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最勤奋的帝王,也算得上最“小心眼”的帝王了。由于康熙晚年惨烈的“九龙夺嫡”,雍正在历经磨难,艰难上位后,采取了许多手段,对曾经跟自己敌对的兄弟们进行了无情打击。最惨的应是八爷党的主力,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雍正找了各种借口将二人削爵圈禁至死,一个被改名为“阿其那”(猪),一个被改名“塞思黑”(狗),可谓杀人诛心。
在这些参与夺嫡的兄弟中,对雍正威胁最小的,是三阿哥胤祉。“九子夺嫡”中,胤祉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自始至终对于皇位没有表露出特殊的热情,反而热衷书法、编书,而且武功骑射也十分了得。胤祉曾和康熙比试骑射不分胜负,只要康熙到塞外行围(指打猎)、祭陵,都让胤祉跟从。或许是胤祉的才华和平淡触动了康熙,在康熙的最后十年中,胤祉始终受到信任。
但是胤祉虽从未显露对大位的野心,但仍然让多疑的雍正感受到了威胁。胤祉有两大优势:
1、序齿靠前。由于大阿哥和太子内斗,在康熙废黜太子后,老大和老二都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希望,作为老三的胤祉,自然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无论是在康熙交代办理事务时,还是典礼祭祀之时,胤祉始终力压老四雍正一头。
2、才华横溢。胤祉文章写得特别好,康熙幼年时受传教士汤若望教导,对天文物理等学科很有研究,也非常重视,胤祉则专门延揽宾客,自己也苦心钻研,编写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律历渊源》,曾得到康熙的高度赞赏。
多年来胤祉一直循规蹈矩,为数不多和夺嫡扯上关系的事情,就是他曾经告发大阿哥“魇镇”太子胤礽,这种极其秘密的事,胤祉能探查出来,在关键时刻给了大阿哥致命一击,说明他确实有过人之处,但方法并不妥当。然而胤祉也因为有意无意为太子伸张正义,导致雍正对这位三哥始终持不信任态度,为日后清算埋下了伏笔。
雍正上位后,以他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但这并不算完,雍正八年,老十三胤祥的去世成了导火索,雍正彻底爆发,对三阿哥胤祉的清算,终于来了!杀自然是不能杀的,只能像其他几个阿哥一样圈禁,但是胤祉一直小心翼翼,连小错都很少犯,用什么罪名查办他呢?雍正特意下了一道谕旨,演示了一下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古代犯人罪状上的第一条,一般说的都是犯人最大的罪名,而三阿哥胤祉的第一大罪是:“
诚亲王允祉,自幼即为皇考之所厌贱,养育于外,年至六岁,尚不能言。每见皇考,辄惊怖啼哭。其接待兄弟,皆刻薄寡恩。诸兄弟皆深知其人而鄙弃之。其待朝臣,则倨傲无礼。其待所属,则需索无厌。此亦中外所共知者。”
雍正说胤祉从小不受康熙喜欢,很笨,6岁还不会说话,还经常哭鼻子。爱哭的笨小孩,这是罪名吗?后面说的三阿哥如何对待兄弟、大臣、下属,并没有什么证据只好说“此亦中外所共知者”。这第一大罪就已经看出,雍正是在强行网罗罪名,利用皇权实行打击报复罢了。
第二个罪名:不孝。
“皇考圣躬违和之时,朕侍奉汤药,五内焦劳,而允祉不但无忧戚之容,而且有欣幸冀望之意,为子臣所不忍言者。其天良尽泯,一至于此。”
康熙病重,雍正说自己前去“侍奉汤药”,然而“五内焦劳”之时却能看见三阿哥“面无忧戚之容”,还分析出了他有“欣幸冀望之意”,此罪同样没什么证据,只是雍正个人主观意愿罢了。
第三个罪名最奇葩:谗言惑上。
“数年以来,允祉进见,朕必赐坐,以朕勤政忧民之心告之。伊从未许朕一是字,且并未尝一点首也。但以闲居散适之乐,娓娓陈述,欲以歆动朕怠逸之心,荒废政事,以遂其私愿。”
雍正勤政爱民,世人皆知,但是雍正却说胤祉作为哥哥,从来没夸奖过自己,这也算罪名?
胤祉想远离政治,所以见到雍正总是聊一些轻松娱乐的话题,也许他是看弟弟处理朝政太辛苦,想让弟弟轻松一下,但听在雍正耳朵里,却成了大罪:你这是在引诱朕荒废政务!这简直就是在强词夺理,为了给胤祉定罪,雍正已经顾不上逻辑了。
如果前面都是欲加之罪,那么在最后,雍正终于说出了他发火的真正原因。老十三胤祥是雍正最亲近、最信任的兄弟,雍正能够上位,老十三有一大半的功劳,被雍正称为“柱石贤弟”,封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恩宠无双。雍正八年,老十三病故,雍正悲痛不已,然而在老十三丧礼上,三阿哥迟迟未到,并且表现的不是“特别特别”悲痛,结果惨被庄亲王胤禄等弹劾。
雍正本来看三阿哥就不顺眼,再加上这次心情不好,震怒之下,雍正罗织罪名,将其圈禁在景山永安亭。两年后,胤祉走完了曲折的一生,终年五十六岁。
(参考资料:《清史稿》、《上谕旗务议覆》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错误,还请指正!欢迎大家留言互动!