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第一批官派留学生:10岁左右,留学美国15年才回国

清朝第一批官派留学生:10岁左右,留学美国15年才回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88 更新时间:2024/2/7 14:44:12

第一个耶鲁毕业的中国人,励志让更多的人去美国留学

容闳,广东香山县人。现在香山县已经没有行政区划。清朝时期,香山县包括澳门。当地有很多传教士开办学校、医院等,吸引当地人信教。

容闳在7岁时,去澳门就读于传教士设立的女子教会学校,容闳是属于其中的一个男生班。1839年,中英交恶,容闳失学。1843年,进入香港马礼逊学校就读,校长是布朗牧师。1847年,18岁的荣闳跟随布朗牧师到美国学习,先在麻省孟松学校(大学预备学校)就读。1848年,在基金会的资助下进入耶鲁大学。1854年,荣闳毕业,当年有98名毕业生。1876年,获耶鲁法学博士学位。

荣闳耶鲁毕业像

荣闳归国后,从事不少工作,在上海颇有名气。尽管赚不少钱,但其让更多学子去美国留学的目标并没有失去。没有实现与达官贵人的接触,转而去太平天国寻找机会,也没有实现。1863年,受曾国藩的约见,委托荣闳去国外购置机器,在国内建设机器制造局。由于机器都是外国购进,需要专门的人才维护运行,荣闳建议在机器制造局旁建兵工厂,这样就不用雇佣外国人了。得到曾国藩的支持。其后极力建言派遣留学生,在第一批留学生赴美中担任副委员,带队前往美国。

朝廷大员的支持:曾国藩、李鸿章的变革

荣闳是留学计划的推动者之一,留学计划之所以能实现,更重要的的朝廷大员的全力支持。

洋务运动是一步一步推进的。先从器物再到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满清与外国的谈判交流越来越多,可是国内没有翻译人才,总理衙门奏请要培养翻译人才,设立了京师同文馆,由于找不到国内的老师,只好找了洋教习。第一年只招了十名学生。其后上海、广州都设立了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但远远不能满足与西方打交道的需求。

曾国藩、李鸿章上奏折建议派遣留学生。荣闳在购买机器后已经和曾国藩建议派遣留学生,但并没有得到曾的响应。1870年,荣闳在天津处理天津教案时做翻译,重提留学计划,曾国藩同意把留学计划上奏朝廷。

曾国藩

在奏折中讲派遣留学生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他们认识到机器制造背后的数学、物理、天文等知识,“凡游学他国得有长技”,实现收久之大效。

留学规划:四年120人,留学15年

留学规划从各省聪明的幼童中每年选拔30人,4年共计120人。留学15年后,分批返回。幼童出国前就赐予“生员”资格,也就是秀才。不准入外国籍,也不能私自先回国。

留学费用全部由朝廷负责。每个幼童来回车马费790两,每年生活费400两。还有带队、翻译的薪水。每年留学事务的预算是82500美元,差不多是1.6万两白银。

詹天佑的父亲的甘结书

选拔幼童并不容易。那个时候中国人对外国的认识还是蛮夷之地,没有文化,甚至吃人。选中的幼童要和朝廷签订甘结,就是保证书。詹天佑的父亲的甘结内容为:

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童男詹天佑,年12岁,身中面圆白,徽州府婺源县人氏。曾祖文贤,祖世鸾,父兴洪。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詹兴洪亲笔画押

里面写到生死由命,朝廷概不负责的意思。

第一批留美幼童

1872年,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从上海起航到美国。

在当前来看,出国留学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但在清朝那样固步自封,以天朝上国自居,民众对外界不了解的环境下,做出官派留学生的决定,并愿意把孩子送出去确实非常艰难。荣闳1854年从美国回国,等待、努力了18年才得以实现其选派留学生的计划。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朝最窝囊皇帝:向外宣称自己不能生育,嫔妃怀孕还被强行堕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桓温战功赫赫且素有异志,摊上这样的臣子,司马奕只好认命,对桓温百般恭迎,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桓温正妻南康公主突发急症去世,司马奕不惜自降身份,亲往桓府悼念,丧事办完,又送给桓温一大笔钱。桓温像所有权臣一样,猜忌之心极重。司马奕越是主动示好,桓温越觉得他在演戏—韬光养晦,别有用意。为消除潜在威胁,桓温

  • 李鸿章首次觐见慈禧,回家便对其子说了8个字,眼光堪称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晚清历史上,外号“老佛爷”的慈禧太后成为清末的实际统治者后,就开始了她一系列的祸国殃民行为。纵观她的一生,除了争权夺利、卖国求荣外,对她来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享受生活。慈禧太后生活之奢侈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据说慈禧一顿饭就有100多道菜,而且每道菜只尝一口。许多大臣对她骄奢淫逸的生活都

  • 他是唐朝宰相,说话总跟皇帝对着干,皇帝表面欣赏私下却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任宰相之前,韩休担任虢州(今河南西部)刺史,因地处洛阳与长安之间,马车、兵车到达后,经常征收草料税,加重了本州的税收。韩休向中央请求把税赋分摊到其他的州郡去。宰相张说说:“把虢州的税赋分摊到別的州,这不过是韩休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韩休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的意见,饱经宦海险象的老吏说这样做会得罪宰相

  • 和珅真正的靠山,并不是乾隆而是他,他若不死,嘉庆不敢杀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也有人很痛恨和珅,因为他为官期间贪污了很多的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贪官。最终,他也得到了应有的结果,嘉庆三年的时候,乾隆刚死不久,和珅就被嘉庆给杀了。由此,很多人说和珅的靠山一倒,他就不行了。其实,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些局限性,因为和珅的靠山并不单纯是乾隆,他还有另外一个靠山。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

  • 唐朝一骗子敲诈官员,后骗子落网,被敲诈官员为何也遭贬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骗子一看,认为机会来了,便来到韦家求见,对韦厪说:“我法术无边,可满足您的任何要求!”韦厪一听,立即来了兴趣,并详细询问具体办法,骗子煞有介事地一一做了讲解。韦厪升官心切,信以为真,当天晚上,便按照骗子的要求,在院子里设立祭坛、请骗子做法。骗子先是装模作样地祷告了一番,然后对韦厪说:“现在,请把

  • 皇帝为何不怕贴身侍卫被人买通?乾隆:你看看他们都是啥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皇太极曾经说过一段话,可以说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皇太极他介绍自己的御前贴身侍卫的时候说到:“朕侍卫四十员,乃太祖在时免役者。或叔伯兄弟之子,或蒙古贝子之子,或官员之子,或朕包衣之子。”这里把清朝选御前侍卫的标准讲了出来,我们看了他们的身份之后,立马明白了为什么皇帝会对他们那

  • 唐朝科举该录谁为状元,主考官为难了,他自告奋勇,众人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小人物固然可以这么打发,可还有不少家伙来头甚大,连杜主考也得罪不起,不得不见,不得不听,不得不掂量掂量。这次来走后门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国家规定的录取名额严重不足,还有不少人开口就要状元、榜眼,杜主考顿时傻眼了—上哪儿找那么多状元、榜眼的名额啊?何况这帮被举荐的人中,有一多半还是上不了及格线的水平。录

  • 努尔哈赤:野猪皮?成梁孝子?不好意思,事实证明他是个旷世雄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方从哲 形象)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这一年,时任大明内阁首辅的方从哲拿着一封书信,敲响了明神宗朱翊钧寝宫的大门。万历皇帝不上朝,这是众所周知的。皇帝不仅不上朝,还拒绝阅览任何一封奏疏,拒绝接见任何一位大臣,拒绝处理任何一件国事。这位有明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如同马路上的石头子,道路旁的行道

  • 广州这些“名校”,韩愈、王阳明、海瑞……都来拜访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有别于官学的另一个教育系统它集藏书、修书、读书为一体既是教育场所又是研究学术、普及文化、宣扬教化的重要阵地广州书院始于南宋,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了高峰书院数量居全国首位历代文人学者开馆授徒,薪火相传,才有明、清岭南文化闻名天下让广州文脉千年传承不绝。{溯至南宋}书院之名始于唐代,

  • 历史上的雍正是明君还是暴君?为何他的名气,没有康熙乾隆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的长河里,“皇帝”一直是至高无上皇权的代名词。而在数千年存在的众多皇帝中,被平民所称赞的明君寥寥无几,暴君也只些许几人,大多数皇帝也只能湮没在烟云时光里。雍正,是清朝时期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但他明明也是康乾盛世的创造者,却被很多人所忽略。那么,雍正究竟是明君还是暴君,又为什么他没有康熙乾隆的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