败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686 更新时间:2024/1/1 18:24:06

图片来自网络

从秦王政九年亲政之后,到他二十六年统一中国,十七年间,先后兼并韩、魏、赵、燕、楚、齐六国,经历的战争近百,这期间也不是一帆风顺,也是经历过失败与挫折。其中主要的败仗有这么三次:

公元前233年,即政王十四年,赵王迁三年,秦国派将军桓齮率领十五万秦军进攻赵国。赵国派将军李牧率十万赵军迎战。秦军一开始较为顺利,攻克了赵国的平阳城、武城,平阳城位于邯郸南面,武城位于邯郸城的东面,继而围攻宜安城。宜安城位于今石家庄蒿城区,已经到了邯郸的北面,秦军的意图是从东面、北面切断邯郸与其他地方的联系。这次秦军犯了轻敌大意、孤军深入的错误,在宜安城被李牧打败,连带武城、平阳君又全都被赵军收复,秦军战死不下八万,桓齮逃回秦国。更为严重的是,李牧胆大出奇,率赵军骑伍,突然穿井陉进攻太原郡,一举攻克了被秦国已经占领十五年的狼孟城,威逼太原、晋阳,着实将秦国上下惊出一身冷汗。秦王赶紧派军去围堵赵军。毕竟赵国此时实力有限,夺了狼孟之后,也无力去一举进攻太原、晋阳,到了冬季大雪一下,双方战事停顿下来了。这次秦国损失还是很大。

接着第二年,秦国再次起兵进攻赵国。这次一方面派王翦帅军八万去攻取狼孟城,收复失地。另一方面命东郡守赢康率十万秦军继续进攻平阳城,威逼邯郸。在平阳城遇到了赵将李牧。双方在平阳城展开拉锯战,你来我往,互有胜负。王翦收复狼孟城后,就向井陉关发起进攻。井陉关雄险无比,王翦一时间没有进展。于是秦国命赢康帅军放弃进攻平阳城,转向邯郸西面,意图从太行山井陉关东面进攻赵军,与王翦部两面夹击井陉关。赢康部一调动,就被李牧侦知,他先派赵军骑伍在番吾拦住秦军,随之他率赵军大部赶到,对秦军展开夹击。秦军由于带了很多的攻城器械,辎重较多,行动不便,在野战中也发挥不了作用,赢康见状,命军士们将那些辎重如楼车、弩车等全都推倒在地,构建防御圈,阻挡赵军精骑的冲击,力求与赵军打阵地战,指挥秦军奋力抵抗,双方在番吾激战一天,秦军死伤惨重,但至少没有溃败。李牧则见好就收,虽没能将秦军全歼,也可算是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赢康见赵军撤退后,立刻也率残部退回邺城、安阳城,大败而归。

秦国连续二年败于赵将李牧,使得秦王和尉缭彻底认识到了组建骑伍的重要性,从此就暂停了对赵国的进攻,抓紧时间在河套地区组建骑伍,力图用三年时间训练出一支不亚于赵国的骑伍劲旅。三年后,秦国组建起了以羌人羌瘣为主将的骑伍劲旅,再次向赵国发动进攻,又经历二年的苦战,终于打败赵军,围攻邯郸,赵王投降。

在这里想特别说一下尉缭的故事。《史记》中说到尉缭入秦辅佐秦王政,秦王政对他是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说他见秦王政“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而得志亦轻食人。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国尉。这段话显然是司马迁老先生受了入汉后那些恶秦人氏的影响,将秦王政描写成了一个相貌极丑无比、面目狰狞的人,转成白话就是:“蒜头鼻头,鼓眼爆睛,乌龟胸,长手臂,说话声音似豺狼声音,为人吝啬,而有虎狼一样的狠心。”将政王的个人相貌形象丑化得一塌糊涂。将他说得这么丑、这么狰狞,是为了引出尉缭“乃亡去”。尉缭有没有中途想离开政王呢?也许还真有这样的事,但笔者认为,发生这样的事也很正常,君臣之间因为政见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执,那是常有之事,尤其是打了败仗,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时候。此时,政王毕竟是才只有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年轻气盛,心急气燥,也是难免,谁还没有个脾气,尤其是年轻人,更尤其是年轻的君王,一向是一言九鼎,有时候对别人的劝告或意见,一时间听不进去也是正常。也许就是在对待战败的这些领军将军们,要不要处罚,如何处罚上,秦王政与尉缭意见不一,发生争执。说秦王政“少恩”,这点真没有说错,不知他是听了谁的建议,还是他从哪本简书上学来的,还是出于什么考虑,自他亲政后,确实没有见到他对有功之臣的高额封赏,不要说动辄封君赏地,给几座城的封赏食邑,就是按亩封赏田宅,也都是要靠功臣们自己来厚着脸皮请求。转而想,痴迷法家学说的他对败军之将,一定是要处以重惩。而胜败乃兵家常事,尤其是出外征战,没有主场优势,稍不留意,还是容易出现纰漏失误。也许就是在对待战败之将的追责上,尉缭与秦王政发生意见相左,政王要一意孤行,要重惩败军将士,而尉缭不愿看到如此,一气之下,萌生了要离开政王的想法或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说什么尉缭见秦王政一副凶相,就“乃亡去”实在是不足以当真。

秦国第三次打败仗,就是政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李信帅军出征楚国。这一战,一开始秦王政还是希望老将军王翦来当主帅,可王翦开口说要六十万大军才能伐楚,而李信年轻气盛,说只需要二十万大军即可,秦王也被前面兼并韩国、赵国,灭燕国、魏国的顺利,有些盲目自信了,就转而任李信为主将。李信也是有些要故意同王翦这些老将军们比高低,他没有选二年前曾帅军伐楚取十城的王贲为副将,而是选了秦王政十分宠信的蒙恬为副将,两人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领着二十万秦军,大大咧咧地就去进攻楚国了。楚国的疆土宽过二个赵国,地处江淮和江南,江淮地区水网密布,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八百年的历史,也是英雄辈出,人才济济。李信和蒙恬如此轻敌,焉能取胜?李信秦军一开始进攻楚国,很顺利扫清了陈郢(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周边的楚军,围攻陈郢时,才发现陈郢曾作为楚国的都城,占地大,城墙坚固,楚军已囤积重兵把守,二十万秦军用来围攻陈郢虽然够,但却没有军伍来阻击楚军援军。李信和蒙恬商议,干脆放弃进攻陈郢,转而直接向楚国的都城寿郢(今安徽省寿县)进军。两人分兵先后攻下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和寝城(今安徽省临泉县),没想到在从寝城往寿郢的路上,遇上暴雨,河水大涨,秦军受阻。这就给了楚国征调军伍的时间。不久,楚国就组织起二十万大军,由名将项燕统帅迁来迎战李信。李信将失去了突袭寿郢的时机,自己的粮粟供应又跟不上,即刻撤军再回攻陈郢。没想到楚国另一支军伍从蕲城南下救援陈郢,顺带切断了秦军回新郑和大梁的道路。这一来,李信秦军面临两路楚国来围攻,陈郢又一时难以攻克,粮粟运输道路被切断的窘境,李信只得下令秦军径直往西撤退。项燕帅楚军一路尾随追击,终于在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东)追上李信秦军,此刻秦军是人困马乏,粮粟不济,陷于绝境,幸亏秦军将士善战,奋力抵抗,李信和蒙恬仅帅少数残部逃出生天,连都尉将官都战死七人。此战败得不可谓不惨。

好在这时的秦国已经兼并了韩国、魏国、赵国、燕国,实力已经非常强大,经得起这次惨败。秦王政也很快汲取教训,痛下决心征召起六十万大军,恳求王翦老将军挂帅出征,王翦这次是选了蒙武为副将,两位老将稳扎稳打,打败了楚将项燕率领的六十万楚军,楚国一战而衰。

可见从秦王政亲政开始,秦国的统一战争,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是经历过战败挫折,筚路蓝缕,历经艰辛,历经十七年艰苦奋斗,才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宏伟大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冬至大过年?2500年前它是周朝的新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冬至相当于过年吗,周朝的新年,为什么夏商周的正月会改变

    很多人应该听过冬至大过年的说法,但是也变成了顺口溜,为什么这么说却不明就里。趁着此刻冬至的来历,我们来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冬至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个节气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在周秦时代,它显然比今天更被人所重视。因为那个时候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

  • 封神演义,封神之战后,取代纣王镇守朝歌的不是周武王,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武王进朝歌,殷洪殷郊回到朝歌见纣王,封神演义纣王是昏君吗

    在《封神演义》中,纣王有两个儿子,殷郊和殷洪,但是这俩儿子在封神之战中都战死了。难道纣王就此无后了吗?非也,话说西周大军攻进朝歌,纣王自焚。周武王进入了朝歌的皇宫,书中写道:“只见后宫擒纣王之子武庚至,子牙令:‘推来。’众诸侯切齿。少时,众将将武庚推至殿前,武庚跪下。”可见,纣王还有一个儿子,叫武庚

  • 周平王东迁后关中空虚,秦国趁机占据关中,关中为何空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平王东迁与西周覆灭,东周周王室的领地为何变小,帮助周平王东迁的秦国国君

    公元前770年,年仅9岁的周平王在多国军队的护送下,安然无恙地抵达洛邑。东周开始了。然而,随着周平王的东迁,关中的人口在一夜之间锐减。周平王东迁时,关中人烟稀少,分为三部分。首先,在平王迁都之前,就有先知开始迁都。郭、郑诸侯都姓冀,他们清楚地看到关中诸侯不能扩张土地,迁都是为了自己的发展。[var1

  • 周文王为何要废长子伯邑考?封神演义借商纣王之口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文王和纣王关系,贾里村周文王墓,老梁讲周文王完整版

    在《封神演义》中把周文王描绘成一位千年难遇的明主,而商纣王则被称呼为史上第一暴君。这样的描写好像更加容易让人接受,但历史却告诉我们,能成大事者,都绝非善类。唐太宗李世民够英明吧?他可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软禁了自己的父亲。清圣祖康熙不也是为了皇权,和自己的儿子勾心斗角!明成祖

  • 周生如故,平秦王打趣时宜,难怪周生辰如此喜欢你,真是个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生辰的女儿和儿子,周生辰死后北陈多久灭亡,周生辰死前和杨绍的对话

    第四十九集:这厢战事初定,平秦王命人捉拿了那匪首便匆匆赶往南辰王府来。方才他仰头望向城墙处,只见一女子立于周生辰身侧,却并不曾瞧得清楚她那模样。尚未进府,平秦王便笑着唤周生辰名号。众人皆知他便是方才解了西州之围的英雄,便也不多加阻拦,由着他便往府中来。周生辰早已命人替他收拾了别院出来,现下正摆了酒替

  • 周朝尚火德,秦朝尚水德,汉初为什么不尚土德,而仍尚水德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总得来说就是:历史的演变始终离不开五行的相生相克,而且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到了后来,又有一种新的学说被人提出来,就是:以五行相生来确定下一朝代的五行。比如汉献帝禅位给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禅位给晋武帝司马炎,就是一种相生性。有的人可能到现在都还搞不清五行是怎么相生相克的,告诉大家一个秘诀,你只要记住这

  • 周朝君主周昭王为什么要御驾亲征讨伐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争爆发其实周昭王生在太平盛世,并不知道创业如何艰难,在他能享受的同时,他也并不管理朝政。而且当楚国慢慢强大起来之后,周昭王即使无心正事,但也不满楚国。在周昭王的认知下,觉得楚国目无天子,所以才会有这样一场战争的爆发。而且朱昭王在调集了大军之后,踏上了征战楚国的疆土,在周军还没有碰到楚军

  • 纣王能文能武很得人心,他的荒淫无道都是被各方势力给抹黑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评价纣王,为什么说纣王是最后一代人皇,纣王巅峰时期

    帝乙在位26年而崩,少子辛即位。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微子启、微仲衍与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而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帝辛。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所以立帝辛为嗣子。帝乙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

  • 正版秦王是什么样?张鲁一和富大龙一比较,差距太明显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晚期,秦国胜利争夺了周天子36座城池及3万人口,可就在运送九鼎之一的禹王鼎回咸阳途中,秦国大将嬴摎和太子嫡子嬴异人突然疾病,这样的异象让秦王嬴稷忧心忡忡。八鼎既获,秦王稷在他生命的最后五年当中再也没有讨伐周遭列国,他一生的统一天下梦想未曾实现,竟最终没能灭掉一国。重孙嬴政与其母亲赵姬

  • 从夏朝开始为什么说每次改朝换代最为凄惨的就是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朝公主,三分钟看懂夏朝的衰落,夏朝有关历史

    从夏朝开始,每个王朝的产生和覆灭都会牺牲一批人,站起来一批人。如果一个朝代被灭,首先遭殃的就是皇亲国戚,他们会被抓做人质,如果简单杀掉反而是个很好的死法。今天我跟大家讲的就是公主的凄惨下场。当然有些大臣不敢立即篡位,所以就要挟公主和大臣通婚。三国时候的曹操几乎把汉献帝的几个女儿全部嫁给了曹丕。虽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