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朝元老鳌拜为什么没能斗过年少的康熙皇帝?只因犯一致命错误

三朝元老鳌拜为什么没能斗过年少的康熙皇帝?只因犯一致命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24 更新时间:2024/1/11 1:03:03

“四大辅政大臣”很快出现蛇头虎尾的奇怪局面。首辅大臣索尼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休假”居多,不热衷于朝政。“二号辅臣”苏克萨哈以前是多尔衮的旧部,依靠着卖主求荣得到了顺治皇帝的重用,但显然受到非议,在朝中孤立无援。“三号辅臣”遏必隆虽然出身名门,但缺点是有勇无谋,属于莽夫类型的,难成大器。

而出身名将之后的鳌拜尽管刁陪末位,但他有四大特点:一是出身名门之后。他镶黄旗人,出身瓜尔佳氏,是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二是文武双全。他勇冠三军,有着“满洲第一勇士”的美称。同时还足智多谋,颇懂政治。三是战功卓越。他先后参加皮岛之战、松锦会战、西充之战等战役,一路战功赫赫,还在战场上救过康熙的祖父皇太极的命。

四是忠诚担当。他忠于皇太极,忠于满清王室。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病死后,满清皇族在帝位的继承问题上剑拔弩张,形成了鲜明的两派:一派以正白旗和镶白旗为主,支持皇太极弟弟多尔衮继承帝位;另一派是以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为主,支持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

鳌拜作为镶黄旗的护军统领,又是皇太极生前最信任的心腹之一,自然是无条件的支持豪格。

不久,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召集众臣于崇政殿,共同探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在双方的激烈讨论之中,以鳌拜为首的将领们纷纷发声,说了下面这番话: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面对这样赤裸裸的武力威胁,觊觎帝位的多尔衮不得不让步,于是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拥立了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来继承帝位,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总之,正是因为鳌拜一伙对皇太极的忠心,多尔衮才没有当成皇帝。

后来,多尔衮在摄政期间,先后三次迫害鳌拜,好在有顺治的支持,再加上福大命大,鳌拜得已大难不死。直到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亲政后,又开始重用鳌拜,鳌拜又成发朝中重臣。

据史书记载,皇太极的妻子博尔济吉特氏病危的时候,鳌拜也一直伴随顺治身边在宫中昼夜侍候,让顺治很是感动,给他8字赞评:一心为主,生死与共。

因此,顺治皇帝病逝时,自然把鳌拜任命四大辅政大臣之列。

也正是因为这样,鳌拜很快就把朝中大权握在他手上,“四人辅政”很快形成了“鳌拜专政”的奇葩局面。

鳌拜的擅权专政也引得了康熙皇帝以及孝庄太后的不满,年幼的康熙敢怒不敢言,而孝庄太后却开始亮剑了。她主动去拿索尼下水。公元1665年,康熙皇帝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使得整个赫舍里家族的利益与皇家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也正是因为这样,索尼也亮剑了,先是支持康熙皇帝从名义上亲政了,给天下人释放了一个有力的信号。同时他让自己的儿子索额图辞掉了大学士、吏部侍郎等一切官职,专心做康熙的贴身侍卫,一方面保护康熙的安全,另一方面帮助康熙选拔和训练用以“智擒鳌拜”的布库少年。

就这样,康熙皇帝和索额图遵照索尼临终前的安排,开始了“智擒鳌拜”的计划。

公元1667年,索尼去世,而康熙也开始亮剑了,他开始实施铲除鳌拜的计划,并上演精彩的三管齐下。

第一管:康熙皇帝以商议政务为名,将鳌拜召见到了武英殿。结果鳌拜没有做任何的防备就只身前往。

第二管:康熙派大臣索额图在殿外拦住鳌拜,“诱骗”鳌拜交出了随身携带的武器才入殿,减除了本领高强鳌拜的反抗威胁。

第三管:装扮成小太监的布库少年出奇不意地出击,直接擒拿了鳌拜。

直至这时,康熙皇帝才微笑着露面,宣布了鳌拜的“三十大罪状”,决定处死鳌拜。

不过就在行动之前,鳌拜提出一个请求,5个字:见康熙一面。康熙答应了,两人见面,鳌拜说了一句话,7个字:我有功,我没有造反。他说着脱下衣衫露出身上昔日南征北战时留下的累累疤痕。

的确,鳌拜虽然势力大,平常嚣张跋扈,但并无谋反之心,而且确实有功于清朝。康熙望着鳌拜满身的伤痕,念着他的功劳。最终网开一面,没有杀鳌拜,而是把他关进监狱。

然而,两个月后鳌拜就抑郁而终了。

康熙皇帝在晚年还给鳌拜平反了,并且给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耀:追封他为"超武公"。要知道历史上只有两位"超武公",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岳飞,另一位就是鳌拜。可见在康熙心里,对鳌拜的忠心和功绩是非常认可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李自成?其实,这是晚明士绅阶层的集体意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大顺朝的先天不足明朝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当李自成的大顺军稀里糊涂来到京城之外的时候,大顺军首领李自成和明朝的崇祯皇帝都很焦虑。崇祯皇帝焦虑的是:大顺军就在城外,自己无路可走,这事儿该如何收场?李自成焦虑的是:自己还没做好接收明朝朝政的准备,怎么明朝就要被自己推翻了?就在双方都焦虑的时候,大顺

  • 她是包衣奴才出身,却为乾隆连生四子封皇贵妃,嘉庆为其抬旗赐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她便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原为金氏,后改为金佳氏,以下皆称金佳氏),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原是一名朝鲜女子,却在乾隆即位前便是一名侍妾,这让大家有点意外,因为清朝皇帝为了保持大清满族高贵血统,坚持不纳汉女为妃,实行从满族家庭中挑选秀女的制度,而金佳氏这一介朝鲜女子是如何进入

  • 她是晴川的历史原型,康熙钦定的儿媳妇,却被雍正挫骨扬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她就是晴川的历史原型---郭络罗,八爷的妻子!在康熙年间,正是一番盛世美景,而在康熙皇帝的众多儿子中,九子夺嫡我们暂且不提,今天只来聊一下皇帝的第八个儿子,八爷的婚姻问题。八爷的妻子郭络罗,是个在当时社会非常格格不入的女孩,虽然父亲母亲命运多舛,父亲作为王孙贵族,在外赌博,被赐死,而母亲也因为失去了

  • 中兴名臣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但是因为这事却被梁上君子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一腔热血,多次浴血奋战,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曾国藩前期败多胜少,打完仗就要给皇帝上奏折,奏报战役结果。但是曾国藩实在没用什么好的战绩,又不能不报,于是脑子一灵光,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本来损兵折将的样子被颠倒顺序就成了百折不挠,顽强勇敢的忠良形象,咸丰皇帝大喜,赏赐不少东西。本来先天条件不好的他

  • 清朝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子,一生不得帝宠,姐姐却宠冠六宫封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就在封建社会临近尾声,清王朝再次出现了殉葬,比如说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阿巴亥便殉葬于清太祖,皇太极去世后,有两名侍卫主动要求殉葬,本文要讲的就是清朝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子,她便是贞妃董鄂氏。贞妃董鄂氏于顺治年间通过选秀进入皇宫,由于出身不高,再加上当时的后妃制度并不完善,她只是后宫的一名庶妃而已。

  • 为何大清灭亡后还有人在守皇陵?有人给发工资?或许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帝虽然在位期间,曾三免八省漕粮赋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中国的人口数量首次突破了一亿的大关。可是却也是由盛转衰的开始。从1723年雍正帝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逐渐限制了贸易往来,这被视为清朝闭关锁国的开始。到了1757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停止

  • 为何全世界都知道甲午战争,清朝败了,大清百姓还欢歌笑语的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甲午战争可谓是输的一败涂地,当消息传回到光绪帝耳中的时候,光绪帝一时愣住,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毕竟光绪帝一直崇尚维新变法,企图将权力从慈禧的手中夺回。然而没想到这场战争才开始之初,就让全国百姓对他失去了希望。最终还是慈禧太后发告示令,尽量减少甲午战争的负面消息。特别是派出了李鸿章和日本人求和。在

  • 大清最残暴的将军,为了一个本子残杀上千百姓,雍正得知将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但不得不说,古时候毕竟主张武力解决问题的举动,这一切都是源于每个王朝都是靠打仗才得以收复天下进行正统的缘故,所以说那个时候命根本就不值钱,但实际上,这也只是在战场上,现实中不太会出现这种情况。可是史上确实也有大家都不曾想的故事,就比如说今天小编要给你们讲的这位将军,他一生行为放纵,除此之外对平民们也

  • 左宗棠主题文化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二十岁乡试中举,留意农事,遍读群书。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回民起义,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 太平天国灭亡后,天国第一美女,洪宣娇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还有学者认为洪宣娇是虚构的,太平天国的女将苏三娘是她的原型,他们认为洪宣娇就是苏三娘。洪宣娇是太平天国中非常有威望的人,她善于作战,是个女英雄,还是女教徒的首领,怎么能说她不存在呢?还有些野史记载洪宣娇生性淫荡,是双性恋,那事实究竟怎样呢?洪宣娇,生年卒年记载不详,广东花县人士,原名叫杨云娇,杨云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