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初期赵夫人墓挖出一石碑,坐实唐朝皇室丑闻:李世民开的坏头

民国初期赵夫人墓挖出一石碑,坐实唐朝皇室丑闻:李世民开的坏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55 更新时间:2024/3/11 1:36:18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民国初期,陕西省西安市,出土了一座唐代古墓。

通过对古墓中文物以及相关史料的分析,历史专家判断,这是唐朝赵夫人的墓。

赵夫人的墓出土是当时考古界一重大发现,在她的墓室里没有什么特别值钱的文物。

唯独一块石碑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注意。

因为这块石碑,坐实了风云涌起的唐朝背后另外一个巨大的丑闻。

使得参与考古的历史学家感叹:都是李世民开的坏头。

那么,石碑上到底写着什么,唐朝丑闻又是什么?

(赵夫人墓的石碑)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细说:

石碑年号背后的故事

专家一看,这石碑上的内容是:以元和十五年少帝即位,二月五日改号为永新元年。

永新元年,这可不对呀?

翻阅任何史书,唐朝并没有这个年号。

而元和十五年,是唐宪宗被谋杀的那一年,这说明碑文上的少帝指的是唐宪宗之子也就是后来的唐穆宗李恒。

难道说这个年号是李恒改的吗,可是唐穆宗李恒的元号应该是“长庆”才对,并不是什么“永新”。

专家推断,年号无法对应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赵夫人去世的时候,当时的年号还是永新,但是等到李恒登基不久,他又改成新年号“长庆”了。

如果说年号是李恒改的,那为什么,李恒要把年号“永新”改成“长庆”呢?

难道说李恒和唐宪宗之死有什么关系吗?

古时朝代的更替通常是腥风血雨式的,有明争,也有暗斗。

为了高高在上的权力,好像血缘也不能阻拦什么,跃跃欲试的皇子们有杀亲兄弟的,更严重者还有弑父的,无一不为权力争红了眼,打破了家庭内部的平静,闹得支离破碎。

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便是如此,公元626年的七月二十号,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发动政变。

出于自保,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后逼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无奈禅让皇位,李世民为唐太宗,开“贞观之治”,成功当上了万人之上的皇帝。

皇帝是当上了,但是李世民手上沾满了鲜血,这鲜血甚至还有自己亲人的,李世民不知道,自己当时的举动可能给后世开了一个坏头,一百多年后,又将发生一件大事。

唐穆宗李恒也要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动手了,这也就是开头提到的丑闻——唐宪宗李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所杀。

李纯究竟因何而死?

关于唐宪宗李纯的死因,是有多种传闻的,这些传闻各自有各自道理,一些学者还为此争论过,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第一种说法是,李纯死于炼丹药,一说李纯后期沉迷于炼丹药,当时有个叫柳泌的方士,声称自己能够做长生不老之药,于是李纯便请他入宫教他如何炼丹。

柳泌对唐宪宗李纯说吃了这些丹药就可以延年益寿,于是唐宪宗李纯每日沉浸在提炼丹药的快乐之中,忘乎所以。最后练得近乎疯狂,以至神志不清。

(古时炼丹药的炉子)

现代医学已经研究表明,那些丹药不过是一些汞硫化合物,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长生不老这一说本身就是不符合科学的。

但是由于古时人的寿命较短,身为君王,想要活得久一点也可以理解,便有了炼丹药一说。

这种丹药,少量服用不会危害身体,如果服用过多,身体便会中毒,影响身体健康。

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李纯炼丹药之后,身体越发不如从前,举止变得十分怪异,“宪宗服泌药,日益烦躁”、“数不视朝”。

但是,这一点只能说明李纯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了,并没有办法证明他是因服用丹药身亡的。

(唐朝的宦官)

另外一种说是宦官所杀。据史书记载,杀害唐宪宗的宦官是王守澄和陈弘志,说是元和十五年,他们潜入宫中秘密杀害了李纯。

唐朝后期,宦官大规模参政,宦官与皇帝之间的矛盾确实对于皇帝的性命有所威胁,但是宦官有再大的权力,也大不过皇帝,所以宦官是主谋未免有些夸张。

况且皇帝身边有如此多的守卫,怎么可能说接近到身边就能接近呢?宦官就算有贼心不一定有贼胆呀。

第三种就是唐穆宗李恒所弑。本来,关于李恒弑父只是一种猜测,但是随着赵夫人墓中奇怪的年号,基本就可以坐实李恒的罪行了。

关于唐穆宗李恒弑父李纯,这其中有两条重要的线索。

首先第一是,为什么李恒要改年号?

唐宫廷彩绘图

唐宪宗暴毙之后,李恒发布即位赦文,立马改了年号,但是又觉得不妥,于是将年号又改了回来,这是否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呢?

如果李恒和李纯的死无关,完全可以等到一年以后再改年号,没有必要唐宪宗刚一离世就改,这是其一。

其二,为何有杀人嫌疑的宦官事后升官发财了?如果说李恒是宦官王守澄所杀,那他应该被判死罪,毕竟他杀死了李恒的亲生父亲,结果王守澄为不仅没有被罚,反而被封为枢密使?实在是违背常理。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是否宦官杀了李纯是事实,但是宦官是受李恒指使呢?

李恒的父亲也就是唐宪宗李纯,李纯原名李淳,是唐顺宗的长子,他即位后刚明果断,能用仲谋,一生在力图削平藩镇割据势力上下功夫,平定了很多叛乱。也算做了很多实事。

但是,他这一生最为难的事情就是立太子,也正是因为立太子不当,不小心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李纯共有二十子,其中长子名叫李宁,最开始,太子也是立的李宁。

李宁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宫女,但是为人温和、富有气质。

在母亲的影响下,李宁喜欢读书,经常手不释卷,气质上颇受父亲的喜爱。

(藩镇割据引发的安史之乱)

为人方面,也挑不出什么别的毛病,如果好好培养的话,日后肯定是不错的君王。

元和三年也就是公元808年,李宁被立为皇太子。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两年,李宁就因为生病去世了,可谓是十分的短命。

关于李宁的去世,史书有所记载:“突染恶疾、旬日暴毙。”

新的太子应该立谁呢?这又成为了李纯的心头难题和大臣们争议的重大问题。

本来李宁是李纯心中最合适的人选,但一场意外,夺去了他的爱子,他现在不仅要面临失去儿子的痛苦还要另外再选出合适的人选。

当时,在朝廷当中,李纯十分信任大阉吐突承璀。吐突承璀是建议李纯李第二子李恽为太子的,但是唐宪宗没有听信,最终立了李恒为太子。相比较于其他的皇子,李恒的后台就要硬很多。

此举也可以看做是为了保护李恽。尽管李纯很想让二子李恽当上太子,但是李恽本身就没有什么势力,母亲又是普通人,如果被立为太子很有可能被背后的势力盯上。

李宁死后的第二年,李纯安排人为儿子李恽写了一篇奏折,奏折的内容大致是说自己没有能力当大任,希望能够立李恒为太子。

(唐宪宗李纯)

由此一来,册封大典一举行完毕,李恒真的当上太子了。这也算是随了郭贵妃的心意。

虽然说李恒被立为太子了,那等到继位应该就是稳稳的了,为什么李恒还要起杀心呢,这个时候再去谋害李纯,岂不是更惹人怀疑吗?

这背后又有何隐情?

已是太子身份,仍动杀机

李恒就像是知道父亲李纯并不支持自己当太子一般,一直和郭贵妃拉扯宫中的势力。

他担心,只要父亲还在位,自己的太子身份就不能受到所有人的认可。

因为李恽总是给他一种危机感,仿佛只有解决掉李恽这一方的势力他才能够安心。

唐宪宗李纯担心李恒继位之后,郭家的势力就太大了。郭家毕竟是属于外戚,如果势力太大是会出乱子的。

(唐代宦官彩绘图)

虽然李恒被立为太子,但是李恒的生母郭贵妃并没有当上皇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唐宪宗时期,就没有皇后。这是出于几个原因一起考虑的。

安史之乱之后,后宫便没有生前立皇后的规矩了。

李纯明白,这个皇后不能立。

不能立的原因就是郭贵妃的家族势力已经太过雄厚了,如果成为皇后,只会让形势更乱。

郭贵妃出身显赫 ,不光祖父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连他的父亲都是驸马,母亲是代宗长女升平公主,一家人都是在宫中说得上话的大人物。

(郭子仪)

这种强大的势力如果不控制好甚至可以影响朝政的走向。

元和八年,也就是公元813年,百僚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凡三上章。

李纯借“以岁暮,来年有子午之忌”给拒绝了。

在唐朝前期就有过后妃干政的情况,尤其是皇后干政,李纯心里明白,如果郭贵妃成了皇后,势力只会越来越膨胀,对于李唐皇室是百害无一利。李纯只能想办法控制住郭家的势力。

李纯一直宠信宦官吐突承璀,也是出于保护李恽的原因,希望李恽这边能有势力与李恒抗衡。

后来,李纯天天花大量的时间炼自己的仙药,磕得连路都走不稳了,他还以为是药发挥关键作用,柳泌也忽悠他,说越体态轻盈,越有踩着祥云的感觉,就越接近得道了。

(古代丹鼎派彩绘图)

唐宪宗修炼修到后面,甚至神志也不是很清晰。每日炼丹炉烟雾缭绕,李纯祈求自己真的能够“得道”。

李纯不知道,自己沉迷于炼丹的样子,让李恒钻了一个空子。

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皇宫里传出一个噩耗,唐宪宗李纯驾崩。

噩耗一出,郭氏让王守澄他们控制皇宫内外,马上拥立李恒继位。当时不明真相的人都以为李纯是因为炼丹把自己炼死了,并没有往别的方面想。可实际上,这里面另有隐情。

李纯驾崩了,陪葬之人选谁呢?

这个时候宫中最有话语权的就是李恒和郭贵妃。

郭氏看中了吐突承璀,和李恽。吐突是李纯最信任的宦官,之前也一直推李恽为太子。李恽又是李纯喜欢的儿子,有着两个人陪葬,想必也符合李纯的心意。

而且这样一来,李恽的势力基本上就可以铲除了,宫内再无敌对势力。

于是,在郭氏的安排下,宦官和皇子都死在了屠刀之下,被残忍斩杀。

李恽之死,与父亲李纯只相差一天,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否是提前安排好的一个局。

《旧唐书》

《旧唐书》记载:及宪宗晏驾,承璀死,王亦死于其夕。李恽是郭氏安排梁守谦杀死的,此人后来还升了官。

这让人不禁猜测,李恒不仅杀了李恽,甚至连李纯都是他杀的。毕竟,李恒后来自己的表现也很反常。

元和十五年八月,李纯死后不过六七个月,李恒就已经放飞自我了,他丝毫没有伤痛,沉浸在快乐当中。

史书记载,“陛下初登大宝,年号未改,先帝元陵尚新,此等玩乐与礼不合。”

身为一个儿子,父亲去世了,不仅不难受,还欢歌载舞,实在是不符合常理。

李纯正月二十七刚死,二月五号,李恒就换新年号永新,而杀死李恽的梁守谦被封为安定郡公,统领神策军大权。

这一切的一切,都十分让人猜疑:换年号、宦官得志,丝毫没有悲痛之心,只能说明一个道理,李恒与父亲李纯的死有关。

(古代皇座)

但是,李恒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抢来的皇位,他在位并没有几年就和父亲李纯一样,因为炼丹把自己吃死了。

再后来,李恒的弟弟李忱继位。李忱就是后来的唐宣宗

李忱有一次去青龙寺登高远眺,想起自己已经离开人世的父亲。

他不禁感叹道:恨光陵商臣之酷。光陵是李纯的陵墓,商臣是春秋时期楚穆王熊商臣,他就是弑父取得的王位。

不言而喻,这句话也暗示了李恒的确是杀父夺得的王位。

如此,因为赵夫人墓中的碑文,这段丑闻背后的故事也终究被揭开。

罪行可以被掩埋但无法被抹去,李恒也想不到若干年之后,自己曾经做错的事能够被世人发现吧。

种种迹象,都在史书里留下了痕迹。

结语:

弑父夺权可以说是唐朝皇室的一个丑闻,皇位争夺之下,映射的是人们对于财权的欲望和贪婪,唐朝初期,李世民杀兄逼父夺位,踩着鲜血上位。

李恒为了高高在上的权力,派人杀了李纯,又让李恽跟其唐宪宗陪葬,可以说把身边的威胁都从排除了,可是当上皇帝后的生活又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我们不是当事人也没有办法清楚他的想法,只是,仿佛一切要追踪到李世民开的那个坏头,倘若李世民没有那样做,是否也没有李恒后面的恶劣行径。

权力固然是诱惑的,但是为了权力丧失基本的人性,就会成为权力的奴隶,最终被反噬。

匠心手工姓氏杯!姓氏杯--捧在你手心里的“姓福”!同学聚会、亲友生日、情侣信物、伴手礼不二选择。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总有一款适合您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精神

团结全球华人

支持赵氏宗亲发展赞赏码

官方商城二维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世凯为什么不到60就死了?你瞧瞧他吃的这些玩意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据资料显示,袁世凯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都非常的良好,他一天会多次进食,比如天色刚亮的时候他会吃非常丰盛的食物,都是一些肉类食品,当然再者就是熬得鸡汤了,这些都是大补,而到了天色大亮之后,也就是现在的七八点吧,这个时候袁世凯吃的就比较清淡了,一般都是粥或者是包子之类的五谷杂粮。而到了中午的时候,袁世

  • 少数民族南侵还有这好处?从东汉至唐代,让黄河安稳了6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奔涌恣肆的黄河作为中国境内第二大河,黄河泛滥的频率及其对社会的破坏程度要远远大于长江,自古以来,人们便一直在探究黄河泛滥的因素,以及如何防治黄河的泛滥。中学历史教科书曾有这样一段故事,即东汉时期的黄河再一次出现大范围与高强度泛滥,多亏王景治水,才使黄河安稳数百年。王景治水的确对治理黄河起到很大作用,

  • 永载史册的斗殴——康熙当着满汉大臣殴打大学士马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愤怒的康熙决定要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从康熙二十九年开始,他两就逐步地貌合神离。父亲嫌弃儿子没能力没担当,儿子则眼巴巴的看着父亲屁股底下的宝座。祸不单行的是,十八阿哥胤衸又病死。伤心之余,康熙几乎是趴在地上发布上谕:回京后废黜胤礽!烦心事一件一件接踵而至......大阿哥胤褆看胤礽被废。自古讲究立嫡立

  • 战略意义比淝水之战还要重要的钟离之战,这是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可以说这一战关乎两国命运,参战两国分别是北魏,南梁。506年,南梁动员数十万大军发动北伐,剑指北魏,初期势如破竹,渡淮河,收梁城。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天降暴雨,南梁军队不得不在洛口驻扎。然后,梁军主帅萧宏来了一波骚操作,他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北魏军队会冒雨大举来袭,居然不去验证,仓皇的弃军而逃,直接导致了

  • 袁世凯娶10个老婆,府中女人太多分不清,立下一规矩让人笑掉大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封建社会中,中国的婚姻制度是一妻多妾制,因此男人只要有能力,可以娶很多老婆,即使到了民国时期,也允许男人娶好几房姨太太。袁世凯梦想当皇帝,皇帝后宫佳丽几千,袁世凯虽然没有这么多妃子,但是他的老婆也是非常多,共有1妻9妾10个老婆。袁世凯的10个老婆,总共给他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真是妻妾成

  • 隋朝的巅峰时期:隋炀帝北上突厥震慑可汗,远涉青海扩张大隋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四天之后,隋炀帝再次颁布诏令,开凿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打通从洛阳到江都的大运河。与此同时,他又下令建造用于大运河的帝国舰队,舰队的规模相当庞大,大小船只至少五千艘之多,仅隋炀帝自己乘坐的龙舟,就相当于今天的航空母舰。如此大的工程,三管齐下,也只能出自隋炀帝杨广之手。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三个

  • 说说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堂堂正正的大妃,窝窝囊囊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大妃,纳喇氏,乌喇贝勒满泰女。岁辛丑,归太祖,年十二。二、这位来自乌拉部公主仪态万方、楚楚动人,而且礼数周到,言谈笑语之间令人心悦诚服。43岁的努尔哈赤对这位善解人意的妃子爱如掌上明珠,自然也就遭到了别人的嫉妒。从阿巴亥受宠开始,皇太极生母孟古哲哲的心情就没好过。因为郁郁寡欢,两年后就染疾病危。孝慈

  • 武惠妃受宠二十年,一度影响唐朝政局,为何最终还是没当上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武惠妃出身武氏,父亲武攸止,是武则天的堂侄,所以按辈分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攸止英年早逝,武则天见其女儿太小,就把她养在了宫中。在宫廷里,小女孩见到太多阴谋诡计,深知权力有多重要,所以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攀上高枝。十几年过去了,她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另一方面,在武则天死后,武家势力虽然有所衰落,

  • 袁崇焕镇守宁远城,努尔哈赤负伤身亡,宁远城有何特殊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整个辽西走廊,宁远坐镇中心,西北是松岭山脉,东南濒临渤海。从辽国开始,一直到明朝,宁远城都是防御东北游牧渔猎势力的战略要地。明朝后期,建州女真坐大,明朝因而发起多场战役围剿后金,尤其是萨尔浒之战,明朝派出了四路大军,却功败垂成,让后金攻占了辽东数十个城池,宁远一下子成为了辽东的

  • 营建洛阳、开凿运河、巡游江都,隋炀帝只是为了显摆帝王威风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年,杨广36岁,春秋正盛,一个政治家的黄金年龄。正所谓:“天家无骨肉,帝王最绝情”。作为皇族天家,亲情在权力面前是永远都不可能占有空间的。于是,在派人杀掉了自己的亲大哥杨勇,以及几个侄子(杨勇之子)之后,杨广就想将时任并州总管的五弟杨谅从晋阳骗回京城,除之而后快。谁料,一封假玺书让汉王杨谅看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