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为何一生都离不开李莲英?连外出逃难,都不忘带上他

慈禧为何一生都离不开李莲英?连外出逃难,都不忘带上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35 更新时间:2024/2/6 18:39:30

他们虽然活得很卑微,但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却大把年轻人挤破头皮想去宫里当太监。

为什么?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不好吗?

因为钱,因为他们想活下去。

宫里活着虽然卑微,干的全是伺候人的活,且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但是俸禄高呀,比外面给普通人家干活或者种地强多了。

伺候好了主子,主子一高兴,随便赏个什么稀罕玩意,都是珍宝,拿出去变卖,都够一家人生活好久的。

所以,太监算是忍辱负重挣钱活命。

清朝有个最著名的太监叫李莲英,是慈禧太后身边最得宠的红人,慈禧太后一生都离不开他,事事都要用着他。这证明,李莲英是个颇有本事的太监。毕竟,想在宫里活下去本来就不是件易事,还要爬上高位,混个职务,更是难上加难。

那李莲英究竟有些什么过人的本事,让慈禧太后如此离不开他,连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慈禧外出逃难的时候都不忘带上他呢?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咸丰七年入宫,那时候李莲英才八岁。

出生于穷人家的孩子似乎都早当家,当了小太监的李莲英虽然才八岁,但是靠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和聪慧,在同治六年时被封为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莲英”,让他去自己宫里当差,从此李莲英开了他的飞黄腾达之路。

要知道,在晚清时期,慈禧一人独揽朝政大权,能得到老佛爷的器重,那是相当有脸面的事情,地位也会比其他太监宫女高得多。

于是在老佛爷的关照下,李莲英二十一岁就当上了宫里太监的大总管。

都知道,这个老佛爷,一生爱美,最在意她的容颜,不光每日晨起洗脸护肤化妆要花费很多时间,她对梳头发的要求还高得出奇。

因为她怕老,怕看到白头发,更不允许自己有一根的掉发,倘若有人梳头让她不满意,便好一顿惩罚。

可人人都会掉头发,就算慈禧保养得再好也不可能一根头发不掉。

然而李莲英能做到,他不仅能梳出很多种让慈禧满意的发式,还能保证不梳掉她一根头发。

梳头便是李莲英的第一手绝活,为了讨慈禧开心,他特地向民间女子学习了梳头发的技巧。

虽然后宫有人负责给嫔妃梳头,可李莲英梳头最得慈禧欢心。他会将白发巧妙地藏起来,尽量不让慈禧看见。

他还在袖子中藏了毛毡,把毛毡和袖口摩擦,产生静电,梳头时靠近头发吸附走掉发藏入袖中,慈禧自然认为自己没有掉发。

除了会梳头,李莲英还有一个绝活就是按摩。

李莲英的手白嫩,按摩不会刮伤皮肤,且他力度刚好,每次按摩都让慈禧赞不绝口。慈禧觉得自己身子骨贵重,需要万分小心的服侍,自然更离不开李莲英。

除了巧手让慈禧很是欣赏,李莲英还有一张巧嘴。

在宫里会说话,可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说话要让人听着舒坦,不得罪人,还不能说漏嘴任何事情。这点本事对李莲英来说自然不在话下,常常说些好听话哄慈禧开心,而且,他还会唱戏说书。

那时候没有电影电视,人们就听听说书人讲故事,看看戏,慈禧也不例外。宫里没什么娱乐活动,李莲英时不时给慈禧唱上一段戏,说上点有趣的故事,逗的慈禧是非常高兴。

当然,宫里不缺唱戏的专业戏班,李莲英唱的再好,一个人也抵不过人家整个戏班来的完整,所以李莲英的巧嘴不光体现在唱戏说书和会说好听话上。

能混到太监大总管的位置,李莲英的情商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会说话还体现在多次帮慈禧缓解尴尬上,让慈禧维护了面子,也化解了他人的危机,做足了和事佬的角色,如此聪明的人,慈禧更要留他在身边。

所以,李莲英之所以能在宫里受慈禧独宠那么多年,确实是因为聪明又勤快,肯学肯干,智商和情商都十分优秀,才能在众太监中独领风骚。

收录于合集 #慈禧

3个

下一篇李鸿章第一次觐见慈禧,回家跟儿子说了8个字,可见其眼光之经典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五大城市:神都现在连省会都不是,另一座城市现在是一线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的大唐朝,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结果造就了五座国际性大都市。笔者今天得空,就给大家讲一讲唐朝时候的五座国际性大都市。这五座大城市排名第一就是大唐首都长安,今天的故事就先从长安开始说起。长安是大唐都城所在地,隋唐的长安,已经被朱温一把大火烧了。唐朝的长安,面积是现在明朝西安城

  • 多尔衮为维护地方统治如何面对逃人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1)保甲制度保甲、乡约制度在明朝就有,由于王朝末年破坏,百姓流离失所,荡然无存。多尔衮为维护地方统治,在汉官帮助下,恢复保甲制度。各个乡村以10家设1名甲长,100家置1名总甲长。如果发现“逃人及窝逃之人”,两邻、十甲长、百甲长,都要照“逃人定例治罪”。凡是发现有盗贼、逃人、奸宄窃发事件,邻佑报告

  • 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是否为谣言?——真实历史照片曝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华清池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吗?还是后人根据《长恨歌》杜撰的?(↑骊山远景,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摄于1920年代,本社图片版权所有)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还专门引来过日本学者到陕西骊山一带考证。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华清宫位于骊山脚下,是著名的温泉胜地。这里是秦汉时代的皇帝屡屡行幸之地,至唐代

  • 慈禧西逃时向曹家大院借巨款,仅用一物抵押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1912年,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笔者以为清朝的灭亡跟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一聊慈禧太后借钱的故事,有人会问,慈禧太后作为清朝的掌权者,整个清朝都是她的,怎么还要向别人借钱呢?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开

  • 李世民早年一向身体强壮,为何活到51岁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五十而知天命,在古代的时候,50岁的人就算得上一个老人了,活到50岁也不算短命。但是要知道唐太宗的身体一向非常的好,要不然年轻的时候也不会在战场上立下那么多的功劳,应该是一个很长寿的人,但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他活到5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样一个身体强壮的人,怎么会突然去世了?难道里面有什么说不得的原

  • 大清覆灭后,溥仪的几个妹妹结局如何?当红艺人哪些是皇室子孙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而每一个封建王朝覆灭的时候,它的皇室子孙都会惨遭屠戮。而清朝面临的则是来自世界列强的侵略,相比的别的封建王朝清朝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而清王朝的运气又是好的,在民主的概念传到中国之后,起义军并没有对清朝皇室成员赶尽杀绝,直到今天都有爱新觉罗氏的血脉留存,这其实也是一个奇迹。并且从溥仪开始清朝王室成员的

  • 慈禧的“真实照片”,被美国博物馆珍藏至今,这才是她真实的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而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人物,大家除了对这些人的生平事迹有兴趣,对于他们长什么样子也是十分感兴趣的。在追溯这些历史人物的外貌时,对于有一个人的外貌,大家的观点十分不一样,这个人就是慈禧,有很多人认为慈禧相貌丑陋,犹如吃人的恶鬼,是一个丑女。但是其实,在美国博物馆的照片中的慈禧,她的外貌并没有那么不堪,但是

  • 唐代郎官的制诰词,展现了当时郎官的职任和迁转非常注重文学素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其一、在唐代“尚文”的政治文化影响之下,郎官职任也注重应当具备的文学素养。一方面,唐朝自立国之初,便有“尚文”的传统,提倡文治,注重文学才干之士的选拔。另外一方面,随着科举制度逐步完整,其各科目,尤其是进士科注重诗赋,其选拔标准逐渐侧重文学才能,这就引导着民间

  • 慈禧有多骄奢淫逸?其密室被打开后,室内景象让隆裕太后羞愧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单是这句话就足以证明皇家的威严与地位,与此同时意味着皇帝是“最有钱的人”,皇宫中不仅有天下的美女,还有数不完的奇珍异宝,但凡天底下有什么好东西,统统都会被送进皇宫之中,而皇帝就会按“劳”分配,有的赏给妃嫔,有的赏给大臣,剩下的大部分则据为己有。慈禧执政清朝半

  • 唐代,对郎官职任的文学素养要求,集中体现在哪些古籍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以《全唐文》为例,收录郎中授职制诰46篇,员外郎授职制诰65篇,合计111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对郎官的任命是极其重视的,同时,在这111余篇制诰当中,唐王朝对郎官任命的文学要求也清晰地展现出来。郎中类制诰涉及李邕、蔡秦客、彭景直、郑博雅、李怀让、高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