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民国初期,陕西省西安市,出土了一座唐代古墓。
通过对古墓中文物以及相关史料的分析,历史专家判断,这是唐朝赵夫人的墓。
赵夫人的墓出土是当时考古界一重大发现,在她的墓室里没有什么特别值钱的文物。
唯独一块石碑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注意。
因为这块石碑,坐实了风云涌起的唐朝背后另外一个巨大的丑闻。
使得参与考古的历史学家感叹:都是李世民开的坏头。
那么,石碑上到底写着什么,唐朝丑闻又是什么?
(赵夫人墓的石碑)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细说:
石碑年号背后的故事
专家一看,这石碑上的内容是:以元和十五年少帝即位,二月五日改号为永新元年。
永新元年,这可不对呀?
翻阅任何史书,唐朝并没有这个年号。
而元和十五年,是唐宪宗被谋杀的那一年,这说明碑文上的少帝指的是唐宪宗之子也就是后来的唐穆宗李恒。
难道说这个年号是李恒改的吗,可是唐穆宗李恒的元号应该是“长庆”才对,并不是什么“永新”。
专家推断,年号无法对应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赵夫人去世的时候,当时的年号还是永新,但是等到李恒登基不久,他又改成新年号“长庆”了。
如果说年号是李恒改的,那为什么,李恒要把年号“永新”改成“长庆”呢?
难道说李恒和唐宪宗之死有什么关系吗?
古时朝代的更替通常是腥风血雨式的,有明争,也有暗斗。
为了高高在上的权力,好像血缘也不能阻拦什么,跃跃欲试的皇子们有杀亲兄弟的,更严重者还有弑父的,无一不为权力争红了眼,打破了家庭内部的平静,闹得支离破碎。
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便是如此,公元626年的七月二十号,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发动政变。
出于自保,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后逼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无奈禅让皇位,李世民为唐太宗,开启“贞观之治”,成功当上了万人之上的皇帝。
皇帝是当上了,但是李世民手上沾满了鲜血,这鲜血甚至还有自己亲人的,李世民不知道,自己当时的举动可能给后世开了一个坏头,一百多年后,又将发生一件大事。
唐穆宗李恒也要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动手了,这也就是开头提到的丑闻——唐宪宗李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所杀。
李纯究竟因何而死?
关于唐宪宗李纯的死因,是有多种传闻的,这些传闻各自有各自道理,一些学者还为此争论过,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第一种说法是,李纯死于炼丹药,一说李纯后期沉迷于炼丹药,当时有个叫柳泌的方士,声称自己能够做长生不老之药,于是李纯便请他入宫教他如何炼丹。
柳泌对唐宪宗李纯说吃了这些丹药就可以延年益寿,于是唐宪宗李纯每日沉浸在提炼丹药的快乐之中,忘乎所以。最后练得近乎疯狂,以至神志不清。
(古时炼丹药的炉子)
现代医学已经研究表明,那些丹药不过是一些汞硫化合物,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长生不老这一说本身就是不符合科学的。
但是由于古时人的寿命较短,身为君王,想要活得久一点也可以理解,便有了炼丹药一说。
这种丹药,少量服用不会危害身体,如果服用过多,身体便会中毒,影响身体健康。
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李纯炼丹药之后,身体越发不如从前,举止变得十分怪异,“宪宗服泌药,日益烦躁”、“数不视朝”。
但是,这一点只能说明李纯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了,并没有办法证明他是因服用丹药身亡的。
(唐朝的宦官)
另外一种说是宦官所杀。据史书记载,杀害唐宪宗的宦官是王守澄和陈弘志,说是元和十五年,他们潜入宫中秘密杀害了李纯。
唐朝后期,宦官大规模参政,宦官与皇帝之间的矛盾确实对于皇帝的性命有所威胁,但是宦官有再大的权力,也大不过皇帝,所以宦官是主谋未免有些夸张。
况且皇帝身边有如此多的守卫,怎么可能说接近到身边就能接近呢?宦官就算有贼心不一定有贼胆呀。
第三种就是唐穆宗李恒所弑。本来,关于李恒弑父只是一种猜测,但是随着赵夫人墓中奇怪的年号,基本就可以坐实李恒的罪行了。
关于唐穆宗李恒弑父李纯,这其中有两条重要的线索。
首先第一是,为什么李恒要改年号?
唐宫廷彩绘图
唐宪宗暴毙之后,李恒发布即位赦文,立马改了年号,但是又觉得不妥,于是将年号又改了回来,这是否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呢?
如果李恒和李纯的死无关,完全可以等到一年以后再改年号,没有必要唐宪宗刚一离世就改,这是其一。
其二,为何有杀人嫌疑的宦官事后升官发财了?如果说李恒是宦官王守澄所杀,那他应该被判死罪,毕竟他杀死了李恒的亲生父亲,结果王守澄为不仅没有被罚,反而被封为枢密使?实在是违背常理。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是否宦官杀了李纯是事实,但是宦官是受李恒指使呢?
李恒的父亲也就是唐宪宗李纯,李纯原名李淳,是唐顺宗的长子,他即位后刚明果断,能用仲谋,一生在力图削平藩镇割据势力上下功夫,平定了很多叛乱。也算做了很多实事。
但是,他这一生最为难的事情就是立太子,也正是因为立太子不当,不小心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李纯共有二十子,其中长子名叫李宁,最开始,太子也是立的李宁。
李宁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宫女,但是为人温和、富有气质。
在母亲的影响下,李宁喜欢读书,经常手不释卷,气质上颇受父亲的喜爱。
(藩镇割据引发的安史之乱)
为人方面,也挑不出什么别的毛病,如果好好培养的话,日后肯定是不错的君王。
元和三年也就是公元808年,李宁被立为皇太子。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两年,李宁就因为生病去世了,可谓是十分的短命。
关于李宁的去世,史书有所记载:“突染恶疾、旬日暴毙。”
新的太子应该立谁呢?这又成为了李纯的心头难题和大臣们争议的重大问题。
本来李宁是李纯心中最合适的人选,但一场意外,夺去了他的爱子,他现在不仅要面临失去儿子的痛苦还要另外再选出合适的人选。
当时,在朝廷当中,李纯十分信任大阉吐突承璀。吐突承璀是建议李纯李第二子李恽为太子的,但是唐宪宗没有听信,最终立了李恒为太子。相比较于其他的皇子,李恒的后台就要硬很多。
此举也可以看做是为了保护李恽。尽管李纯很想让二子李恽当上太子,但是李恽本身就没有什么势力,母亲又是普通人,如果被立为太子很有可能被背后的势力盯上。
李宁死后的第二年,李纯安排人为儿子李恽写了一篇奏折,奏折的内容大致是说自己没有能力当大任,希望能够立李恒为太子。
(唐宪宗李纯)
由此一来,册封大典一举行完毕,李恒真的当上太子了。这也算是随了郭贵妃的心意。
虽然说李恒被立为太子了,那等到继位应该就是稳稳的了,为什么李恒还要起杀心呢,这个时候再去谋害李纯,岂不是更惹人怀疑吗?
这背后又有何隐情?
已是太子身份,仍动杀机
李恒就像是知道父亲李纯并不支持自己当太子一般,一直和郭贵妃拉扯宫中的势力。
他担心,只要父亲还在位,自己的太子身份就不能受到所有人的认可。
因为李恽总是给他一种危机感,仿佛只有解决掉李恽这一方的势力他才能够安心。
唐宪宗李纯担心李恒继位之后,郭家的势力就太大了。郭家毕竟是属于外戚,如果势力太大是会出乱子的。
(唐代宦官彩绘图)
虽然李恒被立为太子,但是李恒的生母郭贵妃并没有当上皇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唐宪宗时期,就没有皇后。这是出于几个原因一起考虑的。
安史之乱之后,后宫便没有生前立皇后的规矩了。
李纯明白,这个皇后不能立。
不能立的原因就是郭贵妃的家族势力已经太过雄厚了,如果成为皇后,只会让形势更乱。
郭贵妃出身显赫 ,不光祖父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连他的父亲都是驸马,母亲是代宗长女升平公主,一家人都是在宫中说得上话的大人物。
(郭子仪)
这种强大的势力如果不控制好甚至可以影响朝政的走向。
元和八年,也就是公元813年,百僚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凡三上章。
李纯借“以岁暮,来年有子午之忌”给拒绝了。
在唐朝前期就有过后妃干政的情况,尤其是皇后干政,李纯心里明白,如果郭贵妃成了皇后,势力只会越来越膨胀,对于李唐皇室是百害无一利。李纯只能想办法控制住郭家的势力。
李纯一直宠信宦官吐突承璀,也是出于保护李恽的原因,希望李恽这边能有势力与李恒抗衡。
后来,李纯天天花大量的时间炼自己的仙药,磕得连路都走不稳了,他还以为是药发挥关键作用,柳泌也忽悠他,说越体态轻盈,越有踩着祥云的感觉,就越接近得道了。
(古代丹鼎派彩绘图)
唐宪宗修炼修到后面,甚至神志也不是很清晰。每日炼丹炉烟雾缭绕,李纯祈求自己真的能够“得道”。
李纯不知道,自己沉迷于炼丹的样子,让李恒钻了一个空子。
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皇宫里传出一个噩耗,唐宪宗李纯驾崩。
噩耗一出,郭氏让王守澄他们控制皇宫内外,马上拥立李恒继位。当时不明真相的人都以为李纯是因为炼丹把自己炼死了,并没有往别的方面想。可实际上,这里面另有隐情。
李纯驾崩了,陪葬之人选谁呢?
这个时候宫中最有话语权的就是李恒和郭贵妃。
郭氏看中了吐突承璀,和李恽。吐突是李纯最信任的宦官,之前也一直推李恽为太子。李恽又是李纯喜欢的儿子,有着两个人陪葬,想必也符合李纯的心意。
而且这样一来,李恽的势力基本上就可以铲除了,宫内再无敌对势力。
于是,在郭氏的安排下,宦官和皇子都死在了屠刀之下,被残忍斩杀。
李恽之死,与父亲李纯只相差一天,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否是提前安排好的一个局。
《旧唐书》
《旧唐书》记载:及宪宗晏驾,承璀死,王亦死于其夕。李恽是郭氏安排梁守谦杀死的,此人后来还升了官。
这让人不禁猜测,李恒不仅杀了李恽,甚至连李纯都是他杀的。毕竟,李恒后来自己的表现也很反常。
元和十五年八月,李纯死后不过六七个月,李恒就已经放飞自我了,他丝毫没有伤痛,沉浸在快乐当中。
史书记载,“陛下初登大宝,年号未改,先帝元陵尚新,此等玩乐与礼不合。”
身为一个儿子,父亲去世了,不仅不难受,还欢歌载舞,实在是不符合常理。
李纯正月二十七刚死,二月五号,李恒就换新年号永新,而杀死李恽的梁守谦被封为安定郡公,统领神策军大权。
这一切的一切,都十分让人猜疑:换年号、宦官得志,丝毫没有悲痛之心,只能说明一个道理,李恒与父亲李纯的死有关。
(古代皇座)
但是,李恒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抢来的皇位,他在位并没有几年就和父亲李纯一样,因为炼丹把自己吃死了。
再后来,李恒的弟弟李忱继位。李忱就是后来的唐宣宗。
李忱有一次去青龙寺登高远眺,想起自己已经离开人世的父亲。
他不禁感叹道:恨光陵商臣之酷。光陵是李纯的陵墓,商臣是春秋时期楚穆王熊商臣,他就是弑父取得的王位。
不言而喻,这句话也暗示了李恒的确是杀父夺得的王位。
如此,因为赵夫人墓中的碑文,这段丑闻背后的故事也终究被揭开。
罪行可以被掩埋但无法被抹去,李恒也想不到若干年之后,自己曾经做错的事能够被世人发现吧。
种种迹象,都在史书里留下了痕迹。
结语:
弑父夺权可以说是唐朝皇室的一个丑闻,皇位争夺之下,映射的是人们对于财权的欲望和贪婪,唐朝初期,李世民杀兄逼父夺位,踩着鲜血上位。
李恒为了高高在上的权力,派人杀了李纯,又让李恽跟其唐宪宗陪葬,可以说把身边的威胁都从排除了,可是当上皇帝后的生活又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我们不是当事人也没有办法清楚他的想法,只是,仿佛一切要追踪到李世民开的那个坏头,倘若李世民没有那样做,是否也没有李恒后面的恶劣行径。
权力固然是诱惑的,但是为了权力丧失基本的人性,就会成为权力的奴隶,最终被反噬。
匠心手工姓氏杯!姓氏杯--捧在你手心里的“姓福”!同学聚会、亲友生日、情侣信物、伴手礼不二选择。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总有一款适合您。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精神
团结全球华人
支持赵氏宗亲发展赞赏码
官方商城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