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被杀后,刘备为何不第一时间替他报仇,反而是忙于称帝?

关羽被杀后,刘备为何不第一时间替他报仇,反而是忙于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625 更新时间:2024/2/6 19:06:08

关羽被害

襄樊之战中,关羽一套组合拳用下来,直接打出了水淹七军的战绩,令华夏震动。当时的曹魏众人,几乎都被关羽的勇猛给吓到了,底层的人认为,关羽犹如神兵天降,他们纷纷起兵响应关羽,反对曹操,有些起义军,甚至已经打到了许都附近,而曹魏高层的人则认为,关羽已经势不可挡了,曹操只有迁都来避开关羽的锋芒!

在这种情况下,曹魏的败亡,似乎已经是定局了,然而令众人没想到的是,就在大家以为关羽必胜时,孙权却在背后捅了关羽的刀子!孙权趁着关羽在前线和曹军鏖战之际,直接让吕蒙陆逊出兵偷袭了荆州,捉住了关羽手下的家人,迫使关羽的手下投降。在孙权和曹操的夹击之下,关羽只能无奈撤退,最终战败。

按照常理来说,刘备和孙权有姻亲关系,且曹操当时是最强大的势力,孙权没办法和曹操抗衡,孙权要想逐鹿天下,只能和刘备联手,在这种局势下,孙权即便偷袭了荆州,也不能诛杀关羽,因为只要杀了关羽,就相当于彻底和刘备撕破了脸皮,到时候刘备必定和孙权死拼,曹操将会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孙权竟然真的会不顾自家前途,他竟然真的会把关羽给杀了,彻底的摧毁了吴蜀两家的信任基础!天下人都知道,关羽和刘备的感情非常好,刘备几乎是将关羽当作兄弟看待的,且关羽资历老、能力强,在刘备集团排名非常靠前,孙权此举,不仅仅是在打刘备的脸,更是在打刘备集团众人的脸,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以及刘备集团众人,必定要向孙权讨一个公道!不过后续的事情发展,却又一次惊呆了众人!

关羽被杀后,刘备以及刘备集团的人,并未在第一时间起兵伐吴,替关羽报仇,反而是忙着称帝的事宜,这太令人意外了!不是说好的兄弟情吗?为何刘备不在第一时间替关羽报仇呢?

事实上,刘备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起兵替关羽报仇,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刘备集团实力不足

刘备打下益州后,实力暴涨,隐隐有了和孙权扳手腕的能力。而后的汉中之战,刘备首次于正面战场击败曹操,再次让天下众人见识到了他的实力,可以说,经过汉中之战后,刘备已经具备了逐鹿天下的能力!然而汉中之战虽然以刘备大胜而告终,但此战也让刘备集团损耗极大!

整个汉中之战持续了近乎三年时间,这三年时间中,不仅曹操在汉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刘备也在其中投入了近乎倾国之力,大战打到后面,益州几乎到了“男子战,女子运”的地步,以至于诸葛亮都对此战产生了怀疑。

说白了,刘备虽然在汉中之战击败了曹操,但那也是惨胜,获胜后的刘备集团,已经失去了再次发动大战的能力,他们急需休养时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关羽在荆州发动大战时,刘备根本没办法给予有效的支援!

关羽被杀是在汉中之战结束后不久,此时的刘备集团,仍然处于休养期间,暂时无力对外发动大战,所以说刘备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在第一时间为关羽复仇!

二、曹丕称帝,刘备需要赢得政权合法性

刘备集团的政权合法性,是匡扶汉室,在刘备眼中,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刘备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效忠汉室。然而就在关羽去世后不久,曹操也去世了,而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很快就对汉室动手了。当时的汉献帝,也不是一个有血性之人,为了自身安危,他竟然选择了放弃汉室,选择了禅位于曹丕,令人大跌眼镜!

刘备的合法性就是打击曹操集团,为匡扶汉室而效力。现在以汉献帝为代表的汉室,直接放弃了自己的合法性,把江山禅让给了曹丕,这就让刘备非常被动了。要是刘备不做应对,就相当于承认了曹丕的正统性,而这种行为也相当于否定了自身的合法性。所以说,这一期间,刘备必须得尽快想出办法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最终,刘备想出的办法便是称帝,且他建立的政权仍然是汉,仍然以汉室自居!汉献帝代表的汉室不是怂了吗?禅让了吗?刘备代表的汉室可不怂,他压根儿不承认汉献帝的禅位行动,他认为汉献帝是被曹丕逼迫的,曹丕是在篡位,真正的汉室仍然存在!于是在刘备的一整套说辞下,蜀汉建立了,汉室继续在益州存活,刘备集团开始以汉室自居,获得了最大的合法性!

称帝这件事,涉及到方方面面,刘备集团必须以高度的注意力来完成这件大事,以防止出现纰漏,而在这件涉及到刘备集团前途的大事面前,替关羽报仇这件事,则相对变成了小事,所以刘备只能在第一时间先把称帝这件事情办好,再思考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之事!

三、刘备并不想真正的和孙权大战

刘备这个人,乃是东汉末年仅次于曹操的军事家,其军事战略能力,远超常人!在刘备看来,荆州丢失以后,蜀汉已经沦为了魏蜀吴三家中最弱的一家,要想匡扶汉室、逐鹿中原,刘备决不能和东吴彻底撕破脸皮,虽然孙权目光短浅,偷袭占领了荆州,并诛杀了关羽,但是刘备不能这么短视,一旦他和孙权彻底撕破脸皮,爆发大战,无论胜负,便宜的都是曹魏!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刘备和孙权真正的交起手来,无论胜负,对于刘备来说,都是一种损失!按照当时的实力对比来看,要想击败曹魏,蜀汉和东吴必须联合在一起,任何一家单独对抗曹魏,都不可能有获胜的希望!然而孙权偷袭了荆州、诛杀了关羽,严重伤害了蜀汉众人的感情,如果刘备不表示一下,根本无法服众,所以刘备又必须得对东吴动武!

另外,在诸葛亮的谋划中,荆州乃是刘备北伐的另一个桥头堡,只有荆州和益州同时出兵,刘备才有北伐获胜的机会,所以刘备必须得想办法拿回荆州!于是在形势的逼迫下,刘备只能不断的对东吴施压,尽量避免和东吴发生热战!

刘备一开始的打算,是想要联合曹丕共同向东吴施压,也就是假装和曹魏和好,共同图谋东吴,逼迫孙权将吃进去的荆州吐出来。然而曹丕这个人也不是浪得虚名之辈,面对刘备抛出的橄榄枝,他根本不予理会,更甚者,他直接宣布了和刘备决裂,摆明了不和刘备联合,不想给东吴施压。而孙权见曹丕没有站在刘备一边,也不再惧怕刘备,于是他的态度再次强硬起来,迫使刘备不得不出兵伐吴,威慑东吴!

刘备出兵前期,直接吊打吴军,然而就在刘备获胜之际,他却并未乘胜追击,快速杀入荆州,反而稳扎稳打,慢慢推进,发展到最后,他甚至还离开了战场前线,跑到后方去了……很明显,刘备并不想彻底击溃吴军,并不想让曹丕捡便宜。在刘备的看法中,他还是想和孙权谈一谈,尽量通过外交的手段拿回荆州,结果最终刘备玩脱了,在夷陵之战中被打得大败,就此断送了蜀汉的前途,令人遗憾……

结语

总的来说,关羽被杀后,刘备之所以不在第一时间替关羽报仇,反而是忙于称帝,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刘备集团刚刚打过汉中之战,损耗极大,短期内没有实力出兵伐吴;二、曹丕称帝,刘备也必须称帝抢夺政权的合法性;三、刘备站在大局考虑,并不想和孙权爆发热战,并不想让曹丕捡便宜!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更多文章

  • 武则天让人挖徐茂公的坟,见到陪葬品却怒道:此人可真狡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徐茂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原名徐世绩,曹州离狐人,因为功劳巨大被李渊赐姓李,常常被称为李绩,在隋唐演义中,那是一个和诸葛亮一般神一样存在的人物。徐茂公足智多谋能行军布阵,其实他是唐朝的一个武将,战功赫赫,得到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的重用,死后陪葬唐太宗的昭陵。很多人都说徐茂公很狡

  • 从秦到清2000年最好的政治制度-唐朝初期的“三省六部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图丨来源于网络六部01导言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到1912年清政府灭亡。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上共诞生了九大封建王朝: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以及五十多个封建小王朝,如:三国时期的吴蜀魏、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而若问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那一时期,那一王朝的政治

  • 当秦始皇度过非凡一生时,跟他同龄的汉高祖刘邦在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51年,8岁的秦始皇终于回到了秦国,而5岁的刘邦还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公元前247年,12岁的秦始皇(虚岁13)正式成为秦王,而9岁的刘邦已经开始读书了。当然,刘邦读书并不认真,经常唆使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逃学出去玩。卢绾也是刘邦小时候关系最铁的小伙伴。公元前23

  • 从“三年生一个”到“一年生三个”,52岁创业的李渊凭啥老来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从生育年龄黄金期的“三年生一个”,到“晚年”的“一年生三个”,李渊的逆生长让人啧啧称奇。其实李渊不光在生育上表现出老来俏,事业上也是“逆生长”。在晋阳起兵前,李渊最高的职位是太原留守,从三品官,一点不起眼。谁能想到,已经51岁,等着回家含饴弄孙的他,居然拿起刀枪,拉开了事业的高潮,一年后当皇帝了。看

  • 史说三国:三八五 大封诸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七月,中山王司马睦因为招募逃亡的罪犯而获罪,被贬为丹水县侯。卫将军杨珧等人建议,说:“古时候分封诸侯,是为了藩屏护卫王室。现在诸位王公都在京都,这就失去了保卫的意义。另外,异姓诸将领居住在国家边境地区时,应当让皇室的亲戚参与其中。”司马炎于是下诏,诸王根据所食户邑的多少被分为三等,大国设置三军共五千

  • 兰州城外东岗坡上,李世民擒获褚遂良,从此就注定他悲惨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苐六:褚遂良的兰州兰州城外东岗坡上,李世民擒获两文人,其中后来成为武则天的死对头。他们就是唐初重臣,褚亮褚遂良父子。那么,他们是如何到兰州的呢?为何会被唐军擒获呢?1.兰州城内鸿门宴,薛举起兵反隋隋末,天下大乱,英雄豪杰,遂揭竿而起,试图成就一番霸业。这不,一场鸿门宴就在兰州城内上演。只听见,手起杯

  • 从当朝宰相到褴褛囚徒:一代名相长孙无忌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是唐太宗的心腹之臣,且是长孙皇后之兄长。他出身士族,身份矜贵,博古通今,学富五车,能文能武,年少时就跟随李世民征战天下,参与谋划无数场战役并且取得胜利,是李世民最为看重的谋臣之一。最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依旧不骄不躁,对朝廷忠心耿耿,被文武百官所敬重,三朝肱骨之臣

  • 孙权一生错过5位人才:庞统上榜,另外四位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一、庞统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庞统初任郡功曹,后跟随周瑜,被周瑜任以大事。不过,在周瑜病逝后,孙权没有继续任用其貌不扬的庞统。于是,在南郡借给刘备后,庞统开始跟随刘备,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公元211年,庞统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

  • 从晋武帝罢州郡武备和行封建制度,浅谈“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八王之乱”,是西晋王朝发生的一次内部大动乱,历时十六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事件,不仅破坏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更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灭亡和此后三百余年的大动乱,使中国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成了历史学家的研究热点。众多学者对此,也发表了很多专著,提出了不同的

  • 为唐朝建功立业的一大功臣,李世民称帝后,想方设法将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著名的船山先生王夫之对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的张亮的评价。张亮确实是当年李世民建功立业的时候的一大功臣。无论是南征北战还是当初的玄武门之变,张亮确实为李世民付出了许多。然而兔死狗烹,最终李世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将他杀了。最终在后人的评价里面这也只能成为一个冤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