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华民国广东省造贰毫银币之十《八属银毫-八属版(广西版)》

中华民国广东省造贰毫银币之十《八属银毫-八属版(广西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14 更新时间:2024/2/6 18:54:35

下面来介绍下八属银毫(广西版)系列东毫:

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下野后,1922年3月陈炯明将原来进入广西境内的粤军纷纷调回广东,旧桂系部将各据防区,争权夺利,互相火拼;各地豪强,也纷纷揭竿而起,称霸一方,各自为政,为所欲为;散兵游勇,啸集山林,自称司令者不计其数。广西素有“无处不山,无山不洞”的美称,当时有人加上“无洞不匪”,虽然大煞风景,可是恰符事实,并非夸张。此时的广西不但政局紊乱不堪,金融货币市场也极为复杂。在这军阀割据的一片混乱声中,广西省内出现了滥铸、私铸劣质银毫现象。军阀、地方豪绅,土霸,商人也私自设厂私铸劣质银毫,含银成份极低,充斥市场,倚仗势力,强迫使用。根据史料记载,这时期除广西军政府当局铸造的广西银毫外,占据八属地区的军阀邓本殷曾大量仿铸广东贰毫。

广东军阀陈炯明的死党邓本殷和申葆藩割据八属地区[钦州、廉州、雷州、高州、琼(即海南北部)、崖(即海南南部)、罗定、阳江,其中钦、廉管辖现在广西的钦州市、灵山、浦北、防城和北海市、合浦、防城港区]。前后长达5年多时间[1921年1月(民国11年)至1926年2月(民国15年)]。邓本殷统一八属后,大肆扩军,为解决日益繁重的军费,邓本殷不得不加重税役、滥发银币、大开赌禁、包庇鸦片等手段敛财。1923年(民国12年)9月,在当时的钦州县城占鳌街和防城竹山埠(村)两地设立造币厂,仿照广东造币厂毫银模型仿铸2角伪银,分别有“民国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等字样的双毫,史称“八属银毫”。

1925年,邓本殷在海口设立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粤南实业银行”,又在琼州府城(琼山府城镇)设造币厂仿铸广东银毫。他还在北海分设铸币厂,大量铸造“八属银毫”,有五分的镍币和二毫的银币二种面额。邓本殷割据八属期间,仿铸广东双毫约300万元的“八属银毫”在八属地区强制使用。因此种银币的成色甚低,又俗称“八属低毫”,其含银量只有三成,却以高压手段硬要人民按高含银量的“东毫”等价使用;商民不敢与抗,乃暗中将其行币减低一成勉强使用,厥后价值每况愈下。港英政府和广州商人一概拒用“八属银币”,邓本殷的这种变相搜刮民众的手段,使人民经济上遭受无可估量的损失,而军阀头子们却个个腰缠万贯。

1926年2月12日,陈铭枢师抵廉州,邓、申通电下野,“八属军”遂告覆灭。邓本殷被平定后,群众要求兑收“八属低毫”。民国16年(1927年),广东省政府令中央银行派员前往北海筹设分行,搜集该地低毫解省,邀请各团体会同化验,决定以五成价回收,限两星期收兑完毕。后因收兑期限过短,且定价过低,政府在当地只兑回25万元。人民不甘亏损,纷纷运往别处,计运去云南100万元,运入广州的也有几十万元,而留存于钦防两地流通的仍有100万元左右。民国16年后,由中央银行北海分行继续收兑,定价五成五。收兑时发给兑换券,待八属低毫改铸为新毫后,即作为兑换券的准备金。

从上面这些资料可以看出,邓本殷从1923年(民国12年)9月开始设立造币厂仿铸广东双毫,到1926年(民国15年)2月下台,共计仿造了约300万元的东毫,这是相当大的一笔数量。虽然政府大量回收,但仍有大约100万元左右运往云南,广西境内也仍有大量留存。从广西云南一带出土此版东毫也间接佐证了史料记载的准确性。且从史料记载得知铸造的年份分别有“民国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等年份的双毫”。但就目前所发现的实物中,此版十一年最多见,八年,九年,十年和十二年相对都比较少见,但还没发现有七年的,却发现有十三年的,且十三年还有另外两种版别。同时,邓本殷是从民国十二年9月才开始仿铸东毫,民国十四年又在琼州府城(琼山府城镇)设造币厂仿铸广东银毫,他还在北海分设铸币厂,大量铸造“八属银毫”。而就目前发现的此版版别中,在典型特征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在有些方面却又区别明显,这极有可能是因为在不同的造币厂铸造的原因。

由于此版主要出现在广东南部、广西及广西云南边境一带,并夹杂在窑藏出土的东毫中,所以被认为是广西版。虽然此版币系当时钦州、防城等地造币厂铸造,史称“八属银毫”。但此版币却实属当时的广东南路(现如今广西沿海一带,在当时是属于广东省的,直到解放后钦州、防城等地才被划为广西省),其范围涉及现在的广东南部,广西沿海地区,海南等地区。所以不能单用“广西版”来命名,应以历史名称命名为“八属版”更为适当。

此版的主要特征还是看背面,首先来对比下此版和官方标准版背面特征的区别:

下图中,广东官版的20内纹路是左边低,右边高;相反,八属版的左边高,右边低,且0内的两排纹路比官版少一点的,红线处可以清楚的对比出来。

下图中,A,八属版的英字母明显比官版粗;B,八属版的英文与内齿和珠圈之间的间距小于广东官版;C,数字2与内珠圈的间距也比官版小,且D处2字内的空间也比官版小。

下图中,A,英文有开叉;B,0内的纹路比官版少了点。

下图中,A,字母E见于中间一横缺笔,B左右边花断开不相连,且略小于官版的边花。

此版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面(如图A)。如去断定是不是“八属版”,其主要特征还是在背面,我们就需要掌握它的几点主要特征:A,背面20内的纹路是大波纹的(也有泉友称为高低纹,基20内的纹路左高右低);B,左右边花的花瓣是断开不相连的;C,英文字母粗笔,英文“KWAN”上下横比较粗,其它局部英文有开叉现象(这种风格也被一些泉友称之为英文艺术体);D,下面英文“TWENTY”中的英文“E”有断笔现象,且断笔的部位主要是中间的横,也有下横断笔,只见过少数为不断笔,这种现象暂时还不清楚是如何造成的。可能是由于修模,或者铸造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造币厂的暗记。

综合各自的特征,根据版别变化分为六大类:A类是出现在八年、九年里的广东官版面配八属版背(背大波纹、左右断边花、个别版有英文艺术体和E缺笔横等特征);

B类是出现在九年、十年里的“馒头银”八属版,正面特征为银字“艮”内横为馒头形状,左右边花断开,背面为典型的八属版背;

C类是出现在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里的“短横银”八属版(正面短横银、左右断边花、扁口中,背面大波纹、左右断边花、个别版有英文艺术体和E缺笔横等特征);

D类是一种背面模具原因造成英文断笔,字体复打,打等。

E类是出现在九年、十一年、十二年里的八属版英文E缺两笔横版(背面大波纹、左右断边花、英文E缺笔两笔横,个别有英文艺术体;正面有两种,一种是短横银、左右断边花,别一种是官版面);F类是十三年八属版平行贰(正面平行贰,背面大波纹、左右断边花、英文艺术体、E缺笔横);

G类是十三年八属版背20内异波纹版(正面短横银、左右断边花,背20内异波纹,英文弯腰P);

最后在这里还要介绍一种出现在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里的背20内VV纹版。这种版并非完全像前面提到的那几种八属版,但却拥有八属版的一些典型特征。比如:正面短横银、左右断边花,背面左右断边花等几个只出现在八属版的典型特征。虽具有八属版的典型特征,但版别之间的区别又十分明显,这应该是八属版的不同造币厂生产的不同版别,把背20内VV纹版另归类为背20VV纹版别中。

A类,八年官版面配八属版背

在早期八年和九年用的是与广东官版十分相似的面模,特别是银字内的横、左右的边花和官版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不放大仔细对比的话,基本找不出明显较大的区别。

B类,九年馒头点,左右断边花

这种馒头点的面模,和之前与官版相似的那种面模区别已经开始明显。其特征:A,银字的“艮”中间的横为“馒头点”,这种“馒头点”银字的面模目前只发现九年和十年,最后从十一年开始又演变成别一种短横银的面模;B,大边花,左右边花花瓣断开;C,银字“艮”的撇也变细了;具有B和C的这两种特征的面模,从九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十三年,应该是修模原因。

C类,十一年短横银,左右断边花,扁口中

从十一年开始,正面特征变化已经十分明显了,

A,面模银字从“馒头点”演变成“短横银”(如下图),

B ,左右边花花瓣断开;

C,银字“艮”的撇变细;

DEH,中華民國十一年廣東省造等字整体变小变扁了,且中字的口是所见所有版别中是最扁的,从目前发现的此版中,十一年的“一”字字体变化多样化粗细不一;

F,贰字的“貝”左上角大开口,貝上面的那横是由粗变细的;

G,细斜点。

以上这些特征一直延续到十三年。

D类,大波纹版背英文E断两笔横版

这种背模和常见的八属版背模只在英文“E”上略有区别,目前发现拥有这种面模的有九年,十一年,十二年。这就让我觉得有些奇怪,难道这是两套模具?

E类,各种英文断笔,字体复打,毛打等

除以上这些主要特征上的区别之外,各种面模和背模还有些其它的不确定性特征。这些特征并不是所有八属版都有的,但却在个别八属版上出现,个人推断这种不确定性特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模具原因造成的。

F类,八属版平行贰

还有种十三年的面模,其特征十分独特,文字风格与福建平行贰十分相似,主要特征为:

A,平行贰,“貝”字十分方正;

B,左右边花不断笔,但不规整又区别于常见的类似官版的边花;

CD,“中華民國十三年”“廣東省造”这几个字也与常见的风格不同,特别是“省”字。银字“艮”的中间一横也和官版相似。

从目前所掌握的实物证据来看,个人认为这是种错混版,是福建和广东南路两地军阀模具的混配。回顾历史,在那种军阀相互割据相互争夺地盘的年代,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成立的。邓本殷早年追随陈炯明在漳州建立“闽南护法区”,后又攻回广东,又在广东南路一带割据,最后统一建立“广东南路八属”。所以具有福建风格的模具随军阀出现在广西一带也不是不可能。

G类,C面配背20内异波纹版

C面配的是一种背20内异波纹版,这种版别比较稀少,其正面特征为标准八属版的C面,但背面和之前八属版一直延续使用的八属版背完全不同。其主要特征是:A,背面20内异纹,和之前的20内大波纹截然不同;B,上面英文“PROVI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是弯腰的;C,左右边花不断笔,是典型的官方标准版边花。

以上这几类版别中,按年份的存世量从多到少,依次是:十一年>十三年>九年>十年>八年>十二年

八属版版别介绍:

A1,八年官版面配八属版背

英文无明显艺术体,E断两笔。

A2,八年官版面配八属版背

英文艺术体E断笔横,典型的八属版背。

A3,九年官版面配八属版背

B1,九年馒头点八属版

B2,十年馒头点八属版

C1,十年短横银八属版

C2,十一年短横银八属版

典型的C面,正面一字中等粗细,短横银,左右断边花,扁口中。背面英文E不断笔

C3,十一年短横银八属版

典型的C面,正面一字中等粗细,短横银,左右断边花,扁口中。背面典型的八属版背。

C4,十一年短横银大一八属版

典型的C面,正面一字粗大,短横银,左右断边花,扁口中等等。背面典型的八属版背。

C5,十三年短横银八属版

十三年短横银八属版在模具方面有些区别

两种十三年八属版正面对比图:

D1,九年大波纹版背英文E断两笔横版

D2,十一年大波纹版背英文E断两笔横版

D3,十一年大波纹版背英文E断两笔横版

D4,十二年大波纹版背英文E断两笔横版

E1,十一年短横银细一八属版(背英文GES断笔)

典型的C面,正面一字很细,短横银,左右断边花,扁口中等等。背面典型的八属版背,背面"TUNG"的G和右边花上面的E字都断笔。

E2,十一年短横银八属版(背英文GES断笔)

典型的C面,正面一字中等,短横银,左右断边花,扁口中。背面典型的八属版背,背面"TUNG"的G和右边花上面的E字都断笔。

E3,十三年短横银八属版(背英文GES断笔)

典型的C面,正面一字中等,短横银,左右断边花,扁口中。背面典型的八属版背,背面"TUNG"的G和右边花上面的E字都断笔。

E4,十一年短横银八属版(中華三打背英文GES断笔)

中華两字三打,背20内纹路复打。背面英文GPROCES断笔,应该是上面GES的后续版别。

E5,十一年短横银八属版(背英文GES断笔)

背面英文GPROCES断笔,应该是上面GES的后续版别。

看下以上几种十一年的细节对比图:红色箭头为相同处,绿色箭头为不同处。

F1,十三年平行贰八属版

G1,十三年八属版面配背20内异波纹版

下面来看下十三年广东官版、广西前小五后小四版、八属版的细节对比图:

上图中可以看出,十三年的西毫和八属东毫“贰”字十分相似,A,“貝”字左上角大开口;

B,“二”横左粗右细;

C,点细斜;

D整体笔画都比官版略纤细。

“毫”字中间的横同样比较官版略纤细。

“银”字整体也和十三年西毫十分相似,特别是“釒”字旁右上点,“艮”的左上角大开口,中间短横,细撇。

“幣”字整体风格和十三年西毫也十分相似。

“年”字风格也同样相似,字体比较纤细,斜点,点下的横有个凹口。

此篇文章笔者最早发表于2013年5月。由于已经过去近9年,可能会有遗漏,在版别的分析上也可能有误,因此仅为个人观点供大家学习参考。如有发现有遗漏的版别,欢迎广大泉友发图交流补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在极盛时期发生安史之乱,李隆基犯了三大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1)皇权一动,天下必然异动:封建社会的帝王就必须要“勤勉”,就必须要“事必躬亲”,只要懈怠天下必亡古代中国无论你是秦汉,还是唐宋,抑或是明清,其本质是无法改变的——家国一体。作为家庭,老爹需要付出最大的智力、劳力去工作,负责养家、与外面的人交联。作为一国的“家长”,皇帝也是如此。看历史上的所谓明君

  • 被蒋介石带到台湾的十幅画,每幅画都代表着一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蒋介石认为现代国家的生命力有教育,经济,武力三个要素构成,而教育是根本,“三者之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只要教育不破产即有办法,若教育无希望,则真正无办法"。 可以看出,身为政治家的蒋介石对于教育与文化的重视,所以在他统治时期虽频受战火洗礼,却始终没有将千年遗留下来的瑰宝丢失,这点受到了两岸同胞的

  • 宇文化及杀了杨广,霸占了人家的妻子,临死前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大儿子。本来依照宇文化及自身的能力和胆识、见解,宇文化及不可能成为有太大的历史知名度。也没机会杀死隋炀帝,霸占萧皇后。这一切都因为隋炀帝游江南,而发生逆转。隋炀帝在位期间,大量挥霍民脂民膏,对人力的需求和浪费,也远超过隋朝所能负担的程度。因此,隋炀帝在位期间,叛乱此起彼伏。庞大的隋

  • 她14岁嫁雍正为小妾,23岁生子,排位仅次于雍正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耿氏,出生于康熙二十八年,本是汉族包衣出身,父亲职位是管领。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为成年的儿子们找媳妇儿,同时找了几个出身一般的女子作为嫡福晋的陪衬送去胤禛的府中。当时的耿氏才14岁,14岁是清朝女子出嫁的年龄。进了雍亲王府的耿氏如果说家世。绝对比不上皇后乌拉那拉氏、侧妃年氏;美貌也不及侧妃李氏,宠爱更

  • 唐德宗一朝的“奉天之难”,为何会成为晚唐败落的标志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奉天之难”的发生,跟唐德宗有很大的关系。德宗继位后对藩镇势力,采取了坚决的打压政策。只不过让德宗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打压政策所招致的则是各藩镇的强烈反弹。先是建中二年,四镇因为朝廷不承认父死子继的节度使继承引发的变乱。后又是到了建中四年,淮西李希烈自立以及泾原兵发生叛乱,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天下

  • 她15岁嫁晚年雍正,21岁当太妃,是《甄嬛传》弘曕的亲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甄嬛传》,甄嬛再次进宫的原因,是因为她当时有了果郡王允礼的孩子而不得已为之。进宫之后,她尽全力保证孩子安全的出生。过不多久,甄嬛生下来一对双胞胎,皇子叫弘曕。后来,甄嬛扶弘历登基,把弘曕过继给果郡王。虽然其中的人物历史上都有,但是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历史上的甄嬛为雍正只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弘历。而

  • 李世民下旨查抄侯君集的家,为何抄出了两个“食人乳”的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老侯触犯了唐朝法律,擅自调动国家军队,参与支持太子李承乾预谋造反,试图发动政变拥立李承乾继位。太子李承乾经过是这样的: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少时聪明可爱,按照古代继承法,8岁时被老爸立为了皇太子,这就意味着他是未来的皇帝。然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大后李承乾性情大变,史书说他“疑神疑鬼,不良于行”

  • 太平天国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最后为什么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1864年8月,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

  • 唐朝以胖为美?考古专家得出杨贵妃真实体重后,女孩就笑不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那时候,理想的成年女性虽然不一定要浓丽肥硕,但至少也应丰腴细腻、骨肉均匀,如此才是男性心目中绝佳的求偶对象。盛唐之时,杨贵妃、武则天都是丰腴硕健之美的典型代表,拥有超凡风华的二人是唐朝美人中的冠代之辈。然而事实上无论哪个朝代,男人必然也不会喜欢那种超级肥胖的女性,他们所慕恋的“丰满女性”是能在微胖的

  • 她14岁嫁雍正,是《甄嬛传》端妃原型,因有一特殊爱好活到96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甄嬛传》的小伙伴一定知道,里面一直不问世事的端妃,而成为后来的赢家的人。端妃的性格沉稳,不喜欢跟后宫那些妃嫔互相争斗。就躲得远远的,但是她却是真心想要对待皇帝好的。她算得上是资历比较老的一批妃嫔,她在前面几乎没有露面,但是消息却是很灵通的。在后来也帮过甄嬛不少忙。后来落的一个不错的结局。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