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为何古代王朝难破300年大关?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为何古代王朝难破300年大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48 更新时间:2024/1/15 21:06:59

元:士绅土地兼并,农民起义,亡。明:士绅土地兼并,导致卫所制度衰败,小冰河时期国家储备不足,无法抵御天灾救援灾区,无法平息地方叛乱,关外满清连年入关劫掠加剧恶化,皇权被架空导致士绅与士绅所代表的势力做大,亡。

清:士绅土地兼并,前期清亡明之后,为了安抚地方默许了明末的士绅免税免粮模式。中期清大造字狱一系列举动打压救士绅团体,终于把士绅一体纳粮实施下去,但是实施了几十年就被地方士绅废除,清衰落。

清前期为了抵御郑氏对沿海地区的骚扰而迁海禁边与闭关锁国,导致清严重与世界脱轨,最后被狠揍一顿打算追赶但是为时已晚。由于地方土地兼并严重,民众普遍贫穷化,清国早已空虚,后期太平天国起义严重内耗,清国威信力不足,导致地方政权被地方士绅把控,最终清国玩完。这就是旧时代的士绅对国家的危害,以史为鉴。

大多朝代的灭亡原因都很简单,并且整齐。要么改革或者进取太过激烈,惹怒保守派;要么改革太过拖沓不见成效,惹怒改革派;要么不思进取成为一滩死水,让人灭了。

革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非至圣,建立的制度总会存在缺陷,生产力的发展又总会带来新的利益。革除缺陷,重新分配利益,制度免不了就要改革。

太过激进,会损害旧的利益阶层;太过保守,又会损害新的利益阶层。凡起内乱,除了个别确实是天时不利,百姓饿了肚子,大多朝代都是利益分配失衡造成的。

就以秦朝来说,灭六国之后大量的六国遗族根本利益受到侵害,而朝廷又没有出台补偿措施,化解缓冲矛盾。在朝廷内部多次变动,对全国掌控力减弱的情况下,几个“农民”揭竿而起而后群雄响应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没有长足的准备,“义军”如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动员起可与朝廷抗衡的大量兵马粮草,有如此能耐之人,自然不会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如果秦朝统一天下后能拿出部分利益来安抚六国遗族,虽不能灭掉他们起事的心,但多少能争取到部分遗族的支持,两相平衡,也能持久。

家天下继承制度是因素之一,封建朝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家天下的继承制度下继承人的优劣问题。历朝历代开国之君,要么出身贫寒,要么见识广阔,对各阶层的情况都有比较深的了解,因此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逐渐走安定富强。

但后世之君呢,绝大部分长在深宫之中,他们治国的理念来源于父辈的言传身教或太傅的书面及言语教导。然而,书本和别人口中学来的东西,未必就能与现实完全吻合。这就导致了后世的守成之君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他自己也不明白的困境,最典型的莫过于崇祯。

他勤政不懒惰,他重用清流(至少表面上是清流),他具备有一位开明帝王的品质,但那又如何呢?更别说那些昏君了。现代国家体制领导班子4~8年换一届,没有丰富的从政经验、资历和声望的人,坐不上那些位置。而要达成这些条件,没有在政界摸爬滚打几十年是不可能的,这岂是家天下体制下,那些长在深宫中的皇子皇孙能比?

每个王朝的具体结局是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体制僵化,国家无法因新的形势或新的危机作出有效的应对。对应到生命史,就如同那些耗尽进化潜力的物种,就算能够占据有利生态位,但是一旦环境变化,就无法适应,最终只能灭绝。

制度设计很重要,欧美也是花了几千年才探索出来了一套均衡的政治制度,但欧洲太民主以至于动员能力羸弱,美国政治制度是欧美世界里动员能力最强的。

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当老百姓没饭吃,就会起义。古代封建经济上一个王朝的开始就是一部土地兼并史,而土地兼并和农民生存的极限恰恰是300年左右,再加上其他人文自然因素,不会超过这个界限。

农业社会,以农民起义为标识的王朝更迭,直接原因是土地兼并与气候灾害,前者积重难返,不得不暴力革命再土改;后者制造了大量流民同时伴随游牧民族南侵,矛盾激化。一个王朝,前一百年因战争留下荒地发展生产,中间一百年因为剩价值增加土地开始兼并集中,最后一百年没有土地劳动力被剥削没有剩余财产吃饭从而起义。

只靠农业官僚体系运行的二维结构是不稳定的。生产发展需要工业和商业吸纳人口从而将产品的剩余价值与别的地方交换。可惜这两个行业有很难产生忠诚性,因为是流动人口。

所有的天灾人祸兵戈杀伐都是表象,根本原因还是土地问题,王朝初立时前朝大量占有土地利益的“地主”被大量清扫,土地利益重新分配重新达到均衡并留下可供王朝发展的富裕,然而随着统治持续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前朝末年的问题就又会出现,土地矛盾积重难返。此时只需要一个引子,王朝崩溃不过就是眨眼之间。

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自耕农的破产导致劳动力与土地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使封建经济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萎缩。

而这种现象在封建社会里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的,均田制或者各种抑制土地兼并的改革都只能是延缓朝代的衰亡,因为越到后面这种政策所触犯的既得利益者便越多,效果就越不明显。而土地兼并越发严重所带来的后果对当时的破坏力是不言而喻的。至于能活多少年,比如明朝居正强行续命这种,就要看这个朝代的运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道是什么?项羽的仁义、刘邦的权术,缺一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王道和霸道,仁义和王道的关系,刘邦的谋略与算计

    人才的归属,最终决定了楚汉双方的成败。但是翻开历史,你会发现那些建立西汉王朝的功臣,最初却多半是项羽手下的员工:韩信、英布、陈平……出身不如人、军事不如人、个人魅力不如人,是什么让事事不如项羽的刘邦成为当时最值得投靠的老板?归根结底,他比项羽更懂得满足手下,玩转人心。王道需要同时具备凝聚人心的仁义和

  • 司马懿军营里来了一个老头,诸葛亮听后感叹道:我将活不久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诸葛亮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等到蜀军到了五丈原之后,诸葛亮便开始安排下去,不但修建营地,还让士兵们屯田耕作,打算和魏军长期作战。本来都和东吴孙权结盟好了,一起去把这个魏国给端了,而且孙权他们也兵分三路对魏发起了猛烈攻击。当时曹叡亲自带兵对战东吴,又派司马懿在五丈原防守蜀军,还下旨“只守不战”。所

  •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特别不容易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要想理清这段历史,我们有时需要分好几条线来进行观察。东汉末年,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吏治腐败,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为了镇压这场农民起义,东汉政府不得不给予地方将领更多的实权,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降低。恰逢此时,身为皇帝的汉灵帝去世了。汉灵帝去世后,因为新登基的汉少帝年幼,无法掌控朝局,所以

  • 桃园三结义,刘备凭什么能当上老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桃园三结义时多大,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视频,刘备桃园三结义300字

    《三国演义》中刘备靠什么降服关羽和张飞当上老大?张飞在涿县本地做屠夫,集市上开了个肉铺,算是小有资产,属于已经奔小康的人物。张飞这人专好结交各路英雄好汉,历史上对张飞的评价是“亲君子,远小人”。张飞本身也挺有才学,书画都挺有水平,所以有一些文人习气,对君子这类有本事的人非常敬重。但是由于屠夫出生走上

  • 为什么隋朝像秦朝一样短命?并非隋炀帝无能,3个因素无法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有两个大一统的王朝短命。一个是秦朝,历二帝享国14年,一个是隋朝,隋炀帝被杀,标志王朝灭亡,国祚只有37年。秦朝灭亡暂且不说了,但历史上对隋朝短命给出一大堆因素。很多人认为隋炀帝荒淫无耻、劳民伤财、不断征伐高丽,导致民不聊生而使王朝内部起义不断。这些原因固然是隋朝灭亡的因素,但隋朝短命还有

  • 中国史上被轻视的太后,25岁便开始垂帘听政,执政能力不输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因为皇帝年龄尚小,太后跟随着听政的事情并不少见。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邓绥的故事。她是一位神奇的女子。在进宫之前,她就有了一定的名气,在她13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她就为此守孝了3年,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而且她的容貌在当时看来绝对是一个美人。而她成为一个被历史所记载的人物,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她留给

  • 《三国演义》如果刘备攻打孙权时带着诸葛亮的话,结果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与孙权的大战最终谁赢了,孙权妹妹嫁给刘备有生孩子吗,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第一,孙权不好打孙权作为一方诸侯,能够在乱世之中,创下一片基业,足以说明其能力本领不小。手下文武大臣一概不缺。孙权在当年能够击退曹操的83万大军,虽说是孙刘联盟打赢赤壁大战,实际上出力的只有孙权一方,刘备阵营只出了个军师诸葛亮。刘备只是趁机抢地盘而已。这次刘备的70万大军,比当年的曹操兵还少,而东吴

  • 中亚农民挖出一石碑,揭开李白出生之谜:大唐居然强大到如此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著名学者郭沫若根据范传正《李公墓碑序》所载:“ 隋末多难 ,一房被窜于碎叶 ” 。推断出李白的出生地,可能是唐代的西陲重镇——碎叶城。而到了今天,李白出生于碎叶城,已然成为了定说。一般认为,李白于701年生于碎叶,直到705年,随父由碎叶至昌明虽然确定了李白的出生地,但碎叶城的具体位置,却让学者们苦

  • 为了讨好蒙古大汗,突厥酋长想出奇特方法,学者:真让人感到羞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大约在1241年,绰儿马罕病逝,他的继任者名叫拜住,是绰儿马罕手下的副将。拜住上任之后,并没有延续绰儿马罕大规模扩张领土的政策,在他担任总督的那段时间,只打了一场像样的胜仗,根据史书的记载,拜住曾率军进入安纳托利亚高原,并且击败了罗姆苏丹国的酋长凯霍斯鲁,那场战役结束后,罗姆苏丹国开始臣服蒙古人。可

  • 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反驳蜀国后期无大将之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蜀国没将廖化当先锋,蜀国后期大将,蜀国无大将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应该先回到说这句话的年代把!!我想大概就是在蜀国刘备死后,五虎上将只有赵云一个老将的那个时期把!!很多人都认为这时候的蜀国人才凋零!!仅有一个带有反骨的魏延,和一个老将赵云撑着!!而文的也只有蒋宛有点才华!!很多人都认为这些原因都归结与诸葛亮手握大权!大小军事都亲力亲为,不肯培养手下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