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出过《小石潭记》的清新,也写出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绝世孤独。他并不追求闲适的生活,而是通过山水诗词诗意,转移他的愤慨悲哀抑郁的情绪,使心得以释然,得以寄托。
苏东坡评价柳诗云:“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之厚之流是也”。
南湖野客评柳宗元:柳公子厚出身名门,少负才名,文章绝伦。放逐朝堂之外,寄身远僻之所,不得成就事功,有幸蜚声文坛。然公未可沉沦于命运,于是“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公饮酒,不崇百拜而礼,不喜叫号而极,不慕袒裼而达,不置金石而和,不藉乣逖而密,推倡“简而同,肆而恭,衎衎而从容,于以合山水之乐,成君子之心”,此饮酒之气度风仪,温雅具高士之志,谦谦有君子之行。
公辄为大儒,亦是酒徒。顺的时候,因为开心而喝酒,失意愤懑,饮酒是为了消愁。文人十之八九皆好酒,柳宗元更不是例外!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至亲至爱之人相继离世,仕途不顺,终生流落在偏远之地,关于他的故事太多,而陪伴他最多,非酒莫属。
《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
这是少了仙气的普通人的喝酒模式。心境普通,环境普通,快乐简单,平淡而平常。今天好无聊啊!无所事事只能喝点小酒聊以自慰了。顺便感受一下身边的风景,盛盛凉,聊会天,快乐就是这么简单,那些有钱人,怕是不知道这么简单平常的快乐吧。
作为不能忘情的“独醒”之人,他的酒如笔下的山水一样自有情志和趣味,清静、自省、内敛又独具风格。
《法华寺西亭夜饮》
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
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
莫厌尊前醉,相看未白首
夕阳斜照着幽静的法华寺的西亭,抛开心头的杂念而开怀畅饮。朦胧的雾色里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阶;皎洁的月光在窗上投下了美丽的花影。何须担心害怕今夜樽前沉醉,看头上的青丝就不必为悲苦所幽禁。
这首诗一反常态,写出了柳宗元心中难得的豪放之慨!进入一种少有的旷达境界。柳宗元母亲、妻子病亡的悲痛,随时间的流逝而渐趋于平缓。压抑、苦闷的心有所缓解。
勉励自己也勉励别人:人生于世,得抛开一切烦恼,举杯把盏,开怀畅饮。失亲之悲,贬谪之痛,前途之忧,当下都不要去想,活好现在,展望未来,前途是光明的,希望也是存在的。生活之苦无法规避,但也不能一直将自己困于痛苦之中。婉约中有旷达,旷达中有哀婉,这才是一个完整而真实的生命个体。
柳宗元常与朋友对饮:“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樽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
在《送薛存义序》中,对“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的代理县令大加赞赏,亲自“载肉于俎,崇酒于席”。犒劳县令,为他喝送行酒;为哀悼堂弟宗直去世,他写道“八哥以清酌之奠,祭于亡弟十郎之灵”,用酒祭奠亲人这一风俗流传至今。
柳宗元虽喜欢饮酒,但主张文明饮酒,《序饮》写的妙趣横生。摘取诗人主张片段,分享给大家。
《序饮》节选
吾闻昔之饮酒者
有揖让酬酢百拜以为礼者
有叫号屡舞如沸如羹以为极者
有裸裎袒裼以为达者
有斧丝竹金石之乐以为和者
有以促数纠逖而为密者
今则举异是焉,故舍百拜而礼
无叫号而极,不袒裼而达
非金石而和,去纠逖而密
简而同,肆而恭,衍衍而从容
于以合山水之乐,咸君子之心
宜也!作序饮以贻后之人
柳宗元想起从前古人那些繁琐出格的饮酒之风,有的以酒表达令人生厌的繁琐礼节;有的饮酒至手舞足蹈时,喊叫声如沸如羹之际称之为最大的快乐;有的饮酒后脱掉衣服,赤身裸体,把这称之为放达;有的借助音乐歌舞饮酒,把这称之为祥和;有的人借饮酒把许多人联合起来,结成亲密的朋友。
而今天的饮酒活动却与众不同,舍弃以上五种饮酒的做法,化繁为简,使人达到同样欢乐的效果。
提倡文明饮酒,不是只在今天,1200多年前柳宗元就开始倡导文明饮酒。既“合山水之乐”,又“成君子之心”的喝酒方式。
“饮”领健康,天长地“酒”。首先要有健康,才能长长久久的与酒相伴。
三十功名酱香白酒特别提醒
少喝酒,喝好酒,微醺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