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九龙夺嫡后,看看雍正给三阿哥定的罪,就明白什么叫“强词夺理”

九龙夺嫡后,看看雍正给三阿哥定的罪,就明白什么叫“强词夺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662 更新时间:2024/1/22 3:51:57

雍正是最勤奋的帝,也算得上最“小心眼”的帝王了。由于康熙晚年惨烈的“九龙夺嫡”,雍正在历经磨难,艰难上位后,采取了许多手段,对曾经跟自己敌对的兄弟们进行了无情打击。最惨的应是八爷党的主力,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雍正找了各种借口将二人削爵圈禁至死,一个被改名为“阿其那”(猪),一个被改名“塞思黑”(狗),可谓杀人诛心。

在这些参与夺嫡的兄弟中,对雍正威胁最小的,是三阿哥胤祉。“九子夺嫡”中,胤祉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自始至终对于皇位没有表露出特殊的热情,反而热衷书法、编书,而且武功骑射也十分了得。胤祉曾和康熙比试骑射不分胜负,只要康熙到塞外行围(指打猎)、祭陵,都让胤祉跟从。或许是胤祉的才华和平淡触动了康熙,在康熙的最后十年中,胤祉始终受到信任。

但是胤祉虽从未显露对大位的野心,但仍然让多疑的雍正感受到了威胁。胤祉有两大优势:

1、序齿靠前。由于大阿哥和太子内斗,在康熙废黜太子后,老大和老二都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希望,作为老三的胤祉,自然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无论是在康熙交代办理事务时,还是典礼祭祀之时,胤祉始终力压老四雍正一头。

2、才华横溢。胤祉文章写得特别好,康熙幼年时受传教士汤若望教导,对天文物理等学科很有研究,也非常重视,胤祉则专门延揽宾客,自己也苦心钻研,编写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律历渊源》,曾得到康熙的高度赞赏。

多年来胤祉一直循规蹈矩,为数不多和夺嫡扯上关系的事情,就是他曾经告发大阿哥“魇镇”太子胤礽,这种极其秘密的事,胤祉能探查出来,在关键时刻给了大阿哥致命一击,说明他确实有过人之处,但方法并不妥当。然而胤祉也因为有意无意为太子伸张正义,导致雍正对这位三哥始终持不信任态度,为日后清算埋下了伏笔。

雍正上位后,以他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但这并不算完,雍正八年,老十三胤祥的去世成了导火索,雍正彻底爆发,对三阿哥胤祉的清算,终于来了!杀自然是不能杀的,只能像其他几个阿哥一样圈禁,但是胤祉一直小心翼翼,连小错都很少犯,用什么罪名查办他呢?雍正特意下了一道谕旨,演示了一下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古代犯人罪状上的第一条,一般说的都是犯人最大的罪名,而三阿哥胤祉的第一大罪是:“

诚亲王允祉,自幼即为皇考之所厌贱,养育于外,年至六岁,尚不能言。每见皇考,辄惊怖啼哭。其接待兄弟,皆刻薄寡恩。诸兄弟皆深知其人而鄙弃之。其待朝臣,则倨傲无礼。其待所属,则需索无厌。此亦中外所共知者。”

雍正说胤祉从小不受康熙喜欢,很笨,6岁还不会说话,还经常哭鼻子。爱哭的笨小孩,这是罪名吗?后面说的三阿哥如何对待兄弟、大臣、下属,并没有什么证据只好说“此亦中外所共知者”。这第一大罪就已经看出,雍正是在强行网罗罪名,利用皇权实行打击报复罢了。

第二个罪名:不孝。

“皇考圣躬违和之时,朕侍奉汤药,五内焦劳,而允祉不但无忧戚之容,而且有欣幸冀望之意,为子臣所不忍言者。其天良尽泯,一至于此。”

康熙病重,雍正说自己前去“侍奉汤药”,然而“五内焦劳”之时却能看见三阿哥“面无忧戚之容”,还分析出了他有“欣幸冀望之意”,此罪同样没什么证据,只是雍正个人主观意愿罢了。

第三个罪名最奇葩:谗言惑上。

“数年以来,允祉进见,朕必赐坐,以朕勤政忧民之心告之。伊从未许朕一是字,且并未尝一点首也。但以闲居散适之乐,娓娓陈述,欲以歆动朕怠逸之心,荒废政事,以遂其私愿。”

雍正勤政爱民,世人皆知,但是雍正却说胤祉作为哥哥,从来没夸奖过自己,这也算罪名?

胤祉想远离政治,所以见到雍正总是聊一些轻松娱乐的话题,也许他是看弟弟处理朝政太辛苦,想让弟弟轻松一下,但听在雍正耳朵里,却成了大罪:你这是在引诱朕荒废政务!这简直就是在强词夺理,为了给胤祉定罪,雍正已经顾不上逻辑了。

如果前面都是欲加之罪,那么在最后,雍正终于说出了他发火的真正原因。老十三胤祥是雍正最亲近、最信任的兄弟,雍正能够上位,老十三有一大半的功劳,被雍正称为“柱石贤弟”,封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恩宠无双。雍正八年,老十三病故,雍正悲痛不已,然而在老十三丧礼上,三阿哥迟迟未到,并且表现的不是“特别特别”悲痛,结果惨被庄亲王胤禄等弹劾。

雍正本来看三阿哥就不顺眼,再加上这次心情不好,震怒之下,雍正罗织罪名,将其圈禁在景山永安亭。两年后,胤祉走完了曲折的一生,终年五十六岁。

(参考资料:《清史稿》、《上谕旗务议覆》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错误,还请指正!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人们打开李鸿章墓,找到了两块30斤的金砖,随后“傻眼”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当人们将他的墓打开后,除了发现少数的陪葬物和慈禧赐予的黄马褂之外,还在其妻子的墓中找到了两块30斤的“金砖”。起初,当地人非常惊喜,认为这一定是金子做的,毕竟李鸿章可是晚清重臣,一生财富颇丰。但当相关人员鉴定后发现,这并非金子所铸,而是由铜制造。一代晚清重臣,为何会在墓中制造金砖假象?资料记载,李鸿

  • 乾隆将此女纳入后宫,继后怒断其发,乾隆:将皇后打入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假如继后真的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断发的话,那被乾隆纳入后宫的女子又是谁呢?通过研究乾隆后宫史料,还真发现有这样一名妃子,她就是芳妃。芳妃陈氏来自于扬州,是民籍汉人陈延伦的女儿,陈氏的这个出身决定了他肯定不是通过选秀入宫的,而是直接被送入皇宫的,那么陈氏是什么时候被纳入后宫的呢?史料记载,陈氏第一次

  • 雍正死因百年未解,一份秘密档案中发现线索,怪不得史书不敢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对于康乾盛世的开创跟结束的两位帝王,康熙跟乾隆,想必都很熟悉,但夹在中间的承上启下的雍正皇帝,倒是不少人仅仅只有一个“九龙夺嫡”获胜者的印象。的确,相比起康熙跟乾隆二帝,雍正有点名声不够响亮,其实这跟他在位的时间较短还是有一定的关系。康熙在位61年,乾隆说为了尊重康熙,所以自己只在位60年,但雍

  • 冯云山有多厉害?如果没有战死,太平天国很可能成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位重要人物。1851年永安封王时,冯云山被封为南王,总揽太平天国的军政事务,实际地位和影响力还在杨秀清之上。不过就是那么一位重要人物,却在封王没多久就战死在全州,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冯云山的死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如果他没有战死,太平天国很可能成事。即使不

  • 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贵州茅台的万亿神话,雪球何时会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滚雪球大师的真相1852年6月初,在广西被围追堵截了一年多后,洪秀全带领两万太平军,向北逃窜至湖南。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冲出广西后,太平军就像滚雪球般壮大。9月份兵临长沙城下时,总兵力已经达到七八万人。翌年1月打下武汉三镇后,人数壮大到五十万之众。1853年2月,太平军倾巢而出,沿着长江顺流而下,

  • 为防止清朝窃取情报,太平天国使用一种语言,现在覆盖全球1%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江南、江北两大营的主力将士,多半来自北方,而太平军最初的主力,都来自两广,本来就有区域语言差异,再加上洪秀全刻意为之,因此让这些八旗将士犯了难。后来,曾国藩听闻此事,特意写奏折给咸丰皇帝,说太平军使用的不过是“涯话”,是两广地区的一种方言,咸丰皇帝才恍然大悟。何为“涯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客

  • 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清朝十二帝王,每位都有一部自己的爱情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或许你经常看清宫剧,也或许你经常看清宫小说,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爱情故事是以清宫为背景呢?这要感谢清朝的皇帝们,从努尔哈赤到溥仪,一共十二位,几乎每一位皇帝都可以将他们的爱情故事拍成一部恋爱偶像剧。如果真的拍的话,估计可以拍出十二部,还是连续剧。所以说,清朝是一个多情的王朝,不然怎么会

  • 九子夺嫡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胜出的是雍正,而不是更强的八爷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古代无论王侯还是皇族,都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为的就是避免兄弟之间争权夺位而骨肉相残。康熙十四年(1675年),便立了年仅2岁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大家也没有什么异议,毕竟胤礽的母亲是仁孝皇后,身份和辈分也能够立为太子。但是胤礽被立为太子后,却十分的嚣张跋扈,经常结党营私,一点都不将康熙这个皇帝

  • 历史上雍正真的很爱年妃吗?为何她生的儿子没有按乾隆这辈起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雍正皇帝之前古代的历代皇帝陵寝地宫中只允许陪葬皇后,而年妃以皇贵妃身份破例陪葬帝陵可见雍正对她有多么喜爱。 年妃是雍正的一生挚爱,雍正临死前特意要求年妃陪葬地宫 年妃是名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家族的祖先年有升本是在松锦战斗中被清朝抓获的明军俘虏,被俘后年有升被清朝编入镶白旗为包衣奴才,所以年氏家族最

  • 和珅是清朝的第一权臣,竟用“双料补服”定计,让恒善落入陷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是清代帝王消遣避暑之场所,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年间,其景色优美雅致,是清代帝王们厌倦紫禁城深宫高墙,繁重政务时最理想的休闲去处。圆明园在雍正时期得到了扩建,乾隆继位后,一向贪图享乐又喜欢摆谱的他,觉得圆明园还是有些“寒酸”,便下令花大价钱对圆明园重新翻修。翻修圆明园的工作落在了内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