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尔衮为维护地方统治如何面对逃人问题?

多尔衮为维护地方统治如何面对逃人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12 更新时间:2024/2/6 18:50:47

(1)保甲制度

保甲、乡约制度在明朝就有,由于朝末年破坏,百姓流离失所,荡然无存。多尔衮为维护地方统治,在汉官帮助下,恢复保甲制度。各个乡村以10家设1名甲长,100家置1名总甲长。如果发现“逃人及窝逃之人”,两邻、十甲长、百甲长,都要照“逃人定例治罪”。

凡是发现有盗贼、逃人、奸宄窃发事件,邻佑报告甲长,甲长报告总甲长,总甲长报告所在府、州、县衙门,最后报告兵部。如果发现有1家隐匿,其他邻佑9家及甲长、总甲长不行报告“俱治重罪,决不宽贷”。这种制度名为保甲,实际上是从每个家庭直到地方衙门长官,无一能躲避。所以,一名逃人扰乱一个地区的安宁,每天百姓和各级官员都如坐针毡。扰民之甚可想而知。

(2)处置窝逃

逼民投充致逃人普遍出现。据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初五日统计报告,在“数月之间,逃人已几数万”。这数万人逃出,必然有所投靠。因此,窝逃不可避免。鉴于这种严重情况,多尔衮恨之入骨。决定对敢于窝逃的“愚民”加以严厉制裁,所谓“更定新律,严为饬行”。定律是:“将逃人鞭一百,归还原主。隐匿犯人,从重治罪。其家赀无多者断给失主,家赀丰厚者或全给,或半给,请旨定夺处分。首告之人将本犯三分之一赏给,不出百两之外。其邻佑九家甲长、乡约,各鞭一百,流徙边远”;如果“隐匿之人,自行出首,罪止逃人,俱无罪。若邻佑、甲长、乡约举首,亦将隐匿家赀赏给三分之一,抚按及地方官,与考查之时,以其查解多寡,分其殿最”。当年七月,加重治理窝逃罪行,如果“逃人自归寻主者,将窝逃之人正法,其九家及甲长、乡约俱各鞭一百、流徙,该管官俱行治罪。

今定逃人自归者,窝逃之人及两邻流徙,甲长并七家之人各鞭五十,该管官及乡约俱免罪”。这样,窝逃者反而比逃人罪更重。顺治六年(1649年),多尔衮也觉得“逃人法”对窝逃者处罚“未免过重”,进行修改,规定:“自今以后,若隐匿逃人,被人告发,或本主认得,隐匿逃人者免死、流徙。其左右两邻各责三十板,十家长责二十板。地方官俟计察时并议。若善为觉察者,以俟计察时并叙。逃人自归其主,或隐匿者自行送出,一概免罪,有亲戚愿赎回者,各听其便。”

总之,满洲贵族维护落后制度,并奴役他族的民族压迫政策,很不得人心。特别是在京畿等河北地区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吴三桂反叛时,在北京鼓楼西大街两黄旗交界的隆等数百人图谋起义,就是家奴的反抗斗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是否为谣言?——真实历史照片曝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华清池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吗?还是后人根据《长恨歌》杜撰的?(↑骊山远景,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摄于1920年代,本社图片版权所有)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还专门引来过日本学者到陕西骊山一带考证。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华清宫位于骊山脚下,是著名的温泉胜地。这里是秦汉时代的皇帝屡屡行幸之地,至唐代

  • 慈禧西逃时向曹家大院借巨款,仅用一物抵押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1912年,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笔者以为清朝的灭亡跟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一聊慈禧太后借钱的故事,有人会问,慈禧太后作为清朝的掌权者,整个清朝都是她的,怎么还要向别人借钱呢?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开

  • 李世民早年一向身体强壮,为何活到51岁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五十而知天命,在古代的时候,50岁的人就算得上一个老人了,活到50岁也不算短命。但是要知道唐太宗的身体一向非常的好,要不然年轻的时候也不会在战场上立下那么多的功劳,应该是一个很长寿的人,但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他活到5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样一个身体强壮的人,怎么会突然去世了?难道里面有什么说不得的原

  • 大清覆灭后,溥仪的几个妹妹结局如何?当红艺人哪些是皇室子孙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而每一个封建王朝覆灭的时候,它的皇室子孙都会惨遭屠戮。而清朝面临的则是来自世界列强的侵略,相比的别的封建王朝清朝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而清王朝的运气又是好的,在民主的概念传到中国之后,起义军并没有对清朝皇室成员赶尽杀绝,直到今天都有爱新觉罗氏的血脉留存,这其实也是一个奇迹。并且从溥仪开始清朝王室成员的

  • 慈禧的“真实照片”,被美国博物馆珍藏至今,这才是她真实的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而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人物,大家除了对这些人的生平事迹有兴趣,对于他们长什么样子也是十分感兴趣的。在追溯这些历史人物的外貌时,对于有一个人的外貌,大家的观点十分不一样,这个人就是慈禧,有很多人认为慈禧相貌丑陋,犹如吃人的恶鬼,是一个丑女。但是其实,在美国博物馆的照片中的慈禧,她的外貌并没有那么不堪,但是

  • 唐代郎官的制诰词,展现了当时郎官的职任和迁转非常注重文学素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其一、在唐代“尚文”的政治文化影响之下,郎官职任也注重应当具备的文学素养。一方面,唐朝自立国之初,便有“尚文”的传统,提倡文治,注重文学才干之士的选拔。另外一方面,随着科举制度逐步完整,其各科目,尤其是进士科注重诗赋,其选拔标准逐渐侧重文学才能,这就引导着民间

  • 慈禧有多骄奢淫逸?其密室被打开后,室内景象让隆裕太后羞愧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单是这句话就足以证明皇家的威严与地位,与此同时意味着皇帝是“最有钱的人”,皇宫中不仅有天下的美女,还有数不完的奇珍异宝,但凡天底下有什么好东西,统统都会被送进皇宫之中,而皇帝就会按“劳”分配,有的赏给妃嫔,有的赏给大臣,剩下的大部分则据为己有。慈禧执政清朝半

  • 唐代,对郎官职任的文学素养要求,集中体现在哪些古籍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以《全唐文》为例,收录郎中授职制诰46篇,员外郎授职制诰65篇,合计111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对郎官的任命是极其重视的,同时,在这111余篇制诰当中,唐王朝对郎官任命的文学要求也清晰地展现出来。郎中类制诰涉及李邕、蔡秦客、彭景直、郑博雅、李怀让、高仲舒、

  • 大清灭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好几位大明星,其实都是皇室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王朝鼎盛时期,她能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一旦失势,下场不是一般的惨。当年清朝被灭后,那些格格们都去哪了呢?这些人嫁人后命运大不同,娱乐圈有些明星还是皇族后代。清朝的格格婚姻封建时期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算是很常见的事,皇上就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换句话来讲他并非只有一个老婆,自然格格的数量真不少。这些女孩子

  • 刘宋东阳保卫战,千余人对抗三万北魏骑兵,刘宋在东线战场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竺夔的坚壁清野,让北魏军队无法在青州就地补充粮草。这时,刁雍在邺城拜见魏主拓跋嗣,拓跋嗣询问道∶“以前听说过你家有人曾捆绑过刘裕,是你的什么亲戚?”刁雍回答∶“那是臣的伯父。”拓跋嗣笑道∶“刘裕父子大概会害怕你吧。”他又说∶“朕派遣叔孙建进攻青州,百姓都藏匿起来,东阳城池也还未攻陷。既然宋国忌惮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