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云大战袁绍猛将文丑不败,为什么公孙瓒不重用赵云?原因很简单

赵云大战袁绍猛将文丑不败,为什么公孙瓒不重用赵云?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15 更新时间:2024/1/17 6:19:27

赵云,字子龙,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常胜将军”,是三国时期最受欢迎的名将。在《三国演义》中,被增添了光环的他,则更加神勇,不但能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斩杀五十余员曹魏名将;还曾在汉水之战中,吓得魏将张郃徐晃不敢上前;除了曹魏之外,东吴的将士也惧怕他的威名,夷陵之战时,陆逊见了他,立马收兵,吴军见到他,吓得滚落山涧,等等。当然了,这些功绩都是他投奔刘备之后建立的,其实他在其第一任主公公孙瓒麾下时,表现也毫不逊色。例如他刚出场时,便战平了河北名将文丑,再出场时,则一枪将麴义刺在了马下。可是他在公孙瓒部下的时候,却一直未受重用,所以除此之外,再无出彩表现。那么公孙瓒为什么不重用他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赵云当时的表现,到底有多出彩。小说第七回中提到,公孙瓒与袁绍对阵于磐河,两人例行骂战之后,袁绍大怒,其部将文丑出阵,公孙瓒则亲自迎战。两人交战不到十合,公孙瓒就落了下风,只能弃战而逃,文丑则纵马追击,差点将公孙瓒刺于马下。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赵云突然出现,他“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不但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还救下了公孙瓒的性命。

到了次日,两军再战,袁绍部将麴义,先斩公孙瓒部下严纲,后斩杀了执旗将,砍倒了绣旗,并冲到了公孙瓒后军。结果好巧不巧的是,他遇上了赵云,两人战不数合,赵云便大逞神威,一枪将其刺于了马下。这个时候,公孙瓒早已被吓得回马下桥而去了。是赵云单枪匹马,杀进了袁绍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才引军杀回,使袁绍大败。由此可见,赵云曾两度为公孙瓒力挽狂澜。可是他在公孙瓒部下许久,却一直未受重用,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公孙瓒麾下人才济济,赵云难以出人头地吗?

答案是否定的,十八路诸侯聚义,讨伐董卓的时候,各方首领纷纷派手下大将上战场,公孙瓒却亲自上阵迎战吕布;与袁绍大战时,面对其部将文丑,公孙瓒亦是亲自迎敌。而且这一战中,他的部下的四员大将,在看到他被追杀的时候,一人被刺死,三人狼狈逃窜;到了次日,被委以重任的严纲,则被麴义一刀斩于了马下。由此可见,公孙瓒麾下,基本上是无人可用的,那么他为什么在得到悍将赵云之后,不加以重视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赵云刚刚来投,他不敢轻信

赵云出现的时候,公孙瓒恰好与袁绍交战,这个时期非常敏感,公孙瓒不知道赵云的底细,更何况赵云原本还是袁绍辖下的百姓,所以他不敢重用。这一原因,原文中也有所提及:“公孙瓒初得赵云,不知心腹,令其领一军在后。”虽然公孙瓒武艺较弱,在群雄角逐中,也早早的被踢出局,但是作为一方诸侯,在时刻保持警惕,却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他最初的时候,不敢对赵云委以重任,是可以理解的。

二、赵云出身不高,没有名望,且无人举荐

演义中提到,赵云出现的时候,是单枪匹马,没有任何随从,他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也仅是提到了自己籍贯,和姓名,以及投奔公孙瓒的目的。由此可见,赵云并非出自什么名门望族,在那个门阀观念极重的时代,出身微末之人,很难得到重用,毕竟并非任何人都像曹操一样唯才是举,像刘备一样求贤若渴。当然了,那个时代的人,想要得到他人的重视,除了可以依赖出身之外,还可以依赖自己的名望。试想,如果赵云投公孙瓒的时候,已经战功赫赫,成为了一代名将,他还会被公孙瓒轻视吗?或许,如果他是由其他名望极高的人举荐而来,公孙瓒还会不重用他吗?答案是否定的。

三、公孙瓒本身就不善用人的枭雄

公孙瓒晚年有点刚愎自用,而且不善用人,除此之外,还疏远贤士,重用酷吏和小人。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士人放逐到苦穷苦之地,而公孙瓒在易京楼上悠然自得,他的亲信敛财过亿。《三国志》记载:瓚统内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因此,对于赵云这样的颇有正义感,又识大体的武将,公孙瓒是不会重用的。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三国演义》中,赵云虽然两度为公孙瓒力挽狂澜,并救了公孙瓒性命,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这既与他归降的时间较为敏感有关,也与他出身低微,且未得名人举荐有关。不过赵云不被公孙瓒重用,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哀——通读整部作品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轻视赵云,于公孙瓒而言,损失更大。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朝的军事纪律:秦军百战百胜的另类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秦代军事犯罪的类型军事犯罪是损害国家军事利益的犯罪行为,而国家军事利益有着各种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秦代,根据犯罪行为损害对象的不同,将军事犯罪分为以下几类:1.反叛通敌罪军队将领反叛通敌或是漏泄军事机密,必将影响军事行动的胜负,从而损害国家军事利益,危及政权的稳定。这是军事犯罪中最严重的一类,包

  • 史说三国:三八二 最后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吴天册元年(275年),吴国有人挖地时得到了银尺,上面刻着文字,孙皓便下令大赦,改年号为天册。天册二年(276年),有人献上小石头,上面刻着“皇帝”的字样,进献的人说,这石头是在湖边上得到的。孙皓因此又大赦罪人,改年号为天玺。历阳山上有七个洞孔并排罗列,洞孔里面呈黄赤色,当时的习俗把这称之为石印,即

  • 听三国谋略大全集,跟司马懿、诸葛亮、曹操学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熊猫君推荐过央视主讲人秦涛老师的——《曹操多阳谋》《老谋子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计是精确计算的计》。当时收到了超多读者的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这神仙谋略真的绝了!智商降维打击!但也有读者表示:有声书啥时候来啊!熊猫君向来有求必应!这就 来了!《三国谋略》人物系列有声大合集,全景式展现乱世真智慧!01播出

  • 寻迹三国之一:三国古迹遍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开头语,是古人对历史大势的概括,也是对魏蜀吴三国史的描述和写照;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三国纷争最后也还是归于中原一统。12月17日晚,河南省文物考古院院长刘海旺做客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带大家一起开启中原大地

  • 刘邦与仇敌妻子“一夜情”,却意外开创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子孙到2020多少代了,刘协是刘邦多少代孙,刘邦1-36集免费央视

    ▲汉文帝刘恒亲侍母病。(图/翻摄百科词条)汉太祖刘邦总共生了八个儿子,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汉文帝生母薄太后,名字不详,史书称其为薄姬或薄太后。当初她父亲和魏王宗女魏媪私通,生下了薄姬。后来魏豹为魏王,宠幸了 薄姬,将她纳为后宫。魏媪请当时久负盛名的女相师许负为女儿薄姬看相,许负说薄姬将来会生下

  •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191期霍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位剑眉入鬓的年轻将军,站立在低矮的民房外驻足不前,部属们习惯统帅地镇定自若,然而他的内心此时波涛汹涌。17岁率领敢死队奔袭漠南,19岁征战河西走廊直捣祁连山,他是汉朝最耀眼的骠骑将军,却没有力气推开眼前的小门。门内,是抛弃他们娘俩的父亲。或许是向往生命中的缺失,或许是响应汉武帝的儒术治国,他替做侍

  • 四位死得最憋屈的三国名将:蜀汉有两位,曹魏东吴各一位,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涌现,这是以武力为主导的时代,武将的多寡以及本身的作战能力强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如何,像蜀汉就有五虎上将,还有其他的名将,这让刘备能够实现三分天下,拥有自立为王的能力和资本。而战争年代,很多武将势必会沦为政治争斗的牺牲品,毕竟他们本身的职责就是为主公鞍前马后

  • 【邓氏源流】东汉南阳邓氏人物及关系图谱(最终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备注:邓邯、邓禹、邓隆,非同辈族人,因同属南阳邓况后裔,故以虚线连之。邓隆为西汉人,邓邯、邓晨、邓禹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人。禹公十三子,史书可以明确排序的是,长子震,次子袭,三子珍,六子训,十三子鸿,其他排序不详。邓况,邓禹、邓晨、邓彪之祖。其先楚人,邓况始居新野,子孙以农桑为业。见《续汉书·邓彪

  • 此人是三国最有权势的谋士,其岳父曾吓跑袁绍,逼得曹操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袁绍手下第一谋士,袁绍谋士田丰之死,袁绍手下谋士深度解析

    这位谋士不是别人,正是董卓的女婿李儒。为何说李儒是三国顶级谋士呢?我们来看下李儒智谋的精彩瞬间。当初,何进为了铲除宦官,召董卓带兵进京诛杀宦官。董卓本来就有不臣之心,得到诏书立即点起军马起行。这时,李儒为董卓出了第一个重要决策,他说:“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这条

  • 《人生若如初相见》三大巨头上演民国版三国究竟鹿死谁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鹿死谁手故事简短,鹿死谁手,三国志11鹿死谁手

    傅荣才(李重年的左右手)来见易继培,提出要易连怡去义州为易帜的条件。易继培称易连怡身体一直不好。傅荣才直言他们这次议和是大将风度,易连怡明白李重年要的是人质,易继培表明自己不会答应这件事,易连怡表示联省自治是他毕生的理想,易连慎反问大哥舍不得理想,难道就舍得大嫂?易连怡又说慕容汘绝不能去义州,她是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