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幼女被拐14年,父亲找到时已怀孕三月,这个案子怎么判?

清朝幼女被拐14年,父亲找到时已怀孕三月,这个案子怎么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09 更新时间:2024/2/28 12:51:51

清末老照片中的官员审案

清代龙溪知县章某,遇到了一个泉州来的士绅,越境打官司。一般来说,案件都是本地审理,越境的非少。这个案子是这样的,泉州士绅林某,女儿三岁的时候,被乳母带出去游玩,拐走了。这一晃十四年过去了,林某从未放弃寻找女儿,近期有了结果。

原来林某的仆人近期赶庙会,在人群中发现了失踪多年的乳母,于是立刻将其抓了起来,送到了林某手上。林某苦苦寻找了十四年,忙问自己女儿的下落。乳母交待,林女早已经卖给了施某为婢女,施某的女儿出嫁,林女作为陪嫁丫鬟,跟着嫁出去了。

施某女儿所嫁的,正是章知县辖内的富家子弟某,所以林某来找女儿了。

章知县仔细一听算是明白了:林某女儿三岁被拐,卖到了施家当婢女,现在施家小姐出嫁,林女当了陪嫁丫鬟。所以,林某来这里,找女儿了。

章知县看林某把乳母也绑着带来了,于是问了问情况,乳母也全部承认了。章知县于是问:“事情我是明白了,治乳母的罪那是肯定的,我还需要做什么?是帮你把女儿找过来你带走,还是让她留在王家?”

林某激动的说:“我怎么说也是士绅大族,怎么可能让女儿继续以婢女的身份生活?要治乳母的罪,在我们当地官府就行,我跑这么远,就是让大人做主,把女儿帮我要回来。”

章知县一听,合情合理,这也是地方官该做的事情。于是,他派出衙役,到本地王家找王某林女,让他们来县衙认亲。

事情发展到这里,还是合情合理,而且比较顺利吧。下面,麻烦就来了。

清末老照片中的富家女子和丫鬟

当时的漳州、泉州风俗,大户人家嫁女儿,都会有陪嫁丫鬟。而按照惯例,这陪嫁丫鬟跟着过去之后,实际上就是小妾了。林女跟着施家小姐嫁过来之后,一家子关系也很好,王家少爷也很喜欢她们俩。结果,施家小姐和林女,现在都已经怀孕三个月了。

这一家人也想不到,林女的父亲,忽然间找了过来。当衙役把书带来给王家看了之后,王家少爷不高兴了,对衙役说:“这是我妻子的婢女,我已经纳为小妾。至于拐卖的事情,该抓的不是已经抓了吗?我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没什么罪凭什么跟你去衙门?”

衙役赶紧解释:“让王少爷过去,不是为了拐卖的事情。主要是现在林女在你府上,人家父亲找来了,林女是留是走,你总要过去说一声呗。”王家少爷坚决不去,直接把衙役赶出了门。

故事讲到这里,咱们要先停下来,看看王家少爷说的有没有道理。

首先,林女在施家是婢女,是属于奴婢阶层。按照当时的情况,奴婢阶层是依附于主人而存在的,他们不仅要按照主人的安排工作,其婚姻也要得到主人的认可才行(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奴婢阶层的文章,其中有详细的论述,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所以,林女作为陪嫁丫鬟到了王家,按照习俗被纳为小妾,确实并不违法。

按照《大清例律》,正常的奴婢买卖不受限制,买卖“良人”则是违法的。所以,就算要抓人,最多再抓买了林女的施某,和王家少爷没有什么关系了。

《大清律例》

当然,王家少爷不愿意去衙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林女解释说:“你父亲要真是来认女儿的,一打听就知道咱们家在哪,直接上门不就行了,为什么要通过官府呢?咱们王家也算是大门大户,又没有犯罪,凭什么要被那小小的衙役传到公堂去呢?”林女此时也很为难,便默不作声。

此后,衙役来了好几次,王家少爷就是不愿意跟着去。章知县也很为难,对方不是罪犯,而且在当地颇有势力,肯定不能强行抓来。于是,章知县一狠心,拿衙役动手了:命令两个衙役跪在堂上,另外两个去请王家少爷。请不来的话就跪着,之前跪着的两个再去请……就这么轮着来,看谁能办成这趟差。

衙役可怜啊,膝盖都跪肿了,最后直接躺在王家,死活不愿意动了。王家少爷一看,也没办法了,只好带着林女去了公堂。

到了公堂,父女相认,也是一番感慨。王家少爷行晚辈礼,林某也不理他,非要带着女儿回家。然后,双方就僵持着了,父亲找到女儿,带回家天经地义;但是林女已经怀孕,这样回家怎么生活?难道另外嫁人?

于是,章知县赶紧派人调停,希望双方各让一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林某先带着女儿回家,王家备好彩礼,再名正言顺的娶回家,这不就变成大喜事了?

王家少爷还算好说话,愿意这么干,但是林某却死活不愿意,为什么呢?

清末某大家庭合影

林某解释说:“我找了女儿十四年,这次来就是把她带回家的。我家也是名门大族,有脸面的。要是把女儿嫁给这个人为妾,早晚会被乡邻知道,这岂不是有辱家门的事情?我不管女儿到底喜不喜欢这个王某,为了保住名誉,女儿生死无所谓,必须带走。”

话说到这个地步,大家都哑口无言了。章知县也没办法,只能痛骂几句,任林某把女儿带走了。

最后的结局是,林女和王家少爷告别后,跟着父亲来到了渡口,趁人不注意,投水自尽了。

你看,本来一件好事儿,现在成了悲剧。章知县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确实不能强留林女,不管是依礼还是依法,被拐者都应该和自家亲人团聚,这在历代法令中都有相关规定。

更关键的是,林女在王家生活的不错,仅仅是个例,更多的被拐女子不一定有这样的好运气。章知县若是硬留下林女,万一此后林女在王家受辱,章知县必然也要担责。所以,他所能做的,仅仅是提出“明媒正娶”的建议而已。

林某有没有错?当然有,为了面子,连女儿的生死都不顾了。不过在那个时代,家门荣耀一向是重中之重,就算是林女从小没有被拐,长大也不可能随自己的心意婚嫁。林女的悲剧,是他父亲造成的,更是那个时代造成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卡尔·克劳的民国上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谈炯程/文关于1930年代,大部分中国读者的认知是含混的。历史爱好者可能会对时代大事件:战争、饥荒、政变及各种天灾人祸如数家珍,它们被结构在国族的宏大叙事中,就像脱籽机一样抛光陷入历史的个体,我们遂读到秸秆一样光秃秃的事件轴,但在微观层面上,我们对那些沦为籽粒散落于历史现场的一般人生活状态的知识,更

  • 乾隆88岁,嘉庆进献一13岁妙龄少女,乾隆笑纳之,半年后便守寡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样的制度下,最可怜的就是那些青春年少的女子,她们本应该有自由快乐的一生,可就因为皇帝的一己私欲,她们就不得不抛下父母,远赴深宫,成为一只笼中之鸟,从此只能在漫长的黑夜中等待皇帝的宠幸。这些女子中,幸运的或许能够得到年轻的皇帝的宠幸,谱写一出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可不幸的呢?她们得不到宠幸,终身只能

  • 《曾国藩家书》:如何专治躺平、如何“修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曾国藩对自己的评价。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曾国藩是以极其平庸、近乎愚钝的资质,经过后天屡败屡战的努力,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成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但实际上,曾国藩27岁就考中进士。当时俗语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50岁考上进士已经算年纪小的,更何况27岁。被誉为“一代神童

  • 雍正登基后八爷党基本被处死,为何十阿哥幸免于难,雍正:不敢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皇权都是一个香饽饽,太子胤礽被废诸多的阿哥开始了储君争夺战。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这一场政治战争以四阿哥雍正胜利而告终,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对于自己的对手八阿哥一派,雍正皇帝的手段很强硬,诸多的皇子结局凄凉,甚至连亲兄弟十四阿哥都没逃过劫难。然而,有一个人雍正皇帝却放过了他,亦或者说制裁的

  • 他是大清状元,康熙欲提拔为内阁大学士,为何后来却失宠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就有这么一位状元,康熙一直很欣赏他,甚至欲提拔他为内阁大学士。然而就这仅仅一步之遥,他却错过了。既然康熙很看重他,为何后来此人却失宠了呢?此人名叫韩菼,字元少,别号慕庐,长洲(今苏州)人。他是康熙十二年的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日讲起居注官、右赞善、侍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

  • 清朝最后的太监道出婉容生前秘密,睡觉从不关门,原因让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最后的太监道出婉容生前秘密,睡觉从不关门,原因让人深思清朝最后的一任皇帝是溥仪,而溥仪的唯一皇后是婉容,两人的结合可谓是政治上的联姻。婉容的家世也非常的显赫,且长得颇为清丽脱俗,因此婉容入了皇宫之后颇得慈禧的喜爱,并被慈禧封为皇后,实际上溥仪本人更加喜欢文绣,可是文绣的长相比不上婉容,毕竟是一国之母

  • 清朝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7000万激增到4亿,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时候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和今天不同,今天讲究的是综合国力,科技水平,经济地位,国防能力,教育能力基础建设等等,在古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就是很简单的指标,土地多少,人口寡众,以及粮食产量。清朝拥有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接近四亿的人口数量,这样的数据放在古代,无论和之前的哪一个国家还有朝代横向

  • 雍正灾年老公外出乞讨,妻子叫来邻里开会,不救济只能倚门卖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文|和佛赏花去 说到清朝女子,给人的印象差不多有两个:一是裹脚。笔者要说,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缠足的只是清朝上层妇女。主要是汉女,满族女子不裹足。而平民阶层极少缠足。二是贞节牌坊。这确是真的,清朝对列女的表彰是不遗余力,超过任何一个朝代。史料记载,截至光绪时,受到朝廷旌表的列女竟到达了50万人。在当时

  • 权力巅峰的慈禧:一顿饭几万两银子,如厕要宫女含水侍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读者已经猜出来了,这个女人就是太后慈禧。她在各个史书的记载中,基本上都是被贬过的,是一个十足的反派人物。据悉,慈禧是一个特别铺张浪费,而且特别的自以为是的人。在慈禧上厕所时,还要让宫女嘴含温水,在一旁等候着。而其中的原因更是让人难以接受,那在慈禧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野心勃勃的太后慈禧的事儿

  • 都是削藩,为何汉景帝和康熙都成功了,建文帝却败得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分封制自古就有,俗话说,存在即合理,分封制既然存在了那么多年,那么多朝代,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分封制也有弊端,那就是不利于君主对地方的控制。因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历朝历代都要不同程度的削藩。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三次,分别是汉景帝、明朝建文帝和清朝的康熙帝。其中汉景帝和康熙都成功了,为什么只有建文帝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